1.本专利涉及装载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载机机罩。
背景技术:2.装载机机罩是整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装载机机罩位于整机后部,其主要作用是为装载机动力总成提供防护、遮挡以及提升整机美观性。现有装载机的机罩一般是由机罩框架主体、机罩门及机罩尾部栅格网组成。机罩固定在车架上,两侧机罩门可以打开,方便装载机发动机的维护、保养,机罩尾部里面通常放置有水箱、风扇、马达等元器件;随着装载机排放的升级,发动机对散热的需求提升,为满足发动机散热需求,扇热器进行加大,进而导致机罩整体宽度加大,机罩的大小直接影响驾驶员的后部视野,同时保养的困难程度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载机机罩,能解决机罩太大影响驾驶员后方视野,以及保养难度增大等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装载机机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顶盖组件、栅格网尾盖和两个机罩门,所述框架主体前端固定有前罩体,所述前罩体包括侧部、顶部和固定在侧部和顶部之间的倾斜过渡板,两个机罩门的顶部分别铰接在框架主体的两侧顶部,所述机罩门内侧面上固定有向外延伸的下拉部,所述顶盖组件和栅格网尾盖分别固定在框架主体的顶部和尾部。
6.进一步的,所述前罩体折弯一体成型。
7.进一步的,所述前罩体的侧部和倾斜过渡板均倾斜设置,所述侧部和倾斜过渡板由前罩体前端向外倾斜至后端。
8.进一步的,所述倾斜过渡板的形状为梯形,所述梯形包括上底、下底、上斜边和下斜边,所述上底与下底分别位于前罩体的后部和前部,所述上斜边和下斜边分别位于前罩体的顶部和侧部,所述上斜边的长度小于下斜边的长度。
9.进一步的,所述下拉部为拉绳,所述机罩门内部固定有固定扣,所述拉绳的顶端固定在固定扣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扣位于机罩门内部的中下部,所述固定扣与机罩门底部的间距大于拉绳的长度。
11.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组件的尾部开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上通气孔。
12.进一步的,所述机罩门的尾部开设有透气通道,所述机罩门位于透气通道的内开口上固定有透气格栅。
13.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板,所述机罩门与支撑板之间铰接有伸缩杆。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方案中,前罩体靠近驾驶室,前罩体的两侧顶部采用倾斜过渡板,减少前罩体的体积,同时对驾驶员的视线进行避让,保证驾驶员能够轻易的观察到后方视野以及后方轮胎的情况,保证驾驶的安全性。
16.2、本方案中,机罩门内部固定有下拉部,使用者在开启机罩门后,下拉部向下延伸保证使用者能够轻易抓取下拉部,并对下拉部施加作用力,做到能够更轻易的关闭机罩门,降低保养难度。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8.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载机机罩装配示意图;
19.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载机机罩结构示意图;
20.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载机机罩正视图;
21.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载机机罩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载机机罩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4.1、框架主体;101、支撑板;
25.2、顶盖组件;201、上通气孔;
26.3、栅格网尾盖;
27.4、机罩门;401、伸缩杆;402、拉绳;403、固定扣;404、透气通道;405、透气格栅;
28.5、前罩体;501、侧部;502、倾斜过渡板;5021、上底;5022、下底;5023、上斜边;5024、下斜边;503、顶部;
29.6、侧封板;
30.7、侧尾板;701、把手;
31.8、装载机;801、驾驶室。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请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载机机罩,包括框架主体1、顶盖组件2、栅格网尾盖3和两个机罩门4,框架主体1前端固定有前罩体5,前罩体5包括侧部501、顶部503和
固定在侧部501和顶部503之间的倾斜过渡板502,两个机罩门4的顶部503分别铰接在框架主体1的两侧顶部503,机罩门4内侧面上固定有向外延伸的下拉部,顶盖组件2和栅格网尾盖3分别固定在框架主体1的顶部503和尾部。
34.本方案中,前罩体5折弯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结构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开模成型,减少生产工序,缩短生产周期,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请参照图1,前罩体5的侧部501和倾斜过渡板502均倾斜设置,侧部501和倾斜过渡板502由前罩体5前端向外倾斜至后端,侧部501与倾斜过渡板502均倾斜设置,使得前盖体的前开口大小小于后开口大小,前开口与装载机8的驾驶舱靠近,减小前开口有效对驾驶者的时间进行避让。请参照图2-4,倾斜过渡板502的形状为梯形,梯形包括上底5021、下底5022、上斜边5023和下斜边5024,上底5021与下底5022分别位于前罩体5的后部和前部,保证倾斜过渡板502的延伸长度(梯形的高)等于前罩体5的宽度,最大限度增大倾斜过渡板502的倾斜面积,具有更好的避让视线效果。上斜边5023和下斜边5024分别位于前罩体5的顶部503和侧部501,上斜边5023的长度小于下斜边5024的长度,在不减小前盖体顶部503面积的同时,有效增大了倾斜过渡板502的倾斜程度,进一步增强避让视线的效果。
35.请参照图4-5,框架主体1的顶部503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板101,机罩门4与支撑板101之间铰接有伸缩杆401,伸缩杆401对机罩门4进行支撑,保证机罩门4在开启时能够保持稳定。框架主体1两侧还通过螺栓固定有侧封板6和侧尾板7,侧封板6位于框架本体侧面的首部,侧尾板7位于框架本体侧面的尾部。侧封板6、侧尾板7与机罩门4对框架主体1的侧面进行遮挡覆盖。密封板和侧尾板7降低机罩门4的大小,最大限度降低机罩门4的重量,保证机罩门4能够更轻易的开启和关闭。侧尾板7上固定有把手701。本实施例中,下拉部为拉绳402,机罩门4内部固定有固定扣403,拉绳402的顶端固定在固定扣403上。固定扣403位于机罩门4内部的中下部,固定扣403与机罩门4底部的间距大于拉绳402的长度,使得机罩门4在关闭时拉绳402能够完全被机罩门4挡住,对拉绳402进行遮蔽保护;固定扣403的位置靠近机罩门4的自由侧,在保证拉绳402长度不会过短的同时,最大限度增大动力臂,使得使用者能够更轻松的对机罩门4进行关闭。机罩门4的尾部开设有透气通道404,机罩门4位于透气通道404的内开口上固定有透气格栅405。
36.请参照图1-2,顶盖组件2的尾部开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上通气孔201,多个阵列排布的上通气孔201组成一个上通气孔组,本实施例中,上通气孔组的数量为两组,即上通气孔201位于两处,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顶盖组件2尾部的上通气孔201、机罩门4尾部的透气格栅405以及位于框架主体1尾部的栅格网尾盖3,对机罩尾部里面放置有水箱、风扇、马达等元器件进行更好的散热效果,保证装载机8能够稳定的运行。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