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可循环搭建使用的电梯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3201发布日期:2023-01-04 11:17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高层可循环搭建使用的电梯基础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基础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高层可循环搭建使用的电梯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2.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
3.例如公告号为cn212405939的中国授权专利(一种井道施工电梯基础结构):包括电梯井以及布置在电梯井一侧的集水坑,在电梯井的底部预留有凹槽,在凹槽的转角处砌筑有一圈砖胎膜,在砖胎膜围蔽的空间内填充有素混凝土,在砖胎膜的底部预埋有排水管,且排水管将砖胎膜围蔽的空间与集水坑连通,在凹槽的四周侧壁上安装有挤塑板;
4.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在电梯井底部四周安装了挤塑板,避免了后期施工电梯基础拆除时对主体结构的破坏,其电梯基础结构还需进行整体的拆除,无法利用其内部的格构柱进行循环搭建使用,从而增加了施工成本的问题;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超高层可循环搭建使用的电梯基础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层可循环搭建使用的电梯基础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在电梯井底部四周安装了挤塑板,避免了后期施工电梯基础拆除时对主体结构的破坏,其电梯基础结构还需进行整体的拆除,无法利用其内部的格构柱进行循环搭建使用,从而增加了施工成本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层可循环搭建使用的电梯基础结构,包括格构柱和浇筑底座,所述格构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格构柱之间安装有间隔板,所述格构柱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诉格构柱的内部设置有四个支撑钢板,所述支撑钢板的四周均设置有固定钢板,且固定钢板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固定钢板与支撑钢板焊接连接;
7.还包括:
8.斜撑机构,其设置在所述限位板的下表面,且所述斜撑机构设置有两个,所述斜撑机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
9.支撑固定结构,其设置在所述浇筑底座的内部,且所述支撑固定结构设置有四个。
10.优选的,所述浇筑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放置口,且所述第一放置口设置有四个。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放置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放置口,且所述第二放置口设置有两个。
12.优选的,所述格构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设置有四个,所述第
一固定板上表面的两侧均安装有连接螺钉,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螺钉。
13.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底部的前后端均设置有第一斜撑条,且第一斜撑条安装有八个。
14.优选的,所述斜撑机构上设置有第二斜撑条,且第二斜撑条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斜撑条之间安装有连接板,且连接板安装有六个。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格构柱的两侧设置斜撑机构,浇筑底座的内部设置四个支撑固定结构,使用时将格构柱底部的第一固定板和斜撑机构底部的第二固定板分别放置在支撑底板上的第一放置口和第二放置口的内部,使得第一和第二固定板与支撑固定结构连接,并利用连接螺钉进行连接固定,从而实现格构柱的安装,无需将其浇筑固定在地下,当施工结束后,即可将其拆除,使其可以进行循环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电梯井底部四周安装了挤塑板,避免了后期施工电梯基础拆除时对主体结构的破坏,其电梯基础结构还需进行整体的拆除,无法利用其内部的格构柱进行循环搭建使用,从而增加了施工成本的问题。
17.2、通过设置第一斜撑条和第二斜撑条,第一斜撑条设置在四个格构柱之间,起到对格构柱之间的内部限位支撑的作用,避免出现格构柱向内部倾斜的情况,第二斜撑条设置在斜撑机构上,利用其对格构柱的外部起到斜向支撑的作用,加强格构柱支撑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格构柱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浇筑支撑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斜撑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格构柱;2、支撑钢板;3、固定钢板;4、间隔板;5、第一斜撑条;6、第一固定板;7、连接螺钉;8、限位板;9、斜撑机构;10、支撑底板;11、浇筑底座;12、支撑固定结构;13、第一放置口;14、第二放置口;15、第二斜撑条;16、连接板;17、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超高层可循环搭建使用的电梯基础结构,包括格构柱(1)和浇筑底座(11),所述格构柱(1)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格构柱(1)之间安装有间隔板(4),所述格构柱(1)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8),所诉格构柱(1)的内部设置有四个支撑钢板(2),所述支撑钢板(2)的四周均设置有固定钢板(3),且固定钢板(3)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固定钢板(3)与支撑钢板(2)焊接连接;
24.还包括:
25.斜撑机构9,其设置在限位板8的下表面,且斜撑机构9设置有两个,斜撑机构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7,;
26.支撑固定结构12,其设置在浇筑底座11的内部,且支撑固定结构12设置有四个。
27.请参阅图2,浇筑底座11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底板10,支撑底板10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放置口13,且第一放置口13设置有四个,将格构柱1底部的第一固定板6和斜撑机构9底部的第二固定板17分别放置在支撑底板10上的第一放置口13和第二放置口14的内部,使得第一和第二固定板17与支撑固定结构12连接。
28.请参阅图2,第一放置口1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放置口14,且第二放置口14设置有两个,起到限位的作用。
29.请参阅图1,格构柱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6,且第一固定板6设置有四个,第一固定板6上表面的两侧均安装有连接螺钉7,第二固定板17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螺钉7,利用连接螺钉进7行连接固定。
30.请参阅图1,限位板8底部的前后端均设置有第一斜撑条5,且第一斜撑条5安装有八个,第一斜撑条5设置在四个格构柱1之间,起到对格构柱1之间的内部限位支撑的作用,避免出现格构柱1向内部倾斜的情况。
31.请参阅图3,斜撑机构9上设置有第二斜撑条15,且第二斜撑条15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二斜撑条15之间安装有连接板16,且连接板16安装有六个,第二斜撑条15设置在斜撑机构9上,利用其对格构柱1的外部起到斜向支撑的作用,加强格构柱1支撑的稳固性。
32.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格构柱1底部的第一固定板6和斜撑机构9底部的第二固定板17分别放置在支撑底板10上的第一放置口13和第二放置口14的内部,使得第一和第二固定板17与支撑固定结构12连接,并利用连接螺钉进7行连接固定,从而实现格构柱1的安装,无需将其浇筑固定在地下,当施工结束后,即可将其拆除,使其可以进行循环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电梯井底部四周安装了挤塑板,避免了后期施工电梯基础拆除时对主体结构的破坏,其电梯基础结构还需进行整体的拆除,无法利用其内部的格构柱1进行循环搭建使用,从而增加了施工成本的问题,并且第一斜撑条5设置在四个格构柱1之间,起到对格构柱1之间的内部限位支撑的作用,避免出现格构柱1向内部倾斜的情况,第二斜撑条15设置在斜撑机构9上,利用其对格构柱1的外部起到斜向支撑的作用,加强格构柱1支撑的稳固性。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