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9678发布日期:2022-10-15 01:0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在一些地质条件差、地下水较丰富、离既有建筑物近的地区,传统的基坑支护方法难以满足深基坑止水帷幕施工要求,进而出现了钻孔咬合桩施工技术。通过钻孔咬合桩施工方式形成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间隔交错布置的第一混凝土桩和第二混凝土桩,所述第一混凝土桩为素混凝土桩或矩形钢筋笼混凝土桩,所述第二混凝土桩为钢筋混凝土桩,其中,各第二混凝土桩一部分与相邻第一混凝土桩上的咬合锲口咬合。图1为现有钻孔咬合桩施工时序图。如图1所示,钻孔咬合桩的排列形式采用a桩(即第一混凝土桩,在图1中分别用a1、a2、a3
……
表示)与b桩(即第二混凝土桩,在图1中分别用b1、b2、b3
……
表示)间隔交错布置,施工顺序为先施工两根a桩再施工这两根a桩中间的b桩(参见图1中箭头顺序),其中a桩采用超缓凝混凝土,b桩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b桩施工时利用全套管钻机在相邻a桩混凝土初凝之前将相邻a桩相交部分的混凝土切割掉从而实现桩身咬合,即各b桩一部分与相邻a桩上的咬合锲口咬合。
3.目前,针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a桩与b桩咬合失效漏水的事故,公开号为cn104863120a的专利文献中提供了一种施工方法,其采用预制咬合锲口的a桩,以解决a桩与b桩咬合失效的问题。然而,由于a桩是预制件,增加了采购成本和订购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以解决钻孔咬合桩施工时因咬合失效而导致漏水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间隔交错布置的第一混凝土桩和第二混凝土桩,所述第一混凝土桩为素混凝土桩或矩形钢筋笼混凝土桩,所述第二混凝土桩为钢筋混凝土桩,其中,全部的相邻第一混凝土桩与第二混凝土桩之间的相交形式包含咬合桩形式和相切桩形式,所述咬合桩形式中第二混凝土桩一部分与第一混凝土桩上的咬合锲口咬合,所述相切桩形式中第二混凝土桩与第一混凝土桩相切,并且,所述相切桩形式中第二混凝土桩与第一混凝土桩之间还设有旋喷桩组,所述旋喷桩组包含同时与第二混凝土桩与第一混凝土桩相切的第一旋喷桩、同时与第一旋喷桩与第一混凝土桩相切的第二旋喷桩以及同时与第一旋喷桩与第二混凝土桩相切的第三旋喷桩。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基坑支护结构中,全部第二混凝土桩中包括至少一个特殊第二混凝土桩,所述特殊第二混凝土桩分别通过所述相切桩形式与位于该特殊第二混凝土桩左前侧的第一混凝土桩和右前侧的第一混凝土桩相交,所述特殊第二混凝土桩与位于该特殊第二混凝土桩左前侧的第一混凝土桩之间以及所述所述特殊第二混凝土桩与位于该特殊第二混凝土桩右前侧的第一混凝土桩之间均设有所述旋喷桩组。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基坑支护结构中,所述相切桩形式中第二混凝土
桩与第一混凝土桩之间位于所述旋喷桩组的相对侧覆盖混凝土喷涂层。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基坑支护结构中,全部第一混凝土桩中包括包括至少一个特殊第一混凝土桩,所述特殊第一混凝土桩上的咬合锲口是一种预成型咬合锲口。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基坑支护结构中,所述预成型咬合锲口是由对应第二混凝土桩的前体砂桩预成型的咬合锲口。
10.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支护结构允许第一混凝土桩与第二混凝土桩之间以相切桩形式相交。因此,当钻孔咬合桩施工时,若因第一混凝土桩早凝等原因导致第一混凝土桩与第二混凝土桩之间无法形成咬合桩形式或咬合效果不佳,则可以选择使第一混凝土桩与第二混凝土桩之间以相切桩形式相交。所述相切桩形式中第二混凝土桩与第一混凝土桩之间设有旋喷桩组,该旋喷桩组包含同时与第二混凝土桩与第一混凝土桩相切的第一旋喷桩、同时与第一旋喷桩与第一混凝土桩相切的第二旋喷桩以及同时与第一旋喷桩与第二混凝土桩相切的第三旋喷桩,从而可以在第一混凝土桩与第二混凝土桩之间形成有效防水帷幕,解决钻孔咬合桩施工时因咬合失效而导致漏水的技术问题。
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2.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技术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说明书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13.图1为现有钻孔咬合桩施工时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坑支护结构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坑支护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技术。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17.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在可能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技术特征及有关的组合均可以被赋予特定的技术主题而被相关专利所保护。
18.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通常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专利保护的范围。
19.关于本说明书中术语和单位:本说明书及相应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此外,其他相关术语和单位,均可基于本说明书提供相关内容得到合理的解释。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坑支护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坑支护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间隔交错布置的第一混凝土桩10和第二混凝土桩20,所述第一混凝土桩10为素混凝土桩或矩形钢筋笼混凝土桩,所述第二混凝
土桩20为钢筋混凝土桩,全部的相邻第一混凝土桩10与第二混凝土桩20之间的相交形式包含咬合桩形式和相切桩形式,所述咬合桩形式中第二混凝土桩20一部分与第一混凝土桩10上的咬合锲口咬合,所述相切桩形式中第二混凝土桩20与第一混凝土桩10相切,并且,所述相切桩形式中第二混凝土桩20与第一混凝土桩10之间还设有旋喷桩组30,所述旋喷桩组30包含同时与第二混凝土桩20与第一混凝土桩10相切的第一旋喷桩31、同时与第一旋喷桩31与第一混凝土桩10相切的第二旋喷桩32以及同时与第一旋喷桩31与第二混凝土桩20相切的第三旋喷桩33。
21.根据图1所示的钻孔咬合桩施工时序图,图2中标号a1的第一混凝土桩10最先施工,然后再施工标号a2的第一混凝土桩10,此后再施工标号b的第二混凝土桩20。也就是说,标号a1的第一混凝土桩10中的混凝土最早凝固。因此,若标号a1的第一混凝土桩10中的混凝土已经凝固而标号a2的第一混凝土桩10中的混凝土尚未凝固时,施工标号b的第二混凝土桩20可将标号b的第二混凝土桩20向标号a2的第一混凝土桩10方向平移,使套管钻机单侧切割标号a2的第一混凝土桩10并与标号a1的第一混凝土桩10相切,然后植入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完成标号b的第二混凝土桩20施工。然后再分别通过旋喷桩机进行所述旋喷桩组30的施工。
22.由于所述相切桩形式中第二混凝土桩20与第一混凝土桩10之间设有旋喷桩组30,该旋喷桩组30包含同时与第二混凝土桩20与第一混凝土桩10相切的第一旋喷桩31、同时与第一旋喷桩31与第一混凝土桩10相切的第二旋喷桩32以及同时与第一旋喷桩31与第二混凝土桩20相切的第三旋喷桩33,从而可以在第一混凝土桩10与第二混凝土桩20之间形成有效防水帷幕,解决钻孔咬合桩施工时因咬合失效而导致漏水的技术问题。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坑支护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全部第二混凝土桩20中包括至少一个特殊第二混凝土桩21,所述特殊第二混凝土桩21分别通过所述相切桩形式与位于该特殊第二混凝土桩左前侧的第一混凝土桩10和右前侧的第一混凝土桩10相交,所述特殊第二混凝土桩21与位于该特殊第二混凝土桩21左前侧的第一混凝土桩10之间以及所述特殊第二混凝土桩21与位于该特殊第二混凝土桩21右前侧的第一混凝土桩10之间均设有所述旋喷桩组30。
24.根据图1所示的钻孔咬合桩施工时序图,图3中标号a1的第一混凝土桩10最先施工,然后再施工标号a2的第一混凝土桩10,此后再施工标号b1的第二混凝土桩20。若标号a1的第一混凝土桩10中的混凝土和标号a2的第一混凝土桩10中的混凝土均已凝固的情况下,施工标号b1的第二混凝土桩20(即此时为特殊第二混凝土桩21)可将标号b1的第二混凝土桩20向后移使套管钻机分别与标号a1的第一混凝土桩10以及标号a2的第一混凝土桩10相切,然后植入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完成标号b1的第二混凝土桩20施工。然后再分别通过旋喷桩机进行所述旋喷桩组30的施工。
25.同样的,由于所述相切桩形式中第二混凝土桩20与第一混凝土桩10之间设有旋喷桩组30,该旋喷桩组30包含同时与第二混凝土桩20与第一混凝土桩10相切的第一旋喷桩31、同时与第一旋喷桩31与第一混凝土桩10相切的第二旋喷桩32以及同时与第一旋喷桩31与第二混凝土桩20相切的第三旋喷桩33,从而可以在第一混凝土桩10与第二混凝土桩20之间形成有效防水帷幕,解决钻孔咬合桩施工时因咬合失效而导致漏水的技术问题。
26.图2、图3中,所述相切桩形式中第二混凝土桩20与第一混凝土桩10之间位于所述
旋喷桩组30的相对侧还覆盖有混凝土喷涂层,这样可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27.可选的,全部第一混凝土桩10中包括包括至少一个特殊第一混凝土桩,所述特殊第一混凝土桩上的咬合锲口是一种预成型咬合锲口。优选的,所述预成型咬合锲口是由对应第二混凝土桩20的前体砂桩预成型的咬合锲口。可以在特殊第一混凝土桩的混凝土凝固前,先施工出与该特殊第一混凝土桩采用咬合桩形式相交的第二混凝土桩20的孔,然后向该孔中填充砂形成第二混凝土桩20的前体砂桩,这样便可在特殊第一混凝土桩上形成预成型咬合锲口,后续将砂挖出就可以进行第二混凝土桩20施工。
28.以上对本技术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技术。基于本说明书的上述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专利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