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地基加固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7920发布日期:2023-03-31 13:47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地基加固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地基加固桩。


背景技术:

2.建筑地基是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建筑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无需经过处理可以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反之需通过地基处理技术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3.现有技术中,地基加固时使用的加固桩通常为圆柱形混凝土桩,由于混凝土桩直接插入地基,只有桩体表面跟地基接触,在受到外力作用后,桩体与地基之间容易松动,从而导致对地基的加固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地基加固桩。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地基加固桩包括中空桩体,所述桩体的侧壁上横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为楔形块且其内侧面与底面夹角为锐角,所述桩体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下压杆,所述下压杆上设置有与凸块对应的楔形下压块,下压杆下压带动下压块向下运动平推凸块沿通孔向外运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桩体侧壁开设通孔并放置凸块,利用下压杆在桩体进入地基后将凸块自桩体径向向外插入地基中,使得桩体与地基的接触面更多,从而使得桩体与地基的接触更为牢固,不易松动,加固效果好。
7.进一步的,所述凸块的外侧面与底面夹角为钝角。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凸块的外侧面与底面夹角设置为钝角,使得凸块在向外运动时可以更好的深入土层。
9.进一步的,所述凸块的外侧面与底面夹角为钝角,通孔为方形孔,通孔的顶面外侧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整体呈l形,限位片的一边通过螺钉固定在通孔顶面、另一边自上向下悬伸。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孔内顶面用螺钉固定l形限位片的一边,l形限位片另一边自上向下悬伸,使得限位片能够防止桩体在进入地下时凸块滑出通孔。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片的外侧还设置有网兜,所述网兜整体轮廓与通孔的外轮廓面一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片的外侧设置有整体轮廓与通孔的外轮廓面一致的网兜,可以防止桩体进入地下时,会有石子等坚硬的物体进入通孔内,阻碍后期凸块的外伸。
13.进一步的,所述下压块整体为倒圆锥状,其圆锥面的坡度与凸块内侧楔形面的斜度一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压块整体为倒圆锥状,其圆锥面的坡度与凸块内侧楔形面的斜度一致,使得凸块的内侧内侧楔形面与下压块贴合,从而下压杆下压时,可以带动下压块向下运动平推凸块沿通孔向外运动。
15.进一步的,所述桩体上还开设有竖向的浇筑孔,所述浇筑孔自桩体端面延伸至通孔顶面。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桩体内部设置多个浇筑孔,在凸块外伸进入地基后,向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使得凸块与桩体的缝隙处凝固混凝土,将凸块和桩体连成一个不能相对运动整体,从而使得桩体对地基的加固更加有效。
17.进一步的,所述凸块的厚度小于通孔的高度,所述凸块的顶面上还设置有若干凹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凸块的厚度小于通孔的高度,即使凸块与通孔之间留有缝隙,便于混凝土的浇筑,在凸块顶部开设凹槽,让混凝土进入凸块顶部的凹槽,更能将凸块与桩体连为一体。
19.进一步的,所述通孔沿桩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2组,每组通孔沿桩体周向设置有4个。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沿桩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2组,每组通孔沿桩体周向设置有4个,多个通孔11的设置,使得桩体与地基的接触更加复杂,从而不易松动。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技术中,通过在桩体侧壁开设通孔并放置凸块,利用下压杆在桩体进入地基后将凸块自桩体径向向外插入地基中,使得桩体与地基的接触面更多,从而使得桩体与地基的接触更为牢固,不易松动,加固效果好。
23.2、本技术中,桩体内部设置与通孔连通的浇筑孔,在凸块外伸进入地基后,向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使得凸块与桩体的缝隙处凝固混凝土,将凸块和桩体连成一个不能相对运动整体,从而使得桩体对地基的加固更加有效。
附图说明
24.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初始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图1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埋入地基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图3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0、桩体;11、通孔;12、凸块;121、凹槽;13、限位片;14、网兜;15、浇筑孔;20、下压杆;21、下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地基加固桩,包括中空桩体10,桩体10
的侧壁上横向开设有通孔11,通孔11沿桩体1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2组,每组通孔11沿桩体10周向设置有4个,多个通孔11的设置,使得桩体10与地基的接触更加复杂,从而不易松动。通孔11内设置有凸块12,凸块12为楔形块且其内侧面与底面夹角为锐角,凸块12的外侧面与底面夹角为钝角,保证凸块12的外侧面为倾斜面,使得凸块12在向外运动时可以更好的深入土层。
31.所述桩体10的中空腔体内设置有下压杆20,下压杆20上设置有与凸块12对应的楔形下压块,下压杆20下压带动下压块向下运动平推凸块12沿通孔11向外运动,通过下压杆20的下压带动下压块移动,由于下压块的侧面倾斜度和凸块12内侧楔形面的斜度一致,因此在下压块下移过过程中会挤压凸块12,从而能够推动凸块12沿通孔11向外运动。具体的,下压块整体为倒圆锥状,其圆锥面的坡度与凸块12内侧楔形面的斜度一致,方便在挤压凸块12过程中,下压块能够施加给凸块12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使其水平移动。
32.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12的厚度小于通孔11的高度,所述凸块12的顶面上还设置有若干凹槽121,将凸块12的厚度小于通孔11的高度,即使凸块12与通孔11之间留有缝隙,便于混凝土的浇筑,在凸块12顶部开设凹槽121,让混凝土进入凸块12顶部的凹槽121,更能将凸块12与桩体10连为一体。
33.所述凸块12的外侧面与底面夹角为钝角,通孔11为方形孔,通孔11的顶面外侧设置有限位片13,所述限位片13整体呈l形,限位片13的一边通过螺钉固定在通孔11顶面、另一边自上向下悬伸,限位片13的设置能够起到对凸块12的限位,防止其在不使用脱离通孔11。
34.所述限位片13的外侧还设置有网兜14,所述网兜14整体轮廓与通孔11的外轮廓面一致,进一步设置为,网兜14的设置能够避免外面的土块进入通孔11内,不仅如此,由于网兜14材质较薄,凸块12的移动过程中会冲破网兜14,因此不会对凸块12的移动造成影响。
35.所述桩体10上还开设有竖向的浇筑孔15,所述浇筑孔15自桩体10端面延伸至通孔11顶面,浇筑孔15的设置能够实现混凝土的灌入。
36.本实施例中一种建筑地基加固桩的使用原理为:将中空桩体10插入至地基内,然后向下挤压下压杆20,推动下压杆20下移,带动其上的下压块下移,进而能够给凸块12施加压力,由于与凸块12和下压块之间接触,且接触面均为倾斜面,因此在挤压凸块12过程中,下压块能够施加给凸块12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使其水平移动,至凸块12穿过通孔11并插入至地基周边的土壤内部,实现对地基的加固效果,与此同时,向浇筑孔15内部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进入至中空桩体10,实现对凸块12的固定效果,从而能够实现通过多个凸块12对地基进行有效加固的效果。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