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挡墙的抢险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92196发布日期:2022-10-29 07:13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基挡墙的抢险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路基挡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路基挡墙的抢险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路基挡墙一般是设置在道路远离山体的一侧,防止道路的路基回填土发生垮塌。路基挡墙修建完成后需要对路基挡墙的底部进行回填,从而使路基挡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是,在一些山坡地带,由于地基的地质条件较差,路基挡墙的回填量不够,再加上长时间的降雨,往往会导致路基挡墙发生移动或是倾覆,进而导致路面开裂。如果不及时对路基挡墙进行加固,随着路基挡墙的继续移动或是变形,往往会造成路基垮塌,路面中断的风险,从而有可能引发车辆坠落的事故。
3.在公告号为cn20716005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路基挡墙的抢险加固结构,包括若干加固单元,所述加固单元包括桩结构和与路基挡墙的墙面相贴的承台,所述桩结构包括三根呈三角形分布的钢管桩,钢管桩包括内部填充有混凝土的钢管,钢管桩的顶部嵌设在承台内。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路基挡墙未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路面上容易积水,如果长时间积水得不到清理,积水易渗透至路基挡墙内,从而使路基挡墙的稳定性下降,进而易对道路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路基挡墙的抢险加固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路基挡墙的抢险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路基挡墙的抢险加固结构,包括地基以及设置在地基上表面的挡墙主体,所述挡墙主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钢筋,所述钢筋的另一端固定在地基的上表面,所述挡墙主体的上表面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一排水口,所述挡墙主体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与第一排水口相互连通的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降低第一排水口堵塞概率的滤板,所述挡墙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清理滤板的清理组件。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挡墙主体遭遇连续雨水天气时,雨水易堆积在挡墙主体的上表面,此时,雨水向靠近第一排水口的方向流动,进而使滤板对水流进行过滤,从而降低了泥土块等杂质直接进入第一排水口的概率,进而降低了第一排水口被堵塞的概率。随后,当滤板对水流进行一断时间的过滤后,清理组件自动对滤板进行过滤,从而降低了滤板被堵塞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9.进一步的,所述滤板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清理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滑槽内的滑块、固定在滑块相对的两个侧壁上的刮板、固定在滑块侧壁上的收集盒、转动设置在收集盒内底壁上的转动板以及一端固定在转动板底面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挡墙主体的上表面,所述刮板远离收集盒的侧壁与滤板靠近收集盒的侧壁紧贴。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挡墙主体遭遇连续雨水天气时,部分雨水落至收集盒内,从而使收集盒的重量不断增大,进而使收集盒以及与收集盒相互固定的滑块向下运动,从而使刮板对滤板进行清理,进而降低了滤板堵塞的概率。随后,当雨水继续堆积在收集盒内时,转动板在雨水的作用下向下转动,从而使转动板与收集盒之间产生缝隙,进而使雨水沿缝隙流向滤板。此时,转动板受到的作用力逐渐减小,从而使收集盒与转动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复位,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11.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盒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阻挡转动板向上运动的限位板。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快速流出收集盒时,转动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转动,此时,限位板的底面抵紧转动板的上表面,从而降低了转动板移动至收集盒内的概率,进而减小了滑块无法复位的概率。
13.进一步的,所述挡墙主体的上表面固定有用于收集刮板清理杂质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上表面转动设置有用于封闭收集箱的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面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收集箱的内底壁上。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刮板在雨水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时,刮板逐渐靠近隔板并抵紧隔板的上表面,进而使刮板向下转动,从而使杂质在刮板的作用下移动至收集箱内,进而减小了杂质重新流向滤板并堵塞滤板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刮板的清理效果。
15.进一步的,所述刮板朝向靠近收集箱的方向倾斜设置。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刮板移动至收集箱内的概率,从而增大了杂质移动至收集箱内的概率。
17.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盒远离滤板的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底面设置有用于阻挡泥土块的挡板。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山体上的碎石与泥土块与隔板相互接触的概率,从而减小了收集箱在泥土块的作用下长时间处于开启状态的概率。
19.进一步的,所述滑杆的底面固定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滑动槽的内底壁上。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挡板在收集盒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后,挡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始终抵紧挡墙主体的上表面,从而增大了收集盒复位后挡板复位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21.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内底壁与内顶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封闭滑槽的弹力带。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杂质进入滑槽内的概率,从而减小了滑块被卡住的概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24.(1)本技术中,当挡墙主体遭遇连续雨水天气时,雨水易堆积在挡墙主体的上表面,此时,雨水向靠近第一排水口的方向流动,进而使滤板对水流进行过滤,从而降低了泥土块等杂质直接进入第一排水口的概率,进而降低了第一排水口被堵塞的概率。随后,当滤板对水流进行一断时间的过滤后,清理组件自动对滤板进行过滤,从而降低了滤板被堵塞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25.(2)本技术中,当挡墙主体遭遇连续雨水天气时,部分雨水落至收集盒内,从而使收集盒的重量不断增大,进而使收集盒以及与收集盒相互固定的滑块向下运动,从而使刮
板对滤板进行清理,进而降低了滤板堵塞的概率。随后,当雨水继续堆积在收集盒内时,转动板在雨水的作用下向下转动,从而使转动板与收集盒之间产生缝隙,进而使雨水沿缝隙流向滤板。此时,转动板受到的作用力逐渐减小,从而使收集盒与转动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复位,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26.(3)本技术中,当雨水快速流出收集盒时,转动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转动,此时,限位板的底面抵紧转动板的上表面,从而降低了转动板移动至收集盒内的概率,进而减小了滑块无法复位的概率。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用于凸显挡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用于凸显清理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用于凸显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标号说明:
32.1、地基;2、挡墙主体;3、钢筋;4、安装块;41、第一排水口;42、第二排水口;43、滤板;44、滑槽;5、清理组件;51、滑块;52、刮板;53、收集盒;54、转动板;55、第一弹簧;6、限位板;7、收集箱;71、隔板;72、第二弹簧;8、滑动槽;81、滑杆;82、挡板;9、复位弹簧;91、弹力带。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实施例1: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路基挡墙的抢险加固结构,请参阅图1-4,包括地基1、挡墙主体2、钢筋3、安装块4、滤板43、清理组件5、限位板6、收集箱7、隔板71、第二弹簧72、滑杆81以及挡板82。地基1设置在路面上,用于安置挡墙主体2。挡墙主体2为长方体形结构,挡墙主体2设置在地基1的上表面。钢筋3设有多个并等间距分布在挡墙主体2相对的两个侧壁上,用于提高挡墙主体2的稳定性,且多个钢筋3的另一端均固定在地基1的上表面。安装块4为长方形块状结构,安装块4固定在挡墙主体2的上表面,安装块4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一排水口41,且挡墙主体2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与第一排水口41相互连通的第二排水口42。滤板43设置在第一排水口41的内壁上,用于降低第一排水口41堵塞的概率。
37.滤板43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44,清理组件5设置在挡墙主体2上,用于清理滤板43,清理组件5包括滑块51、刮板52、收集盒53、转动板54以及第一弹簧55。滑块51为长方形块状结构,滑块51滑动设置在滑槽44内。刮板52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刮板52固定在滑块5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收集盒53为上下端均开口的长方体形结构,收集盒53固定在滑块51的侧壁上,且刮板52远离收集盒53的侧壁与滤板43靠近收集盒53的侧壁紧贴。转动板54为长方形板状
结构,转动板54转动设置在收集盒53的内底壁上。第一弹簧55的一端固定在转动板54的底面,第一弹簧55的另一端固定在挡墙主体2的上表面。
38.当挡墙主体2遭遇连续雨水天气时,部分雨水落至收集盒53内,从而使收集盒53的重量不断增大,进而使收集盒53以及与收集盒53相互固定的滑块51向下运动,从而使刮板52对滤板43进行清理,进而降低了滤板43堵塞的概率。随后,当雨水继续堆积在收集盒53内时,转动板54在雨水的作用下向下转动,从而使转动板54与收集盒53之间产生缝隙,进而使雨水沿缝隙流向滤板43。此时,转动板54受到的作用力逐渐减小,从而使收集盒53与转动板54在第一弹簧55的作用下复位,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39.限位板6为长方形板状结构,限位板6设置在收集盒53的内壁上,用于阻挡转动板54向上运动。当雨水快速流出收集盒53时,转动板54在第一弹簧55的作用下向上转动,此时,限位板6的底面抵紧转动板54的上表面,从而降低了转动板54移动至收集盒53内的概率,进而减小了滑块51无法复位的概率。
40.收集箱7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形结构,收集箱7固定在挡墙主体2的上表面,用于收集刮板52清理的杂质。隔板7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隔板71转动设置在收集箱7的上表面,用于封闭收集箱7。第二弹簧72的一端固定在隔板71的底面,第二弹簧72的另一端固定在收集箱7的内底壁上。
41.当刮板52在雨水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时,刮板52逐渐靠近隔板71并抵紧隔板71的上表面,进而使刮板52向下转动,从而使杂质在刮板52的作用下移动至收集箱7内,进而减小了杂质重新流向滤板43并堵塞滤板43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刮板52的清理效果。
42.为了提高刮板52移动至收集箱7内的概率,从而增大杂质移动至收集箱7内的概率,刮板52朝向靠近收集箱7的方向倾斜设置。
43.收集盒53远离滤板43的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8,滑杆81为长方形杆状结构,滑杆81滑动设置实在滑动槽8内。挡板82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挡板82设置在滑杆81的底面,用于阻挡泥土块。
44.挡板82降低了山体上的碎石与泥土块与隔板71相互接触的概率,从而减小了收集箱7在泥土块的作用下长时间处于开启状态的概率。
45.复位弹簧9的一端固定在滑杆81的底面,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在滑动槽8的内底壁上。当挡板82在收集盒53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后,挡板82在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始终抵紧挡墙主体2的上表面,从而增大了收集盒53复位后挡板82复位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46.为了降低杂质进入滑槽44内的概率,从而减小滑块51被卡住的概率,滑槽44的内底壁与内顶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封闭滑槽44的弹力带91。
47.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路基挡墙的抢险加固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挡墙主体2遭遇连续雨水天气时,雨水易堆积在挡墙主体2的上表面,此时,雨水向靠近第一排水口41的方向流动,进而使滤板43对水流进行过滤,从而降低了泥土块等杂质直接进入第一排水口41的概率,进而降低了第一排水口41被堵塞的概率。随后,当滤板43对水流进行一断时间的过滤后,清理组件5自动对滤板43进行过滤,从而降低了滤板43被堵塞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
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