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坑内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2292发布日期:2023-01-04 10:5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基坑内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基坑内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为了降低基坑坑壁塌陷,在基坑开挖完毕后往往需要在基坑的坑壁安装相应的支撑结构。
3.目前的基坑内支撑结构主要由护板、撑杆和承台组成,而承台大多采用锚杆植入基坑底部,使得后续在拆卸过程中,需要将锚杆拔出,造成拆卸过程费力,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目前的基坑内支撑结构拆卸时较为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基坑内支撑结构。
5.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基坑内支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内部两侧对称设有l形护板,两组所述l形护板之间的下侧均匀设有支撑管,相邻两组所述支撑管之间设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与所述支撑管螺纹连接,各组所述支撑管的顶壁均匀开设有限位插孔,两侧所述支撑管的顶部均设有承台,两组所述承台的顶部和两组所述l形护板的相对侧壁均转动连接有内螺纹管,同侧两组所述内螺纹管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一双向螺杆,两组所述承台的内部均对称滑动连接有与所述限位插孔相适配的插杆,所述插杆与所述限位插孔插接,同侧两组所述插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侧所述支撑管的底部均设有上梯形撑座,所述上梯形撑座的底部对称滑动连接有导向杆,两组所述导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梯形撑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承台搭接在支撑管的顶部时,可以将插杆插入限位插孔上对应的限位插孔内部,从而实现对承台的限位,转动两侧的抵接螺杆,使得抵接螺杆带动转动盘向l形护板的一侧移动,直至将转动盘移动至与l形护板抵接,然后转动手轮,从而通过第一双向螺杆带动两侧的内螺纹管相向运动,实现对l形护板提供斜向支撑,进而实现对基坑壁进行支撑,在对该支撑结构进行拆卸时,可以将插杆从限位插孔的内部拔出即可对承台进行拆卸,使得无需使用锚杆植入基坑底部就可以对承台进行限位固定,从而使后续拆卸更加方便快捷。
8.可选的,两侧所述l形护板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抵接螺杆,所述抵接螺杆与所述l形护板抵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螺杆的设置用于在转动至与l形护板抵接时可以对l形护板的下侧进行限位。
10.可选的,两组所述抵接螺杆靠近所述l形护板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盘。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盘的设置用于降低抵接螺杆与l形护板之间的磨损。
12.可选的,两组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拉拔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拔环的设置便于对插杆进行插拔。
14.可选的,所述上梯形撑座和所述下梯形撑座之间对称设有内螺纹块,两组所述内螺纹块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二双向螺杆,两组所述内螺纹块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滚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双向螺杆的设置用于在转动时带动两侧的内螺纹块相对或相向运动,并带动两侧的滚轮沿着滚动槽滚动,从而带动上梯形撑座上下运动,进而可以实现对支撑管高度的调节。
16.可选的,所述上梯形撑座和所述下梯形撑座的相对侧均开设有与所述滚轮相适配的滚动槽。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动槽的设置用于对滚轮的滚动进行导向。
18.可选的,所述第二双向螺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六角螺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六角螺帽的设置便于利用扳手对第二双向螺杆进行转动调节。
20.可选的,所述第一双向螺杆的外侧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手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轮的设置便于对第一双向螺杆转动调节。
2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3.本技术通过支撑管、连接螺杆和插杆的设置,使得可以通过连接螺杆将多根支撑管连接固定,同时在插杆插入限位插孔的内部后可以对承台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支撑管可以对承台提供支撑限位,进而实现对内螺纹管和第一双向螺杆提供支撑,以降低l形护板倾斜的概率,使得无需使用锚杆植入基坑底部就可以对承台进行限位固定,从而使后续拆卸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5.图2是本技术图1中a部结构放大图;
26.图3是本技术的下梯形撑座结构侧视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2、l形护板;3、支撑管;4、连接盘;5、连接螺杆;6、限位插孔;7、承台;8、插杆;9、连接块;10、拉拔环;11、内螺纹管;12、第一双向螺杆;13、手轮;14、抵接螺杆;15、转动盘;16、上梯形撑座;17、下梯形撑座;18、第二双向螺杆;19、内螺纹块;20、滚动槽;21、滚轮;22、导向杆;23、六角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请参照图1,一种建筑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基坑1,基坑1的内部两侧对称设有l形护板2,l形护板2的设置用于对基坑1的内壁提供支撑防护,降低基坑1内壁塌陷的概率。两组l形护板2之间的下侧均匀设有多个支撑管3,相邻两组支撑管3之间设有连接盘4,连接盘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杆5,连接螺杆5与支撑管3螺纹连接,连接螺杆5的设置用于将相邻两组支撑管3螺接固定。另外,在两侧l形护板2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抵接螺杆14,抵接
螺杆14与l形护板2的侧壁相抵接,抵接螺杆14的设置用于在转动至与l形护板2抵接时,可以对l形护板2的下侧进行限位。此外,在两组抵接螺杆14靠近l形护板2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盘15,通过转动盘15的设置,能够用于降低抵接螺杆14与l形护板2之间的磨损。
30.请参照图1,各组支撑管3的顶壁均匀开设有限位插孔6,两侧支撑管3的顶部均设有承台7,两组承台7的顶部和两组l形护板2的相对侧壁均转动连接有内螺纹管11,同侧两组内螺纹管11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一双向螺杆12,承台7的设置用于对内螺纹管11和第一双向螺杆12提供支撑,使得内螺纹管11和第一双向螺杆12可以起到对l形护板2斜向支撑的作用,第一双向螺杆12的设置则用于在转动时带动两组内螺纹管11相对或相向运动。其中,在第一双向螺杆12的外侧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手轮13,通过手轮13的设置,能够便于对第一双向螺杆12转动调节。
31.请参照图1,两组承台7的内部均对称滑动连接有与限位插孔6相适配的插杆8,插杆8与限位插孔6插接,插杆8的设置用于在插入限位插孔6的内部后对承台7进行限位。同侧两组插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连接块9的设置用于将同侧两组连接块9连接固定,从而便于对同侧两组插杆8同步插拔。两组连接块9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拉拔环10,拉拔环10的设置便于对插杆8进行插拔。
32.请参照图1-3,两侧支撑管3的底部均设有上梯形撑座16,上梯形撑座16的设置用于对支撑管3提供支撑。其中,上梯形撑座16的底部对称滑动连接有导向杆22,导向杆22的设置用于对上梯形撑座16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另外,在两组导向杆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梯形撑座17,下梯形撑座17的设置用于对导向杆22提供支撑。
33.请参照图1-3,上梯形撑座16和下梯形撑座17之间对称设有内螺纹块19,两组内螺纹块19之间螺纹连接连接有第二双向螺杆18,两组内螺纹块19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滚轮21,第二双向螺杆18的设置用于在转动时带动两侧的内螺纹块19相对或相向运动,并带动两侧的滚轮21沿着滚动槽20滚动,从而带动上梯形撑座16上下运动,进而可以实现对支撑管3高度的调节。上梯形撑座16和下梯形撑座17的相对侧均开设有与滚轮21相适配的滚动槽20,滚动槽20的设置用于对滚轮21的滚动进行导向。第二双向螺杆1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六角螺帽23,六角螺帽23的设置便于利用扳手对第二双向螺杆18进行转动调节。
34.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
35.在安装时,将两组l形护板2贴靠在基坑1的内壁两侧,接着在两侧l形护板2的相对一侧放置下梯形撑座17和上梯形撑座16,然后根据基坑1的宽度选取对应根数的支撑管3,然后将相邻两组支撑管3通过连接螺杆5螺接固定,接着将两侧的支撑管3分别搭接在两侧上梯形撑座16的顶部,接着利用扳手转动六角螺帽23,使得六角螺帽23通过第二双向螺杆18带动两侧的内螺纹块19相对或相向运动,并带动两侧的滚轮21沿着滚动槽20滚动,从而带动上梯形撑座16上下运动,直至将支撑管3调整至水平状态,接着在两侧支撑管3的相对侧螺纹连接抵接螺杆14,然后将承台7搭接在支撑管3的顶部,然后将插杆8插入限位插孔6上对应的限位插孔6内部,从而实现对承台7的限位,转动两侧的抵接螺杆14,使得抵接螺杆14带动转动盘15向l形护板2的一侧移动,直至将转动盘15移动至与l形护板2抵接,然后转动手轮13,从而通过第一双向螺杆12带动两侧的内螺纹管11相向运动,实现对l形护板2提供斜向支撑,进而实现对基坑壁进行支撑。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
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