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48882发布日期:2023-01-24 22:5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液压破碎锤,特别是一种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


背景技术:

2.液压破碎锤以其冲击能量大、频次快、施工效率高的优势,在矿业开采、路面破碎、隧道掘进、建筑破拆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其工作原理都是由高频、高速冲击活塞撞击或带动钢钎对目标进行冲击击打使其破碎。对于结合密实、强度高、体积大的目标物,只有当击打次数和打击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破碎。
3.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液压破碎锤(申请号:202021144424.2),包括前缸体、夹板和外壳,前缸体的两侧设有贯穿前缸体的扁销通道,扁销通道内设有扁销,扁销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抵接有用于限定扁销移动的挡销,挡销的两端穿过夹板和外壳,且挡销两端的端面与外壳的外侧面齐平,挡销的两端均连接有用于限定挡销移动的限制组件,限制组件包括螺栓、压片、第一防松垫圈和第二防松垫圈。但该液压破碎锤的夹板对前缸体的定位效果不好,夹板端部与前缸体的接触部位为直角结构,因此长时间使用容易因振动产生裂痕,降低了前夹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抗振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且对缸体定位牢固稳定的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包括板体,所述的板体上设有工字型的凸块部,所述的板体与凸块部构成左槽体,所述的左槽体呈矩形且左槽体的左端开口,所述的板体与凸块部的右侧构成了右槽体且所述的右槽体的右端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的左侧面与所述的左槽体的上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导向面以及第一弧形面,所述的板体的左侧面、第一导向面、第一弧形面以及左槽体的上侧壁依次相连,所述的板体的右侧面与所述的右槽体的上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导向面以及第二弧形面,所述的板体的右侧面、第二导向面、第二弧形面以及右槽体的上侧壁依次相连。
6.两个前夹板夹持锤芯时,左槽体的上侧壁以及右槽体的上侧壁抵靠在锤芯的上端面,左槽体的下侧壁以及右槽体的下侧壁抵靠在锤芯的下端面,由于板体左侧面与左槽体的上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导向面以及第一弧形面,右侧面与右槽体的上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导向面以及第二弧形面,具有抗振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且对缸体定位牢固稳定的优点,提高了使用寿命。
7.在上述的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中,所述的板体的左侧面与所述的左槽体的下侧壁之间设有第三导向面以及第三弧形面,所述的板体的左侧面、第三导向面、第三弧形面以及左槽体的下侧壁依次相连。采用上述设置,使本前夹板具有抗振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且对缸体定位牢固稳定的优点,提高了使用寿命。
8.在上述的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中,所述的板体的右侧面与所述的右槽体的下侧壁之间设有第四导向面以及第四弧形面,所述的板体的右侧面、第四导向面、第四弧形面以及右槽体的上侧壁依次相连。采用上述设置,使本前夹板具有抗振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且对缸体定位牢固稳定的优点,提高了使用寿命。
9.在上述的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中,所述的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的左槽体的上侧壁之间形成的夹角为25
゜‑
42

,所述的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的第二导向面呈对称设置。
10.在上述的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中,所述的第三导向面与所述的左槽体的下侧壁之间形成的夹角为25
゜‑
42

,所述的第四导向面与所述的第三导向面呈对称设置。
11.在上述的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中,所述的凸块部的上下两端均设有一排安装孔,且所述的安装孔贯穿于所述的凸块部与所述的板体,两排所述的安装孔呈上下对称设置。螺栓穿过上述的安装孔使两个前夹板夹持锤芯,具有连接牢固且结构简单的优点。
12.在上述的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中,所述的左槽体的底面与所述的右槽体的底面相平齐。
13.在上述的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中,所述的右槽体的上侧壁与下侧壁均设有弧形缺口,两个所述的弧形缺口对称设置,所述的板体上设有贯穿的通孔且所述的通孔贯穿于所述的弧形缺口。螺钉穿过通孔以及弧形缺口并抵靠在锤芯的外侧壁上,对锤芯定位效果好的优点。
14.在上述的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中,所述的左槽体与所述的右槽体的外端边沿均设有倒角。采用上述倒角,便于本锤芯嵌入到左槽体和右槽体,具有装配方便的优点。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具有以下优点:
16.1、由于板体左侧面与左槽体的上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导向面以及第一弧形面,右侧面与右槽体的上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导向面以及第二弧形面,具有抗振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且对缸体定位牢固稳定的优点,提高了使用寿命;
17.2、板体的左侧面与左槽体的下侧壁之间设有第三导向面以及第三弧形面,板体的左侧面、第三导向面、第三弧形面以及左槽体的下侧壁依次相连,使本前夹板具有抗振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且对缸体定位牢固稳定的优点,提高了使用寿命;
18.3、螺栓穿过上述的安装孔使两个前夹板夹持锤芯,具有连接牢固且结构简单的优点;
19.4、左槽体与右槽体的外端边沿均设有倒角,便于本锤芯嵌入到左槽体和右槽体,具有装配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的立体示意图。
21.图2是本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的主视示意图。
22.图3是本图2的a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23.图4是本图2的b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24.图5是本图2的c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25.图6是本图2的d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26.图7是本前夹板的另一种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27.图8是图7的e-e局部剖视示意图。
28.图中,1、板体;2、凸块部;2a、安装孔;3、左槽体;4、右槽体;5、第一导向面;6、第一弧形面;7、第二导向面;8、第二弧形面;9、第三导向面;10、第三弧形面;11、第四导向面;12、第四弧形面;13、弧形缺口;1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0.如图1至6所示,新型液压破碎锤的前夹板,包括板体1,板体1上设有工字型的凸块部2,板体1与凸块部2构成左槽体3,左槽体3呈矩形且左槽体3的左端开口,板体1与凸块部2的右侧构成了右槽体4且右槽体4的右端开口,其特征在于,板体1的左侧面与左槽体3的上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导向面5以及第一弧形面6,板体1的左侧面、第一导向面5、第一弧形面6以及左槽体3的上侧壁依次相连,板体1的右侧面与右槽体4的上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导向面7以及第二弧形面8,板体1的右侧面、第二导向面7、第二弧形面8以及右槽体4的上侧壁依次相连。
31.板体1的左侧面与左槽体3的下侧壁之间设有第三导向面9以及第三弧形面10,板体1的左侧面、第三导向面9、第三弧形面10以及左槽体3的下侧壁依次相连。板体1的右侧面与右槽体4的下侧壁之间设有第四导向面11以及第四弧形面12,板体1的右侧面、第四导向面11、第四弧形面12以及右槽体4的上侧壁依次相连。
32.第一导向面5与左槽体3的上侧壁之间形成的夹角m为25
゜‑
42

,第一导向面5与第二导向面7呈对称设置,作为优选的,夹角m为30

。第三导向面9与左槽体3的下侧壁之间形成的夹角n为25
゜‑
42

,第四导向面11与第三导向面9呈对称设置,作为优选的,夹角n为30


33.凸块部2的上下两端均设有一排安装孔2a,且安装孔2a贯穿于凸块部2与板体1,两排安装孔2a呈上下对称设置,左槽体3的底面与右槽体4的底面相平齐,右槽体4的上侧壁与下侧壁均设有弧形缺口13,两个弧形缺口13对称设置,板体1上设有贯穿的通孔14且通孔14贯穿于弧形缺口13。
34.两个前夹板夹持锤芯时,左槽体3的上侧壁以及右槽体4的上侧壁抵靠在锤芯的上端面,左槽体3的下侧壁以及右槽体4的下侧壁抵靠在锤芯的下端面,螺栓穿过上述的安装孔2a使两个前夹板夹持锤芯,将锤芯夹紧定位。由于板体1左侧面与左槽体3的上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导向面5以及第一弧形面6,右侧面与右槽体4的上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导向面7以及第二弧形面8,板体1的左侧面与左槽体3的下侧壁之间设有第三导向面9以及第三弧形面10,板体1的左侧面、第三导向面9、第三弧形面10以及左槽体3的下侧壁依次相连。板体1的右侧面与右槽体4的下侧壁之间设有第四导向面11以及第四弧形面12,板体1的右侧面、第四导向面11、第四弧形面12以及右槽体4的上侧壁依次相连,具有抗振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且对缸体定位牢固稳定的优点,提高了使用寿命。螺钉穿过通孔14以及弧形缺口13并抵靠在锤芯的外侧壁上,对锤芯定位效果好的优点。
35.作为另一种方式,如图7和8所示,左槽体3与右槽体4的外端边沿均设有倒角p,倒角p为25
゜‑
55

,作为优选的,夹角p为45

,便于锤芯嵌入到左槽体3和右槽体4,具有装配方便的优点。
36.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37.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板体1、凸块部2、安装孔2a、左槽体3、右槽体4、第一导向面5、第一弧形面6、第二导向面7、第二弧形面8、第三导向面9、第三弧形面10、第四导向面11、第四弧形面12、弧形缺口13、通孔1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