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排水管道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给排水防堵塞装置。
背景技术:2.目前常用的给排水工程中通常设置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指汇集和排放污水、废水和雨水的管渠及其附属设施所组成的系统。包括干管、直管以及通往处理厂的管道,无论修建在街道上或其它任何地方,只要是起排水作用的管道,都应作为排水管道统计。排水管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有多个直管和弯管。
3.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给水池或者给水箱中可能会掉落有落叶和塑料袋等垃圾,或者水中的杂质黏附在管道周壁形成污垢,排水管道工作一段时间后,污垢在水流的冲刷下脱离管道,污垢和垃圾容易堆积在弯管处,从而造成水管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减小排水管道堵塞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给排水防堵塞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给排水防堵塞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给排水防堵塞装置,包括直管,还包括过滤管,所述过滤管通过法兰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直管上,所述过滤管中设置有挂污架,所述挂污架包括支撑杆、多组长挂杆和多组短挂杆,所述长挂杆和所述短挂杆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周壁上,每组所述长挂杆和每组所述短挂杆沿所述支撑杆的轴向方向交替分布;每组长挂杆包括多个沿所述支撑杆周壁间隔分布的长挂杆,每组短挂杆包括多个沿所述支撑杆周壁方向间隔分布的短挂杆;所述过滤管中螺纹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中设置有过滤网。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管道排水时,给水池或者给水箱中的垃圾容易卡在排水管道中的弯管处,排水管道工作一段时间后,水中的杂质会附着在管道周壁堆积形成污垢,污垢被水流冲刷后,也容易卡在弯管处,在给水池或者给水箱出水管道中设置一段过滤管,水中的垃圾被水流冲到过滤管中后,塑料袋等较大的垃圾被挂污架挂住,污垢等垃圾被过滤网拦住,排水管道工作一端时间后将过滤管取出进行清理即可。
8.挂污架的设置可以减轻过滤网的拦污压力,减小过滤网的网眼被较大的垃圾堵塞的可能性,增加防堵塞装置的工作时长,减少检修次数,节约人力;若垃圾被挂污架挂住,长挂杆和短挂杆交替分布,使垃圾被水流冲击时,垃圾的不同部位被挂在过滤管中的不同位置,减小垃圾被挂杆挂污架挂住堵塞过滤管的可能性。
9.可选的,相邻的每组所述长挂杆和每组所述短挂杆错开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长挂杆和短挂杆上挂上了垃圾,长挂杆和短挂杆错开设置,长挂杆和短挂杆之间的间隙可以减小被挂住的垃圾对水流的影响。
11.可选的,所述长挂杆和所述短挂杆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均设置有挂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部的设置可以提高挂住垃圾的可能性,减小垃圾被水流冲到过滤网上从而堵塞过滤网的可能性。
13.可选的,所述挂污架还包括多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多个所述固定杆沿支撑杆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过滤管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固定杆插接的直槽,且所述过滤管沿自身周向方向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一端和所述直槽连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将过滤管拆卸下来进行清理,在清理过滤管时,先将过滤网拆卸下来,对过滤网进行清理,然后转动固定杆,使固定杆从弧形槽转入直槽中,然后抽出固定杆,从而将挂污架从排污管中取出,固定杆、直槽和弧形槽配合,便于拆卸挂污架。
15.可选的,所述法兰上设置有密封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用于加强过滤管和直管之间的密封性,减小过滤管和直管之间漏水的可能性。
17.可选的,所述固定框包括底框和插接于所述底框中的固定盖,所述底框上开设有供固定盖插接的插接槽,所述底框和所述固定盖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固定盖脱离所述底框的限位结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框从过滤管中拆卸出来后,对过滤网进行清理,过滤网长时间使用可能出现破损,更换过滤网时,先解除限位结构对固定盖的限制,然后取出破损的过滤网,更换好新的过滤网,然后将固定杆插入底框中固定过滤网,便于更换过滤网。
19.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盖上的卡扣,所述固定盖上开设有供所述卡扣卡接的卡槽,所述卡扣呈弹性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换过滤网时,施力于固定盖上,使卡扣脱离卡槽,更换好过滤网后,将固定盖插入插接槽,使卡扣插入卡槽中,结构简单,便于更换过滤网。
21.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固定盖外周壁的外螺纹,所述插接槽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换过滤网时,将固定盖从底座中旋出,然后更换好过滤网,再将固定盖旋入底座即可。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挂污架的设置,塑料袋等较大的垃圾被挂污架挂住,挂污架可以减轻过滤网的拦污压力;
25.2.通过限位结构的设置,便于更换过滤网。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挂污架、固定盖和过滤网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挂污架、固定盖和过滤网为爆炸示意)。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直管;2、过滤管;21、安装部;3、法兰;31、法兰一;32、法兰二;4、固定框;41、底
框;42、固定盖;5、过滤网;6、挂污架;61、支撑杆;62、短挂杆;63、长挂杆;64、固定杆;65、挂部;7、密封圈;8、直槽;9、弧形槽;10、插接槽;11、卡扣;12、卡槽;13、外螺纹;14、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实施例1:
34.排水管道工作一段时间后,垃圾和污垢容易堵塞于排水管道的弯管处,为了减小排水管道堵塞的可能性,在给水池或者给水箱的出水管道中设置防堵塞装置;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给排水防堵塞装置,参照图1和图2,包括直管1和过滤管2,过滤管2和直管1之间通过法兰3可拆卸连接,过滤管2中设置有挂污架6,且过滤管2中螺纹连接有固定框4,固定框4中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网5。
35.参照图2,挂污架6可拆卸连接于过滤管2中,挂污架6包括支撑杆61、多个短挂杆62和多组长挂杆63,支撑杆61和过滤管2同轴设置,每组短挂杆62和每组长挂杆63沿支撑杆61的径向方向交替分布,相邻的每组短挂杆62和每组长挂杆63错开设置;每组短挂杆62和每组长挂杆63均设置为多个,多个短挂杆62沿支撑杆6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长挂杆63也沿支撑杆6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每组短挂杆62和每组长挂杆63均设置为六个;短挂杆62和长挂杆63均固定连接于支撑杆61的周壁上,短挂杆62和长挂杆63远离支撑杆61的一端均设置有挂部65,挂部65的凹面被水流冲击;排水管道给排水时,水中较大的垃圾如塑料袋会被短挂杆62或者长挂杆63挂住,短挂杆62和长挂杆63错开设置,可以减少对水流的阻碍,黏附在管道的周壁污垢被水流冲击掉落,被过滤网5拦住。
36.参照图2和图3,挂污架6还包括多个固定杆6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杆64设置为六个,六个固定杆64沿支撑杆6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为了便于挂污架6的拆装,过滤管2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固定杆64插接的直槽8,且过滤管2沿自身周向方向开设有弧形槽9,弧形槽9的一端和直槽8远离直管1的一端连通,直槽8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固定杆64的宽度,弧形槽9的宽度等于固定杆64的宽度。
37.安装挂污架6时,先将挂污架6装入过滤管2中,然后将固定杆64插入直槽8中,然后转动挂污架6,将固定杆64转入弧形槽9即完成挂污架6的安装;清理挂污架6时,转动挂污架6,将挂污架6从弧形槽9中转入到直槽8中,然后从过滤管2中取出挂污架6,固定杆64脱离直槽8。
38.参照图1,过滤管2设置有一段安装部21,安装部21的直径大于过滤管2的直径,为了使固定框4安装于安装部21中后,安装部21的流水空间相对于直管1的流水空间的变化有限。
39.参照图1,法兰3包括两个法兰一31和两个法兰二32,两个法兰一31分别固定连接于直管1靠近过滤管2的两端,两个法兰二32分别固定连接于过滤管2的两端,法兰一31和法兰二3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法兰一31和法兰二32通过螺钉固定。
40.参照图2,过滤网5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网5可能损坏,因此需要定期更换过滤网5,为了便于更换过滤网5,固定框4包括底框41和固定盖42,底框41上开设有供固定盖42插接的插接槽10,底框41和固定盖4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固定盖42脱离底框41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固定盖42上的卡扣11,底框41上开设有供卡扣11卡接的卡槽12,
卡扣11呈弹性设置,卡槽12设置有让位空间,以便于卡扣11脱离卡槽12;为了便于拆卸固定框4,固定框4上开设有手持槽(图中未示意)。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给排水防堵塞装置的实施原理为:给排水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将过滤管2拆卸下来进行清理,拆卸过滤管2时,先将螺钉旋下,将过滤管2从直管1中拆卸下来,然后旋出固定框4,检查过滤网5是否需要更换,若需要更换过滤网5,将固定盖42从底框41中拆卸下来,更换过滤网5后再将固定盖42安装于底框41中,再将挂污架6从过滤管2中拆卸出来,对挂污架6进行清理,然后将挂污架6和过滤网5都安装于过滤管2中,再将过滤管2安装于直管1上即可。
42.实施例:
4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给排水防堵塞装置,与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4,限位结构包括开设于固定盖42外周壁上的外螺纹13,接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外螺纹13适配的内螺纹14,固定盖42和插接槽10螺纹连接。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给排水防堵塞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更换过滤网5时,先将固定盖42从底框41中旋出,更换好过滤网5后,再将固定盖42旋入底框41中,固定好过滤网5即可。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