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洁的供水工程用集水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1096发布日期:2023-01-24 23:2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清洁的供水工程用集水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清洁的供水工程用集水井。


背景技术:

2.集水井指的是一种用于汇集和存储地下水或者渗漏水的水井,一般安装在地面以下,其作用是在于引流地表上多余的水体。地下室的入口处一般设了截水沟,流入截水沟的雨、污水都被引到集水井中。生活水箱、水泵的余水或设备检修时的余水,也都被引到集水井中。为消防需要,一旦发生火灾,自动喷淋系统或消火栓的消防水也要引到集水井中。
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216552320u公开了一种供水工程用的集水井,包括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一侧贯穿有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内牙直通,所述内牙直通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滤头,所述滤头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输水管道的外侧壁安装有检修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输水管道上所连接的滤头及开设在滤头上的通孔,把直径大于5毫米的杂物过滤掉,从而大大提高输水管道的输水能力,降低后期输水管道的维修工作,以此有效提升供水工程的供水保证率,且延长工程的运行年限。
4.该集水井通过在进水管的末端设置滤头,滤头上开设通孔,使得注入集水井内的水流会被过滤,从而减少大颗粒的杂物进入集水井内,方便集水井的清理和供水保证率。但这种通滤头进行过滤的方式,在使用时间过久之后,滤头内的杂物会堆积,导致滤头堵塞,难以通过进水管注水,而上述滤头更换时需要人员爬入井内进行更换,十分麻烦和危险。
5.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便于清洁的供水工程用集水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滤头堵塞时更换困难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便于清洁的供水工程用集水井。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便于清洁的供水工程用集水井,包括集水井,所述集水井底部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内可拆卸安装滤头,所述滤头远离集水井的一端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水阀,所述进水管与滤头之间设有拆卸管,所述拆卸管两端与进水管和滤头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集水井底部一侧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外壁固定连接有排污阀。
9.通过设置位于滤头和进水管之间的拆卸管,实现了可以将拆卸管拆下,从而取出滤头进行清理。
10.优选的,所述集水井底部设有斜面,所述排污管位于斜面的一侧处于底端。
11.通过设置集水井底部的斜面,实现了集水井底部的沉积物能够在排污阀打开时,从而排污管中排出。
12.优选的,所述集水井上方一侧开设有溢水孔,所述集水井上方一侧固定连接有溢
水管,所述溢水管与溢水孔连通,所述溢水管倾斜朝下设置。
13.通过设置倾斜向下的溢水管,实现了减少杂物从溢水管内进入集水井。
14.优选的,所述集水井位于进水口内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滤头位于限位槽内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截面相同。
15.通过设置限位块和限位槽,实现了能够将滤头通过限位块插入进水口内。
16.优选的,所述集水井顶部固定连接与集水井的连通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弯曲设置。
17.通过设置弯曲的通风管,实现了减少杂物从通风管内落入集水井内。
18.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连接环,所述拆卸管两侧开设有容纳槽,所述连接环位于容纳槽内与拆卸管滑动连接,所述进水管和滤头与拆卸管相邻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连接环截面相同。
19.通过设置连接槽和连接环,实现了可以通过连接环连接拆卸管和进水管和滤头。
20.优选的,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多个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连接环和拆卸管固定连接。
21.通过设置复位弹簧,实现了连接环的复位。
22.优选的,所述拆卸管上开设有多个与容纳槽连通的安装孔,所述连接环位于安装孔内固定连接有驱动块所述拆卸管上开设有多个与容纳槽连通的安装孔,所述连接环位于安装孔内固定连接有驱动块。
23.通过设置固定连接在连接环上的驱动块,实现了可以通过驱动块移动连接环。
24.综上所述,该便于清洁的供水工程用集水井,通过设置可拆卸安装在进水口内的滤头,使得可以从进水口内拆下滤头进行清理,在滤头和进水管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拆卸管,使得需要清理滤头时可以拆下拆卸管,方便取出滤头,同时拆卸管与滤头和进水管之间设置连接机构,使得拆卸管可以与滤头还有进水管连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正面剖视图;
27.图3是本技术侧面剖视图;
28.图4是图2中a处放大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集水井;2、进水口;3、滤头;4、进水管;5、进水阀;6、拆卸管;7、排污管;8、排污阀;9、溢水孔;10、溢水管;11、限位槽;12、限位块;13、通风管;14、连接环;15、容纳槽;16、复位弹簧;17、连接槽;18、安装孔;19、驱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2.参照图1、图2,一种便于清洁的供水工程用集水井,包括集水井1,集水井1底部一侧开设有进水口2,进水口2连通集水井1,进水口2内可拆卸安装滤头3,滤头3可从进水口2
中拆卸下来,从而方便清理和更换。集水井1位于进水口2内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1,限位槽11为条形且长度方向朝向集水井1内部,滤头3位于限位槽11内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对滤头3进行限位,方便插入滤头3并对滤头3进行固定,限位块12与限位槽11截面相同,截面相同的限位块12和限位槽11使得滤头3不会在进水口2内晃动,滤头3一端直径大于进水口2直径,使得滤头3不会完全穿进进水口2内。
33.滤头3远离集水井1的一端设有进水管4,进水管4用于导入需要收集的水,进水管4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水阀5,进水阀5控制进水管4内的水流通过。进水管4与滤头3之间设有拆卸管6,拆卸管6的长度大于滤头3长度,使得拆卸管6拆下时,滤头3一侧留有活动空间,从而可以从进水口2中取出滤头3。
34.参照图1、图2、图3,集水井1底部设有斜面,集水井1底部一侧连通有排污管7,排污管7位于斜面的一侧处于底端,集水井1底部沉积的杂物会沿斜面滑动到底部靠近排污管7的一侧,排污管7外壁固定连接有排污阀8,当排污阀8打开时,沉积的杂物会从排污管7中排出。集水井1上方一侧开设有溢水孔9,用于排出满溢的水,集水井1上方一侧固定连接有溢水管10,溢水管10与溢水孔9连通,溢水管10倾斜朝下设置,倾斜设置的溢水管10可以有效减少杂物从溢水管10内进入集水井1。集水井1顶部固定连接与集水井1的连通的通风管13,通风管13用于集水井1内的空气流通,通风管13弯曲设置减少杂物从通风管13内掉入集水井1。
35.参照图1、图2、图4,拆卸管6两端与进水管4和滤头3之间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可以连接拆卸管6和滤头3、拆卸管6和进水管4。连接机构包括两个连接环14,连接环14为表面套设有橡胶套的钢环,拆卸管6两侧开设有容纳槽15,容纳槽15为环形,连接环14位于容纳槽15内与拆卸管6沿轴向滑动连接。容纳槽15内设有多个复位弹簧16,复位弹簧16两端分别与连接环14和拆卸管6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6为连接环14提供弹力。
36.进水管4和滤头3与拆卸管6相邻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17,连接槽17也为环形,连接槽17与连接环14截面相同。复位弹簧16驱动连接环14,使连接环14与连接槽17对应时插入连接槽17。当连接环14滑动并插入连接槽17内时,使得拆卸管6和滤头3、拆卸管6和进水管4连接,并且能够实现密封拆卸管6和滤头3、拆卸管6和进水管4之间的缝隙。
37.拆卸管6上开设有多个与容纳槽15连通的安装孔18,连接环14位于安装孔18内固定连接有驱动块19,驱动块19可以用于调整连接环14,并且能够对连接环14进行限位,使得连接环14不会轻易从容纳槽15内弹出。
38.工作原理:当工作人员需要对滤头3进行清理更换时,通过驱动块19驱动连接环14向容纳槽15内移动,从而使得连接环14从连接槽17内脱离,方便拆卸管6拆下。当拆卸管6被拆下时,滤头3存在活动空间,使得滤头3可向外从进水口2抽出,方便对滤头3的更换和清洗,有效解决了滤头3容易堵塞但不易清理更换的问题。当清理更换完毕后,将滤头3沿限位槽11插入进水口2内,并将拆卸管6放入进水管4和滤头3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拆卸管6和滤头3、拆卸管6和进水管4,从而使得进水管4可以继续向集水井1内供水。
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申请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2条留言
  • 159911... 来自[中国] 2023年02月22日 20:01
    中国专利号cn216552320u公开了一种供水工程用的集水井,这种集水井就是山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取水坝中的集水井(设计图纸标注为集水廊道),一般位于山区海拔较高的中上游沟道,深度一般在1.2m左右,检修更换过滤器时,只需打开集水廊道盖板,检修人员位于取水坝外侧,弯腰垂手而换,这种集水井结构简单经济实用。
    0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3年02月22日 18:27
    农村供水工程取水坝中的集水井(又叫集水廊道)一般在1.2米左右,过滤器的更换只需打开集水廊道的盖板,检修人员只需在取水坝外侧弯腰垂手而换!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