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水消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63093发布日期:2022-12-14 05:53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进水消音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式冲水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进水消音结构。


背景技术:

2.压力式冲水系统是通过设置一个压力水箱,利用压力水箱内的压缩气体所积聚的压力能,在释放时使压力水箱内的水产生强劲的冲刷力,从而达到冲刷坐便器的效果。压力式冲水系统由于是利用压力能进行冲水,因此冲刷力道更强,使用少量的水即可达到理想的冲刷效果,节能又环保。
3.但是现有压力式冲水系统的压力水箱在进水的初段时间内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造成不良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水消音结构,用于消除压力水箱进水时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进水消音结构,包括压力水箱、流体输入装置、导流管和挡水件;所述流体输入装置设置在所述压力水箱的顶部,用于向所述压力水箱输入水气混合的流体;所述导流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流体输入装置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挡水件包括与所述导流管输出端相对设置的挡板,流体经所述挡板阻挡后向所述挡板边缘扩散流动。
7.所述流体输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压力水箱顶部的阀体,以及单向气阀、文丘里喷嘴;所述阀体设置有进水口、进气口和流体出口;所述单向气阀设置在所述进气口;所述文丘里喷嘴设置在所述流体出口。
8.所述导流管沿竖向设置。
9.所述导流管的输入端一体连接在所述压力水箱的内顶壁上。
10.所述导流管的输入端做向上扩口设计。
11.所述挡水件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导流管输出端的端头,以及一体连接在所述挡板与所述端头之间的连接片。
12.所述端头设置有供所述导流管穿设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设置有卡扣;所述导流管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匹配的卡槽。
13.所述卡扣的上表面设置有导向弧面。
14.所述挡板的一端一体连接在所述压力水箱的内侧壁;所述挡水件还包括一体连接在所述挡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压力水箱的内侧壁之间的加强筋。
15.所述挡板的下表面通过一支撑柱一体连接在所述压力水箱的内底壁。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流管的输入端设置一挡板,实现对流体的缓冲,以达到流体降速的目的,同时流体被挡板阻挡后向挡板的四周方向扩散,进一步降低了对压力水箱的冲击力,从而降低甚至消除了压力水箱进水时的噪音,提高了用户体
验。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及原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0023]1‑‑‑‑
压力水箱;
ꢀꢀꢀꢀꢀꢀꢀꢀꢀ
11
‑‑‑
安装槽;
ꢀꢀꢀꢀꢀꢀꢀꢀꢀꢀꢀꢀꢀꢀ2‑‑‑‑
流体输入装置;
[0024]
21
‑‑‑
阀体;
ꢀꢀꢀꢀꢀꢀꢀꢀꢀꢀꢀꢀꢀ
211
‑‑
进水口;
ꢀꢀꢀꢀꢀꢀꢀꢀꢀꢀꢀꢀꢀꢀ
212
‑‑
进气口;
[0025]
213
‑‑
流体出口;
ꢀꢀꢀꢀꢀꢀꢀ
22
‑‑‑
单向气阀;
ꢀꢀꢀꢀꢀꢀꢀꢀꢀꢀꢀꢀ
23
‑‑‑
文丘里喷嘴;
[0026]3‑‑‑‑
导流管;
ꢀꢀꢀꢀꢀꢀꢀꢀꢀꢀꢀ
31
‑‑‑
卡槽;
ꢀꢀꢀꢀꢀꢀꢀꢀꢀꢀꢀꢀꢀꢀꢀꢀ4‑‑‑‑
挡水件;
[0027]
41
‑‑‑
挡板;
ꢀꢀꢀꢀꢀꢀꢀꢀꢀꢀꢀꢀ
42
‑‑‑
端头;
ꢀꢀꢀꢀꢀꢀꢀꢀꢀꢀꢀꢀꢀꢀꢀꢀ
421
‑‑
通孔;
[0028]
422
‑‑
卡扣;
ꢀꢀꢀꢀꢀꢀꢀꢀꢀꢀꢀꢀꢀ
423
‑‑
导向弧面;
ꢀꢀꢀꢀꢀꢀꢀꢀꢀꢀꢀꢀ
43
‑‑‑
连接片;
[0029]
44
‑‑‑
加强筋;
ꢀꢀꢀꢀꢀꢀꢀꢀꢀꢀꢀ
45
‑‑‑
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31]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进水消音结构,包括压力水箱1、流体输入装置2、导流管3和挡水件4;
[0032]
流体输入装置2设置在压力水箱1的顶部,用于向压力水箱1输入水气混合的流体;
[0033]
导流管3的输入端与流体输入装置2的输出端连通;
[0034]
挡水件4包括与导流管3输出端的相对设置挡板41,流体经挡板41阻挡后向挡板41边缘扩散流动。
[0035]
参考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0036]
上述压力水箱1的可以是一体式壳体,也可以仅是水箱上体,也就是压力水箱1的上半部分(图1、图2中为水箱上体)。
[0037]
上述压力水箱1的顶部设置有与流体输入装置2的轮廓匹配的安装槽11,以实现流体输入装置2的定位配合。
[0038]
上述流体输入装置2利用“文丘里效应”实现进气,其包括设置在压力水箱1顶部的阀体21,以及单向气阀22、文丘里喷嘴23;阀体21设置有进水口211、进气口212和流体出口213,进水口211与压力式冲水系统的进水控制装置连通;单向气阀22设置在进气口212;文丘里喷嘴23设置在流体出口213。在进水控制装置开启的情况下,水流进入进水口211并从文丘里喷嘴23流出流体出口213以流向导流管3,由于文丘里喷嘴23的“文丘里效应”,使得水流加速流向导流管3,阀体21内产生负压,大气气压推动单向气阀22打开,空气进入进气口212并随着水流一同流向导流管3,实现向压力水箱1内补气而达到储压的目的。
[0039]
上述导流管3沿竖向设置,以匹配流体自由下落的流动方向,减少流体下落过程中
的能量损耗,使其在与挡板41接触前尽可能保持足够高的流速,进而保证压力水箱1的进气和储压效果。
[0040]
上述导流管3的输入端一体连接在压力水箱1的内顶壁上,也即导流管3与压力水箱1的壳体是一体成型的,可以保证导流管3与压力水箱1的连接强度,避免导流管3在压力水箱1进水的过程中因受高压脱落而影响使用。
[0041]
进一步地,上述导流管3的输入端做向上扩口设计,用于匹配流体输入装置2输出端(也即上述的文丘里喷嘴23)的安装。
[0042]
上述挡水件4除了上述的挡板41外,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在导流管3输出端(也即下端)的端头42,以及连接在挡板41与端头42之间的连接片43,连接片43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在挡板41、端头42的边缘上。
[0043]
进一步地,上述端头42设置有供导流管3穿设的通孔421,通孔421的内侧设置有卡扣422;导流管3的输出端设置有与卡扣422匹配的卡槽31。端头42通过卡扣422钩扣在导流管3的卡槽31内,实现与导流管3的相对固定,也即实现挡板41固设在导流管3的输出端,保证挡板41在水流的冲击下不发生位置移动,从而保证其功能稳定性。
[0044]
再者,上述卡扣422的上表面设置有导向弧面423,使得端头42的上端呈部分扩口设计,方便导流管3进入端头42,以提高产品组装的便利性和效率。
[0045]
参考图3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0046]
在导流管3的输出端设置挡板41后,当水流出导流管3时被挡板41阻挡而实现降速,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实现降低噪音。
[0047]
参考图4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0048]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挡水件4的具体结构。
[0049]
在第二实施例中,上述挡板41的一端一体连接在压力水箱1的内侧壁,使得挡板41与压力水箱1保持位置固定。
[0050]
进一步地,上述挡水件4还包括一体连接在挡板41的下表面与压力水箱1的内侧壁之间的加强筋44,以提高挡板41的强度。
[0051]
参考图5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
[0052]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挡水件4的具体结构。
[0053]
在第三实施例中,上述挡板41的下表面通过一支撑柱45一体连接在压力水箱1的内底壁,使得挡板41与压力水箱1保持位置固定。
[0054]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流管3的输入端设置一挡板41,实现对流体的缓冲,以达到流体降速的目的,同时流体被挡板41阻挡后向挡板41的四周方向扩散,进一步降低了对压力水箱1的冲击力,从而降低甚至消除了压力水箱1进水时的噪音,提高了用户体验。
[0055]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