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排水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5071发布日期:2023-01-04 03:1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排水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排水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排水沟。


背景技术:

2.排水沟,是指将边沟、截水沟和路基附近、庄稼地里、住宅附近低洼处汇集的水引向路基、庄稼地、住宅地以外的水沟。排水沟作为农田与外河水系连接的通道,既是农田排水最初的汇聚地,又是农田污染物向下游水体排放的输出地,发挥着“汇”和“源”的双重作用,
3.现有技术中,排水沟采用普通混凝土护坡,普通混凝土护坡技术有利于保护地表径流水土不被流失,但不利于农田沟渠内水体与护坡的能量交流,也无法通过护坡进行相应的水质净化,从而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4.农田标准化建设所使用的生态渠道净化技术是一种污染物原位拦截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态分级拦截阻控,这种方式是在现有的农田排水沟渠中种植漂浮植物或布设一些净化装置,如生物净化箱等,利用水流通过净化装置时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来截留和降低污染物浓度。但由于布设路线长且分散,维护较为困难,有时会由于维护不及时而造成植物腐败后将污染物重新释放到水体中,造成二次污染。另一类方法是在农田排水沟渠中设置集中的生态净化池,这种方式维护较为简单方便,易于实施。但在实施时发现,净化池的容积直接决定了净化效果,占用大量耕地来建设大容量净化池是不合适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因氮、磷化肥施用量大,造成农田尾水氮磷含量高。经农田灌溉和降雨径流的侵蚀,氮、磷等污染物给后续受纳水体带来富营养化隐患。农业废水处理运行费用预算有限、布置灵活维护方便等的污水处理技术是一个很大的瓶颈,目前现有技术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将给后续受纳水体带来富营养化隐患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改造成本低、无需增加额外能耗、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扰动小、不改变原有地表径流外观形态、运行稳定、运转维护简单的生态排水沟,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氮、磷污染物去除能力,从源头上控制,实现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去除。
6.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排水沟,包括沟基,所述沟基的两侧底的长度方向上分别设有砼护脚,所述沟基的两侧顶的长度方向上分别设有砼压顶,所述沟基的两沟身分别铺设有与砼护脚、砼压顶相接的侧砖层,所述侧砖层包括多块混凝土砖,任意相邻的两块混凝土砖均采用装配式卡接结构相互固定,所述沟基的底面铺设有与两砼护脚相接的底砖层,所述底砖层包括第一砖段和第二砖段,所述第一砖段和第二砖段之间设有砼格梗,其中,第一砖段和第二砖段均包括多块生态孔隙砖,任意相邻的两块生态孔隙砖均采用装配式卡接结构相互固定,每块混凝土砖和生态孔隙砖均开设有多个吸附孔,所述吸附孔用于种植挺水植物或吸附杂质。
7.可选的,所述沟基的底面铺设有位于底砖层底面的第二透水土工布层。
8.可选的,每块所述生态孔隙砖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网状细槽。
9.可选的,所述生态孔隙砖的一侧壁开设有侧卡接槽,所述生态孔隙砖的另一侧壁开设有侧卡接凸起,相邻两块生态孔隙砖通过侧卡接槽与侧卡接凸起插接配合实现相互固定。
10.可选的,所述生态孔隙砖的规格为400mm*320mm*80mm。
11.可选的,所述吸附孔的孔径介于27mm-45mm之间,且部分吸附孔的孔径大小不一。
12.可选的,所述生态孔隙砖的材质包括硅铝基胶凝材和炉渣。
13.可选的,所述生态孔隙砖的上表面设有多个上卡接凸起,部分所述上卡接凸起与吸附孔上下插接配合。
14.可选的,所述生态孔隙砖和混凝土砖的表面均为粗糙面。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6.本技术一种生态排水沟,采用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挂膜性能、强吸附性能的生态孔隙砖,能够给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空间,同时能够有效吸附磷、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同时该生态排水沟在无动力、管理维护便捷的前提下,通过生态孔隙砖与农田径流/沟渠内水体与能量交流及超强吸附性能,使得其进行相应的水质净化作用,能够达到对总氮25%的去除率,对总氮16%的去除率,排水口水质达到准五类水标准,解决河道二次污染难题。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生态排水沟的平面图;
18.图2是图1的断面图;
19.图3是图1中挺水植物处的示意图;
20.图4是图3中
ⅰ‑ⅰ
的剖视图;
21.图5是图3中生态孔隙砖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图3中生态孔隙砖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砼压顶10、侧砖层11、砼护脚12、第一砖段13、第二砖段14、砼格梗15、第一透水土工布层16、第二透水土工布层17、生态孔隙砖20、侧卡接凸起201、侧卡接槽202、吸附孔203、网状细槽204、上卡接凸起205。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26.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公开一种生态排水沟,包括沟基,沟基的两侧底的长度方向上分别设有砼护脚12,沟基的两侧顶的长度方向上分别设有砼压顶10,沟基的两沟身分别铺设有与砼护脚12、砼压顶10相接的侧砖层11,侧砖层11包括多块混凝土砖,任意相邻的两块混凝土砖均采用装配式卡接结构相互固定,沟基的底面铺设有与两砼护脚12相接的底砖层,底砖层包括第一砖段13和第二砖段14,第一砖段13和第二砖段14之间设有砼格梗15,其中,第一砖段13和第二砖段14均包括多块生态孔隙砖20,任意相邻的两块生态孔隙砖20均采用装配式卡接结构相互固定,每块混凝土砖和生态孔隙砖20均开设有多个吸附孔203,
吸附孔203用于种植挺水植物或吸附杂质。
27.本技术的一种生态排水沟,装配式的生态孔隙砖20铺设在沟基的底面,生态孔隙砖20设计多个吸附孔203,部分吸附孔203用于种植挺水植物,挺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氧气从植物上部输送到根部,在根区或根际形成一种好氧环境,以提供微生物反之代谢所需溶解氧,提高水体净化效果,同时兼顾了生物多样性发展的考虑,另外部分吸附孔203则直接沉淀拦截污染物,待生态孔隙砖20吸附饱和后,可将该生态孔隙砖20回收处理循环使用,生态孔隙砖20拦截的磷资源还可再利用。
28.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砖段13处的生态孔隙砖20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第二砖段14处的生态孔隙砖20沉淀拦截污染物,相邻两段第二砖段14间隔6m设置一组第一砖段13,第一砖段13两端处的砼格梗15竖向设置有生态孔隙砖20,使流水不直接冲击挺水植物,从而有效保护挺水植物。
29.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沟基的沟身铺设有位于侧砖层11底面的第一透水土工布层16,沟基的底面铺设有位于底砖层底面的第二透水土工布层17,设置第一透水土工布层16和第二透水土工布层17可对土层进行隔离,避免水土流失,同时第一透水土工布层16和第二透水土工布层17可增强土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从而增强水沟的稳定性和改善土体质量。
30.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每块生态孔隙砖20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网状细槽204,设置网状细槽204可增加生态孔隙砖20与水体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加生态孔隙砖20的净化效果。
31.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生态孔隙砖20的一侧壁开设有侧卡接槽202,生态孔隙砖20的另一侧壁开设有侧卡接凸起201,相邻两块生态孔隙砖20通过侧卡接槽202与侧卡接凸起201插接配合实现相互固定。采用装配式模块的生态孔隙砖20可使施工更便捷,待吸附饱和后,可将该生态孔隙砖20回收处理循环使用,从而提升生态孔隙砖20的利用价值。
32.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生态孔隙砖20的规格为400mm*320mm*80mm,当然也可根据使用场所选择不同规格的生态孔隙砖20。
33.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吸附孔203的孔径介于27mm-45mm之间,且部分吸附孔203的孔径大小不一,不同大小的吸附孔203与生态孔隙砖20相组合,使种植的挺水植物更容易通过光合作用,将氧气从植物上部输送到根部,在根区或根际形成一种好氧环境。
34.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生态孔隙砖20的材质包括硅铝基胶凝材和炉渣,更具体的,生态孔隙砖20的成分为:按照质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硅铝基胶凝材料10~20份,炉渣60~80份,碱性透水砼专用粘结剂0.15~0.25份,碱激化剂0.15~0.25份,粉煤灰0.15~0.25份,沸石粉10~20份,pc砖增强剂1.5~2.5份,铝污泥颗粒50~70份,净化剂1.5~2.5份,水10~20份;
35.在本技术中,混凝土砖与生态孔隙砖20的外观结构一致,其不同之处在于:混凝土砖选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砖体,生态孔隙砖20为选用上述材料制备的砖体。
36.如图6所示,当生态孔隙砖20多层使用时,底层的生态孔隙砖20的上表面设有多个上卡接凸起205,上卡接凸起与吸附孔203上下插接配合,通过设置上卡接凸起205,并与吸附孔203上下插接配合,可使上下层的生态孔隙砖20实现卡接固定,最终实现生态孔隙砖20可回收再利用。
37.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生态孔隙砖20和混凝土砖的表面为波纹状的粗糙面。
38.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生态排水沟,采用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挂膜性能、强吸附性能的生态孔隙砖20,能够给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空间,同时能够有效吸附磷、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同时该生态排水沟在无动力、管理维护便捷的前提下,通过生态孔隙砖20与农田径流/沟渠内水体与能量交流及超强吸附性能,使得其进行相应的水质净化作用,能够达到对总氮25%的去除率,对总氮16%的去除率,排水口水质达到准五类水标准,解决河道二次污染难题。
39.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形也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