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48413发布日期:2022-11-11 20:10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超高层项目,塔楼底板厚度多达几米,若加上电梯坑与集水坑的厚度,从坑底至塔楼底板混凝土面层总厚度可达8m乃至10m以上。众所周知,底板施工前需土方开挖完成,而决定施工现场是否具备土方开挖的前提则是降水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一般情况,降水需降至施工作业面以下500mm即可进行土方开挖。然而由于基坑四周止水帷幕施工多为业主指定单位,结构施工单位无法确认止水帷幕施工质量是否满足围护设计要求,若止水帷幕出现渗漏,严重影响基坑内降水工作,甚至会出现基坑内外水源贯通,导致基坑内水压增大,开挖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管涌,危及施工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及基坑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解决了传统施工中电梯坑和集水坑发生渗水时维修困难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第一止水带围住电梯坑和集水坑,以避免渗漏水或者管涌的水持续进入电梯坑和集水坑,通过于电梯坑和集水坑的底部浇筑形成回填层,以提高底部标高较低处的阻水能力,从而提高了电梯坑和集水坑的稳定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供于基坑内形成电梯坑和集水坑,待形成的该集水坑的底部标高低于待形成的该电梯坑的底部标高,该挡水施工结构包括:
6.设置于基坑内且围设待形成的电梯坑和集水坑的第一止水带,该第一止水带与该钢筋笼固定连接;
7.浇筑形成于该基坑的底部的回填层;以及
8.浇筑形成于该回填层的顶部的注浆层,该注浆层内形成有该电梯坑和该集水坑。
9.本实用新型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回填于该集水坑的底部且顶部标高低于该电梯坑的底部标高的垫层。
10.本实用新型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回填层的混凝土强度大于该注浆层的混凝土强度。
11.本实用新型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基坑内且位于该第一止水带的外侧的第二止水带,该第二止水带围住该第一止水带。
12.本实用新型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基坑内且位置该第二止水带远离该第一止水带的侧部的挡水层,该挡水层围住该第二止水带。
13.本实用新型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第一止水带和该第二止水带由若干止水钢板首尾拼接制成。
14.本实用新型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埋设于该回填层的和
该注浆层的钢筋笼,该第一止水带和钢筋笼固定连接。
15.本实用新型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第一止水带下半部分埋设于该回填层内且上半部分埋设于该注浆层内。
16.本实用新型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通过设置围设于电梯坑和集水坑的外侧的第一止水带,从而在电梯坑和集水坑发生渗漏时能够截断土层中的水持续渗透进入电梯坑和集水坑,通过于集水坑内浇筑形成垫层,以避免渗水进入地势较低的集水坑,避免渗透水持续进入电梯坑和集水坑,提高了电梯坑和集水坑的稳定性,通过将集水坑的侧部相侧部扩张,维持了集水坑蓄水能力,避免浇筑垫层后集水坑的蓄水能力下降,通过设置第二止水带和加固带,以提高对电梯坑和集水坑的挡水效率,通过于电梯坑和集水坑的底部浇筑形成回填层,以阻挡底部的渗水。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20.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注浆层1,电梯坑2,集水坑3,中隔墙4,垫层5,回填层6,第一止水带7,第二止水带8,挡水层9。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22.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供于基坑内形成电梯坑2和集水坑3,待形成的该集水坑3的底部标高低于待形成的该电梯坑2的底部标高,该挡水施工结构包括:
23.设置于基坑内且围设待形成的电梯坑2和集水坑3的第一止水带7,该第一止水带7与该钢筋笼固定连接;
24.浇筑形成于该基坑的底部的回填层6;以及
25.浇筑形成于该回填层6的顶部的注浆层1,该注浆层1内形成有该电梯坑2和该集水坑3。
26.本实用新型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案例为,还包括回填于该集水坑3的底部且顶部标高低于该电梯坑2的底部标高的垫层5。
27.较佳地,该集水坑3的实际宽度大于设计宽度,以避免浇筑形成垫层5后集水坑的蓄水能力下降。
28.较佳地,电梯坑2和集水坑3之间通过中隔墙4分离。
29.进一步的,该回填层6的混凝土强度大于该注浆层1的混凝土强度。
30.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该基坑内且位于该第一止水带7的外侧的第二止水带8,该第二止水带8围住该第一止水带7。
31.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基坑内且位置该第二止水带8远离该第一止水带7的侧部的挡水层9,该挡水层9围住该第二止水带8。
32.较佳地,挡水层9由拉森钢板桩首尾拼接形成,在开挖基坑前将拉森钢板桩打入土层内,以围住待开挖的基坑,进而通过基坑内的降水井进行降水施工,当水位下降到设定高度时,再开挖基坑。
33.较佳地,该第一止水带7和该第二止水带8由若干止水钢板首尾拼接制成。
34.进一步的,还包括埋设于该回填层6的和该注浆层的钢筋笼,该第一止水带和钢筋笼固定连接,第二止水带8和钢筋笼固定连接。
35.具体的,该第一止水带7下半部分埋设于该回填层6内且上半部分埋设于该注浆层1内。
36.较佳地,回填层6的顶部标高位于第一止水带7和第二止水带8的二分之一标高处。
37.本实用新型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通过设置围设于电梯坑和集水坑的外侧的第一止水带7,从而在电梯坑2和集水坑3发生渗漏时能够截断基坑中的水持续渗透进入电梯坑2和集水坑3,通过于集水坑3内浇筑形成垫层5,以避免渗水进入地势较低的集水坑3,避免渗透水持续进入电梯坑2和集水坑3,提高了电梯坑和集水坑的稳定性,通过将集水坑3的侧部相侧部扩张,维持了集水坑3蓄水能力,避免浇筑垫层后集水坑的蓄水能力下降,通过设置第二止水带8和挡水层9,以提高对电梯坑和集水坑的挡水效率,通过于电梯坑和集水坑的底部浇筑形成回填层6,以阻挡底部的渗水。
38.本实用新型基坑的挡水施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基坑开挖到接近地层标高时,发现基坑地坑底部发生管涌或者渗水时,停止基坑开挖;
39.将拉森钢板桩首尾拼接打入土层内形成挡水带9,以围住待开挖的基坑,进而通过基坑内的降水井进行降水施工,当水位下降到设定高度时,再开挖基坑至设定标高处;
40.于基坑的底部浇筑形成底板,于底板的顶面铺设钢筋笼;
41.将若干止水钢板固定连接于钢筋笼且围设待形成的电梯坑2和集水坑3的位置以形成第一止水带7,将若干止水钢板固定连接于钢筋笼且围设该第一止水带7的外侧以形成第二止水带8;
42.于底板的顶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回填层6,回填层的顶部标高位于第一止水带7和第二止水带8的二分之一标高处;
43.于回填层6的顶部浇筑混凝土形成注浆层1,注浆层1的混凝土强度低于回填层6的混凝土强度,注浆层1内形成有该电梯坑2和该集水坑3;
44.于该集水坑3的底部回填混凝土形成垫层5,垫层5的顶部标高低于该电梯坑2的底部标高。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