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闸门,尤其是一种可分流下落式密封闸门,属于给排水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2.用于水供给、废水排放和水质改善的工程,简称给排水工程。分为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给水有时也称供水,最早的给水工程多指城市的公共给水工程,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在给排水工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到闸门对公共用水进行更好的处理。闸门作为关闭和开放泄(放)水通道的控制设施,也是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对污水进行引进或排放,还可用以拦截水流,控制水位、调节流量、排放泥沙以及飘浮物等。根据现场安装水通道的控制设施的需求,在进行闸门选择时,需要参考闸门的工作性质、组装位置、运行条件、闸孔跨度、启闭力和工程造价等条件,必要时,还应结合闸门的特点,参照已有的运行实践经验,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闸门形式。
3.其中平面闸门和弧形闸门是最常采用的门形,结合密封结构能够提高闸门的实用性,但是当密封型闸门再长期进行封闭对流供水进行阻挡时,供水受到流速的影响会对闸门造成持续冲击,从而影响到闸门的正常使用,出现来往水压导致的漏水问题,也会降低原有闸门的密封度。所以,有必要对上述的闸门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密封闸门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分流下落式密封闸门,用以减轻流水对闸门造成的冲击,避免影响到闸门的正常使用,保持闸门的密封度,从而提高闸门性能。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可分流下落式密封闸门,包括闸座、闸框、排架、支承架、闸门启闭桁架、提升机、钢丝绳、吊具、闸门、起钩件、分流管组件、定位滑柱、扣合板、分流排水口、安装板及紧固螺栓,所述闸座顶端设有u型结构的闸框,所述闸门通过定位滑柱活动安装于闸框上,所述闸框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排架,所述闸门启闭桁架通过支承架固定在排架上,其特点是:所述闸门启闭桁架上安装有提升机,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穿过上方的闸门启闭桁架与提升机之间呈升降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设有吊具,通过吊具与闸门顶端设置的起钩件吊装相连;所述闸座上阵列分布有若干分流排水口,所述每组分流排水口上均设有分流管组件,所述分流管组件与分流排水口之间通过安装板紧密连接,所述安装板上靠近四角的部位分别设有四个螺纹孔,对应四组紧固螺栓螺纹安装于各螺纹孔内,将分流管组件固定于闸座上。
6.进一步地,上述的可分流下落式密封闸门,其中:所述分流管组件包括水泵、过水软管、分流接管、排水端、联轴器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水泵电性连接,所述水泵设于分流管组件的一端,所述分流接管通过过水软管与水泵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
分流接管上设有排水端,所述排水端上设有能够调节水流量的阀门。
7.进一步地,上述的可分流下落式密封闸门,其中:所述闸门上设有滑槽与两组p型密封条,所述滑槽固定安装于闸门的正中心处,所述两组p型密封条分别贴合安装于闸门的左右两侧。
8.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可分流下落式密封闸门,其中:所述滑槽通过扣合板滑动设置在定位滑柱上,通过滑槽与定位滑柱之间的相对滑动能够避免水压影响,协同配合吊具对闸门进行均匀起吊。
9.再进一步地,上述的可分流下落式密封闸门,其中:所述提升机的内部设有同步带驱动链轮组合件,所述同步带驱动链轮组合件包括若干组同步带与链轮结构,由同步带保持各链轮结构之间的平衡作业,通过链轮结构稳定控制钢丝绳的开卷升降。
10.如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当闸门长期进行封闭对流供水进行阻挡时,通过设置的若干分流管组件对部分排水进行分流处理,有效避免供水受到流速的影响会对闸门造成持续冲击,维持闸门的正常使用;另外,通过提升机控制钢丝绳连接的吊具启闭闸门,同时闸门设有的滑槽在定位滑柱上定位滑动,避免闸门两侧的p型密封条出现过量磨损,保证闸门关闭的密封度。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后,通过闸座上设置的若干分流管组件有效分流排水,减轻流水压力对闸门造成的冲击,避免影响到闸门的正常使用;而且,设置在闸框上的提升机控制起吊闸门时,配合定位滑柱能够定位平稳地启闭闸门,降低闸门两侧p型密封条的磨损消耗,可以持续闸门的密封度。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闸门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流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16.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闸座,2-闸框,3-排架,4-支承架,5-闸门启闭桁架,6-提升机,61-同步带驱动链轮组合件,7-钢丝绳,8-吊具,9
‑ꢀ
闸门,91-滑槽,92-p型密封条,10-起钩件,11-分流管组件,111-水泵,112
‑ꢀ
过水软管,113-分流接管,114-排水端,115-联轴器,116-驱动电机,12-定位滑柱,13-扣合板,14-分流排水口,15-安装板,16-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其中涉及到的排架3、支承架4、闸门启闭桁架5、提升机6、钢丝绳7、吊具8、起钩件10、定位滑柱12、扣合板13、安装板15及紧固螺栓16等部件,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普遍认知的常用者,本案对其并无特殊要求。
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分流下落式密封闸门,包括闸座1、闸框2、排架3、支承架4、闸门启闭桁架5、提升机6、钢丝绳7、吊具8、闸门9、起钩件10、分流管组件11、定位滑柱12、扣合板13、分流排水口14、安装板15及紧固螺栓16,所述闸座1顶端设有u型
结构的闸框2,所述闸门9通过定位滑柱12活动安装于闸框2上,通过定位滑柱12能够定位移动闸门9,保持闸门9的启闭平稳均衡,所述闸框2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排架3,所述闸门启闭桁架5通过支承架4固定在排架3上。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闸门启闭桁架5上安装有提升机6,所述提升机6的内部设有同步带驱动链轮组合件61,所述同步带驱动链轮组合件 61包括若干组同步带与链轮结构,所述钢丝绳7的一端穿过上方的闸门启闭桁架5与提升机6之间呈升降连接,所述钢丝绳7的另一端设有吊具8,通过吊具8与闸门9顶端设置的起钩件10吊装相连;所述闸座1上阵列分布有若干分流排水口14,所述每组分流排水口14上均设有分流管组件11,通过设置的分流管组件11可以缓冲、分散放水水流,减少水压对闸门9的冲击影响,所述分流管组件11与分流排水口14之间通过安装板15紧密连接,所述安装板15上靠近四角的部位分别设有四个螺纹孔,对应四组紧固螺栓16螺纹安装于各螺纹孔内,将分流管组件11固定于闸座1上。
20.优选地,如图3所示,以上结构当中:所述闸门9上设有滑槽91与两组 p型密封条92,所述滑槽91固定安装于闸门9的正中心处,所述滑槽91通过扣合板13滑动设置在定位滑柱12上,所述两组p型密封条92分别贴合安装于闸门9的左右两侧,当提升机6控制吊具8垂直起吊闸门9时,滑槽91 会在定位滑柱12上定位滑动,避免起吊时闸门9的位置发生偏移使得两侧的 p型密封条92出现磨损,延长的p型密封条92使用寿命并持续保持密封度。
21.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上述的可分流下落式密封闸门的结构当中,所述分流管组件11包括水泵111、过水软管112、分流接管113、排水端114、联轴器115及驱动电机116,所述驱动电机116通过联轴器115与水泵111电性连接,所述水泵111设于分流管组件11的一端,所述分流接管113通过过水软管112与水泵111的出水端相连接,所述分流接管113上设有排水端114,所述排水端114上设有能够调节水流量的阀门,通过阀门可根据分流管组件 11的分流水量调节排水端114大小。
2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当中,设置的分流管组件11与分流排水口14组合结构是技术关键,图1、图2及图4当中重点展示的是分流管组件11与分流排水口14组合结构涉及的相关部件与安装方式,对于提升机和吊具8等用于闸门9下落式启闭的一系列相关部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进行常规设置即可,本案对其型号选择及组合使用等方面并无特殊要求。
23.如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当闸门9长期进行封闭对流供水进行阻挡时,通过设置的若干分流管组件11对部分排水进行分流处理,有效避免供水受到流速的影响会对闸门造成持续冲击,维持闸门9的正常使用;另外,通过提升机6控制钢丝绳7连接的吊具8启闭闸门9,同时闸门9设有的滑槽 91在定位滑柱12上定位滑动,避免闸门9两侧的p型密封条92出现过量磨损,保证闸门9关闭的密封度。
24.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后,通过闸座1上设置的若干分流管组件11有效分流排水,减轻流水压力对闸门9造成的冲击,避免影响到闸门9的正常使用;而且,设置在闸框2上的提升机6控制起吊闸门9时,配合定位滑柱12能够定位平稳地启闭闸门9,降低闸门9两侧p型密封条的磨损消耗,可以持续闸门9的密封度。
2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工作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
的是,所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