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垃圾打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90474发布日期:2023-01-31 22:5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垃圾打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清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持式垃圾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生活和工厂垃圾越来越多,水利河道内往往会存在漂浮垃圾的问题,大量漂浮垃圾聚集,会对航道造成堵塞,对水质造成污染,从而对人们生活供水产生影响,对水面景观、水产和发电等都造成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对河道上的垃圾进行打捞处理。
3.水体的垃圾治理是水利工程中的重点课题,常通过水体垃圾的打捞处理进行水污染的防治和治理,目前水上垃圾打捞常见方式为人工操作打捞装置打捞水面垃圾。
4.由于水上垃圾大小不同,常发生部分体积大的垃圾无法打捞进网中,打捞装置存放垃圾的打捞网面积被固定提高了打捞难度和打捞效率。
5.例如公开号为cn215948118u的一种中国专利,一种手持式水利工程小型打捞装置,包括:手持装置;所述连接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手持装置的一端,所述连接架的底部设置有打捞网;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架顶部的一侧;所述翻转装置设置于所述固定板顶部的一侧,所述翻转装置底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翻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水利工程小型打捞装置,通过拉动拉绳带动翻板翻动,打开翻板,从而使垃圾进入到打捞网被打捞起来,碰到体积比大拉网大的垃圾,可以将扭力弹簧的扭力转换成压力,将翻板从盖子变为夹子,翻板夹住体积大的垃圾,被扭力弹簧的弹力压紧大垃圾,再拖回岸边收集,可以适应不同大小体积的垃圾,不局限于打捞网的容积,提高了打捞装置的打捞效果。
6.上述方法虽然能够收集大垃圾,但是需要通过夹持将大垃圾拖到岸边进行收集,无法直接在水中上进行收集,费时费力,降低打捞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手持式垃圾打捞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垃圾打捞装置,可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垃圾打捞装置,包括安装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环底部的滤袋和与所述安装环侧壁固定连接的连接块,以及与所述连接块的侧壁固定连接的杆体,所述杆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片,所述安装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盖,所述转动盖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弹簧,所述弹簧上固定套接有导向柱和滑块,所述滑块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卡爪,所述滑块的底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滑块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柱,所述转动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拉柱和所述连接头上均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线块,其中一个所述拉绳绕设在所述导线块上,两个所述拉绳的一端均穿过所述连接片,两个所述拉绳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拉环。
9.优选地,所述杆体的一端固定套接有握把。
10.优选地,两个所述导向板呈八字结构设置,且较大的开口处朝向所述安装环的外部。
11.优选地,所述导线块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块顶部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导线轴,其中一个所述拉绳绕设在所述导线轴上,且再延伸至所述连接片处。
12.优选地,所述转动盖和连接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转动轴,且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套接有扭矩弹簧。
13.优选地,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对接片,所述对接片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环的侧壁固定连接。
14.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5.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设置的导向板,拉绳、拉环、导向柱、弹簧、滑块、卡爪、拉柱和安装槽,能够将较大垃圾抓住的同时且拉回到滤袋的内部,无需将其拿到岸边进行收集,省时省力,并且使用简单方便,通过将导向板设置成八字结构,能够对较大的垃圾抓回时,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能够使较大的垃圾顺着两个导向板弯折挤压到一起,从而缩小体积,然后落入滤袋内部,被回收。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开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安装环;2、滤袋;3、连接块;4、导线块;5、杆体;6、握把;7、连接片;8、连接板;9、转动盖;10、导向板;11、连接头;12、拉绳;13、拉环;14、导向柱;15、弹簧;16、滑块;17、卡爪;18、拉柱; 19、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参考图1-4所示的一种手持式垃圾打捞装置,包括安装环1、固定连接在安装环1底部的滤袋2和与安装环1侧壁固定连接的连接块3,连接块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对接片,对接片通过螺栓与安装环1的侧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对接片用于将连接块3和安装环1固定连接,以及与连接块3的侧壁固定连接的杆体5,杆体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片
7,安装环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盖9,转动盖9和连接板8的连接处设置有转动轴,且转动轴上固定连接套接有扭矩弹簧,转动盖9上开设有安装槽19,安装槽19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弹簧15,弹簧15上固定套接有导向柱14和滑块16,滑块16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卡爪 17,滑块16的底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10,滑块16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柱18,转动盖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头11,拉柱18和连接头11上均固定连接有拉绳12,连接块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线块4,其中一个拉绳 12绕设在导线块4上,导线块4包括固定连接在连接块3顶部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导线轴,其中一个拉绳12绕设在导线轴上,且再延伸至连接片7处,两个拉绳12的一端均穿过连接片7,两个拉绳1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拉环13,拉环13可以起到限位的效果,防止拉绳12脱离连接片7而影响到工作人员使用,并且便于拉伸拉绳12,杆体5的一端固定套接有握把6,使用时,握住握把6,然后扣住拉环13,来拉动其中一个拉绳 12,拉绳12会在连接片7上向后移动,第一个拉绳12会被连接块3上的导线块4抬高,然后再拉动连接头11,连接头11受到拉力后,会带动转动盖9在连接板8上转动,此时扭矩弹簧会受力,然后可以将安装环1对准垃圾处将其捞到滤袋2内部,然后松开拉环13,扭矩弹簧失去限制力,然后转动盖9 闭合,再将杆体5拿到岸边,再同理打开转动盖9将滤袋2内部的垃圾倒出,在遇到较大的垃圾时,可以同理使连接板8夹住大垃圾,卡爪17会抓住大垃圾,然后再拉动第二个拉环13,第二个拉环13会带动第二个拉绳12拉伸拉柱18,拉柱18会带动滑块16在安装槽19内部的导向柱14上滑动,然后弹簧 15受到压缩的力,滑块16在滑动时会带动卡爪17抓着大垃圾向安装环1的中部移动,然后经过两个导向板10的导向落入到滤袋2的内部,完成大垃圾的抓取收集,再松开另一个拉环13,弹簧15会失去限制力直接将滑块16弹回原位,来进行后续的抓取工作,通过设置的拉绳12、拉环13、导向柱14、弹簧15、滑块16、卡爪17、拉柱18和安装槽19,能够将较大垃圾抓住的同时且拉回到滤袋2的内部,无需将其拿到岸边进行收集,省时省力,并且使用简单方便。
24.如图2所示,两个导向板10呈八字结构设置,且较大的开口处朝向安装环1的外部,通过将导向板10设置成八字结构,能够对较大的垃圾抓回时,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能够使较大的垃圾顺着两个导向板10弯折挤压到一起,从而缩小体积,然后落入滤袋2内部,被回收。
25.本实用工作原理:使用时,握住握把6,然后扣住拉环13,来拉动其中一个拉绳12,拉绳12会在连接片7上向后移动,第一个拉绳12会被连接块3上的导线块4抬高,然后再拉动连接头11,连接头11受到拉力后,会带动转动盖9在连接板8上转动,此时扭矩弹簧会受力,然后可以将安装环1对准垃圾处将其捞到滤袋2内部,然后松开拉环13,扭矩弹簧失去限制力,然后转动盖9闭合,再将杆体5拿到岸边,再同理打开转动盖9将滤袋2内部的垃圾倒出,在遇到较大的垃圾时,可以同理使连接板8夹住大垃圾,卡爪17会抓住大垃圾,然后再拉动第二个拉环13,第二个拉环13会带动第二个拉绳 12拉伸拉柱18,拉柱18会带动滑块16在安装槽19内部的导向柱14上滑动,然后弹簧15受到压缩的力,滑块16在滑动时会带动卡爪17抓着大垃圾向安装环1的中部移动,然后经过两个导向板10的导向落入到滤袋2的内部,完成大垃圾的抓取收集,再松开另一个拉环13,弹簧15会失去限制力直接将滑块16弹回原位,来进行后续的抓取工作,通过设置的拉绳12、拉环13、导向柱14、弹簧15、滑块16、卡爪17、拉柱18和安装槽19,能够将较大垃圾抓住的同时且拉回到滤袋2的内部,无需将其拿到岸边进
行收集,省时省力,并且使用简单方便,通过将导向板10设置成八字结构,能够对较大的垃圾抓回时,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能够使较大的垃圾顺着两个导向板10弯折挤压到一起,从而缩小体积,然后落入滤袋2内部,被回收。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