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基坑测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9358发布日期:2023-01-03 23:1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自动基坑测斜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动基坑测斜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监测作为一种基坑安全的判别手段,已逐渐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而手提式自动测读的基坑测斜装置可以测量不同深度的桩体(土体)位移,判断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及周边土体是否失稳现象,被广泛应用在深基坑监测中。目前深的基坑测斜仪器是半自动的,通过测斜机器将带有传感器探头的测斜线下放到基坑底部,然后由人工手动的往上拉,一般上拉0.5米或者1米,读一次数据,直至拉完整个基坑深度的行程,工作效率慢,测得的数据也不是很准确。已申请专利202220314300.7一种全自动测读的基坑测斜装置,利用读数轮和计数器之间的配合来进行距离计算,该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将测斜线压紧在读数轮上,通过摩擦读数,但是摩擦会影响测斜线的使用寿命,需要经常更换测斜线,增加成本,且当测斜线与压紧轮之间出现松动时,容易出现测量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3.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动基坑测斜装置,它不需要测斜线与读数轮贴合设置,避免了测斜线的磨损,实现精确测量。
5.2、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基坑测斜装置,包括机架、控制器、驱动件、色标传感器、测斜线、限位机构以及辊筒,所述限位机构和辊筒均安装在机架上,所述驱动件驱动辊筒转动,所述测斜线一端与辊筒连接,测斜线另一端绕过限位机构并连接有传感器探头,所述测斜线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色标,所述色标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色标传感器对准测斜线并对色标进行读取。
7.可选的,所述机架包括第一侧板和与第一侧板对称设置的第二侧板,所述辊筒和限位组件均设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平行设置,所述色标传感器安装在支撑板上。
8.可选的,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两个供测斜线穿过的限位管,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管位于色标传感器的垂直上方,另一个所述限位管位于色标传感器的垂直下方。
9.可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至少一组夹持组件,所述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均与辊筒平行设置,所述测斜线绕过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进入基坑。
10.可选的,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之间,所述夹持组件带动测斜线使测斜线与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保持相切,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往复丝杆和设置在往复丝杆上的两个限位轮,所述测斜线从两个限位轮之
间的空隙中穿过。
11.可选的,所述测斜线靠近所述传感器探头的位置设有感应块,装置内设有与所述感应块配合感应的接近开关。
12.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控制器均连接于电池。
13.可选的,所述往复运动丝杆连接有链轮,所述链轮通过链条连接于所述驱动件。
14.3、有益效果
15.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自动基坑测斜装置,在测斜线下放以及上升过程中,色标传感器对测斜线上的色标进行读取,并将读数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计算出当前基坑的一个长度与偏移角度的数值,不需要测斜线与读数轮贴合设置,避免了测斜线的磨损,测量更加精准。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自动基坑测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自动基坑测斜装置的辊筒的示意图。
19.各附图中的标记为:1、机架;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支撑板;2、控制器;3、驱动件;4、色标传感器;5、测斜线;6、限位机构;61、第一限位杆;62、第二限位杆;63、往复丝杆;64、限位轮;7、辊筒;8、限位管;9、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22.实施例1
23.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自动基坑测斜装置,包括机架1、控制器2、驱动件3、色标
传感器4、测斜线5、限位机构6以及辊筒7,所述限位机构6和辊筒7均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驱动件3驱动辊筒7转动,所述测斜线5一端与辊筒7连接,测斜线5另一端绕过限位机构6并连接有传感器探头,所述测斜线5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色标,所述色标传感器4与控制器2连接,所述色标传感器4对准测斜线5并对色标进行读取。本实施例中的色标为相同颜色的标签,均匀间隔设置在测斜线上,色标之间的间隔以0.5米计,在测斜线5下放以及上升过程中,色标传感器4对测斜线5上的色标每隔0.5m读数一次,并将读数信息传输给控制器2,控制器2计算出当前基坑的一个长度与偏移角度的数值,不需要测斜线5与读数轮贴合设置,避免了测斜线5的磨损,且测量数据不会受到测斜线与读数轮相对设置的影响,测量更加准确。
24.实施例2
25.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自动基坑测斜装置,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机架1包括第一侧板11和与第一侧板11对称设置的第二侧板12,所述辊筒7和限位组件均设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所述第一侧板11设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与第一限位杆61和第二限位杆62平行设置,所述色标传感器4安装在支撑板13上。色标传感器4对准测斜线5,对测斜线5上的色标进行读取。
26.实施例3
27.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自动基坑测斜装置,与实施例1或2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两个供测斜线5穿过的限位管8,其中一个所述限位管8位于色标传感器4的垂直上方,另一个所述限位管8位于色标传感器4的垂直下方。两个限位管8的设置使测斜线5与色标传感器4在一条竖直线上,确保色标传感器4对色标的精准读取。
28.实施例4
29.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自动基坑测斜装置,与实施例1-3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第一限位杆61、第二限位杆62和至少一组夹持组件,所述第一限位杆61、第二限位杆62均与辊筒7平行设置,所述测斜线5绕过第一限位杆61和第二限位杆62进入基坑。第一限位杆61和第二限位杆62可以改变测斜线5的运动轨迹,使将测斜线5在侧面上形成弧形的轮廓,避免与装置内部的部件发生干涉。
30.实施例5
31.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自动基坑测斜装置,与实施例1-4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限位机构6还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第一限位杆61和第二限位杆62之间,所述夹持组件带动测斜线5使测斜线5与第一限位杆61和第二限位杆62保持相切,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往复丝杆63和设置在往复丝杆63上的两个限位轮64,所述测斜线5从两个限位轮64之间的空隙中穿过。测斜线5从两个限位轮64之间穿过,往复丝杆63转动后,测斜线5会沿着往复丝杆63的走动来回移动,实现均匀绕线。两个限位轮64之间的空隙略大于测斜线5的直径,确保测斜线5可以由空隙中穿过,并对测斜线5起到限位作用。
32.实施例6
33.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自动基坑测斜装置,与实施例1-5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测斜线5靠近所述传感器探头的位置设有感应块,装置内设有与所述感应块配合感应的接近开关。本实施例中,接近开关内设电磁式位置传感器,感应块为金属块,在感应块接近接近开关后,电磁式位置传感器会发送信号至控制器2,使得整个装置停止,
防止测斜线5过于提高,与限位机构产生干涉或全部绕于辊筒导致装置失效。
34.实施例7
35.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自动基坑测斜装置,与实施例1-6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驱动件3和所述控制器2均连接于电池。
36.实施例8
37.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自动基坑测斜装置,与实施例1-7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往复运动丝杆连接有链轮9,所述链轮9通过链条连接于所述驱动件3。驱动件3通过链条驱动链轮9,使得往复丝杆63以及辊筒7同步转动,只要控制好链轮9的齿数和往复丝杆63的导程,就可以让测斜线5均匀绕于辊筒7上。将基坑测斜装置移动至基坑旁,启动基坑测斜装置,辊筒7转动放线,测斜线5下放至基坑底部,然后将测斜线5上提,色标传感器4准备工作,每经过经过0.5米或1米对测斜线5上的色标进行读取,直至测斜线5移动至基坑口,完成整个基坑深度的探测,色标传感器4将信息传送至控制器2,再经由天线传送至终端,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完成一次基坑勘测。
38.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