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冻防热集成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30485发布日期:2023-01-20 20:41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冻防热集成泵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集成泵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冻防热集成泵站。


背景技术:

2.随着居民用水越来越大,常规的城市供水系统需要改进。其中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人口密集地区的二次供水泵站需要改造、扩建。原本的泵站安装于地下室,改造难度较大,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预制式集成泵站也应运而生,通过预制的方式大大缩短了基建周期。集成泵站通常用于在市政管网到居民用水之间通过若干加压泵组成的加压机组进行加压,因此目前的改进方向通常都在于泵站的加压机组方面却忽略了泵站内环境温度造成的影响,普通的预制式集成泵站无法提供有效的温度控制。
3.集成泵站在冬天或是极寒地区需要增加电加热和保温设备,防止输出管路发生冻结;夏天或是炎热地区则需要在集成泵站内安装空调,进行降温除湿。这两种情况均导致常规泵房的能耗极大,浪费宝贵的城市能源。相对的,集成泵站的来水管路通常铺设于冻土层以下,有效隔绝热量流失防冻防热,因此市政自来水管网的来水温度较稳定,通常水温在20~22℃。因此可以借助来水温度稳定的特点设计一种可以同时适用于冷热两种情况的集成泵站,使标准化泵站更有助于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冻防热集成泵站,保证集成泵站内温度恒定,降低泵站的运行能耗。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冻防热集成泵站,包括封闭式的集成泵站,所述封闭式集成泵站设有常闭的隔热门用于进出检修。所述集成泵站内设有加压机组及控制柜,所述加压机组的进水口与市政管网的自来水总进水口相连、出水口与加压总出水口相连。所述加压机组的进水口与所述自来水总进水口之间设有气液热交换设备,所述气液热交换设备的外部包覆有防散热罩,所述防散热罩的底部设有散热器进风口、表面设有与集成泵站内部连通的轴流风机、顶面开有用于出风的集成泵站出风口。
6.进一步地,所述集成泵站的地板隔板下设有下沉式管道井,所述自来水总进水口、气液热交换设备及加压总出水口均设于所述下沉式管道井内,所述轴流风机安装于所述防散热罩的顶面、所述地板隔板的开口内。
7.进一步地,所述地板隔板上方设有引风管,所述引风管的进风口设于所述集成泵站内部的上部、引风管出风口穿过所述底板隔板与下沉式管道井连通。
8.进一步地,所述气液热交换设备为翅片式散热管组,所述翅片式散热管组与所述自来水总进水口间设有散热进水集水器,所述翅片式散热管组与所述加压机组的进水口之间设有散热出水集水器。
9.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柜顶部设有控制柜轴流风机,所述控制柜底部设有控制柜出
风口。
10.进一步地,所述集成泵站内设有温度监测装置及加热装置。
11.进一步地,所述集成泵站的外表面敷设有保温隔热层。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自来水进水口处设置气液热交换设备,充分利用下沉式管道井和市政自来水管网水相对稳定的温度在夏天进行制冷,冬天进行制热。根据温度检测情况减少对制冷空调与加热设备的依赖,以较少的用电设备,保护管道井与集成泵站内部温度稳定,有效节约集成泵站的运行能耗。
附图说明
14.图1为一种防冻防热集成泵站实施例一正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一种防冻防热集成泵站实施例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一种防冻防热集成泵站实施例二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一种防冻防热集成泵站实施例二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引风管;101-引风管出风口;102-自来水总进水口;103-加压总出水口;104-控制柜出风口;105-翅片式散热片进风口;106-集成泵站出风口;2-轴流风机;3-下沉式管道井;4-散热进水集水器;5-防散热罩;6-翅片式散热管组;7-散热出水集水器;8-控制柜;9-集成泵站;10-温度监测装置;11-加热装置;12-加压机组;13-控制柜轴流风机。
19.各图中相同标记代表同一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2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冻防热集成泵站,包括封闭式的集成泵站9,所述集成泵站9内设有加压机组12及控制柜8,所述加压机组12的进水口与市政管网的自来水总进水口102相连、出水口与加压总出水口103相连。自来水通过所述自来水总进水口102进入加压机组12,通过所述加压机组12加压后从加压总出水口103输出,为用户端提供入户的流量与压力。
22.所述加压机组12的进水口与所述自来水总进水口102之间设有气液热交换设备,所述气液热交换设备的外部包覆有防散热罩5。所述防散热罩5的底部设有翅片式散热片进风口105、表面设有与集成泵站9内部连通的轴流风机2、顶面开有用于出风的集成泵站出风口106以进行热交换。所述轴流风机2的抽风流向如图1、2的箭头所示,所述轴流风机2启动运行时,将所述气液热交换设备从自来水中交换来的热量抽走,并经所述集成泵站出风口106送入集成泵站9中,通过自来水20~22℃稳定的来水温度满足集成泵站9内部夏天降温,冬天升温的需要。同时,所述集成泵站9的外表面敷设有保温隔热层,进一步保证集成泵站9内外不发生热交换。
23.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液热交换设备为翅片式散热管组6,由若干翅片式散热管阵列
布置组成,用于提高热交换效率。所述翅片式散热管组6与所述自来水总进水口102间设有散热进水集水器4,所述翅片式散热管组6与所述加压机组12的进水口之间设有散热出水集水器7。所述集水器用于将自来水总进水口102输入的自来水分流,分别输入不同的翅片式散热管,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24.所述控制柜8顶部设有控制柜轴流风机13,所述控制柜8底部设有控制柜出风口104,可在控制柜门关闭时维持所述控制柜8内部温度稳定。
25.所述集成泵站9内设有温度监测装置10及加热装置11,所述温度监测装置10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控制柜8相连,所述控制柜8可控制所述加热装置11在冬天或极寒天气时辅助加热,避免管路冻结。此外,所述控制柜8可以控制所述轴流风机2及控制柜轴流风机13进行变频调速,根据温度监测装置10监测的集成泵站9内部环境温度调节轴流风机的转速。
26.如图3、4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集成泵站9的地板隔板下设有下沉式管道井3,所述自来水总进水口102、气液热交换设备及加压总出水口103均设于所述下沉式管道井3内,所述轴流风机2安装于所述防散热罩5的顶面、所述地板隔板的开口内,所述轴流风机2的抽风方向如图3、4箭头所示。下沉式管道井3位于地下,本身环境温度更低,因此适用于炎热环境下的集成泵站9,通过自来水来水温度以及下沉式管道井3的环境温度共同对集成泵站9内部进行降温,便于控制温度。
27.所述地板隔板上方设有引风管1,所述引风管1的进风口设于所述集成泵站9内部的上部、引风管出风口101穿过所述底板隔板与下沉式管道井3连通。所述引风管1用于将集成泵站9内部的温度引入下沉式管道井3,提高热交换效率。
28.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轴流风机将翅片式散热管组6换出自来水的热量通过集成泵站9进风口,抽至集成泵站9内部,经过与加压机组12热交换后再通过引风管与控制柜8,吸到下沉式管道井3中,通过控制柜8的同时,与将控制柜8中电气元器件热交换的的热量带走。热风通过翅式散热片进风口重新进入到翅片式散热管组6中与自来水进行热交换,完成一次热交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