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97740发布日期:2023-02-01 00:12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桩。


背景技术:

2.土木工程组合桩是房屋建筑工地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桩根据土体提供的侧摩阻力与端阻力的相对比例,可分为摩擦桩、端承桩和端承摩擦桩及摩擦端承桩四类,桩按桩直径的大小可分为大直径桩、中等直径桩、小直径桩三类,桩按桩身材料可分为混凝土桩、木桩、钢桩和组合桩等,根据成桩方法不同分为:挤土桩(如打入式预制桩)、部分挤土桩(如预钻孔打入式预制桩)和非挤土桩(如钻孔灌浇桩)等三种,桩按施工方法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参照对比文件cn205604236u3,管桩一般打入地下,其上端与钢管桩锚接,目前,将管桩打入地下一般采用击打法,这样,就会对管桩产生以下影响:由于击打的冲击力大,并且击打的次数多,管桩在击打端有可能发生崩裂和碎落,影响管桩的使用性能,且现有技术但现有的土木工程组合桩打桩时组合桩不牢固,无法保证预制桩的竖直,且一般组合桩安装时往往采用对焊,使得操作麻烦以及打桩时组合桩的强度无法保证,桩体很容易断裂导致组合桩不断摇晃给施工人员建筑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3.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组合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桩在击打组合桩的端头时有可能发生崩裂和碎落,影响管桩的使用性能以及现有的土木工程组合桩打桩时组合桩不牢固,无法保证预制桩的竖直,且一般组合桩安装时往往采用对焊,使得操作麻烦以及打桩时组合桩的强度无法保证,桩体很容易断裂导致组合桩不断摇晃给施工人员建筑带来不必要的危险,而提出的一种组合桩。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组合桩,包括外设打桩机、外设驱动机构、待打桩地面、桩孔和第一钢管桩,所述第一钢管桩侧壁开设有第一方形孔,所述第一钢管桩底部设有桩尖,所述第一钢管桩顶部设有第一抗压安装盘,所述第一钢管桩上方设有第二钢管桩,所述第二钢管桩底部设有安装盘,所述第二钢管桩顶部设有第二抗压安装盘,所述第一抗压安装盘、安装盘和第二抗压安装盘上均开设有多个定位安装孔,所述第一抗压安装盘和安装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钢管桩外侧壁和第二钢管桩外侧壁依次套设有同一个支撑机构,所述第二钢管桩底部设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内设有多个插接机构。
7.优选地,所述第一抗压安装盘和第一钢管桩外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抗压安装盘与第二钢管桩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
8.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圆环、多个支撑腿、多个弧形片、滑块和弹簧,所述圆环依次同轴套设在第一钢管桩外侧壁和第二钢管桩外侧壁,所述圆环内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一端与弧形片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在滑槽内移动,所述弹簧一端与滑槽内壁固定连
接,且另一端与弧形片固定连接,所述弧形片依次与第一钢管桩外侧壁、第二钢管桩外侧壁相紧贴,多个所述支撑腿通过轴和轴台与圆环转动连接,多个所述支撑腿通过底部设置的尖刺插设在待打桩地面内。
9.优选地,所述插接机构包括转动轴、端面齿轮、多个直齿轮、多个螺杆和多个插接块,所述插接柱侧壁开设有第二方孔,所述插接块在第二方孔内移动,所述转动轴同轴设在插接柱内,所述转动轴与端面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直齿轮与端面齿轮啮合,所述直齿轮与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插接块上设有与螺杆相适配的螺纹。
10.优选地,所述端面齿轮与多个直齿轮垂直放置。
11.优选地,所述转动轴顶端与外设驱动机构相连。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转动轴使得与转动轴同轴固定连接的端面齿轮与直齿轮啮合转动,使得与直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的螺杆转动,进而带动插接块在插接柱上的第二方孔内伸出,使得插接块插设在第一钢管桩的第一方孔处,使得第一钢管桩与第二钢管桩插设连接,且当插接块继续伸缩时使得插接块插入桩孔侧壁,解决了现有组合桩插入地基中不稳定容易影响地表建筑稳定性的问题,增大了组合桩的抓地力,增强了组合桩固定的稳定性。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钢管桩或第二钢管桩的外侧壁依次套设支撑机构,通过弧形片与弹簧的配合使得弧形片依次抵住第一钢管桩和第二钢管桩的外侧壁,而多个支撑腿通过底部设置的尖刺插入带打桩地面内,保证第一钢管桩或第二钢管桩被外设打桩机击打时桩体不会发生倾斜。
15.3、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抗压安装盘和第二抗压安装盘采用碳纤维材料,随着国内大丝束碳纤维成功投产,碳纤维材料会逐渐应用于更多领域,在第一抗压安装盘和第二抗压安装盘采用碳纤维材料有效提高了管桩的击打端的抗压、抗击打能力,有效减少管桩发生崩裂和碎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桩的工作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桩的主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桩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桩支撑机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桩插接机构示意图。
21.图中:1、第一钢管桩;2、第一抗压安装盘;3、第二钢管桩;4、安装盘;5、第二抗压安装盘;6、定位安装孔;7、第二加强筋;8、圆环;9、支撑腿;10、弧形片;11、滑块;12、弹簧;13、插接柱;14、转动轴;15、第二加强筋;16、端面齿轮;17、直齿轮;18、螺杆;19、插接块;20、待打桩地面;21、桩孔;22、桩尖。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照图1-图5,一种组合桩,包括外设打桩机、外设驱动机构、待打桩地面20、桩孔21和第一钢管桩1,外设打桩机用于将第一钢管桩1和第二钢管桩3打入地下,外设驱动机构
用于与转动轴14固定连接,驱动转动轴14转动,第一钢管桩1用于与外设打桩机配合,完成打桩工作,第一钢管桩1侧壁开设有第一方形孔,第一钢管桩1底部设有桩尖22,桩尖22便于第一钢管桩1在待打桩地面20内打孔,第一钢管桩1顶部设有第一抗压安装盘2,第一抗压安装盘2用于与安装盘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钢管桩1上方设有第二钢管桩3,第二钢管桩3用于当第一钢管桩1大部分打入地里时与第一钢管桩1通过螺栓和插接机构连接,继续对地面进行打桩作业,第二钢管桩3底部设有安装盘4,第二钢管桩3顶部设有第二抗压安装盘5,第一抗压安装盘2、安装盘4和第二抗压安装盘5上均开设有多个定位安装孔6,定位安装孔6用于方便通过螺栓使得第一钢管桩1与第二钢管桩3固定连接,第一钢管桩1外侧壁和第二钢管桩3外侧壁依次套设有同一个支撑机构,第二钢管桩3底部设有插接柱13,插接柱13用于插设在第一钢管桩1内,插接柱13内设有多个插接机构,转动轴14顶端与外设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23.参照图3,第一抗压安装盘2和第一钢管桩1外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7,第二抗压安装盘5与第二钢管桩3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15,第一加强筋7与第二加强筋15分别用于加强第一抗压安装盘2和第一抗压安装盘2的强度,第一抗压安装盘2与第二抗压安装盘5的材料均为碳纤维材料,这样设置的效果是碳纤维的强度高于钢铁,并且具有高硬度、高强度、重量轻、高耐化学性、耐高温的特性,且随着国内大丝束碳纤维成功投产,碳纤维材料会逐渐应用于更多领域,在第一抗压安装盘2和第二抗压安装盘5采用碳纤维材料有效提高了第一钢管桩1和第二钢管桩3的击打端的抗压、抗击打能力,有效减少管桩发生崩裂和碎落的情况。
24.参照图4,支撑机构包括圆环8、多个支撑腿9、多个弧形片10、滑块11和弹簧12,圆环8依次同轴套设在第一钢管桩1外侧壁和第二钢管桩3外侧壁,圆环8内侧壁开设有滑槽,滑块11一端与弧形片10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在滑槽内移动,弹簧12一端与滑槽内壁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弧形片10固定连接,弧形片10依次与第一钢管桩1外侧壁、第二钢管桩3外侧壁相紧贴,多个支撑腿9通过轴和轴台与圆环8转动连接,多个支撑腿9通过底部设置的尖刺插设在待打桩地面20内,圆环8用于支持弧形片10和滑块11在其侧壁开设的滑槽内移动,这样设置的效果为通过弧形片10与弹簧12的配合使得弧形片10依次抵住第一钢管桩1和第二钢管桩3的外侧壁,而多个支撑腿9通过底部设置的尖刺插入待打桩地面20内,防止第一钢管桩1或第二钢管桩3被外设打桩机击打时桩体发生倾斜。
25.参照图5,插接机构包括转动轴14、端面齿轮16、多个直齿轮17、多个螺杆18和多个插接块19,插接柱13侧壁开设有第二方孔,插接块19在第二方孔内移动,转动轴14同轴设在插接柱13内,转动轴14与端面齿轮16同轴固定连接,直齿轮17与端面齿轮16啮合,端面齿轮16与多个直齿轮17垂直放置,直齿轮17与螺杆18同轴固定连接,插接块19上设有与螺杆18相适配的螺纹,这样设置的效果为通过转动转动轴14使得与转动轴14同轴固定连接的端面齿轮16与直齿轮17啮合转动,使得与直齿轮17同轴固定连接的螺杆18转动,进而带动插接块19在插接柱13侧壁上的第二方孔内伸出,使得插接块19插设在第一钢管桩1的第一方孔处,使得第一钢管桩1与第二钢管桩3插设连接,且当插接块19继续伸缩时插接块19插入桩孔21的侧壁,使得增大了组合桩的抓地力,增强了组合桩固定的稳定性。
2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过支撑机构固定第一钢管桩1,由外设打桩机将第一钢管桩1打入待打桩地面20内,当第一钢管桩1的桩体大部分进入到地里时,通过外设
驱动机构驱动转动轴14使得与转动轴14同轴固定连接的端面齿轮16与直齿轮17啮合转动,使得与直齿轮17同轴固定连接的螺杆18转动,进而带动插接块19在插接柱13上的第二方孔内伸出,使得插接块19插设在第一钢管桩1的第一方孔处,使得第一钢管桩1与第二钢管桩3插设连接,此时将支撑机构从第一钢管桩1换到第二钢管桩3上,继续打桩作业,且第一抗压安装盘2和第二抗压安装盘5采用碳纤维材料有效提高了管桩的击打端的抗压、抗击打能力,有效减少管桩发生崩裂和碎落的情况。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