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防汛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7152发布日期:2023-01-07 00:08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急防汛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汛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急防汛设备。


背景技术:

2.防汛是指为了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报、防洪调度、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进行的有关工作,在防汛工作中,最常用到的便是沙袋、堵水板等堵水封水应急工具,可在汛期来临时进行快速的应急准备工作,以确保下一步防汛工作的顺利进行,以达到进一步防止水灾现象的发生。
3.经检索,在授权公告号为cn216194429u的专利文献中,便提出一种水利应急防汛设备,包括安装槽和安装罩,安装罩固定设置在安装槽底端的中部,安装槽的内部设有加高控制组件,加高控制组件包括加高板和两个第一多级液压缸,加高板滑动设置在安装槽的内部,两个第一多级液压缸分别固定设置在安装槽内壁底端的两侧,两个第一多级液压缸的顶端分别与加高板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多级液压缸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一伸缩橡胶套,虽然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两个第一多级液压缸分别带动加高板底端的两侧和两个第一伸缩橡胶套,加高板通过与安装槽滑动配合进行上升或下降,与设置的安装槽相配合,便于根据不同水位高度对工作高度进行更好的调节。
4.但是,由于上述设备的总长度为定值,在防汛长度较长的情况下,其单体宽度便不能形成正常的应急防汛工作,这时,便需要推出多个上述同类设备,然后一一贴合,但这种情况下,相邻两个同类设备之间很难做到紧紧贴合,容易产生缝隙,从而在防汛时,导致水的渗入,降低了应急防汛效果。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应急防汛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防汛效果,防止水渗透的应急防汛设备。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急防汛设备包括:梯形座、凹形座、加高控制组件和两个灌沙腔,所述凹形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梯形座的顶部,所述加高控制组件位于所述凹形座内,两个所述灌沙腔均开设在所述梯形座上,所述梯形座的一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梯形座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插座,所述插座与所述插槽相适配,所述插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嵌位槽,所述梯形座的一侧开设有两个面槽,两个所述面槽内均固定安装有架接板,两个所述架接板上均滑动安装有连动杆,两个所述连动杆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嵌位块,所述嵌位块与所述嵌位槽相适配,且所述嵌位块与所述面槽的两侧内壁相接触。
8.优选的,两个所述连动杆上均套设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对应的所述嵌位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与对应的所述架接板固定连接。
9.优选的,两个所述连动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楔形块一,所述梯形座的
一侧固定安装有框体,所述框体内转动安装有螺柱,所述螺柱上螺纹安装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贯穿所述框体并与所述框体活动连接,所述承载板靠近所述梯形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衔接杆,两个所述衔接杆的同向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所述面槽内并固定安装有楔形块二,两个所述楔形块二均与对应的所述楔形块一相适配。
10.优选的,所述梯形座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灌沙管和两个排沙管,两个所述灌沙管均与对应的所述灌沙腔相连通,两个所述排沙管均与对应的所述灌沙腔相连通。
11.优选的,两个所述灌沙管和两个排沙管上均螺纹套设有螺纹盖。
12.优选的,所述框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活动口,所述承载板贯穿两个所述活动口并与两个所述活动口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框体内固定安装有两个横杆,两个所述横杆均贯穿所述承载板并与所述承载板活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梯形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钣金,两个所述连接钣金上均设有定位钉。
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急防汛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急防汛设备,通过在梯形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插槽和插座,便能方便快捷的对多个梯形座之间进行拼装组合工作,从而一方面能够增长整体的防汛长度,另一方面又能保证相邻两个梯形座之间能够形成紧密的贴合,保证了良好的防汛工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急防汛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灌沙腔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梯形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3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框体和承载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梯形座的拼装示意图。
24.图中标号:1、梯形座;2、凹形座;3、加高控制组件;4、灌沙腔;5、插槽;6、插座;7、嵌位槽;8、面槽;9、架接板;10、连动杆;11、嵌位块;12、弹簧;13、楔形块一;14、框体;15、螺柱;16、承载板;17、衔接杆;18、楔形块二。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6.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急防汛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灌沙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梯形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框体和承载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梯形座的拼装示意图。应急防汛设备包括:梯形座1、凹形座2、加高控制组件3和两个灌沙腔4,其中,在梯形座1的一侧固定有两个连接钣金,通过定位钉将连接钣金与地面固定,从而将梯形座1进行可靠的安
装,凹形座2固定在梯形座1的顶部,加高控制组件3位于凹形座2内,两个灌沙腔4均开设在梯形座1上,而在梯形座1的一侧开设有插槽5,另一侧固定有插座6,该插座6与插槽5之间的尺寸相互匹配,二者之间可形成相互插接,从而方便人们将两个梯形座1之间进行组装拼接,并且,为了在两个梯形座1进行组装时,将插座6可靠的限制在插槽5内,在插座6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嵌位槽7,并在梯形座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面槽8,而在两个面槽8内均设有嵌位块11,该嵌位块11便与嵌位槽7的尺寸相适配,其能够紧紧的插在嵌位槽7内,且为了保证嵌位块11只能在面槽8内线性滑移,设置的嵌位块11与面槽8的两侧内壁相接触,此外,为了同时带动两个嵌位块11移动,使得两个嵌位块11能够同时的进入或移出插槽5,在两个面槽8内均固定有架接板9,两个架接板9上均滑动安装有连动杆10,两个连动杆10的底端均与对应的嵌位块11固定连接,并且,为了对两个嵌位块11提供一个弹性顶力,使其能够稳稳的插在嵌位槽7内,在两个连动杆10上均套设有弹簧12,两个弹簧1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对应的嵌位块11固定连接,而两者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与对应的架接板9固定连接。
27.在上述方式中,为了将两个嵌位块11同时带动,具体的,在两个连动杆10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楔形块一13,梯形座1的一侧固定有框体14,框体14内转动安装有螺柱15,并在其上螺纹安装有承载板16,而在框体14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活动口,设置的承载板16穿过两个活动口延伸至框体14外,且为了使承载板16只能进行线性水平移动,在框体14内固定有两个横杆,两个横杆均贯穿承载板16并与承载板16活动连接,而在承载板16靠近梯形座1且位于框体14外部的侧面上固定有两个衔接杆17,该两个衔接杆17的同向端均延伸至对应的面槽8内并固定有楔形块二18,该两个楔形块二18均与对应的楔形块一13相适配,二者均为直角梯形状,均具有唯一斜面,二者通过斜面间的接触形成滑动适配,从而能够在推动楔形块二18时推动楔形块一13运动。
28.而在上述方式中,为了方便人们往灌沙腔4内灌入沙子,以及后面将沙子排出,在梯形座1上固定有两个灌沙管和两个排沙管,两个灌沙管均与对应的灌沙腔4相连通,两个排沙管均与对应的灌沙腔4相连通,并且,为了防止沙子溢出,在两个灌沙管和两个排沙管上均螺纹套设有螺纹盖,以方便人们对其进行封堵。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急防汛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30.本装置在使用时,若只需要使用一个梯形座1即可形成应急防汛时,便可将本装置摆放在指定的防汛地段,然后打开灌沙管上的螺纹盖,并往灌沙腔4内灌入足够量的沙子,随后关上螺纹盖,然后利用定位钉固定在地面上以形成应急防汛;
31.而若防汛长度较长,需要多个梯形座1共同组成一个整排式的防汛工作时,便可先在防汛地段的最侧端固定好一个梯形座1并往灌沙腔4内灌入沙子,随后顺时针拧动其上的螺柱15,利用其与承载板16的螺纹关系,便可将其往靠近梯形座1的方向带动,从而在两个衔接杆17的带动下,带着两个楔形块二18朝着各自对应的楔形块一13移动,当二者接触时,二者形成滑动抵触,从而使两个楔形块一13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这样便可将两个嵌位块11从插槽5内带至两个面槽8内,且这时的两个弹簧12呈现压缩状态,然后取出第二个梯形座1,并使其上的插座6插入第一个梯形座1上的插槽5内,并插到位,这样便使得该两个梯形座1相互紧贴,且嵌位块11与嵌位槽7之间上下对应着,随后逆时针转动之前的螺柱15,使得楔形块一13和楔形块二18逐渐分离,而在分离时,压缩的弹簧12便逐渐的释放压缩的弹力,从而使得两个楔形块一13相互靠近,最终使得两个嵌位块11均插入对应的嵌位槽7内,
从而完成两个梯形座1之间的拼装,随后按照相同的方式,依次的对剩下的梯形座1进行安装,直至拼装完毕,然后间断式选取适当数量的梯形座1上的定位钉固定在地面上便可进行应急防汛即可。
3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急防汛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急防汛设备,通过在梯形座1的两侧分别设置插槽5和插座6,便能方便快捷的对多个梯形座1之间进行拼装组合工作,从而一方面能够增长整体的防汛长度,另一方面又能保证相邻两个梯形座1之间能够形成紧密的贴合,保证了良好的防汛工作。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