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管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9554发布日期:2023-02-04 02:1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管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管沟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管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在房屋建筑及市政设施施工中,管沟的使用情况和用途越来越多,传统管沟施工多为现场混凝土浇筑或砌体施工,一般采用湿作业方式,需要支设大量模板,大多依赖于工人的操作水平,施工工序较多且工期较长,施工质量不易保证,容易开裂渗漏,返工处理时有发生,容易造成材料浪费,不符合当前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
3.现有的预制管沟大多连接方式复杂,结构繁琐,不便于后期对管沟内的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因此,需要一种施工和维护便捷的装配式管沟,能够有效降低人员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管沟,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u型管沟,便于利用多个u型管沟依次连接形成装配式管沟,避免了在施工现场进行大量湿作业,通过设置卡板,便于将盖板卡接在u型管沟上,实现对u型管沟上部的封堵,还能在盖板的底面形成凹槽,便于技术人员在后期维护和检修过程中,利用凹槽将盖板从u型管沟上取下,有效降低了人员工作量,实用性强。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管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u型管沟和设置在所述u型管沟上部的盖板,所述u型管沟的内侧壁和顶面上均设置有防水层,相邻两个所述u型管沟之间通过钢垫板连接,所述钢垫板紧贴在所述防水层的内侧面上,所述钢垫板上穿设有用于与所述u型管沟连接的高强螺栓,所述钢垫板的顶部伸出所述u型管沟顶面;
6.所述盖板的底面上设置有两个卡板,两个所述卡板分别位于所述钢垫板的两侧并与所述钢垫板抵接,所述卡板的下部与所述防水层的上部抵接,所述卡板的外侧面与所述所述盖板的所述底面形成凹槽。
7.上述的一种装配式管沟,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沟的两个外侧壁上均设置有耳板。
8.上述的一种装配式管沟,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沟的一端设置有内错台,所述u型管沟的另一端设置有外错台。
9.上述的一种装配式管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u型管沟的所述内错台与所述外错台之间设置有粘结层。
10.上述的一种装配式管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垫板为u型钢板。
11.上述的一种装配式管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螺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高强螺栓对称布设在相邻两个u型管沟上。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快捷,通过设置u型管沟,便于利用多个u型管沟依次连接形成装配式管沟,避免了在施工现场进行大量湿作业,也无需支设管沟模板,施工速度快,质量高,通过设置在盖板的底部设置卡板,不仅能与钢垫板配合,将盖板卡接在u型管沟上,实现对u型管沟上部的封堵,还能在盖板的底面上形成凹槽,便于技术人员在后期维护和检修过程中,利用凹槽将盖板从u型管沟上取下,有效降低了人员工作量,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u型管沟的内侧壁上设置防水层,便于提高u型管沟的防水性,避免地下水进入u型管沟的内部,有效保障了u型管沟内设施的安全性,通过设置钢垫板,不仅便于将防水层固定在u型管沟的内侧壁上,避免防水层移位,还增强了相邻两个u型管沟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实用性强。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u型管沟,便于利用多个u型管沟依次连接形成装配式管沟,避免了在施工现场进行大量湿作业,通过设置卡板,便于将盖板卡接在u型管沟上,实现对u型管沟上部的封堵,还能在盖板的底面形成凹槽,便于技术人员在后期维护和检修过程中,利用凹槽将盖板从u型管沟上取下,有效降低了人员工作量,实用性强。
1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右视图。
19.图3为图1中去掉盖板的俯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u型管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u型管沟;
ꢀꢀꢀꢀꢀꢀꢀꢀꢀꢀꢀ
2-内错台;
ꢀꢀꢀꢀꢀꢀꢀꢀꢀꢀꢀꢀ
3-外错台;
24.4-盖板;
ꢀꢀꢀꢀꢀꢀꢀꢀꢀꢀꢀꢀꢀꢀ
5-底面;
ꢀꢀꢀꢀꢀꢀꢀꢀꢀꢀꢀꢀꢀꢀ
6-卡板;
25.7-凹槽;
ꢀꢀꢀꢀꢀꢀꢀꢀꢀꢀꢀꢀꢀꢀ
8-粘结层;
ꢀꢀꢀꢀꢀꢀꢀꢀꢀꢀꢀꢀ
9-防水层;
26.10-钢垫板;
ꢀꢀꢀꢀꢀꢀꢀꢀꢀꢀꢀ
11-高强螺栓;
ꢀꢀꢀꢀꢀꢀꢀꢀꢀ
12-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u型管沟1和设置在所述u型管沟1上部的盖板4,所述u型管沟1的内侧壁和顶面上均设置有防水层9,相邻两个所述u型管沟1之间通过钢垫板10连接,所述钢垫板10紧贴在所述防水层9的内侧面上,所述钢垫板10上穿设有用于与所述u型管沟1连接的高强螺栓11,所述钢垫板10的顶部伸出所述u型管沟1顶面。
28.所述盖板4的底面5上设置有两个卡板6,两个所述卡板6分别位于所述钢垫板10的两侧并与所述钢垫板10抵接,所述卡板6的下部与所述防水层9的上部抵接,所述卡板6的外侧面与所述所述盖板4的所述底面5形成凹槽7。
29.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u型管沟1,便于利用多个u型管沟1依次连接形成装配式管沟,避免了在施工现场进行大量湿作业,也无需支设管沟模板,施工速度快,质量高,通过设置在盖板4的底部设置卡板6,不仅能与钢垫板10配合,将盖板6卡接在u型管沟1上,实现对u型管沟1上部的封堵,还能在盖板4的底面5上形成凹槽7,便于技术人员在后期维护和检修过程中,利用凹槽7将盖板4从u型管沟1上取下,有效降低了人员工作量,使用效果好,通过在u型管沟1的内侧壁上设置防水层9,便于提高u型管沟1的防水性,避免地下水进入u型管沟1的内部,有效保障了u型管沟1内设施的安全性。
30.需要说明的是,防水层9为高分子防水卷材,即在u型管沟1的内侧壁和顶面均铺设高分子防水卷材,有效提高了u型管沟1的防水性。
31.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管沟1的两个外侧壁上均设置有耳板12。
32.实际使用时,u型管沟1的每个外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耳板12,两个耳板12分别靠近u型管沟1的两端,便于技术人员通过至少四个耳板12运输u型管沟1,实用性强。
33.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管沟1的一端设置有内错台2,所述u型管沟1的另一端设置有外错台3。
34.实际使用时,内错台2位于u型管沟1的内侧壁上,外错台3位于u型管沟1的外侧壁上,内错台2与外错台3均在u型管沟1的端部沿u型管沟1的横截面布设,且内错台2与外错台3厚度之和小于u型管沟1的壁厚,便于在内错台2与外错台3设置粘结层8。
35.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u型管沟1的所述内错台2与所述外错台3之间设置有粘结层8。
36.实际使用时,粘结层8为水泥砂浆,将相邻两个u型管沟1的内错台2与外错台3互相卡接,并在内错台2与外错台3之间涂抹水泥砂浆,实现了相邻两个u型管沟1的连接,避免地下水沿相邻两个u型管沟1的间隙进入u型管沟1内。
37.本实施例中,所述钢垫板10为u型钢板。
38.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钢垫板10的顶部伸出u型管沟1顶面,即钢垫板10的高度大于u型管沟1的高度,便于限制卡板6的位置,避免卡板6发生左右位移,从而有效避免了盖板4发生移动,且地下水会被阻隔在钢垫板10的外侧,进一步提高了u型管沟1的防水性,同时,钢垫板10抵接在防水层9的内侧面上并与粘结层8相对应,有效加固了相邻两个u型管沟1的连接稳定性。
39.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强螺栓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高强螺栓11对称布设在相邻两个u型管沟1上。
40.实际使用时,u型管沟1内预埋有与高强螺栓11相配合的内丝套筒,钢垫板10的两边和底部均穿设有高强螺栓11,高强螺栓11依次穿过钢垫板10和防水层9并与u型管沟1内的内丝套筒固定连接,通过高强螺栓11与钢垫板10的配合,不仅将防水层9固定在u型管沟1的内侧壁上,避免防水层9移位,还增强了相邻两个u型管沟1在粘结层8处的连接稳定性,实用性强。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