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智能分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17898发布日期:2023-03-22 06:1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智能分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智能分流系统,属于市政工程建设领域。


背景技术:

2.中国城镇化率保持了高速增长,然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许多城市由于管理的缺位,导致排水管网雨污混流大量存在,主要有几种情形:一是老城区受当时的认知和建设水平限制,多数为合流制区域,雨水、污水长期混流;二是新城区虽然推行雨污分流,但受制于后端收集管网的缺失,局部出现先分流后合流的情况。当前城市排水系统雨污混流现象严重,为实现彻底雨污分流,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末端截流”设施来减轻对水环境污染。然而末端截流的方式无法解决市政道路上雨污混流造成的管网淤积及散发的恶臭等问题。
3.由于雨污混流的大量存在,为减少污水通过排水口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不得已进行的大量末端截污和沟口截污,甚至全部截流至就近市政污水管网,超过了市政污水管网的输送能力,造成在管网沿线或污水处理厂前形成直排或溢流排放的问题,这种将混在污水内的地表水一并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做法,不仅挤占污水管网转运能力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增加污水转运及处理成本,而且是造成城市污水管道“满管流”以及底泥淤积的主要原因,同时,在暴雨来临时,由于调蓄、转运能力不足,仍旧会出现污水溢流,特别是排水管内平时淤积的底泥随着雨水冲出管道,对周边水体造成明显污染,是城市水体雨后黑臭的最大根源。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智能分流系统,以解决道路雨水管道容易淤积,造成道路雨水散发恶臭,同时雨天雨污混流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荷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智能分流系统,该系统包括有雨污混流管、截流井、污水管、雨水管,所述雨污混流管与截流井相连接,所述截流井与污水管、雨水管分别连接,所述截流井包括有第一井室、格栅、智能控制阀门、第二井室,所述第一井室与第二井室之间固定安装有格栅,所述智能控制阀门固定安装于第二井室,所述第一井室设有高差跌落坎,所述智能控制阀门包括有电控蝶阀、电池、液位计,所述电控蝶阀固定安装于第二井室,所述液位计固定安装于第二井室且与电控蝶阀电连接,所述电池为电控蝶阀与液位计提供电源。
6.进一步地,所述雨污混流管与雨水管分别安装于第一井室上。
7.进一步地,所述污水管固定安装于第二井室上,且电控蝶阀设于污水管与第二井室管口处。
8.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智能分流系统,通过该系统从建筑与
小区就对雨污混接的管道进行分流,取代原来在雨水管网末端进行截污的方式,该系统相对以往的末端截流方法,不仅可以减少道路雨水管道的淤积,消除道路雨水散发的恶臭,而且可以降低雨天时进入污水处理厂的雨污混流水,降低了市政道路运行维护,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负荷,该系统可广泛运用于市政行业领域,对于雨污混流污染控制,改善城市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1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智能分流系统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智能分流系统的截流井的结构示意图。
13.图中:雨污混流管-1、截流井-2、污水管-3、雨水管-4、第一井室-201、格栅-202、智能控制阀门-203、第二井室-204、电控蝶阀-2031、电池-2032、液位计-2033。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5.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智能分流系统技术方案:该系统包括有雨污混流管1、截流井2、污水管3、雨水管4,所述雨污混流管1与截流井2相连接,所述截流井2与污水管3、雨水管4分别连接,所述截流井2包括有第一井室201、格栅202、智能控制阀门203、第二井室204,所述第一井室201与第二井室204之间固定安装有格栅202,所述智能控制阀门203固定安装于第二井室204,所述第一井室201设有高差跌落坎,所述智能控制阀门203包括有电控蝶阀2031、电池2032、液位计2033,所述电控蝶阀2031固定安装于第二井室204,所述液位计2033固定安装于第二井室204且与电控蝶阀2031电连接,所述电池2032为电控蝶阀2031与液位计2033提供电源。
16.更优地,所述雨污混流管1与雨水管4分别安装于第一井室201上,所述污水管3固定安装于第二井室204上,且电控蝶阀2031设于污水管3与第二井室204管口处。
17.[实施例]
[0018]
请参阅图1-图2,当大雨时,截流井2中的水位达到设定的水位时,电控蝶阀2031关闭,切断进入污水管3通道,保证雨污混流管1中大量的混流水不进入污水管3,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负荷;
[0019]
运行时的工况:晴天时,智能控制阀门203保持常开,雨污混流水通过截流井2流入污水管3,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
[0020]
小雨时,当液位计2033测量出的水位高度低于设定值时,智能控制阀203门保持常开,雨污混流水通过截流井2流入污水管3,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
[0021]
大雨时,当液位计2033测量出的水位高度高于设定值时,传输信号至智能控制阀门203,使得电控蝶阀2031关闭,雨污混流水通过第一井室201的高差跌落坎进入雨水管4,最终排入水体;
[0022]
雨停时,当液位计2033测量出的水位高度低于于设定值时,传输信号至智能控制阀门203,使得电控蝶阀2031打开,雨污混流水流入污水管3,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
[0023]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道路雨水管道容易淤积,造成道路雨水散发恶臭,同时雨天雨污混流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与小区雨污混接智能分流系统,通过该系统从建筑与小区就对雨污混接的管道进行分流,取代原来在雨水管网末端进行截污的方式,该系统相对以往的末端截流方法,不仅可以减少道路雨水管道的淤积,消除道路雨水散发的恶臭,而且可以降低雨天时进入污水处理厂的雨污混流水,降低了市政道路运行维护,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负荷,该系统可广泛运用于市政行业领域,对于雨污混流污染控制,改善城市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002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5]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