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的斜坡面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9429发布日期:2023-03-15 03:20阅读:48来源:国知局
用于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的斜坡面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的斜坡面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
3.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 214784045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的斜坡面防护装置,可以对斜坡面的松散物质及土石进行固定,且适用于对一些较大土石块的固定,同时还可以根据防护场地的面积,随机对装置整体大小进行修改,且能够将水流进行疏导排放,进而提高了斜坡面防护装置使用的安,但依然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常有的斜坡面防护装置结构简单,且过于板正,不适用于所有的山体形态,在安装固定时,较为不便,使用起来较为不便,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的斜坡面防护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的斜坡面防护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连接装置和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连接架、防护网、连接绳、连接卡环、第二连接块和缓冲环,所述连接架安装在连接装置一侧,所述连接架对称安装,所述连接架内壁设有防护网,所述连接绳安装在连接装置一侧,所述连接绳外壁嵌套连接有连接卡环,所述连接绳通过连接卡环交叉连接,所述连接绳外壁嵌套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外壁焊接有缓冲环;
8.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弹性连接板、放置槽、放置板、第一限位孔、第一连接板、第二限位孔、第一固定螺钉、第一连接块、限位槽、第二连接板、第三限位孔、第二固定螺钉、第三连接板和第四限位孔。
9.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底部设有弹性连接板,所述弹性连接板一侧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壁对称焊接有放置板,所述弹性连接板顶部横向贯穿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横向贯穿放置板。
10.优选的,所述放置板顶部活动贴合安装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顶部横向贯穿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板外壁分别焊接有连接架和连接绳。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孔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钉,所述第一固定螺钉贯穿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弹性连接板外壁一侧焊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一侧开设有限位槽。
12.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内活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焊接在弹性连接板外壁另一侧,所述第一连接块顶部开设有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三限位孔贯穿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板。
13.优选的,所述第三限位孔内壁螺纹贯穿连接有第二固定螺钉,所述弹性连接板外壁焊接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顶部横向贯穿开设有第四限位孔。
14.(三)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的斜坡面防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该用于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的斜坡面防护装置,通过连接装置的设置,增加了目前常有的斜坡面防护装置的结构,使其结构上更加的完善,弹性的连接板更加适用于所有的山体形态,方便其安装固定时能够更加贴合山体的形态,安装起来更加的省时省力且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的侧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装置本体;2、连接装置;21、弹性连接板;22、放置槽;23、放置板;24、第一限位孔;25、第一连接板;26、第二限位孔;27、第一固定螺钉;28、第一连接块;29、限位槽;210、第二连接板;211、第三限位孔;212、第二固定螺钉;213、第三连接板;214、第四限位孔;3、防护装置;31、连接架;32、防护网;33、连接绳;34、连接卡环;35、第二连接块;36、缓冲环。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用于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的斜坡面防护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连接装置2和防护装置3,所述防护装置3包括连接架31、防护网32、连接绳33、连接卡环34、第二连接块35和缓冲环36,所述连接架31安装在连接装置2一侧,所述连接架31对称安装,所述连接架31内壁设有防护网32,所述连接绳33安装在连接装置2一侧,所述连接绳33外壁嵌套连接有连接卡环34,所述连接绳33通过连接卡环34交叉连接,所述连接绳33外壁嵌套连接有第二连接块35,所述第二连接块35外壁焊接有缓冲环36;
24.通过连接架31、防护网32、连接绳33、连接卡环34、第二连接块35和缓冲环36的设
置,增加了现有防护装置3的结构,在发生泥石流等情况时,可以有效地固定山体,减少山体的滑坡,水土的流失。
25.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弹性连接板21、放置槽22、放置板23、第一限位孔24、第一连接板25、第二限位孔26、第一固定螺钉27、第一连接块28、限位槽29、第二连接板210、第三限位孔211、第二固定螺钉212、第三连接板213和第四限位孔214,所述连接装置2底部设有弹性连接板21,所述弹性连接板21一侧开设有放置槽22,所述放置槽22内壁对称焊接有放置板23,所述弹性连接板21顶部横向贯穿开设有第一限位孔24,所述第一限位孔24横向贯穿放置板23,所述放置板23顶部活动贴合安装有第一连接板25,所述第一连接板25顶部横向贯穿开设有第二限位孔26,所述第一限位孔24与第二限位孔26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板25外壁分别焊接有连接架31和连接绳33。
26.通过放置槽22和放置板23的设置,方便将连接架31与连接绳33和弹性连接板21连接,以及通过第一限位孔24和第二限位孔26的开设,方便在连接架31与连接绳33安装在放置槽32内部后,通过第一固定螺钉27对其进行固定,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连接架31与连接绳33掉落。
27.所述第一限位孔24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钉27,所述第一固定螺钉27贯穿第一限位孔24和第二限位孔26,所述弹性连接板21外壁一侧焊接有第一连接块28,所述第一连接块28一侧开设有限位槽29,所述限位槽29内活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板210,所述第二连接板210焊接在弹性连接板21外壁另一侧,所述第一连接块28顶部开设有第三限位孔211,所述第三限位孔211贯穿第一连接块28和第二连接板210,所述第三限位孔211内壁螺纹贯穿连接有第二固定螺钉212,所述弹性连接板21外壁焊接有第三连接板213,所述第三连接板213顶部横向贯穿开设有第四限位孔214。
28.通过第二固定螺钉212贯穿第三限位孔211,有效地将第二连接板210固定在第一连接块28一侧的限位槽29内,方便在弹性连接板21长度不够时,及时地进行连接,确保对山体进行全方便的覆盖,以及通过第三连接板213和第四限位孔214的设置,方便在装置本体1长度不够时,及时地进行连接。
29.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放置槽22和放置板23的设置,方便将连接架31与连接绳33和弹性连接板21连接,其次通过第一限位孔24和第二限位孔26的开设,方便在连接架31与连接绳33安装在放置槽32内部后,通过第一固定螺钉27对其进行固定,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连接架31与连接绳33掉落,接着通过第二固定螺钉212贯穿第三限位孔211,有效地将第二连接板210固定在第一连接块28一侧的限位槽29内,方便在弹性连接板21长度不够时,及时地进行连接,确保对山体进行全方便的覆盖,然后通过第三连接板213和第四限位孔214的设置,方便在装置本体1长度不够时,及时地进行连接,最后通过连接架31、防护网32、连接绳33、连接卡环34、第二连接块35和缓冲环36的设置,增加了现有防护装置3的结构,在发生泥石流等情况时,可以有效地固定山体,减少山体的滑坡,水土的流失。
30.本实用新型的1、装置本体;2、连接装置;21、弹性连接板;22、放置槽;23、放置板;24、第一限位孔;25、第一连接板;26、第二限位孔;27、第一固定螺钉;28、第一连接块;29、限位槽;210、第二连接板;211、第三限位孔;212、第二固定螺钉;213、第三连接板;214、第四限位孔;3、防护装置;31、连接架;32、防护网;33、连接绳;34、连接卡环;35、第二连接块;36、缓冲环,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
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