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鱼巢型生态挡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2687发布日期:2023-06-03 23:29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鱼巢型生态挡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工程,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鱼巢型生态挡墙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和河道生态体系认知程度的提高,国内已经全面推广生态型河道建设。目前在各类河道整治工程中已经应用了多种多样的生态护岸形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但是仍有部分河段无法建设生态型河道,比如码头、岸后为房屋或建筑、临水平台等对结构强度有一定要求的河段,仍以钢筋砼结构或者浆砌块石结构等直立式硬质结构为主的挡墙,考虑到以安全为主,但无法满足河道生态建设与水生态系统构建的需求。

2、针对上述情况,对直立式硬质驳岸进行了生态化的改造,比如挡墙顶部预留种植槽进行绿化,挡墙前端设置种植平台种植水生植物,在景观层面上进行了柔化和绿化,但是未改变硬质结构对生态的阻隔问题,硬质结构自身的空间也未能释放和利用。因此,如何能够在保证挡墙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生态功能,有效地发挥直立式挡墙的生态效益,也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为此,本技术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装配式鱼巢型生态挡墙结构,其能够为鱼类、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附着藻类等提供栖息地在,在保证不影响挡墙稳定性的同时提高挡墙的生态功能。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装配式鱼巢型生态挡墙结构,包括:

4、位于挡墙底部的底座砌块层,所述底座砌块层由若干沿挡墙长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底座砌块构成;

5、位于挡墙顶部的压顶砌块层,所述压顶砌块层由若干沿挡墙长度方向并排布置的压顶砌块构成;以及

6、若干由下至上层叠布置在所述底座砌块层与压顶砌块层之间的中间墙体层,每一中间墙体层包括呈上下层叠布置的上墙体层和下墙体层,所述上墙体层由沿挡墙长度方向并排布置的若干上纵向砌块和若干横向砌块构成,所述若干横向砌块以间隔方式布置在所述若干上纵向砌块之间,所述下墙体层由沿挡墙长度方向并排布置的若干下纵向砌块和若干横向砌块构成,若干横向砌块以间隔方式布置在所述若干下纵向砌块之间,相邻的上纵向砌块与下纵向砌块之间围合形成有纵向鱼巢通道,相邻的横向砌块与上纵向砌块或下纵向砌块之间围合形成有横向鱼巢通道。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上纵向砌块的底面上构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且贯通其左、右侧面的上u型纵向导流凹槽,每一下纵向砌块的顶面上构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且贯通其左、右侧面的下u型纵向导流凹槽,相邻的上纵向砌块的上u型纵向导流凹槽与下纵向砌块的下u型纵向导流凹槽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纵向鱼巢通道。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横向砌块的外侧面上构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且贯通其左、右侧面的u型横向导流凹槽,相邻的横向砌块的u型横向导流凹槽与上纵向砌块的上u型纵向导流凹槽或下纵向砌块的下u型纵向导流凹槽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横向鱼巢通道。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底座砌块内构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且贯通其左、右侧面的底部导流通道,所述底座砌块层中的若干底座砌块的底部导流通道拼接形成有横向底部鱼巢通道。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压顶砌块的底面上构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且贯通其左、右侧面的u型压顶导流凹槽,所述压顶砌块层中的若干压顶砌块的u型压顶导流凹槽拼接形成有横向顶部鱼巢通道。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竖向相邻的底座砌块与下纵向砌块或横向砌块之间、竖向相邻的上纵向砌块与下纵向砌块之间、竖向相邻的横向砌块与上纵向砌块或下纵向砌块之间以及竖向相邻的压顶砌块与上纵向砌块或横向砌块之间均通过凹凸定位结构进行定位配合。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底座砌块的顶面上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底座定位凸起;

13、每一上纵向砌块的底面上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下定位凹槽,其顶面上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上定位凸起,所述上u型纵向导流凹槽贯通所述第一下定位凹槽;

14、每一下纵向砌块的底面上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下定位凹槽,其顶面上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上定位凸起,所述下u型纵向导流凹槽贯通所述第二上定位凸起;

15、每一横向砌块的底面上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定位凹槽,其顶面上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上定位凸起;

16、每一压顶砌块的底面上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压顶定位凹槽,所述u型压顶导流凹槽贯通所述压顶定位凹槽;

17、当所述下纵向砌块或横向砌块层叠在所述底座砌块上时,所述下纵向砌块的第二下定位凹槽或横向砌块的第三下定位凹槽与所述底座砌块的底座定位凸起之间形成相互嵌合定位;

18、当所述上纵向砌块层叠在所述下纵向砌块或横向砌块上时,所述上纵向砌块的第一下定位凹槽与所述下纵向砌块的第二上定位凸起或横向砌块的第三上定位凸起之间形成相互嵌合定位;

19、当所述横向砌块层叠在所述上纵向砌块或下纵向砌块上时,所述横向砌块的第三下定位凹槽与所述上纵向砌块的第一上定位凸起或下纵向砌块的第二定位凸起之间形成相互嵌合定位;

20、当所述压顶砌块层叠在所述上纵向砌块或横向砌块上时,所述压顶砌块的压顶定位凹槽与所述上纵向砌块的第一上定位凸起或横向砌块的第三上定位凸起之间形成相互嵌合定位。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竖向相邻的两个砌块或横向相邻的两个砌块之间均预留有间隙,各个间隙之间填补有砂浆,使得相邻的两个砌块进行粘结;其中,基础找平层砂浆的厚度控制在30mm以内,砌块层之间的砂浆控制在15mm以内,整体不得超过100mm;砂浆强度不低于m15。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各个砌块的长宽尺寸相同,上纵向砌块、下纵向砌块和横向砌块的高度相同,均高于压顶砌块,压顶砌块的高度高于底座砌块的高度;同时,各个砌块上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之间的尺寸相同且可相互嵌合定位;各个砌块采用生态混凝土材料制成,其所用骨料粒径为10-20mm。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挡墙结构的整体孔隙率为25%-40%,其结构强度不低于c25;所述生态挡墙结构的后侧面通过砂浆与后侧支撑墙体连接,砂浆强度不低于m15;所述生态挡墙结构的上、下门槛高度不低于100mm。

24、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利用直立式挡墙和人工鱼巢的空间结构特征,采用生态混凝土预制砌块构建装配式鱼巢生态挡墙,底座砌块、上纵向砌块、下纵向砌块、横向砌块以及压顶砌块相叠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导流槽成为了鱼类游动的通道,横向砌块侧面的开口成为了与水体的连通孔,鱼类等游泳生物可以通过连通孔进入生态墙体内部的鱼巢通道内。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挡墙结构的墙体表面粗糙透水,为藻类附着提供了机会。本实用新型在具有稳定性高、牢固性好等优点的同时,为鱼类、浮游动植物和藻类提高了栖息空间,发挥了强大的生态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