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涌污染底泥处理的构筑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04488发布日期:2023-06-29 02:3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涌污染底泥处理的构筑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河涌污染底泥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河涌污染底泥处理的构筑物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工业发展和无节制的废水排放,中国一些河涌的底泥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底泥是河涌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境载体,底泥污染的最根本结果是带来水体污染和底栖生物富集污染物,污染物将通过生物链进入人类身体,危害人类健康。

2、目前,河涌底泥的处置措施分为以下几类:原位固定、原位处理,异位固定、异位处理,原位固定和原位处理是河涌底泥不疏浚而直接采用固化或生物降解等手段来消除底泥的污染行为,异位处理和异位固定则是将底泥疏浚后进行搬离处理,目前原位处理技术中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底泥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如水生生物群落修复技术,通过受损河流的生态修复与重建,使河流具有完整的食物链系统,增强河流本身的自净作用,但是,总体而言,原位处理技术尚不成熟,因此,目前河涌底泥多采用异位固定和异位处理,即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底泥疏浚,疏浚后在异位对底泥中的污染物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或根据需求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处理,再对底泥整体进行脱水、固化填埋,这种异位固定和异位处理均搬离出河道和河堤。

3、公告号为cn104912038b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河涌污染底泥处理的构筑物装置,本装置模块化程度高,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具有小型化、轻量化等优点,同时功能性阻隔屏障柔性垫层和小型沉井可有效收集意外入渗的雨水和固化污染底泥自身渗析产生的渗滤液,整个过程是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状态,不会对外界环境产生治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4、由于上述结构在处理过程中仅能进行单次填埋工作,后续对其河涌污染底泥处理时,需要将其搬离处河道处理,降低整体的实用性,并在对其污染度较高的底泥进行处理时,难以对其进行掩埋处理,同样需要人工将其搬离河堤进行处理,进而在底泥搬离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污水携带,导致其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污水泄露的现象,从而造成其二次污染。

5、总上所述,上述机构在处理过程中实用性较为低下,同时在对其底泥进行搬运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其发生其二次污染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涌污染底泥处理的构筑物装置,以解决上述机构在处理过程中实用性较为低下,同时在对其底泥进行搬运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其发生其二次污染的现象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涌污染底泥处理的构筑物装置,包括河堤,所述河堤上分别设置有焚烧腔室与烘干腔室,所述焚烧腔室内转动设置有叶轮,且位于叶轮的底部倾斜转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底部位于其焚烧腔室内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叶轮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焚烧腔室与烘干腔室内皆设置有渗透板,且位于两者之间连接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一端贯穿进烘干腔室内位于其渗透板的底部,所述焚烧腔室与烘干腔室内位于渗透板的底部设置有污水腔室。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冲击其内部的叶轮,并与传动机构的配合下带动转动件进行旋转,使得其过滤板进行往复抖动,将其污染底泥内的杂质进行过滤,便与后续对其进行焚烧处理,在焚烧腔室进行燃烧时,将其内部的热量通过风机送入烘干腔室内,实现对其内部高污染度的底泥进行烘干工作,防止其内部的污水泄露,从而有效减少其二次污染的发生。

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焚烧腔室与烘干腔室的顶部皆转动设置有盖板,所述焚烧腔室顶部的盖板上位于叶轮处设置有通孔。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该对其内部污染底泥进行存储,同时顶部的通孔便于工作人员将污染底泥从此排入,并实现对其焚烧腔室内的叶轮进行冲击。

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河堤内设置有数组沉井,所述污水腔室的外壁皆贯穿设置有排水管,且排水管贯穿进沉井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水管将污水腔室内的污水统一排入沉井内部,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统一处理。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盘、传动带与从动盘,所述叶轮的一端贯穿河堤连接有主动盘,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贯穿河堤连接有从动盘,且位于主动盘与从动盘之间连接有传动带。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污染底泥冲击其内部的叶轮时,带动其河堤上的主动盘进行旋转,通过其外壁传动带的作用,进而实现带动其从动盘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件进行转动冲击过滤板的底部。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管的内部设置有风机,且位于其烘干腔室内的一端设置有喷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风机在风焚烧腔室进行燃烧的过程中,将其内部的热量送入烘干腔室内,同时通过喷头将其喷出。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焚烧腔室与烘干腔室的内壁皆设置有筑模,所述筑模的内壁设置有耐高温层,且位于其耐高温层的一侧设置有防渗透层,所述筑模的外壁与其河堤的接触面设置有粘土保护层。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筑模防止发生河堤坍塌的现象,同时内部的耐高温层可防止其筑模因焚烧时而发生损坏,同时防渗透层可防止内部的污水渗透,对其河堤造成二次污染,粘土保护层进一步与其河堤相接触,提高其河堤整体的生态平衡。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透板上位于导热管的一端处呈密封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热管内部的热量通过喷头喷出时,冲击其密封位置处,使得其向渗透板的四处进行扩散,同时通过渗透板进入顶部的污染底泥中进行烘干作用,提高其内部的烘干效果。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轮的一端呈圆弧状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污染底泥对其叶轮进行冲击时,提高其整体受力,使得其底部转动件的转动频率加快,进而实现提高其内部过滤板的过滤效果。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筑模的内壁与过滤板之间设置有转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轴降低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便于转动件在进行转动时,其过滤板能够稳定进行抖动过滤。

20、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通过在焚烧腔室内倾斜设置有过滤板,通过将污染底泥通入其焚烧腔室内,并冲击其内部的叶轮使得其进行转动,其一端并与传动机构的配合下带动转动件进行旋转,转动件冲击其顶部的过滤板,使得其过滤板进行往复抖动,将其污染底泥内的杂质进行过滤,排入渗透板的顶部,便与后续对其进行焚烧处理,其焚烧后的污染底泥可直接将其排出,用于稳固河堤提高其整体的实用性;

22、2、本发明通过在烘干腔室内设置有渗透板,通过将渗透板实现将底泥与其内部的污水进行分离处理,分离后的污水进入渗透板底部的污水腔室内,并通过其一侧的排水管统一流入沉井内,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同时底泥在渗透板的顶部进行自然风干,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运输处理;

23、3、本发明通过在焚烧腔室与烘干腔室之间连接有导热管,通过导热管内风机的作用,在焚烧腔室进行燃烧时,将其内部的热量通过风机送入烘干腔室内,实现对其内部高污染度的底泥进行烘干工作,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运输处理,防止其内部的污水泄露,从而有效减少其二次污染的发生,同时导热管的一端位于渗透板的底部,便于热风由下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对其底泥进行快速烘干,提高其整体的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