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共同管沟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97716发布日期:2024-01-23 12:2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预应力共同管沟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土建领域,尤其是涉及预应力共同管沟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预应力共同管沟,也称为预应力钢管混凝土共同管沟,是一种用于桥梁、隧道、建筑物等工程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混凝土结构中引入预应力钢筋,以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预应力共同管沟的核心是一组或多组内部填充预应力钢筋的钢管,这些钢管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的,作为主要的预应力传递通道。

2、经检索,现有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943487a,公开了预应力共同管沟的施工方法,该方案每两段相邻的混凝土管道段之间,不再留混凝土后浇带,也自然不像现有技术一样,存在两条施工缝,而是只存在一条施工缝,即施工缝的数目,比现有技术减少了一半,故漏水隐患的概率降低了一半;同样,止水钢板的数目也比现有技术减少了一半,节省了大量的钢材,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况且,张拉预应力钢筋时,也无需和现有技术一样,先剪断非预应力钢筋,再张拉预应力钢筋最后将剪断的非预应力钢筋重新接好,而是直接张拉预应力钢筋,故省略了施工步骤,简化了施工过程,缩短工期,十分方便。

3、但是上述方案仍有不足之处,目前的共同管沟在施工时,由于是通过钢筋框架搭建并采用混凝土浇灌一体成型的,一体成型管沟不仅需要在地基内挖掘和灌注混凝土,并且需要在地基内完成管沟的钻孔、定位、安装等步骤,而且一体成型的管沟在维护和修理时也会受到限制,一旦管沟安装完成,需要进行维护或修理时,则需要破坏管沟的整体结构,进而增加了管沟的维护难度和成本,同时目前管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壤的支撑能力不足或存在不稳定的情况,使得预埋管沟的地基,在挖掘过程中会出现崩塌的问题,而地基崩塌不仅会导致工作人员受伤,而且还会导致设备的损坏,进而影响后期施工,严重时甚至造成事故和人员伤亡,不方便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目前管沟不仅不利于后期维护,而且一旦管沟发生变形,则需要破坏原有管沟重新施工,进而造成土地破坏并对环境的造成影响,从而增加管沟维护成本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预应力共同管沟的施工方法。

2、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预应力共同管沟的施工方法,包括:

4、s1、挖掘放置预应力共同管沟的管沟地基;

5、s2、利用防护机构铺设管沟地基内壁两侧,以防止管沟地基两侧塌方;

6、s3、利用定位机构铺设管沟地基底部,配合s2中形成的内壁不易使管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防护机构倾倒;

7、s4、利用支撑机构支撑防护机构,以确保加固管沟;

8、s5、利用s2、s3以及s4对密封机构进行支撑,以达到封闭管沟的效果;

9、s6、利用防水材料对密封机构顶部连接处进行防水密封处理;

10、s7、预应力管道两端设置有锚垫板,利用预应力管道穿入预应力钢筋并用工作锚将两端牢固,两端安装千斤顶和工具锚,张拉预应力钢筋,从锚垫板向预应力管道内注入水泥浆,直至隘浆孔有浆液流出,撤掉压桨机完成后张法预应力筋施工;

11、s8、检查并验收管沟。

12、进一步地,所述管沟地基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管沟地基的内腔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部设置有密封机构。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机构、定位机构、支撑机构和密封机构的配合使用,可采用装配化施工,从而体现装配式建筑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施工场地的环保要求,减少管沟施工时,噪音和废弃物的产生,从而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减轻土地的破坏。

14、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侧板、定位块和连接块,所述侧板的一侧与管沟地基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定位块的底部与侧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底部与侧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侧板的顶部开设有与通孔相适配的定位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侧板将铺设在管沟地基的内壁,然后定位块与定位槽配合,能够防止管沟地基在挖掘过程中发生塌方,从而对管沟地基的内壁起到支撑作用。

16、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底板和固定框,所述底板的底部与管沟地基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底板的表面与侧板滑动连接,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的顶部贯穿至定位槽的内腔,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固定框的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形状为梯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底板放入两个侧板之间,使定位块插入定位槽的内部,能够对侧板的位置起到限定作用,将支撑板底部的固定块对准安装槽插入,能够对支撑板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提高管沟的稳定,使得管沟地基不会发生塌方。

1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固定块和横杆,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相接触,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底部贯穿至安装槽的内腔,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限位槽,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侧板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板、固定块限位槽和横杆的配合使用,能够增加管沟的支撑力,从而提高管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0、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机构包括顶板和限位块,所述顶板的底部与支撑板相接触,所述顶板的底部开设有槽孔,所述限位块的顶部与槽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限位块的底部贯穿至限位槽的内腔,所述顶板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连接块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壁与连接块滑动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顶板、槽孔、限位块和连接槽的配合使用,不仅能够对管沟起到封闭效果,而且还能够对两个侧板之间的连接处起到遮挡效果,进而对连接处起到防水效果。

22、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底部开设有通槽,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等间距分布的管架。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槽的设置,能够在施工时便于管沟地基内雨水的流通,防止管沟地基长期被雨水浸泡,导致管沟地基发生塌方,通过管架的设置,能够对供水管等进行支撑,从而提高管道的稳定性。

2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支架呈等间距分布。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架的设置,能够对缆线等线路起到固定效果,从而提高缆线的稳定性。

26、进一步地,所述顶板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顶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的底部开设有与凸块相相适配的固定槽,所述凸块的顶部贯穿至固定槽的内腔。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凹槽、凸块、密封块和固定槽的配合使用,不仅能够对两个顶板之间的连接处起到密封效果,使得雨水不会顺着缝隙渗透至管沟内,而且对两个顶板之间起到固定效果,进而提高顶板的稳定性。

28、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顶部开设有排水槽,所述侧板、底板、支撑板和顶板的一侧均开设有预应力管道。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顶板的设置,能够有助于顶板顶部雨水的流通,从而避免雨水腐蚀顶板的表面,通过预应力管道的设置,能够方便使用者穿入预应力钢筋,从而方便使用者进行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3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31、1.本技术,通过侧板、底板、支撑板和顶板的配合使用,可采用装配化施工,从而体现装配式建筑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施工场地的环保要求,减少管沟施工时,噪音和废弃物的产生,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减轻土地的破坏,由于侧板、底板、支撑板和顶板并不是一个主体,从而能够拆分成各个独立的模块或构件,使得管沟的维护和更换变得更加容易,当管沟发生损坏时,可以针对单个模块或区域进行维修或替换,从而对已损坏的预应力共同管沟进行快速修补,而无需干扰整个建筑结构,进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32、2.本技术,通过侧板的设置,能够对管沟地基起到防护效果,防止管沟地基在挖掘过程中由于后段的挖掘,导致前段的管沟地基受到震动或挤压的影响发生塌方,通过侧板能够实现在地基的挖掘过的程中并进行管沟施工,无需在地基挖掘完成后,再进行管沟框架的搭建和混凝土的灌注,通过支撑板、固定块、限位槽和横杆的配合使用,能够改善预应力共同管沟的性能,通过支撑板不仅对管沟起到支撑作用,而且能够将管沟按照功能进行有效分隔,将不同的管道或缆线分隔开,防止混合交叉,并提高管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顶板、槽孔、限位块和连接槽的配合使用,能够对两个侧板的连接出起到遮挡效果,避免雨水顺着缝隙渗入管沟的内部,降低维护频率和修复成本,同时延长管沟的寿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