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应急救援,具体涉及一种救援抽吸机组作业方法以及救援抽吸机组。
背景技术:
1、我国是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多发国家,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泥土埋压事故,往往造成人员埋压。事故救援时,一方面救援区域面积大,被困人员数量多、埋压深度深,另一方面救援窗口期短,环境复杂,事故后72小时是抢救生命的关键时期。再一方面,目前能使用的救援车为常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这些设备虽然具有挖掘和清理能力,但是难以适用于环境复杂、恶劣的地质灾害发生区域。
2、目前,消防救援队伍清理被埋压人员上方埋压物的效率低,被埋压人员上方的埋压物难以快速清除。常规机械设备(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近距离救援时,大载荷机械接触可能会对被掩埋人员产生二次伤害风险(碰撞、挤压等),因此大载荷机械仅适用于救援外围。常规人工手持工具或徒手清理的方式清理埋压人员上方的埋压物,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事故现场,极易发生二次坍塌,救援人员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3、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现有的地质灾害救援困难,救援效率低,救援模式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出一种救援抽吸机组作业方法以及救援抽吸机组,用以提高地质灾害救援区域的救援效率、扩展救援模式。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救援抽吸机组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确认救援抽吸机组的工作模式;
4、根据所述工作模式,确定需要进行抽吸存储作业的储料车;
5、将该储料车的抽吸流路导通;所述抽吸流路包括从该储料车到动力车的第一抽吸段以及从该储料车至拖管车的第二抽吸段;
6、启动位于所述第一抽吸段的动力车,进行抽吸作业。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救援抽吸机组的工作模式包括:救援点数最大化工作模式、不间断作业模式;
8、其中,所述救援点数最大化工作模式是指:每台所述动力车连通两台储料车,且每台所述储料车对应连通至少三台拖管车,以使得两台所述储料车各自对三台所述拖管车进行抽吸作业;
9、不间断作业模式是指:每台所述动力车连通两台储料车,且两台所述储料车对应连通相同的三台拖管车,以使得两台所述储料车交替对三台所述拖管车进行抽吸作业。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车包括第一流入口和第二流入口;所述储料车包括两台,每台所述储料车包括三个进料口;
11、当处于所述救援点数最大化工作模式下,所述拖管车的数量为六台,所述第一流入口连通其中一台所述储料车,所述第二流入口连通另一台所述储料车,每台所述储料车连通其中三台所述拖管车;
12、当处于所述不间断作业模式下,所述拖管车的数量为三台,所述第一流入口连通其中一台所述储料车,所述第二流入口连通另一台所述储料车,每台所述储料车均与三台所述拖管车连通。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处于所述不间断作业模式下,每台所述拖管车各自通过一个三通换向阀连通两台所述储料车;其中,各个所述三通换向阀的阀位可切换,通过切换所述三通换向阀的阀位使得所述拖管车与所连通的两台所述储料车中的其中一台导通。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车包括第一流入口和第二流入口;所述导通所述第一抽吸段的步骤包括:
15、确定所述动力车所需要工作的风机;所述动力车的风机为两个:第一罗茨风机和第二罗茨风机;所述动力车所需要工作的风机分为以下三种情况:所述第一罗茨风机单独工作,所述第二罗茨风机单独工作,所述第一罗茨风机和所述第二罗茨风机均工作;
16、导通需要工作的风机和需要工作的储料车之间的第一抽吸段的所有电磁阀。
1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台所述储料车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连通所述第一罗茨风机;第二台所述储料车通过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连通所述第二罗茨风机;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之间布置有第五电磁阀。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罗茨风机单独工作,第一台所述储料车储料,则导通第一台所述储料车和所述第一罗茨风机之间的第一抽吸段上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
19、当所述第二罗茨风机单独工作,第一台所述储料车储料,则导通第一台所述储料车和所述第二罗茨风机之间的第一抽吸段上的第一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
20、当所述第一罗茨风机单独工作,第二台所述储料车储料,则导通第二台所述储料车和所述第一罗茨风机之间的第一抽吸段上的第三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
21、当所述第二罗茨风机单独工作,第二台所述储料车储料,则导通第二台所述储料车和所述第二罗茨风机之间的第一抽吸段上的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
22、当所述第一罗茨风机和所述第二罗茨风机均工作,第一台所述储料车储料,则导通第一台所述储料车和所述第一罗茨风机、所述第二罗茨风机之间的第一抽吸段上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
23、当所述第一罗茨风机和所述第二罗茨风机均工作,第二台所述储料车储料,则导通第二台所述储料车和所述第二罗茨风机之间的第一抽吸段上的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救援抽吸机组作业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25、判断所述储料车的料仓是否已满;
26、如果所述储料车的料仓已满,对所述储料车卸料。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救援抽吸机组作业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28、判断所述储料车的料仓内的负压是否超过设定值;
29、如果所述储料车的料仓内的负压超过设定值,对与所述储料车位于同一抽吸流路的风机进行排气。
3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救援抽吸机组,包括:
31、动力车,被构造为提供抽吸动力;
32、储料车,所述动力车的第一罗茨风机和第二罗茨风机的进风口均与所述储料车的仓体连通,以向所述仓体提供抽吸动力;以及
33、拖管车,与所述储料车的存储仓总成的进料口一一对应且连通;所述储料车的发供电系统与所述拖管车的动力系统电连接,以向所述动力系统提供电能。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车包括:
35、越野底盘,包括底盘、第一发动机和取力器;所述第一发动机和所述取力器安装于所述底盘;所述第一发动机与所述取力器驱动连接;
36、副车架,安装于所述底盘;
37、第一风机系统,包括驱动连接的第二发动机以及第一罗茨风机;所述第二发动机安装于所述底盘,所述第二发动机与所述第一罗茨风机驱动连接;
38、第二风机系统,包括第二罗茨风机;所述第二罗茨风机安装于所述副车架,且与所述第一发动机通过所述取力器驱动连接;
39、风机并联切换系统,安装于所述底盘;所述风机并联切换系统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切换阀组;所述切换阀组被构造为切换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导通状态,使得所述风机并联切换系统在以下导通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择一导通、所述第一流道导通且第一流道的流入口与所述第二流道的流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导通且第二流道的流入口与所述第一风道的流出口连通。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包括:第一流入口、第一流出口和第一对接口;所述第二流道包括:第二流入口、第二流出口和第二对接口;所述第一对接口和所述第二对接口对接且连通;所述切换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以及第五电磁阀;所述第一流入口处设置有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流出口处设置有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流入口处设置有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二流出口处设置有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一对接口或者所述第二对接口处设置有所述第五电磁阀。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料车包括:
42、行走机构;
43、车架总成,安装于所述行走机构;以及
44、存储仓总成,安装于所述车架总成;所述存储仓总成包括仓体、仓盖、进料口控制组件;所述仓体设置有卸料口、出气口以及进料口,所述仓盖可开合地安装于所述卸料口处;每个所述进料口处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进料口开、合的进料口控制组件。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仓体包括设置在所述仓体内部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仓体分为料仓和除尘仓;所述分隔件设置有连通口;所述卸料口和各个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料仓,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除尘仓;所述料仓和所述除尘仓共同设置有所述卸料口。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仓总成还包括:
47、导流组件,安装于所述料仓内部;所述料仓和所述除尘仓通过所述导流组件连通;所述连通口靠近所述料仓的底部;所述导流组件被构造为将气流从所述料仓的顶部引入到所述连通口处。
4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进风口、出风口;所述导流组件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料仓的顶部,所述导流组件的出风口位于所述料仓的底部或者中下部,所述导流组件的出风口与所述连通口连通;所述进料口的位置低于所述导流组件的进风口。
4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仓体被分为一个料仓和两个除尘仓;两个所述除尘仓与两个所述导流组件一一对应地布置。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拖管车包括:
51、拖管车底盘总成,包括底盘组件以及第一回转支撑,所述第一回转支撑安装于所述底盘组件;
52、回转臂架总成,包括回转平台以及臂架总成;所述回转平台安装于所述第一回转支撑,且被构造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回转支撑回转;所述臂架总成安装于所述回转平台;以及
53、抽吸管路总成,包括连通的抽吸管路和抽吸头;所述抽吸管路由所述回转平台支撑,所述抽吸头安装于所述臂架总成,以随着所述臂架总成的变幅调整抽吸位置。
54、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救援抽吸机组作业方法,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确定所需要工作的储料车、拖管车,以及动力车、储料车和拖管车之间的连通方式,实现了多个拖管车同时抽吸作业、多个储料车同时或者交替作业,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救援效率和救援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