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临结合兼做建筑基础的双重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40196发布日期:2023-12-21 11:25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永临结合兼做建筑基础的双重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土木建筑,尤其是涉及一种永临结合兼做建筑基础的双重挡土墙。


背景技术:

1、挡土墙是一种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的构造物,根据挡土墙设置的位置可分为设置于路堤边坡土体的路堤墙;设置于路堑边坡土体的路堑墙;设置于山坡上,支承山坡上可能坍塌的覆盖层土体或破碎岩层的山坡墙。通过设置挡土墙,可防止土体变形失稳造成山体滑坡,增加靠近边坡土体的建筑的安全性。

2、现有的挡土墙一般是设于边坡土体底部且位于建筑的外周的墙体,通过挡土墙将边坡土体围护,使得建筑置于由挡土墙围成的平地上。当边坡土体变形失稳土体滑落时,挡土墙将滑落的土体阻拦,从而保护靠近边坡土体的建筑不容易受滑落的土体直接冲击。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多样化追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加靠近自然,目前有部分建筑会选择依山而建,使得建筑看起来像是从山体中长出来的一样。然而,依山而建的建筑需要开挖部分边坡土体并填平,以部分填平的边坡土体作为建筑基础,并把一楼设于地基基础之上,且为了让建筑依山而建的效果更加逼真,建筑中二楼及以上的楼层均会朝向边坡土体方向部分突出于一楼。若按照原有的方式在建筑靠近边坡土体一侧建设挡土墙,依山而建的建筑由于需要无限靠近边坡,因此建筑与挡土墙的间距会很小,而挡土墙的承载力有限,当挡土墙坍塌时依山而建的建筑容易直接受到边坡土体的冲击该技术仍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增加作为建筑基础的挡土墙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永临结合兼做建筑基础的双重挡土墙。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永临结合兼做建筑基础的双重挡土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永临结合兼做建筑基础的双重挡土墙,包括置于一楼地面靠近边坡土体一端的若干支撑柱、置于二楼地面靠近边坡土体一端的挡土内墙以及置于边坡平地上的挡土外墙,所述若干支撑柱的顶端与二楼地面固定连接以作为二楼地面的支撑,所述挡土内墙的顶端与三楼地面固定连接以作为三楼的支撑,所述挡土内墙与所述挡土外墙之间留有间距。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双重挡土墙,挡土外墙置于边坡土体上,且挡土内墙与挡土外墙之间留有间距,使得楼房的墙体与边坡土体分隔开,从而使得楼房墙体更加不容易受到边坡土体的冲击以及压力,有利于挡土墙更好地为建筑提供挡土支撑。同时,挡土内墙作为楼房本体的楼层地面的建筑基础,将建设楼房过程中临时搭建的挡土墙作为建筑基础,有利于减少施工材料,节约资源;且挡土内墙同时为二楼及以上的楼层突出至一楼的部分提供支撑,使得楼房本体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使得楼房本体更加不容易因为二楼及以上的楼层突出于一楼而导致楼房本体有朝向边坡土体倾侧的情况。

5、优选的,所述挡土外墙靠近边坡土体的一侧设置为弧形面。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土外墙与边坡土体接触的弧形面受到来自于边坡土体的压力时,弧形面所受的压力之间呈夹角,压力夹角大于90度时压力可部分抵消,使得挡土外墙稳定性更强,同时挡土外墙的重心向边坡土体倾斜,可利用挡土外墙的重力抵消部分边坡土体的压力,进一步提高了挡土外墙的承受力,从而提高了挡土内墙的安全性,使得作为建筑基础的双重挡土墙不容易受到边坡土体的冲击而坍塌而影响楼房本体的安全。

7、优选的,所述挡土外墙的弧形面距离挡土内墙最远的点与地面的距离小于挡土外墙的高度的二分之一。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土外墙与地面的距离越近的部分,所受到的边坡土体的压力越大,通过将弧形面距离挡土内墙最远的点向二楼地面偏移,使得挡土外墙的弧形面靠近二楼地面的下半部分弧度更大,从而使得挡土外墙将所受的压力更好地分散,从而增加了挡土外墙的稳定性,提高了双重挡土墙的安全性,使得采用双重挡土墙作为建筑基础的建筑安全性更强,进而使得楼房本体更加不容易因受到双重挡土墙的影响而导致楼房本体的安全性同时受到影响。

9、优选的,所述挡土外墙远离边坡土体的一侧设置为倾斜面,且倾斜面朝向挡土内墙倾斜向下。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土外墙与地平面的距离越近的部分,所受到的边坡土体的压力越大,将挡土外墙远离边坡土体的一侧设置为倾斜面,且倾斜面朝向挡土内墙倾斜向下,使得挡土外墙靠近地平面的部分受到更大的压力时,不容易产生偏移,从而增加挡土外墙的稳定性,提高双重挡土墙的稳定性,使得作为建筑基础的双重挡土墙底部不容易跟随挡土外墙发生偏移,进而使得依山而建的建筑的安全性更加不容易受到作为建筑基础的挡土内墙的影响。

11、优选的,所述永临结合兼做建筑基础的双重挡土墙还包括置于二楼地面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一端与二楼地面固定,所述支撑立柱远离二楼地面的一端与挡土外墙的弧形面固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边坡土体施加于挡土外墙的压力过大时,将挡土外墙与二楼地面固定连接的支撑立柱可分担部分拉力,有利于减少挡土外墙朝向远离挡土内墙一侧倾侧以及断裂的情况,从而有利于增加挡土外墙的稳定性,使得双重挡土墙的安全性提高,进而使得采用双重挡土墙作为建筑基础的建筑安全性更强。

13、优选的,所述支撑立柱设有若干,且若干所述支撑立柱沿挡土外墙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支撑立柱与挡土外墙固定,挡土外墙可多处受到支撑立柱的支撑力,使得支撑立柱能够分担更多的压力,同时若干支撑立柱施加于挡土外墙的支撑力更均匀,使得挡土外墙更容易立于二楼地面上,从而增加挡土外墙的稳定性,提高双重挡土墙的稳定性,使得采用双重挡土墙作为建筑基础的建筑安全性更强。

15、优选的,所述挡土内墙和挡土外墙之间还设有工字钢。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边坡土体施加于挡土外墙的压力,可通过工字钢传至挡土内墙,使得挡土内墙可分担部分边坡土体的压力,从而提高了挡土外墙承压能力的上限,增加挡土外墙的稳定性。当边坡土体施加于挡土外墙的压力超过增设了工字钢的挡土外墙的承压上限,挡土外墙有向挡土内墙倾塌的趋势时,工字钢发生形变,有利于减少挡土内墙跟随挡土外墙倾塌的情况;同时发生形变的工字钢未断裂,可继续支撑挡土外墙,有利于缓解挡土外墙向挡土内墙倾塌的趋势,从而有利于提高双重挡土墙的安全性,使得采用双重挡土墙作为建筑基础的建筑安全性更强。

17、优选的,所述工字钢相互交错。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土外墙通过工字钢将压力传至挡土内墙的过程中,交错的工字钢可将所受的力通过交错结构分散传输,使得挡土内墙与工字钢固定的点位受力更均匀,减小了挡土内墙单点受力大发生形变的情况,从而减少了作为建筑基础的挡土内墙发生形变造成建筑墙体开裂的情况。

19、优选的,所述挡土内墙远离挡土外墙的一侧设置为倾斜面,且倾斜面由靠近三楼一侧朝向靠近二楼一侧倾斜向下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工字钢传输于挡土内墙的推力,越靠近二楼地面推力越大,挡土内墙靠近二楼地面的部分厚度更大,挡土内墙底部与二楼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挡土内墙底部能承受的压力更大,使得挡土内墙不容易偏移,从而增加了挡土内墙的稳定性,使得采用双重挡土墙作为建筑基础的建筑安全性更强。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通过设置双重挡土墙,包括远离边坡土体的挡土内墙和置于边坡土体上的挡土外墙,挡土内墙作为楼房本体的楼层地面的建筑基础,挡土内墙和挡土外墙之间留有间距,使得楼房的墙体与边坡土体分隔开,从而使得楼房墙体不受边坡土体直接的压力。挡土内墙作为楼房本体的楼层地面的建筑基础,将建设楼房过程中临时搭建的挡土墙作为建筑基础,有利于减少施工材料,节约资源;且挡土内墙同时为二楼及以上的楼层突出至一楼的部分提供支撑,使得楼房本体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使得楼房本体更加不容易因为二楼及以上的楼层突出于一楼而导致楼房本体有朝向边坡土体倾侧的情况。

23、2.通过使用工字钢将挡土内墙与挡土外墙连接,使得挡土外墙受到边坡土体的压力后,所受压力可通过工字钢在双重挡土墙之间传导流动,增加了挡土外墙的承受上限,使得双重挡土墙的稳定性提高,从而增加了使用了双重挡土墙作为建筑基础的建筑的稳定性,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24、3.通过设置支撑立柱固定连接二楼地面和挡土外墙,挡土外墙靠近边坡土体的一侧设置为弧形面,弧形面上距离挡土内墙最远的点与地面的距离为挡土外墙的高度的三分之一,使得弧形面的下半部分的弧度更大,当挡土外墙受到边坡土体的压力时,将受到的压力更好的分散开,支撑立柱固定挡土外墙立于二楼地面,使得挡土外墙的稳定性更强,承受上限更大,从而增加双重挡土墙的安全性,进而增加了使用了双重挡土墙作为建筑基础的建筑的承受上限,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