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清除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新型创作是关于一种清淤机的构造,尤指一种淤泥清除机。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大型蓄水设备,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在蓄水或储水的过程中,会因为水中的杂质,如泥土、碎石…等,造成水面具有浮渣,或是底面因淤积所产生的淤泥,为减轻水质处理的负荷,须先清除这些浮渣或淤泥。
[0003]然而,相较于浮渣的清除可通过人员利用网体进行捞除工作,淤泥由于是沉淀于底部,人员不易浅入底面做清淤工作,造成清除上诸多的不便。也因此针对底部所沉淀的淤泥,有人提出一种解决的手段,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M402304《底泥清除设备》,该专利主要是通过一挖掘单元的推土板将沉淀于底部的淤泥推至一角隅,利用挖斗将淤泥挖起后,再利用抽泥设备将挖斗内的淤泥抽走,借此达到清淤的效果。
[0004]然而,此种底泥清除设备不足的处在于:推土板在推动淤泥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大量淤泥产生扰动,使得淤泥朝四面八方移动,大幅降低淤泥清除的效果,造成该淤泥清除装置静置一段时间后,底部仍旧沉积大量淤泥,不仅如此,该挖斗再挖掘淤泥的同时,又再次造成淤泥的扰动,而大幅度降低整体清淤的效果。为此,本新型创作者认为,应有一种构造在清除淤泥的同时,可降低淤泥的扰动,以提升整体清淤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先前技术所述不足的处,本新型创作者提供一种解决的手段,该手段是关于一种淤泥清除机,包括:
[0006]二轨条体:
[0007]各轨条体可供相间隔设于待浚渫物内侧底壁。
[0008]二第一滑座:
[0009]各第一滑座是分别设于各轨条体。
[0010]—座体:
[0011]该座体是跨设于二第一滑座且与待浚渫物底壁具有一间距,该座体设有一穿孔。
[0012]一清淤单元:
[0013]该清派单元设于该座体,该清派单元包刮:
[0014]二刮泥板:
[0015]各刮泥板是分别相间隔设于该座体底部而形成一开口,该开口方向平行各轨条体的长边向,且该开口与该穿孔相通。
[0016]—抑扬板:
[0017]该抑扬板是跨设于二刮泥板顶部。
[0018]—抽泥单元:
[0019]该抽泥单元是具有一抽取口,且该抽取口是衔接一抽泥管的一端,该抽泥管的另一端与该穿孔相通。
[0020]—牵引器:
[0021]该牵引器是以一第一牵引件与该座体或与各第一滑座形成连接,以供带动各第一滑座沿各轨条体移动。
[0022]本新型创作主要通过该牵引器牵动第一滑座沿该轨条体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该刮泥板刮除待浚渫物内侧底壁的淤泥,且该抽泥单元通过该开口抽取该淤泥,以达浚渫该浚渫物的目的。并且,再通过该抑扬板抑制淤泥的扰动,以提升整体浚渫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新型创作的装设状态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新型创作的淤泥清除机局部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新型创作的淤泥清除机局部侧视图。
[0026]图4是本新型创作的淤泥清除机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5是本新型创作的牵引器示意图。
[0028]图6是本新型创作的浮渣清除单元示意图。
[0029]图7是本新型创作的浮渣清除单元作动示意图。
[003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1](A)淤泥清除机
[0032]⑶待浚渫物
[0033](BI)底壁
[0034](I)轨条体
[0035](IA)轨条体
[0036](IB)轨条体
[0037](2)第一滑座
[0038](2A)第一滑座
[0039](2B)第一滑座
[0040](21)板体
[0041](22)导轮组
[0042](221)导轮
[0043](23)滑轮
[0044](3)座体
[0045](31)穿孔
[0046](4)清淤单元
[0047](41)刮泥板
[0048](42)开口
[0049](43)抑扬板
[0050](44)抽泥管
[0051](5)牵引器
[0052](51)第一牵引件
[0053](52)第二牵引件
[0054](53)马达
[0055](54)齿轮
[0056](55)链条
[0057](56)轮体
[0058](6)浮渣清除单元
[0059](61)轨道
[0060](62)第二滑座
[0061](63)限位单元
[0062](631)限位件
[0063](64)杆体
[0064](65)连杆
[0065](66)刮渣杆
[0066](67)转向杆
[0067](68)浮渣收集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68]以下借助图式的辅助,说明本新型创作的构造、特点与实施例,以便使贵审查人员对于本新型创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0069]请参阅图1所示,本新型创作是关于一种淤泥清除机的构造,可供用于清除净水场、水库、污水厂、沉淀池等底壁的淤泥,该淤泥清除机(A)是包括:
[0070]二轨条体(I):
[0071]请参阅图1配合图2所示,各轨条体⑴是相间隔设于待浚渫物⑶内侧底壁(BI)。其中,各轨条体(I)较佳为一圆柱体,且该轨条体(I)的数量不限于二个,也可如图所示为三个。且,本说明书所指的待浚渫物(B)例如但不限于为净水场、水库、污水厂、沉淀池,举凡可利用本新型创作的淤泥清除机(A)清除淤泥者,均为本说明书所指的待浚渫物。
[0072]二第一滑座⑵:
[0073]请参阅图2配合图3及图4所示,各第一滑座(2)是分别设于各轨条体(I),以供该第一滑座(2)可沿该轨条体(I)移动。其中,本新型创作较佳实施例是至少其中一第一滑座(2)是包括一板体(21)设于轨条体(I)顶部,该第一滑座(2)底面分别相间隔设二导轮组(22),各导轮组(22)分别具有二导轮(221),且各导轮(221)是分别位于该轨条体(I)相反二侧,以供挟持该轨条体(I),且该板体(21)设有一朝向该轨条体(I)的开孔,且一滑轮(23)设于该开孔且连接该轨条体(I)。爰此,通过该滑轮(23)、及各导轮(221)令该第一滑座(2)得以流畅地沿该轨条体(I)移动,并通过各导轮(221)对该轨条体(I)的挟持,而令该第一滑座(2)不易滑出该轨条体(I)。其中,由于二导轮组(22)为相同单元,故图示中仅以侧视图呈现其中一导轮组(22)的实施态样。
[0074]此外,如图所示,当该轨条体⑴的数量为三个时,位于相反二侧轨条体(IB)的该第一滑座(2B),与位于中央轨条体(IA)的第一滑座(2A)相较的下,该第一滑座(2B)是较佳可缺少该导轮组(22),仅利用该第一滑座(2A)的导轮组,便可令各第一滑座(2A、2B)于滑动时,不易自该轨条体(1A、1B)脱落。
[0075]—座体⑶:
[0076]请参阅图1配合图2及图3所示,该座体(3)是跨设于二第一滑座(2)且与待浚渫物(B)的底壁(BI)具有一间距,且该座体(3)设有一穿孔(31)。其中,以图示为例,该座体(3)较佳为一管体,且该座体(3)朝向该底壁(BI)的一侧较佳是设有数个孔洞(碍于图示所呈现的比例,该数个孔洞于图示中未显示),以供后述清淤单元(4)通过该座体(3)抽取底壁(BI)的淤泥。
[0077]一清淤单元(4):
[0078]请参阅图3所示,该清淤单元(4)是设于该座体(3),该清淤单元(4)包括:
[0079]二刮泥板(41):
[0080]请参阅图2配合图3所示,各刮泥板(41)分别相间隔设置于该座体(3)底部而形成一开口(42),且该开口(42)方向平行各轨条体(I)的长边向,且该开口(42)与该穿孔(31)相通。此外,各刮泥板(41)与该座体(3)之间具有一倾斜角度,以令该开口(42)如图所示,是朝向各刮泥板(41)的一端形成开阔,以令该刮泥板(41)所刮除的淤泥可集中往该开口(42)方向移动,便于后述的抽泥单元进行抽取。不仅如此,各刮泥板(41)进一步较佳是邻近该开口(42) —端顶缘朝向另一端顶缘形成渐低,以提升整体刮泥的效果。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该开口(42)及该穿孔(31)的数量不限于本说明书或图式所呈现的数量,是根据实际现场需求来决定,而各开口(42)与穿孔(31)之间的距离较佳为相等,以令各开口(42)均有相同的吸力,而得以吸取等量的淤泥。
[0081]—抑扬板(43):
[0082]请参阅图2配合图3所示,该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