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及其相应的除沙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0097发布日期:2018-10-23 17:0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及其相应的除沙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表面沉积沙子的装置,属于工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风沙地区建有大量铁路,在春秋季节,大风会将铁路周边沙子卷到铁路道床上,轻则影响列车运行速度,加重列车车轮与钢轨间的磨损,重则将会把铁路道床和钢轨埋掉,影响列车正常开行。

目前对积沙采取人工清扫方法,在沙尘暴过后,组织大量人工将铁路道床上的积沙扫走,以保证列车能够正常运行。人工清扫方法劳动量大,劳动强度高,清扫所耗费时间较长。

开发铁路道床除沙机械设备,其中较为关键的技术如何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并能够安装到铁路道床除沙设备上。

申请号为201310527142.9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除沙工程车,其包括吸沙装置、抛沙机和扬沙装置、活动风道及液压站和清扫装置构成的除沙系统,其通过吸沙和扬沙两个工作过程将沙子抛到指定区域,但是其除沙作业不够理想,抛出的沙子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设定:轨道平行于钢轨延伸的方向为纵向,垂直于钢轨延伸的方向为横向。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其包括分离舱体,该分离舱体的前方通过弯头风管与波纹管连接,该波纹管则连接吸沙风罩;分离舱体的下部装有排沙装置;所述分离舱体的内部包括至少一个舱,分离舱体的后部通过排风波纹管连接吸风风机,所述排沙装置下方安装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固装在车体上,车体下方连接悬挂装置、牵引杆、小车提升油缸和吸沙风罩提升油缸,牵引杆和小车提升油缸的另一端还与小车车体连接,所述吸沙风罩提升油缸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吸沙风罩,该吸沙风罩支撑在所述小车车体上,吸沙风罩内部安装刷子,所述小车车体下方安装小车车轮,以方便作业时小车车体沿轨道运行。

优选的是,所述分离舱体内部包括三个舱,从前向依次是第Ⅰ分离舱、第Ⅱ分离舱、第Ⅲ分离舱。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Ⅰ分离舱内固装分离导流板Ⅰ5,所述第Ⅱ分离舱内固装分离导流板Ⅱ,所述第Ⅲ分离舱内固装分离导流板Ⅲ,该第Ⅰ分离舱、第Ⅱ分离舱与第Ⅲ分离舱上方连通。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分离导流板Ⅱ与所述分离导流板Ⅲ结构相同,所述分离导流板Ⅰ与所述分离导流板Ⅲ的结构相似。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分离导流板Ⅲ为折角结构,其包括两个折角,两个折角的角度范围约为150°左右,所述分离导流板的末端部分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并位于分离舱的中心处,该安装位置、方向及折角的角度范围有利于为带沙风流导向,并使带沙气流流经分离舱中部,有效利用气流携带沙子颗粒的运动规律,使大部分沙子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并落在分离舱内,有利于所述排沙装置收集并输出沙子颗粒。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分离舱体的前方装有吸沙风道,该吸沙风道外侧与所述弯头风管连接,从而使经由吸沙风罩进入的携沙气流经由波纹管和弯头风管进入所述吸沙风道,然后进入所述分离舱体内。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吸沙风道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排沙装置内部装有排沙装置叶片,该叶片的中心轴连接排沙装置驱动器的输出轴,以便所述排沙装置驱动器驱动所述排沙装置叶片转动,进而将沉积在分离舱体底部的沙子排出。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排沙装置叶片包括的叶片数目为偶数。

优选的是,所述排沙装置叶片包括的叶片数目为奇数。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排沙装置叶片包括在竖直方向圆周内均布的六片叶片。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波纹管连接至吸沙风罩的上端。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排沙装置叶片夹角θ为60°。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排沙装置壳体封闭区间夹角Φ为45°-90°。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分离导流板下边缘距分离舱隔板顶部的高度H为分离舱宽度的一半。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的工作方式是:将作业车连挂走行至待作业路段,放下小车车体,使波纹管随小车车体的下降而伸长,开启吸沙风罩提升油缸,使吸沙风罩下降至轨道上方合适的高度,开启吸风风机,同时刷子转动,扫起轨道道床的积沙,在吸风风机的负压作用下,道床的积沙和被刷子刷起的积沙均沿吸沙方向由吸沙风罩底部进入,经由波纹管和弯头风管进入分离舱体内,然后在分离导流板的作用下气流携带沙子向下运动,运动过程中,沙子逐渐沉积并向分离舱体底部运动,沉积在分离舱体底部的积沙经拍啥装置排出至分离舱体外,并进入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将沙子运输至指定地点;分离过程中,多个分离舱内气流的方向及沙子沉积的过程类似。

更多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的技术方案包括上述各部分的任意组合,上述各部分组件的简单变化或组合仍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可快速吸收铁路道床表面沉积的沙子,将沙子分离出来,输送到后面连接的其它铁路运输运输车辆内,本发明具有吸沙效果好,吸沙效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含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的铁路道床除沙车,其包括车架,车架上部的前方装有司机室,司机室的后部安装有动力间和发电机;在车架上方的中部固装吹沙风机,所述车架上方还装有至少一套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所述车架还装有输送装置;所述车架下部的前方由前转向架支撑,后方由后转向架支撑,前转向架和后转向架将铁路道床除沙支撑在轨道上运行;车架下方靠近中间位置悬挂小车车架,该小车车架依靠小车前车轮和小车后车轮支撑在轨道上。

优选的是,所述小车车架的前端通过前牵引杆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小车车架的后端通过后牵引杆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小车车架上对称安装后吸沙风罩和前吸沙风罩,所述后吸沙风罩连接至所述后吸沙波纹管,进而与所述后吸沙风管连通,所述前吸沙风罩与所述前吸沙波纹管连接,进而与所述前吸沙风管连接,在所述后吸沙风罩和前吸沙风罩之间装有中间吹沙装置,该中间吹沙装置将沙子吹起并由分别位于中间吹沙装置前方和后方的前吸沙风罩和后吸沙风罩吸收,进而通过与之连通的前吸沙波纹管和后吸沙波纹管运送至吸沙系统。

更优选的是,所述后吸沙风罩后方装有后吹沙管,所述前吸沙风罩前方装有前吹沙管,所述吹沙风机的排风口通过风管与所述后吹沙管、中间吹沙装置和前吹沙管连接,用于将钢轨下方轨枕板凸肩之间凹槽内的积沙吹至钢轨两侧的道床板上,以便于吸收。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小车车架与所述车架之间还通过小车后提升缸和小车前提升缸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后吸沙风罩上方固装风罩后提升缸,所述前吸沙风罩上方固装风罩前提升缸。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小车车架下方固装小车后悬挂装置和小车前悬挂装置,以便在连挂走行过程中由该小车前、后悬挂装置将小车固定在所述车架底部,以免影响连挂走行速度。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车架中部至后部连接输送装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该输送带前方与前输送滚筒啮合,该输送带后方与后输送滚筒啮合,该后输送滚筒连接后驱动装置,并由该后驱动装置提供动力。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前输送滚筒连接前驱动装置,该前驱动装置为所述前输送滚筒提供驱动力,并与所述后驱动装置配合工作,提高输送效率。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前输送滚筒、后输送滚筒、前驱动装置、后驱动装置均装在支架上。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输送带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其前部和中部均水平设置,其后部为斜向上的平面,后部与中部之间的夹角为20°至30°,所述前部位于低于中部的平面,所述前部和中部之间由倾斜的平面连接,该倾斜平面与所述前部的夹角为20°-30°。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后吸沙风罩和所述前吸沙风罩、所述后吹沙管和所述前吹沙管、所述小车后车轮和所述小车前车轮、所述后牵引杆和所述前牵引杆关于所述中间吹沙装置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在所述小车车架前后两侧。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风罩后提升缸和所述风罩前提升缸、所述小车后提升缸和所述小车前提升缸,均分别对称布置在所述车架的下方并连接至所述小车车架的相应位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小车后悬挂装置和所述小车前悬挂装置分别对称布置在所述车架的下方。

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一种含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的铁路道床除沙车的工作方式是:将所述铁路道床除沙车连挂运行至待作业路段,启动小车后提升缸和小车前提升缸将所述小车车架下放,至所述小车车轮落在钢轨上,并稳定地支撑所述小车车架,并使后吸沙风罩和前吸沙风罩下端接近道床板表面,开启除沙车的作业装置,此时,风流通过吹沙风机的排风口流经风管后经所述后吹沙管、中间吹沙装置和前吹沙管吹出至道床,以便将钢轨下方轨枕板凸肩之间凹槽内的积沙吹至钢轨两侧的道床板上,前吸沙电机驱动前吸沙风机形成的负压和气流将吹到道床板上的积沙经由前吸沙风罩吸入,并经由波纹管和弯头风管进入分离舱体内,然后在分离导流板的作用下气流携带沙子向下运动,运动过程中,沙子逐渐沉积并向分离舱体底部运动,沉积在分离舱体底部的沙子经排沙装置排出至分离舱体外,并进入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将沙子向外输送;分离过程中,多个分离舱内气流的方向及沙子沉积的过程类似。

除沙作业完成后,小车车架与车架之间连接的小车后提升缸和小车前提升缸缩回,将吸沙小车提升,并将小车车架锁定在小车后悬挂装置和小车前悬挂装置上以便铁路道床除沙车高速运行;在经过道岔或高铁无砟轨道应答器时,风罩后提升缸和风罩前提升缸可将后吸沙风罩和前吸沙风罩提起,避免碰伤道岔或高铁无砟轨道应答器。

更多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一种含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的铁路道床除沙车的技术方案包括上述各部分的任意组合,上述各部分组件的简单变化或组合仍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一种含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的铁路道床除沙车可快速吸收铁路道床表面沉积的沙子,将沙子分离出来,输送到后面连接的其它铁路运输运输车辆内,本发明具有吸沙效果好,吸沙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排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A-A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装置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分离舱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波纹管 2′弯头风管 3′分离舱体 4′第Ⅰ分离舱

5′分离导流板Ⅰ 6′气流流向Ⅰ 7′沙子分离方向 8′分离导流板

9′第Ⅱ分离舱 10′分离导流板Ⅲ 11′第Ⅲ分离舱 12′气流流向Ⅱ

13′排风波纹管 14′吸风风机 15′输送装置 16′轨道

17′车体 18′牵引杆 19′悬挂装置 20′小车车轮 21′吸沙方向

22′刷子 23′吸沙风罩 24′小车车体 25′小车提升油缸

26′吸沙风罩提升油缸 27′排沙装置 31′吸沙风道

32′排沙装置驱动器 33′排沙装置叶片

θ排沙装置叶片夹角 Φ排沙装置壳体封闭区间夹角

H分离导流板下边缘距分离舱隔板顶部的高度

51′前输送滚筒 52′支架 53′输送带 54′后输送滚筒

55′后驱动装置 56′前驱动装置 61风道 62左分离旋风筒

63左螺旋输送机 64左排沙盖 65物料输送装置 66右排沙盖

67右分离旋风筒 68右螺旋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设定:轨道平行于钢轨延伸的方向为纵向,垂直于钢轨延伸的方向为横向;前方是指车架上朝向司机室的方向,后方是指背离司机室的方向。

实施例1.1,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其包括分离舱体3′,该分离舱体3′的前方通过弯头风管2′与波纹管1′连接,该波纹管1′则连接吸沙风罩23′;分离舱体3′的下部装有排沙装置27′;分离舱体3′的后部通过排风波纹管13′连接吸风风机14′,排沙装置27′下方安装输送装置15′,输送装置15′固装在车体17′上,车体17′下方连接悬挂装置19′、牵引杆18′、小车提升油缸25′和吸沙风罩提升油缸26′,牵引杆18′和小车提升油缸25′的另一端还与小车车体24′连接,吸沙风罩提升油缸26的另一端连接吸沙风罩23′,该吸沙风罩23′支撑在小车车体24′上,吸沙风罩23′内部安装刷子22′,小车车体24′下方安装小车车轮20′,以方便作业时小车车体24′沿轨道16′运行,分离舱体3′内部包括三个舱,从前向依次是第Ⅰ分离舱4′、第Ⅱ分离舱9′、第Ⅲ分离舱11′。

本实施例中,第Ⅰ分离舱4′内固装分离导流板Ⅰ5′,第Ⅱ分离舱9′内固装分离导流板Ⅱ8′,第Ⅲ分离舱11′内固装分离导流板Ⅲ10′,该第Ⅰ分离舱4′、第Ⅱ分离舱9′与第Ⅲ分离舱11′上方连通。

本实施例中,分离导流板Ⅱ8′与分离导流板Ⅲ10′结构相同,分离导流板Ⅰ5′与分离导流板Ⅲ10′的结构相似。

本实施例中,分离导流板Ⅲ10′为折角结构,其包括两个折角,两个折角的角度为150°,分离导流板的末端部分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并位于分离舱的中心处,该安装位置、方向及折角的角度范围有利于为带沙风流导向,并使带沙气流流经分离舱中部,有效利用气流携带沙子颗粒的运动规律,使大部分沙子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并落在分离舱内,有利于所述排沙装置收集并输出沙子颗粒。

本实施例中,分离舱体3′的前方装有吸沙风道31′,该吸沙风道31′外侧与弯头风管2′连接,从而使经由吸沙风罩23′进入的携沙气流经由波纹管1′和弯头风管2′进入吸沙风道31′,然后进入分离舱体3′内。

本实施例中,吸沙风道31′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本实施例中,排沙装置27′内部装有排沙装置叶片33′,该叶片的中心轴连接排沙装置驱动器32′的输出轴,以便排沙装置驱动器32′驱动排沙装置叶片33′转动,进而将沉积在分离舱体3′底部的沙子排出。

本实施例中,排沙装置叶片33′包括在竖直方向圆周内均布的六片叶片。

本实施例中,输送装置15′包括输送带53′,该输送带53′前方与前输送滚筒51′啮合,该输送带53′后方与后输送滚筒54′啮合,该后输送滚筒54′连接后驱动装置55′,并由该后驱动装置55′提供动力。

本实施例中,前输送滚筒51′连接前驱动装置56′,该前驱动装置56′为前输送滚筒51′提供驱动力,并与后驱动装置55′配合工作,提高输送效率。

本实施例中,前输送滚筒51′、后输送滚筒54′、前驱动装置56′、后驱动装置55′均装在支架52′上。

本实施例中,,输送带53′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其前部和中部均水平设置,其后部为斜向上的平面,后部与中部之间的夹角为20°,所述前部位于低于中部的平面,所述前部和中部之间由倾斜的平面连接,该倾斜平面与所述前部的夹角为20°。

本实施例中,排沙装置叶片夹角θ为60°。

本实施例中,排沙装置壳体封闭区间夹角Φ为45°。

本实施例中,分离导流板下边缘距分离舱隔板顶部的高度H为分离舱宽度的一半。

实施例1.2,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分离导流板Ⅲ的两个折角的角度均为155°。

实施例1.3,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输送带53′后部与中部之间的夹角为30°。

实施例1.4,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输送带的前部和中部之间的倾斜平面与所述前部的夹角为30°。

实施例1.5,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分离导流板Ⅲ的两个折角的角度均为145°。

实施例1.6,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排沙装置壳体封闭区间夹角Φ为90°。

实施例1.7,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排沙装置壳体封闭区间夹角Φ为50°。

实施例1.8,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排沙装置壳体封闭区间夹角Φ为55°。

实施例1.9,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排沙装置壳体封闭区间夹角Φ为60°。

实施例1.10,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排沙装置壳体封闭区间夹角Φ为65°。

实施例1.11,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排沙装置壳体封闭区间夹角Φ为70°。

实施例1.12,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排沙装置壳体封闭区间夹角Φ为75°。

实施例1.13,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排沙装置壳体封闭区间夹角Φ为80°。

实施例1.14,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排沙装置壳体封闭区间夹角Φ为85°。

实施例1.15,一种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每个分离舱均包括左分离旋风筒62和右分离旋风筒67,左分离旋风筒62和右分离旋风筒67上方均通过后旋风风管19′与风道61连通,左分离旋风筒62下方装有左螺旋输送机63,该左螺旋输送机63上方安装左排沙盖64;右分离旋风筒67下部安装右螺旋输送机68,该右螺旋输送机68上安装右排沙盖66,旋风分离器下方装有输送装置15′。

本实施例中,左排沙盖64和右排沙盖66位于左分离旋风筒62和右分离旋风筒67之间,左排沙盖64和右排沙盖66的作用是在不漏风的条件下,依靠螺旋输送机内的沙子将左、右排沙盖顶开来实现排沙,因为,在重力作用下,排沙盖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当左螺旋输送机63和右螺旋输送机68旋转时,左分离旋风筒62和右分离旋风筒67内分离出来的沙子在螺旋输送机驱动下,将左排沙盖64和右排沙盖66顶开并落到物料输送装置65上输送走。

本实施例中,左分离旋风筒62和右分离旋风筒67关于对称布置。

实施例2.1,一种含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的铁路道床除沙车,其包括车架,车架上部的前方装有司机室,司机室的后部安装有动力间和发电机;在车架上方的中部固装吹沙风机,吹沙风机的后方的车架上装有如实施例1.1所述的吸收和分离铁路道床积沙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分离舱体3′,该分离舱体3′的前方通过弯头风管2′与波纹管1′连接,该波纹管1′则连接吸沙风罩23′;分离舱体3′的下部装有排沙装置27′;分离舱体3′的后部通过排风波纹管13′连接吸风风机14′,排沙装置27′下方安装输送装置15′,输送装置15′固装在车体17′上,车体17′下方连接悬挂装置19′、牵引杆18′、小车提升油缸25′和吸沙风罩提升油缸26′,牵引杆18′和小车提升油缸25′的另一端还与小车车体24′连接,吸沙风罩提升油缸26的另一端连接吸沙风罩23′,该吸沙风罩23′支撑在小车车体24′上,吸沙风罩23′内部安装刷子22′,小车车体24′下方安装小车车轮20′,以方便作业时小车车体24′沿轨道16′运行,分离舱体3′内部包括三个舱,从前向依次是第Ⅰ分离舱4′、第Ⅱ分离舱9′、第Ⅲ分离舱11′,车架还装有输送装置;车架下部的前方由前转向架支撑,后方由后转向架支撑,前转向架和后转向架将铁路道床除沙支撑在轨道上运行;车架下方靠近中间位置悬挂小车车架,该小车车架依靠小车前车轮和小车后车轮支撑在轨道上。

本实施例中,小车车架的前端通过前牵引杆与车架连接,所述小车车架的后端通过后牵引杆与车架连接,小车车架上对称安装后吸沙风罩和前吸沙风罩,后吸沙风罩连接至后吸沙波纹管,进而与后吸沙风管连通,前吸沙风罩与前吸沙波纹管连接,进而与前吸沙风管连接,在后吸沙风罩和前吸沙风罩之间装有中间吹沙装置,该中间吹沙装置将沙子吹起并由分别位于中间吹沙装置前方和后方的前吸沙风罩和后吸沙风罩吸收,进而通过与之连通的前吸沙波纹管和后吸沙波纹管运送至吸沙系统。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后吸沙风罩后方装有后吹沙管,前吸沙风罩前方装有前吹沙管,吹沙风机的排风口通过风管与后吹沙管、中间吹沙装置和前吹沙管连接,用于将轨道下方轨枕板凸肩之间凹槽内的积沙吹至钢轨两侧的道床板上,以便于吸收。

本实施例中,小车车架与车架之间还通过小车后提升缸和小车前提升缸连接。

本实施例中,后吸沙风罩上方固装风罩后提升缸,前吸沙风罩上方固装风罩前提升缸。

本实施例中,小车车架下方固装小车后悬挂装置和小车前悬挂装置,以便在连挂走行过程中由该小车前、后悬挂装置将小车固定在车架底部,以免影响连挂走行速度。

本实施例中,车架中部至后部连接输送装置。

本实施例中,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该输送带前方与前输送滚筒啮合,该输送带后方与后输送滚筒啮合,该后输送滚筒连接后驱动装置,并由该后驱动装置提供动力。

本实施例中,前输送滚筒连接前驱动装置,该前驱动装置为前输送滚筒提供驱动力,并与后驱动装置配合工作,提高输送效率。

本实施例中,前输送滚筒、后输送滚筒、前驱动装置、后驱动装置均装在支架上。

本实施例中,输送带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其前部和中部均水平设置,其后部为斜向上的平面,后部与中部之间的夹角为20°,所述前部位于低于中部的平面,所述前部和中部之间由倾斜的平面连接,该倾斜平面与所述前部的夹角为20°。

本实施例中,后吸沙风罩和前吸沙风罩、后吹沙管和前吹沙管、小车后车轮和小车前车轮、后牵引杆和前牵引杆关于中间吹沙装置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在小车车架前后两侧。

本实施例中,风罩后提升缸和风罩前提升缸、小车后提升缸和小车前提升缸,均分别对称布置在车架的下方并连接至小车车架的相应位置。

本实施例中,小车后悬挂装置和小车前悬挂装置分别对称布置在车架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后旋风分离器包括左分离旋风筒和右分离旋风筒,左分离旋风筒和右分离旋风筒上方均通过后旋风风管与后风道连通,左分离旋风筒下方装有左螺旋输送机,该左螺旋输送机上方安装左排沙盖;右分离旋风筒下部安装右螺旋输送机,该右螺旋输送机上安装右排沙盖,旋风分离器下方装有输送装置。

本实施例中,左排沙盖和右排沙盖位于左分离旋风筒和右分离旋风筒之间,左排沙盖和右排沙盖的作用是在不漏风的条件下,依靠螺旋输送机内的沙子将左、右排沙盖顶开来实现排沙,因为,在重力作用下,排沙盖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当左螺旋输送机和右螺旋输送机旋转时,左分离旋风筒和右分离旋风筒内分离出来的沙子在螺旋输送机驱动下,将左排沙盖和右排沙盖顶开并落到物料输送装置上输送走。

本实施例中,左分离旋风筒和右分离旋风筒关于后旋风分离器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布置。

本实施例中,后旋风分离器与前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1.2,铁路道床除沙车,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后吹沙管安装在后吸沙风罩内,前吹沙管安装在前吸沙风罩。

实施例1.3,铁路道床除沙车,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输送带后部与中部之间的夹角为30°,所述前部位于低于中部的平面,所述前部和中部之间由倾斜的平面连接,该倾斜平面与所述前部的夹角为30°。

实施例1.4,铁路道床除沙车,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输送带,后部与中部之间的夹角为25°,所述前部位于低于中部的平面,所述前部和中部之间由倾斜的平面连接,该倾斜平面与所述前部的夹角为23°。

实施例1.5,铁路道床除沙车,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输送带后部与中部之间的夹角为30°,所述前部位于低于中部的平面,所述前部和中部之间由倾斜的平面连接,该倾斜平面与所述前部的夹角为25°。

实施例1.6,铁路道床除沙车,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输送带后部与中部之间的夹角为27°,所述前部位于低于中部的平面,所述前部和中部之间由倾斜的平面连接,该倾斜平面与所述前部的夹角为27°。

实施例1.7,铁路道床除沙车,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输送带后部与中部之间的夹角为28°,所述前部位于低于中部的平面,所述前部和中部之间由倾斜的平面连接,该倾斜平面与所述前部的夹角为28°。

实施例1.8,铁路道床除沙车,同实施例1.1,不同之处在于:,左排沙盖64和右排沙盖66是两个星形泄料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