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副动力清扫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948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无副动力清扫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无副动力清扫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对安全文明生产的日益重视,1984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继颁发了有关防尘防毒的一系列文件。但随着交通运输规模的扩大和运输量的稳步上升,使得道路、城市和公共场所产生了大量的垃圾、灰尘、杂物等。尤其是在运输以煤和矿粉为主的港口、码头、货运站等的公共场所,产生了大量粉尘和洒漏。

目前,国家虽然对粉尘、有害气体发生源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使粉尘、废气排放总量得以控制,使排放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对城市交通运输、生活垃圾、装卸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状货物、粉尘和垃圾,仍采用较落后的清扫方法。

目前,我国公共场所的清扫还一直主要沿用人力清扫的方法,辅以少量机械清扫。这样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力资源浪费,且其人工清扫效率低、时间长,直接影响着公共场所的文明,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便,甚至带来了生命威胁。

传统的吸尘车需配备一台发动机才能作业;卸料需要倾翻料斗;有尘埃污染。市面上采用的清扫车虽然在城镇道路上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对大面积的粉尘、大颗粒尘埃仍是束手无策,而且会产生二次扬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吸尘车需要配备一台发电机才能作业、卸料倾翻料斗、有二次扬尘等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底盘取力、后部皮带输出、无二次扬尘的无副动力清扫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副动力清扫车包括全功率取力的汽车底盘、动力部分和分别与所述动力部分相连

的垃圾箱体部分、料斗部分、折叠式皮带输送部分、吸嘴部分、扫盘部分。所述动力部分、料斗部分、折叠式皮带输送部分和扫盘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汽车底盘上。所述垃圾箱体部分设置在所述料斗部分的顶部且与所述料斗部分相连通。所述吸嘴部分设置在所述汽车底盘的底部且与所述垃圾箱体部分相连。

所述动力部分包括分动箱、高压离心风机、无油涡旋空压机、液压泵和液压油箱。所述分动箱分别与所述高压离心风机、无油涡旋空压机、液压泵相连。所述液压泵分别与所述液压油箱、料斗部分、折叠式皮带输送部分、扫盘部分和吸嘴部分相连。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分别与所述垃圾箱体部分和料斗部分相连,所述高压离心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垃圾箱体部分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料斗部分包括料斗、绞龙、第一减速机、第一液压马达、料

门、出料气缸和绞龙出料口。

所述料斗设置在所述汽车底盘上。所述绞龙设置在所述料斗内。所述第一液压马达通过所述第一减速机与所述绞龙相连。所述液压泵与所述第一液压马达相连。所述料斗的底部设有所述出料气缸、绞龙出料口和料门。所述出料气缸与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箱体部分包括垃圾箱体、至少二个滤芯、至少二个滤芯

支架、循环挡板、密封挡板、过滤网、至少二个脉冲反吹装置和缺口。

所述垃圾箱体设置在所述料斗部分的顶部且与所述料斗部分相连通。所述垃圾箱体的下部与所述吸嘴部分相连通。所述至少二个滤芯通过所述至少二个滤芯支架设置在所述垃圾箱体内。所述垃圾箱体内对应所述至少二个滤芯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所述循环挡板和过滤网。一个所述滤芯对应一个所述脉冲反吹装置且所述脉冲反吹装置设置在所述滤芯靠近所述高压离心风机的那端。所述密封挡板设置在所述循环挡板靠近所述高压离心风机的那端。所述密封挡板上还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高压离心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每个所述脉冲反吹装置都与所述无油涡旋空压机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式皮带输送部分包括折叠式皮带机、第二减速机和第二液压马达。所述第二液压马达通过所述第二减速机与所述折叠式皮带机相连。所述液压泵与所述第二液压马达相连。所述折叠式皮带机设置在所述汽车底盘上,用于输送所述料斗部分落下来的垃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部分包括支撑底板、支撑侧板、至少三个滚轮部分、至

少二个吸管接口、至少二个吸管、橡胶垫、压板、二个侧滚轮、二个吊耳和二个吸嘴起吊油缸。

所述支撑侧板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的侧面。所述至少三个滚轮部分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的边缘。所述支撑侧板上设有二个侧滚轮和压板。所述至少二个吸管接口穿过所述支撑底板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二个吊耳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的顶面。所述二个吸嘴起吊油缸设置在所述汽车底盘上。所述支撑底板通过所述二个吊耳与所述二个吸嘴起吊油缸相连且一个所述吊耳对应一个所述吸嘴起吊油缸。所述二个吸嘴起吊油缸与所述液压泵相连。所述橡胶垫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所述二个吸管与所述二个吸管接口相连通且一个所述吸管对应一个所述吸管接口。每个所述吸管远离对应所述吸管接口的那端与所述垃圾箱体部分的下部相连通。

每个所述滚轮部分包括滚轮、滚轮支架和至少二个螺栓。所述滚轮通过所述滚轮支架和至少二个螺栓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的边缘。所述滚轮支架可通过所述至少二个螺栓调节控制所述吸管接口离地面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盘部分包括至少二个扫盘、扫盘支架、至少二个第三液压马达和二个扫盘起吊油缸。

所述至少二个扫盘设置在所述扫盘支架上。所述至少二个第三液压马达与所述扫盘相连且一个所述第三液压马达对应一个所述扫盘。所述二个扫盘起吊油缸设置在所述汽车底盘上。所述扫盘支架与所述二个扫盘起吊油缸相连。所述液压泵分别与所述至少二个第三液压马达和二个扫盘起吊油缸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料斗部分还包括至少二个支撑板。所述至少二个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料斗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副动力清扫车还包括前罩和前侧门。所述前罩覆盖所述动

力部分且设置在所述汽车底盘上。所述前侧门设置在所述前罩的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箱体部分还包括后侧门,所述后侧门设置在所述垃圾箱

体的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箱体部分还包括至少一个维修口,所述至少一个维修口设置在所述垃圾箱体的顶面。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取汽车底盘取力的方式,无副动力,解决了传统吸尘车需配备一台发电机的缺陷,达到了节能和环保的效果。

2、本发明采用后部皮带输出,不用像传统吸尘车卸料倾翻料斗,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铣刨路面吸取余渣后,只需配备一台渣土车运输即可,为清扫车作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3、本发明采用箱内空气滤芯过滤,解决了传统吸尘车有尘埃污染以及洒水车清扫的难题,空气滤芯过滤后无二次污染空气,满足了城市环保的要求。

4、本发明滤芯脉冲除尘结构可连续工作。

5、本发明扫盘打磨路面压实的泥土污染,刷松后随吸嘴部分吸入,吸力大。

6、本发明效率高,同样的作业面积上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

7、本发明成本低,机械单位面积的清洁成本比传统的清扫车还要低。

8、本发明清洁效果好,无需采用水和清洁剂,清洁的地面一尘不染,无二次扬尘。

9、本发明安全性能高,一人驾驶操作,操作起来更安全。

10、本发明适用于多种场合,包括城市道路环卫、港区、码头、生产厂区、煤矿、化工、钢铁企业等,特别适合高速铣刨路面吸扫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后视图。

图4为图2的右视图。

图5为图1中本发明的吸嘴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相连”,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实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无副动力清扫车包括全功率取力的汽车底盘1、动力部分和分别

与所述动力部分相连的垃圾箱体部分、料斗部分、折叠式皮带输送部分、吸嘴部分、扫盘部分。

其中,动力部分、料斗部分、折叠式皮带输送部分和扫盘部分分别设置在汽车底盘1上。垃圾箱体部分设置在料斗部分的顶部且与料斗部分相连通。吸嘴部分设置在所述汽车底盘1的底部且与垃圾箱体部分相连。

其中,动力部分包括分动箱31、高压离心风机320、无油涡旋空压机33、液压泵34和液压油箱35。

具体的,分动箱31分别与高压离心风机320、无油涡旋空压机33、液压泵34相连。液压泵34分别与液压油箱35、料斗部分、折叠式皮带输送部分、扫盘部分和吸嘴部分相连。无油涡旋空压机33分别与垃圾箱体部分和料斗部分相连,高压离心风机的进风口321与垃圾箱体部分相连。

其中,料斗部分包括料斗41、绞龙42、第一减速机、第一液压马达43、料门44、出料

气缸45、绞龙出料口46和至少二个支撑板47。

具体的,料斗41设置在汽车底盘1上。绞龙42设置在料斗41内。第一液压马达43通过第一减速机与绞龙42相连。液压泵34与第一液压马达43相连。料斗41的底部设有出料气缸45、绞龙出料口46和料门44。至少二个支撑板47设置在料斗41内。出料气缸45与无油涡旋空压机33相连。

其中,垃圾箱体部分包括垃圾箱体21、至少二个滤芯22、至少二个滤芯支架23、循环

挡板24、密封挡板25、过滤网26、至少二个脉冲反吹装置27、缺口28、后侧门29和至少一个维修口20。

具体的,垃圾箱体21设置在料斗部分的顶部且与料斗部分相连通。垃圾箱体21的下部

与吸嘴部分相连通。至少二个滤芯22通过至少二个滤芯支架23设置在垃圾箱体21内。垃圾箱体21内对应至少二个滤芯22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循环挡板24和过滤网26。一个滤芯22对应一个脉冲反吹装置27且脉冲反吹装置27设置在滤芯22靠近高压离心风机320的那端。密封挡板25设置在循环挡板24靠近高压离心风机320的那端。密封挡板25上还设有缺口28,缺口28与高压离心风机的进风口321相连。每个脉冲反吹装置27都与无油涡旋空压机33相连。后侧门29设置在所述垃圾箱体21的侧面。至少一个维修口20设置在垃圾箱体21的顶面。

其中,折叠式皮带输送部分包括折叠式皮带机51、第二减速机和第二液压马达52。

具体的,第二液压马达52通过第二减速机与折叠式皮带机51相连。液压泵34与第二液压马达52相连。折叠式皮带机51设置在汽车底盘1上,用于输送料斗部分落下来的垃圾。

其中,吸嘴部分包括支撑底板61、支撑侧板62、至少三个滚轮部分、至少二个吸管接口

63、至少二个吸管64、橡胶垫65、压板66、二个侧滚轮67、二个吊耳68和二个吸嘴起吊油缸69。

具体的,支撑侧板62设置在支撑底板61的侧面。至少三个滚轮部分设置在支撑底板61的边缘。支撑侧板62上设有二个侧滚轮67和压板66。至少二个吸管接口63穿过支撑底板61设置在支撑底板61上。二个吊耳68设置在支撑底板61的顶面。二个吸嘴起吊油缸69设置在汽车底盘1上。支撑底板61通过二个吊耳68与二个吸嘴起吊油缸69相连且一个吊耳68对应一个吸嘴起吊油缸69。二个吸嘴起吊油缸69与液压泵34相连。橡胶垫65设置在支撑底板61的底部。二个吸管64与二个吸管接口63相连通且一个吸管64对应一个吸管接口63。每个吸管64远离对应吸管接口63的那端与垃圾箱体部分的下部相连通。

具体的,每个滚轮部分包括滚轮601、滚轮支架602和至少二个螺栓603。滚轮601通过滚轮支架602和至少二个螺栓603设置在支撑底板61的边缘。滚轮支架602可通过至少二个螺栓603调节控制吸管接口63离地面的间距。

其中,扫盘部分包括至少二个扫盘71、扫盘支架72、至少二个第三液压马达73和二个扫盘起吊油缸74。

具体的,至少二个扫盘71设置在扫盘支架72上。至少二个第三液压马达73与扫盘71相连且一个第三液压马达73对应一个扫盘71。二个扫盘起吊油缸74设置在汽车底盘1上。扫盘支架72与二个扫盘起吊油缸74相连。液压泵34分别与至少二个第三液压马达73和二个扫盘起吊油缸74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包括前罩8和前侧门81。前罩8覆盖动力部分且设置在汽车底盘1上。前侧门81设置在前罩8的侧面。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本发明通过汽车底盘1取力工作,采用分动箱31进行动力分配,分成了第一分动力和第二分动力。如图3所示,第一分动力通过高压离心风机320工作,将密闭的垃圾箱体21抽负压,负压依次通过过滤网26、循环挡板24、滤芯22、脉冲反吹装置27、缺口28、高压离心风机的进风口321,再到高压离心风机的出风口323排出。由于负压的作用,吸嘴部分开始工作,吸管64将扫盘71扫出的地面的灰尘和垃圾吸入垃圾箱体21内。垃圾箱体21内的垃圾就会掉入料斗41中,由于过滤网26的作用过滤掉大灰尘,小灰尘就会穿过过滤网26,进入滤芯22中。当料斗41中的垃圾吸满后,由第二分动力驱动第一液压马达43、第二液压马达52开始工作,使得垃圾依次通过绞龙42送至绞龙出料口46,由于出料气缸45的收缩,料门44就会被打开,折叠式皮带机51展开,将从绞龙出料口46出来的垃圾通过折叠式皮带机51输送到转运车上,进行带走。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取汽车底盘取力的方式,无副动力,解决了传统吸尘车需配备一台发电机的缺陷,达到了节能和环保的效果。

2、本发明采用后部皮带输出,不用像传统吸尘车卸料倾翻料斗,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铣刨路面吸取余渣后,只需配备一台渣土车运输即可,为清扫车作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3、本发明采用箱内空气滤芯过滤,解决了传统吸尘车有尘埃污染以及洒水车清扫的难题,空气滤芯过滤后无二次污染空气,满足了城市环保的要求。

4、本发明滤芯脉冲除尘结构可连续工作。

5、本发明扫盘打磨路面压实的泥土污染,刷松后随吸嘴部分吸入,吸力大。

6、本发明效率高,同样的作业面积上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

7、本发明成本低,机械单位面积的清洁成本比传统的清扫车还要低。

8、本发明清洁效果好,无需采用水和清洁剂,清洁的地面一尘不染,无二次扬尘。

9、本发明安全性能高,一人驾驶操作,操作起来更安全。

10、本发明适用于多种场合,包括城市道路环卫、港区、码头、生产厂区、煤矿、化工、钢铁企业等,特别适合高速铣刨路面吸扫作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