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绿化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8024阅读:2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绿化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用于城市道路和桥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桥梁绿化带。



背景技术:

道路沿线的结构物可以分为三种形式:路基、桥梁和隧道,桥梁和隧道的两侧一般与路基相连接。横断面形式,如果仅按照有无中央绿化带,可以划分为有中央绿化带的道路和无中央绿化带的道路,两种形式。对于标准横断面含有中央绿化带的道路,为了节省造价,降低桥梁的规模和施工难度,主线的桥梁横断面形式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两种情况均取消了中央绿化带。第一种情况是分左右两幅桥的形式,两幅桥的左侧桥梁边线之间的宽度,与路基段中央绿化带的宽度相同;第二种情况是,采用一幅桥形式,由路基段的中央绿化带,逐渐过渡到无中央绿化带且只有一幅桥的桥梁段。

第一种情况,行车道由路基段至桥梁段,基本是平顺过渡,除了增加了桥梁防撞墙的宽度之外,其余宽度与路基段相同,行车过程中不需要变线,一般跨河涌的桥梁多采用第一种情况。但是根据城市道路的经验,当跨河涌的桥梁采用第一种情况时,桥台位置至河涌边缘常常藏污纳垢,多成为卫生黑点,由于两幅桥之间有采光的空间,也易成为无家可归者聚集之地,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保持一定的景观效果,也有在两幅桥之间种植乔木的做法,由于空间较窄,限制了树木的生长空间,显得比较局促;也有在桥梁防撞墙外缘挂花篮的做法,虽然花篮本身可以提升景观,但是花篮之间存在的空隙不利于景观效果。

由于用地的限制,跨道路或铁路等结构物的桥梁,多采用第二种情况,但是单幅桥梁,需要在一段距离内过渡一定的宽度,该宽度为中央绿化带宽度的一半。为了节省用地,过渡段的长度一般都较小,即使过渡段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由于桥梁段与路基段的宽度变化,导致行车过程中需要变线,在行车速度较快,或者光线不足时,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在桥梁的下坡路段。

虽然上述两种情况各有优缺点,但是共有的缺点是景观功能的欠缺,由路基段的中央绿化带景观,过渡到桥梁段完全没有绿化带,没有连续的视觉效果,反差比较大。有鉴于此,需要在现有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在景观、安全、造价、环境影响等几个方面找到平衡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绿化带,其在景观、安全和环境卫生等方面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梁绿化带,包括桥梁,桥梁的桥面上具有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间设置与路基的中央绿化带相延续的绿化带,所述绿化带自桥面向上依次为防水土工布、碎石层和种植有植物的种植土。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桥梁在上行车道的外侧设有上行人行道,在下行车道的外侧设有下行人行道。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行车道在靠近上行人行道的一侧设有若干上行收水口,下行车道在靠近下行人行道的一侧设有若干下行收水口,上行车道和上行人行道均具有向上行收水口倾斜的横坡,下行车道和下行人行道均具有向下行收水口倾斜的横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绿化带的中央位置设置道路里程线。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绿化带在道路里程线靠近上行车道一侧形成上行绿化带,上行绿化带具有向上行收水口倾斜的横坡,上行绿化带的碎石层在靠近上行车道一侧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上行出水口,上行出水口连接桥梁内的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伸入碎石层,并于碎石层内的管头设置滤网,第一排水管由上行出水口向桥梁外侧延伸并连接至上行收水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绿化带在道路里程线靠近下行车道一侧形成下行绿化带,下行绿化带具有向下行收水口倾斜的横坡,下行绿化带的碎石层在靠近下行车道一侧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下行出水口,下行出水口连接桥梁内的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伸入碎石层,并于碎石层内的管头设置滤网,第二排水管由下行出水口向桥梁外侧延伸并连接至下行收水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行收水口连接第三排水管,第三排水管在桥墩内部向下延伸至地面以下横向接入市政雨水管道,下行收水口连接第四排水管,第四排水管在桥墩内部向下延伸至地面以下横向接入市政雨水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桥梁的桥面上设置与路基的中央绿化带相延续的绿化带,从而保持中央绿化带的完整性,桥梁段延续路基段的中央绿化带宽度,可以保证行车过程中的平顺和安全,不需要进行变线。绿化带碎石层的作用为排水,采用小粒径碎石,既可以排除种植土中的多余水分,又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水作用,使得上层种植土中的水分不至于快速流失。防水土工布位于碎石层的底部,碎石层和桥面板之间,保护桥面板,使其不受上部水分的侵蚀和浸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横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绿化带端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元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 上、下、左、右、前及后) 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绿化带,包括桥梁1,桥梁1的桥面包括桥面板12和铺设在桥面板12上的桥面铺装层13,桥梁1的桥面上具有上行车道2和下行车道3,上行车道2和下行车道3间设置与路基的中央绿化带相延续的绿化带4,所述绿化带4自桥面向上依次为防水土工布41、碎石层42和种植有植物的种植土43。桥梁段绿化带延续路基段的中央绿化带宽度,可以保证行车过程中的平顺和安全,不需要进行变线。但是在桥梁段的绿化带植物品种的选择上,相对于路基段,需要有所改动,由于桥梁结构上种植土的厚度有限,因此植物品种应侧重于地被或灌木等根系较浅的植物,乔木等不适用于桥梁上的绿化带。其中,绿化带碎石层42的作用为排水,采用小粒径碎石,既可以排除种植土中的多余水分,又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水作用,使得上层种植土中的水分不至于快速流失。防水土工布41位于碎石层42的底部,碎石层42和桥面板之间,保护桥面板,使其不受上部水分的侵蚀和浸泡。

桥梁在上行车道2的外侧设有上行人行道5,在下行车道3的外侧设有下行人行道6。上行车道2在靠近上行人行道5的一侧设有若干上行收水口21,下行车道3在靠近下行人行道6的一侧设有若干下行收水口31,上行车道2和上行人行道5均具有向上行收水口21倾斜的横坡,下行车道3和下行人行道6均具有向下行收水口31倾斜的横坡。上行收水口21连接第三排水管22,第三排水管22在桥墩11内部向下延伸至地面以下横向接入市政雨水管道,下行收水口31连接第四排水管32,第四排水管32在桥墩11内部向下延伸至地面以下横向接入市政雨水管道。

绿化带4的中央位置设置道路里程线44。绿化带4在道路里程线靠近上行车道2一侧形成上行绿化带,上行绿化带具有向上行收水口21倾斜的横坡,上行绿化带的碎石层在靠近上行车道2一侧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上行出水口,上行出水口连接桥梁内的第一排水管23,第一排水管23伸入碎石层2cm,并于碎石层内的管头设置滤网,避免大粒径土粒进入第一排水管23进而堵塞管道,并应对滤网进行定期检查。第一排水管23与桥面板相接处应做好漏水措施,以防水由碎石层进入桥面板,影响其耐久性。第一排水管23由上行出水口向桥梁外侧延伸并连接至上行收水口。绿化带4在道路里程线靠近下行车道3一侧形成下行绿化带,下行绿化带具有向下行收水口31倾斜的横坡,下行绿化带的碎石层在靠近下行车道3一侧设有若干间隔分布的下行出水口,下行出水口连接桥梁内的第二排水管33,第二排水管33伸入碎石层2cm,并于碎石层内的管头设置滤网,避免大粒径土粒进入第二排水管33进而堵塞管道,并应对滤网进行定期检查,第二排水管与桥面板相接处应做好漏水措施,以防水由碎石层进入桥面板,影响其耐久性。第二排水管33由下行出水口向桥梁外侧延伸并连接至下行收水口。种植土本身具有一定的保水作用,供植物吸收,由种植土下来的水分进入碎石层,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横坡,进入碎石层中的水分可以横向流向两边的收水口(上行收水口、下行收水口)。

本方案的适用条件和优点如下:

1、该方案适用于接带有中央绿化带路基的桥梁主线,桥梁设计时应考虑桥上绿化、种植土、碎石以及水分的荷载。

2、在桥梁宽度内,保持了与沿线路基段的景观和宽度的一致性,不仅不需要进行车道变线,而且景观效果具有延续性。

3、桥梁上绿化带种植土底部的排水碎石层,可以排除多余的水分,避免中央绿化带中大量的存水对桥梁的影响,特别是纵坡比较平缓的情况。

4、碎石层与桥面板之间的防水土工布,隔离水分与桥面板,防止中央绿化带下渗的水分对桥面板的不利影响。

5、排水管位于桥梁结构内部,且与市政雨水管道或排水边沟相接,相比于大多数情况的外露式桥梁排水管,景观效果更好,排水功能更加完善。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