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1194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锚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结构。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桥梁容易受新建时张拉施工不到位、波纹管灌浆不密实和超荷载运行以及设计荷载值因历史原因偏低、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老化和功能改变等诸多因素影响,不能满足运行强度要求需要,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抗弯、抗烈度加固处理来满足设计运行荷载质量,约束桥梁横向裂纹和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并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现有加固方法中,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强抗拉伸强度(2000—3000Mpa),而在不施加预应力时碳纤维板的强度利用只是有效承载能力的不足20%,严重浪费了碳纤维板高强度的优越性能。在通过施加预应力后碳纤维板将能充分发挥其有效承载能力,使其强度利用保持到较高水平,所以很多科研单位和个人分别提出了种种方法,对碳纤维板采用预应力张拉后锚固粘结在混凝土结构底部来提高结构承载能力。

现有的碳纤维板锚固装置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结构形式是将碳纤维棒插入锚杯中,然后在碳纤维棒与锚杯之间注入细粒环氧砂浆,使碳纤维棒与锚杯成为一个整体,张拉后通过与锚杯外圆螺纹连接的螺母锁紧。这种结构,为了保证环氧砂浆的握裹性,使碳纤维棒不会从锚杯中脱出,锚杯需要做得很长,而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使灌注的砂浆硬化。因此,这种结构不仅要求材料较多,价格偏高,而且不便于在工地施工使用;另一种结构形式是由软质金属管、四片一付的夹片及锚板等组成的夹片式锚固装置,该装置将软质金属管套入碳纤维棒,夹片通过楔入锚板使软质金属管和碳纤维棒受压固定在锚板内,这种结构在张拉施工时需用工具锚具,碳纤维棒预留要长,当张拉完成后还要将多余的碳纤维棒切除,较为浪费。同时,由于夹片的夹持面为光滑孔面,在张拉锚固时夹片无法自动跟进,还需配用顶压器将夹片楔紧,而且还难以保证预应力筋的内缩量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结构,能够承受长期、稳定、有效的荷载夹持力,确保碳纤维板在张拉过程中拉力对中和扭力平衡,同时通过在锚具后端设置张紧器,可以保证在张拉锚固过程中压紧条的自动跟进。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结构,包括:碳纤维板、第一锚具、压紧条、第二锚具、张紧器和张拉把手,所述第一锚具通过固定块固定在碳纤维板前端,第二锚具固定在碳纤维板末端,所述第一锚具和第二锚具之间设置有多个并排间隔均匀分布的压紧条,所述第二锚具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四个端角均设置有与碳纤维板平行的连接杆,张紧器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张紧器的后端通过连杆与张拉把手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本装置安装的过程中,通过张拉把手可以调节张紧器的位置以及预设张力的大小,然后通过调节压紧的位置防止第一锚具和第二锚具出现应对应力不对称,防止造成应力集中等情况;通过张拉把手的预设,张紧器可以自动调节张紧器与第二锚具、压紧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起到调心恢复平衡,避免应力集中的作用。因此即使碳纤维板两端的锚具不正对,也不会影响碳纤维板的正常使用,这在施工过程中解决了非常大的施工难题。

优选的,所述压紧条表面设置有调节压紧条松紧的调节螺钉。通过调节螺钉可以调节压紧条的松紧,进而方便调节压紧条在碳纤维板上的位置,以便更好的适应实际施工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相邻两压紧条之间的距离为三米。压紧条之间的距离对碳纤维板锚固结构的应力承受分布影响很大,距离过小会增加碳纤维板锚固结构的成本,距离过大可能导致碳纤维板锚固结构的应力承受能力过小,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当相邻两压紧条之间的距离为三米时,综合效果最好。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用于限定张紧器位置的限位螺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结构能够承受长期、稳定、有效的荷载夹持力,确保碳纤维板在张拉过程中拉力对中和扭力平衡;2)本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结构通过张拉把手的预设,张紧器可以自动调节张紧器与第二锚具、压紧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起到调心恢复平衡,避免应力集中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各设备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中:100、碳纤维板;200、第一锚具;300、固定块;400、压紧条;500、第二锚具;600、张紧器;610、连接板;700、张拉把手;800、连接杆;900、限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结构。

参照图1所示,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结构,包括:碳纤维板100、第一锚具200、压紧条400、第二锚具500、张紧器600和张拉把手700,所述第一锚具200通过固定块300固定在碳纤维板100前端,第二锚具500固定在碳纤维板100末端,所述第一锚具200和第二锚具500之间设置有多个并排间隔均匀分布的压紧条400,所述第二锚具500的前端设置有连接板610,所述连接板610的四个端角均设置有与碳纤维板100平行的连接杆800,张紧器600固定在所述连接杆800上,所述张紧器600的后端通过连杆与张拉把手700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本装置安装的过程中,通过张拉把手700可以调节张紧器600的位置以及预设张力的大小,然后通过调节压紧条400的位置防止第一锚具200和第二锚具500之间出现应对应力不对称,防止造成应力集中等情况;通过张拉把手700的预设,张紧器600可以自动调节张紧器600与第二锚具500、压紧条4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起到调心恢复平衡,避免应力集中的作用。因此即使碳纤维板100两端的锚具不正对,也不会影响碳纤维板100的正常使用,这在施工过程中解决了非常大的施工难题。

参照图1所示,所述压紧条400表面设置有调节压紧条400松紧的调节螺钉。通过调节螺钉可以调节压紧条400的松紧,进而方便调节压紧条400在碳纤维板100上的位置,以便更好的适应实际施工的要求。

参照图1所示,所述相邻两压紧条400之间的距离为三米。压紧条400之间的距离对碳纤维板锚固结构的应力承受分布影响很大,距离过小会增加碳纤维板锚固结构的成本,距离过大可能导致碳纤维板锚固结构的应力承受能力过小,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当相邻两压紧条400之间的距离为三米时,综合效果最好。

参照图1所示,所述连接杆800上设置有用于限定张紧器600位置的限位螺母900。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