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抹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463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抹光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施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抹光机。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大型工业建筑的面积越来越大,对厂房、仓库、停车场等混凝土地面的平整度、水平度、色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施工工艺方法是支模分仓再二次找平,已不能在施工速度和质量方面满足当前施工的要求。在混凝土路面、地坪、机场、楼面等刚性路施工时,均需对施工路面进行提浆、打光以及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密实性和耐磨性,早期采用人工手持抹光拖板来回拖抹,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后来采用由电动机驱动的抹光机用以代替人工。

目前,公开号为CN20518938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滚压抹光机,它包括驱动装置、减速装置、震动装置、操作把手,其中驱动装置带动减速装置和震动装置工作,还包括防护架、滚筒、抹片,其中防护架底部为环形框架,滚筒通过其中心轴径向水平设置在环形框架内,滚筒中心轴的一端固定在环形框架中心与减速装置输出轴连接的动力输出座上,滚筒中心轴另一端为自由端;滚筒中心轴通过连杆安装抹片,所述抹片的最低端与滚筒触地面在同一平面上。

这种旋转式滚压抹光机结构简单,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将抹片置于防护架内部,避免抹片将工人割伤,但是在使用时,容易防护架与道路一侧的台阶发生磕碰,从而无法对道路边缘的混凝土进行抹平,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抹光机,通过驱动杆移动使第一防护杆和第二防护杆倾斜,使抹片从防护架中露出,使抹片可以对道路边缘的混凝土进行抹平,达到提升实用性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抹光机,包括支撑杆、主机和抹片,所述支撑杆与主机固定连接,所述抹片转动连接于主机上,所述主机铰接有第一防护杆、第二防护杆,所述第一防护杆与第二防护杆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抹片置于第一防护杆和第二防护杆形成的防护架内,所述的支撑杆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的驱动杆沿支撑杆轴向往远离主机方向移动带动第一防护杆和第二防护杆同时往靠近主机方向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驱动杆沿着支撑杆的轴向往远离主机的方向移动,使驱动杆带动第一防护杆沿着铰接处发生翻转,使弹性件发生形变产生弹力,继而使第一防护杆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带动第二防护杆沿着铰接处翻转,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对第一防护杆和第二防护杆支撑,从而使抹片从防护架中伸出,使抹片可以将道路边缘的混凝土抹片的同时防护架不会与台阶发生磕碰,在对道路边缘的混凝土抹平之后,通过将驱动杆沿着支撑杆的轴向往靠近主机的方向移动,使第一防护杆和第二防护杆沿着铰接处翻转,使抹片置于防护架内,避免抹片对工人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杆上固定有第一齿条,所述的主机上转动连接有用于与第一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第一防护杆固定连接有用于与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驱动杆沿着支撑杆的轴向移动,通过第一齿条带动齿轮转动,使齿轮带动第二齿条发生移动,从而使第二齿条带动第一防护杆沿着铰接处发生翻转,从而使第一防护杆通过弹性件带动第二防护杆沿着铰接处翻转,使得抹片可以顺利从防护架中伸出,能够顺利对道路边缘的混凝土进行抹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杆铰接有驱动块,所述的驱动块嵌设于第一防护杆并沿着第一防护杆的轴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驱动杆沿着支撑杆的轴向移动,并带动驱动块沿着第一防护杆移动,通过抵触力的作用,使驱动杆驱动第一防护杆沿着铰接处翻转,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带动第二防护杆发生移动,使抹片从防护架中伸出,顺利将道路边缘的混凝土进行抹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杆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驱动杆、第一防护杆铰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防护杆、连接杆和驱动杆形成一个连杆机构,通过驱动杆沿着支撑杆的轴向移动,连接杆随着驱动杆移动的同时,发生翻转,使连接杆带动第一防护杆沿着铰接处发生翻转,从而使第一防护杆通过弹性件带动第二防护杆发生翻转,使得抹片从防护架中伸出,对道路边缘的混凝土进行抹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抹片远离主机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有延伸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通过支撑杆带动主机发生移动,将主机往道路边缘的方向移动时,难免会使延伸片会先与台阶发生接触,台阶对延伸片施加反向作用力,使延伸片带动第二弹性件发生形变,减小了延伸片对台阶造成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延伸片远离抹片的一端往靠近第一防护杆的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延伸片增加了与台阶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压强,从而能够对台阶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杆远离主机的一端固定有扶手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扶手杆的设置,便于工人通过扶手杆以控制支撑杆,便于控制主体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扶手杆的两端套设有防滑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套的设置增加了扶手杆与工人手部的摩擦力,从而能够便于工人通过支撑杆以控制主体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杆远离主体的一端固定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往靠近扶手杆的端部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用手握着扶手杆的时候,可以轻松触碰到延伸杆,使延伸杆带动驱动杆移动,操作更为简便,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延伸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固定有握持杆,所述握持杆与扶手杆的轴向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工人通过握持杆使延伸杆带动驱动杆移动,操作更为简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需要对道路边缘的混凝土进行抹平时,工人用手拉动握持杆,使握持杆通过延伸杆带动驱动杆沿着支撑杆的轴向移动,使延伸杆往远离主机的方向移动,使延伸杆带动第一防护杆沿着铰接处发生翻转,使第一弹性件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将第二防护杆通过弹力的作用沿着铰接处翻转,使抹片从防护架中伸出,从而能够将混凝土进行抹平,同时,通过第二弹性件的缓冲作用,能够减小对台阶以及抹片造成的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处放大图;

图4为体现驱动杆往远离主机方向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D处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3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E处放大图;

图9为图7的F方向视图。

附图标记:1、主机;11、支撑杆;12、滑块;13、驱动杆;14、滑槽;15、握持杆;16、扶手杆;17、防滑套;2、抹片;21、第二弹性件;22、延伸片;3、第一防护杆;31、第一连接部;32、第一弧形部;33、第一弹性件;34、支座;35、弧形短杆;4、第二防护杆;41、第二连接部;42、第二弧形部;5、防护架;6、连接杆;71、燕尾槽;72、驱动块;81、齿轮;82、第一齿条;83、第二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抹光机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抹光机,如图1所示,包括主机1,主机1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下方设置有六个抹片2,抹片2的一端和主机1固定连接,另一端往远离主机1方向延伸,使六个抹片2沿主机1的周向均匀分布。抹片2放置于道路上。

抹片2远离主机1的一端设置有延伸片22和第二弹性件21。第二弹性件21优选为弹簧。第二弹性件21的两端分别与抹片2、延伸片22焊接设置,且抹片2的长度方向与延伸片22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如图1和图3所示,主机1上还设置有防护架5用以保护抹片2,防护架5包括一个第一防护杆3和两个第二防护杆4。一个第一防护杆3和两个第二防护杆4以主机1为圆心均匀分布。第二防护杆4的一端和主机1铰接,另一端往远离主机1方向往抹片2倾斜。主机1上固定有支座34,支座34和第一防护杆3的一端铰接,第一防护杆3的另一端往远离主机1方向往抹片2倾斜。第一防护杆3通过第一弹性件33和第二防护杆4连接,两个第二防护杆4之间也通过第一弹性件33连接。第一弹性件33优选为弹簧。

第一防护杆3由第一连接部31和第一弧形部32一体化而成。第二防护杆4由第二连接部41和第二弧形部42一体化而成。使第一弧形部32和第二弧形部42通过第一弹性件33连接。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1均呈圆柱形设置。将弧形短杆35固定在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41的中间。

将连接杆6的下端铰接在第一连接部31上,连接杆6置于支座34和弧形短杆35之间。连接杆6的上端铰接于驱动杆13上。驱动杆13呈长方体设置,并在表面上开设有滑槽14,滑槽14的长度方向和支撑杆11的轴向平行设置。支撑杆11呈圆柱状且倾斜设置,并将下端固定在主机1上,上端往远离主机1的方向延伸,且上端的水平位置高于下端的水平位置。在支撑杆11上固定有滑块12,将滑块12嵌设于滑槽14中,使驱动杆13可以沿着支撑杆11的轴向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杆11的上端固定有一个扶手杆16,扶手杆16的两端套设有防滑套17,防滑套17采用橡胶制成。扶手杆16的轴向沿水平方向设置。驱动杆13靠近扶手杆16的一端设置有握持杆15,握持杆15一端和驱动杆13固定连接,另一端往靠近防滑套17的方向倾斜设置。

综上,在使用时,工人握住防滑套17,通过支撑杆11控制主机1的位置,通过主机1带动六个抹片2转动,抹片2带动延伸片22转动,当需要对道路边缘的混凝土进行抹平时,通过握住握持杆15,拉动握持杆15往靠近扶手杆16的方向移动,带动驱动杆13往靠近扶手杆16的方向移动,使驱动杆13通过连接杆6带动第一连接部31移动,使得第一连接部31沿着铰接处向上翻转,从而使第一弧形部32随着第一连接部31的翻转而发生翻转,通过第一弹性件33的弹力作用,如图4所示,使第一弹性件33带动第二防护杆4沿着铰接处向上翻转,从而使抹片2与延伸片22可以从防护架5中伸出。使得主机1移动的同时,使主机1不会与道理边缘的台阶发生抵触,从而使抹片2和延伸片22可以顺利将道路边缘的混凝土进行抹平。当主机1的往道路边缘靠的太近时,延伸片22会先与台阶抵触,通过第二弹性件21的弹力作用,使延伸片22往靠近抹片2的方向移动,从而对台阶不会造成较大的损坏。

在道路边缘的混凝土抹平之后,通过握持杆15推动驱动杆13往靠近主机1的方向移动,同上,使第一防护杆3带动第二防护杆4往靠近抹片2的方向移动,继而通过第一弹性件33自身的弹力作用,将第一防护杆3和第二防护杆4定位,对抹片2进行保护,同时也避免抹片2对工人造成伤害。

实施例2:一种抹光机,如图5和图6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在驱动杆13的下端铰接有一个驱动块72,在第一连接部31的外壁上开设有燕尾槽71,燕尾槽7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接部31的轴向平行设置。

将驱动块72置于燕尾槽71中,使驱动块72可以沿着燕尾槽71的长度方向移动。

使用时,如实施例1所述,使驱动杆13沿着支撑杆11的轴向往远离主机1的方向移动,使驱动杆13带动驱动块72往靠近扶手杆16的方向移动,同时使驱动块72与燕尾槽71的内壁抵触,带动第一连接部31沿着自身的铰接处发生翻转,使得抹片2从防护架5中伸出,使抹片2可以对道路边缘的混凝土进行抹片2。

通过将驱动杆13往靠近主机1的方向移动,即可使驱动块72对燕尾槽71的内壁产生压力,通过压力的作用,带动第一防护杆3往靠近抹片2的方向移动,使抹片2置于防护架5内,对抹片2进行保护。

实施例3,一种抹光机,如图7至图9所示,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在支座34上转动连接有一个齿轮81,在驱动杆13上固定有第一齿条82。在第一连接部31上固定第二齿条83,第二齿条83呈圆弧形设置,且第二齿条83的圆心置于齿轮81的轴心上。第一齿条82和第二齿条83置于齿轮81的同一侧。第一连接部31的铰接处与齿轮81同轴设置。

使用时,如实施例1所述,使驱动杆13沿着支撑杆11的轴向往远离主机1的方向移动,使驱动杆13通过第一齿条82带动齿轮81转动,使齿轮81带动第二齿条83沿着齿轮81的轴心转动,从而使第二齿条83带动第一连接部31沿着铰接处翻转,使得抹片2可以从防护架5中伸出,使得抹片2从防护架5中伸出,使抹片2可以对道路边缘的混凝土进行抹片2。

通过将驱动杆13往靠近主机1的方向移动,使第一齿条82带动齿轮81转动,使齿轮81带动第二齿条83移动,使得第二齿条83带动第一连接部31沿着铰接处翻转,使抹片2置于防护架5中,对抹片2进行保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