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速交通配套设备相关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站台吸音墙,其能够以便于施工、耐用性好和节能环保的方式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工程、高速公路和城市地铁等场合。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地铁交通的迅猛发展,车辆的行进速度越来越快,由此产生的噪音对道路两旁居民的生产生活也容易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因此,道路的吸声降噪具有迫切的市场需求以及巨大的市场前景。
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其中道路吸声降噪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在道路两边安装吸声屏障,吸声屏障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有玻璃、塑胶、金属、岩棉板、珍珠岩板等等,但实际使用中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例如,对玻璃、金属、塑胶材料来说,由于它们材质致密,表面光滑,因而对声音的吸收很少,只是对噪声起一个遮挡作用,大量的噪声还是向空中扩散,吸声降噪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金属和塑胶在露天下存在被腐蚀和老化的问题,使用寿命较短;而对岩棉板、珍珠岩板而言,虽然它们的孔隙率较高,吸声效果比致密材料要好,但同样存在强度不高、易破损和施工难度等问题,而且岩棉板风化后会飘散有毒的纤维粉尘,破坏周围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站台吸音墙,其中通过对其整体构造的组成及其关键组件的形状和结构等方面的针对性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提供良好吸声效果的同时,兼具有结构紧凑、便于施工、清洁无污染和强度高、耐用性好等优点,因而尤其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工程之类的应用场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站台吸音墙,其特征在于,该站台吸音墙整体设置在站台墙朝向交通工具的一侧,并包括外面板、内背板,以及设置在该外面板与该内背板之间的中间吸声层,其中:
所述外面板的外表面上沿着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凸出结构,并且这些凸出结构彼此之间采用平面结构执行过渡;此外,所述凸出结构自身的表面上、以及所述平面结构的表面上均开设有多个吸声孔;
所述中间吸声层呈中空腔结构,其内部容纳有吸声材料并且与所述吸声孔保持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上述站台吸音墙还包括空气共振层,该空气共振层设置在所述中间吸声层与所述内背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所述凸出结构优选为三角锥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所述凸出结构在所述外面板上的分布沿着高度方向呈密度递交的方式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所述外面板与所述内背板之间采用龙骨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所述凸出结构的高度优选被设定为30mm~50mm;所述中间吸声层的厚度被设定为200mm~400mm。
总体而言,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以整体结构紧凑、便于施工的方式提供良好的吸声降噪效果;尤其是,通过声波经由大量吸声孔进入到中间吸声层和空气共振层的处理,测试表明在确保降噪的同时还可提供高强度、不易破损、清洁无污染等优点,因而适用于譬如中低速磁悬浮轨道、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地铁以及其他民用建筑吸声式隔墙之类的应用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构建的站台吸音墙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
1-外面板 2-中间吸声层 3-内背板 11-凸出结构 12-平面结构 5-站台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构建的站台吸音墙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站台吸音墙整体设置在站台墙5的外侧(譬如朝向各类交通工具)的一侧,并包括外面板1、内背板3,以及设置在该外面板1与该内背板3之间的中间吸声层2,下面对这些组件逐一进行具体解释说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改进之一,外面板1的外表面上譬如沿着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凸出结构11,并且这些凸出结构11彼此之间采用平面结构12执行过渡。例如,可在相邻的两个三角锥体之间设置有一个平面结构,以此方式,在整个外面板上加工形成阵列式排布的上述组合,由此形成用于吸声和反射音波的结构形貌;此外,所述凸出结构自身的表面上、以及所述平面结构的表面上均开设有多个吸声孔,以便用于外界噪音的进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关键改进,所述中间吸声层呈中空腔结构,其内部容纳有吸声材料并且与所述吸声孔保持相连通。吸声材料可选择各类常规产品,譬如多孔的泡沫塑料、膨胀珍珠岩颗粒或其他适当材料,相应使得进入到中间吸声层内部的音波得以高效、快捷地吸收。此外,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所述中间吸声层与所述内背板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空气共振层(图中未显示),测试表面能够进一步提高降噪吸声效果。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凸出结构在外面板上的分布沿着高度方向呈密度递交的方式排列,由此更为有效地执行吸声或音波反射功能;此外,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例,这些凸出结构的高度优选被设定为30mm~50mm,所述中间吸声层的厚度被设定为200mm~400mm,实际测试表明,上述重要产品规格对发挥本实用新型的吸音墙的整体综合效果同样起到较大的影响。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