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路口交汇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292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通路口交汇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交通安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交通路口交汇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的数量也在快速的增长,为了能够管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有秩序的行驶通常采用不同类别的交通标识进行限制。

在城市道路中为了减少交通拥堵,通常将道路设置成主道和辅道,主道为快速车道,辅道为慢车道或非机动车道。主道与辅道之间采用绿化带进行隔离,并且在绿化带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有车辆并线的交叉口,当辅道车辆通过交叉口进入主道时,由于绿化带上的植被生长会影响司机观察主道或辅道的车辆情况,因此,车辆在并线时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多数设置在车辆停止线的前方并且垂直于车道,当机动车直行车道的停止信号灯亮起时,人行道允许通行的信号灯亮起,此时行人可以通过人行道穿过道路,由于我国交通规则施行的是右行制,并且在车流量较少的路口车辆始终可以执行右转,当行人或非机动车通过人行道时,由于直行车道上的车辆停止后会阻碍行人或右转机动车驾驶员的视线,因此,机动车右转时很容易与行人或非机动车发生刮碰,造成交通事故影响道路的通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主道或辅道上的车辆预要并线时能够提示速度较低的一方车辆减速慢行或等待让行;当人行道和右转机动车道允许同时通行时,能够提示行人或右转机动车行进速度较低的一方减速慢行或停车让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交通路口交汇警示装置,包括安装架、中控箱、定位盘、主悬臂、副悬臂、防水罩、连接杆、太阳能电池板、测速仪、警示灯、感应线圈、扬声器、中央控制模块和蓄电池,安装架包括安装法兰和立柱,立柱底端安装有安装法兰,立柱圆周上安装有中控箱,中央控制模块和蓄电池安装在中控箱内,立柱圆周上还安装有定位盘,所述的定位盘设置在中控箱的上方,主悬臂和副悬臂分别采用定位盘定位安装在立柱上,主悬臂和副悬臂分别包括安装横杆、筋板、套筒、防水罩安装盘和定位耳,套筒的圆周上安装有横杆,横杆底部安装有与套筒相连接的筋板,套筒顶部安装有防水罩安装盘,套筒底部圆周上安装定位耳,套筒安装在立柱上,测速仪和警示灯分别安装在横杆上,防水罩通过防水罩安装盘安装在套筒的顶部;立柱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相连接,测速仪、警示灯、感应线圈、扬声器和中央控制模块分别通过蓄电池进行供电,测速仪、警示灯、感应线圈和扬声器分别与中央控制模块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测速仪和警示灯采用卡箍安装在横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悬臂和副悬臂能够通过套筒在立柱上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盘顶端设有圆周均匀排列的螺纹孔结构,定位耳上设有通孔结构,螺栓穿过通孔结构与螺纹孔结构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螺纹孔结构的数量为至少为36个,当螺纹通孔结构的数量为36个时,悬臂每转动10°就能够进行定位一次。

作为优选,所述的套筒圆周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栓,螺栓穿过套筒的筒壁与立柱相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的警示灯上设有绿色LED和黄色LED。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水罩圆周上设有豁口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信息接收模块、信息发送模块和信号放大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和调节方便的优点,当主道或辅道上的车辆预要并线时能够提示速度较低的一方车辆减速慢行或等待让行;当人行道和右转机动车道允许同时通行时,能够提示行人或右转机动车行进速度较低的一方减速慢行或停车让行,能够起到安全提示的作用,因此,能够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主悬臂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使用安装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使用安装示意图二;

图中:1.安装架,1.1.安装法兰,1.2.立柱,2.中控箱,3.定位盘,4.主悬臂,5.副悬臂,6.防水罩,7.连接杆,8.太阳能电池板,9.测速仪,10.警示灯,11.感应线圈,12.扬声器,13.中央控制模块,14.蓄电池,a.安装横杆,b.筋板,c.套筒,d.防水罩安装盘,e.定位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如图1-图8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主悬臂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使用安装示意图一,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使用安装示意图二。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交通路口交汇警示装置,包括安装架1、中控箱2、定位盘3、主悬臂4、副悬臂5、防水罩6、连接杆7、太阳能电池板8、测速仪9、警示灯10、感应线圈11、扬声器12、中央控制模块13和蓄电池14,安装架1包括安装法兰1.1和立柱1.2,立柱1.2底端安装有安装法兰1.1,立柱1.2圆周上安装有中控箱2,中央控制模块13和蓄电池14安装在中控箱2内,立柱1.2圆周上还安装有定位盘3,所述的定位盘3设置在中控箱2的上方,主悬臂4和副悬臂5分别采用定位盘3定位安装在立柱1.2上,主悬臂4和副悬臂5分别包括安装横杆a、筋板b、套筒c、防水罩安装盘d和定位耳e,套筒c的圆周上安装有横杆a,横杆a底部安装有与套筒c相连接的筋板b,套筒c顶部安装有防水罩安装盘d,套筒c底部圆周上安装定位耳e,套筒c安装在立柱1.2上,测速仪9和警示灯10分别安装在横杆a上,防水罩6通过防水罩安装盘d安装在套筒c的顶部;立柱1.2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杆7,连接杆7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8,太阳能电池板8与蓄电池14相连接,测速仪9、警示灯10、感应线圈11、扬声器12和中央控制模块13分别通过蓄电池14进行供电,测速仪9、警示灯10、感应线圈11和扬声器12分别与中央控制模块13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测速仪9和警示灯10采用卡箍安装在横杆a上,能够便于测速仪9和警示灯10调节安装角度,因此,能够提高安装调试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悬臂4和副悬臂5能够通过套筒c在立柱1.2上转动,便于调节主悬臂4与副悬臂5之间的夹角,由于主道与辅道的夹角有所不同,适合安装在不同道路上,因此,能够提高装置的通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盘3顶端设有圆周均匀排列的螺纹孔结构,定位耳e上设有通孔结构,螺栓穿过通孔结构与螺纹孔结构配合连接,从而能够便于主悬臂4和副悬臂5安装角度的调节和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的螺纹孔结构的数量为至少为36个,当螺纹通孔结构的数量为36个时,悬臂每转动10°就能够进行定位一次,因此,能够提高悬臂安装角度的精度,并且能够增加角度调节的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的套筒c圆周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栓,螺栓穿过套筒c的筒壁与立柱1.2相接触,当各悬臂的安装角度调节完毕后,能够防止各悬臂发生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警示灯10上设有绿色LED和黄色LED,当绿色LED亮起时表示车辆以规定的速度通行,黄色LED亮起时表示减速通行。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水罩6圆周上设有豁口结构,能够使横杆a放置在豁口内,因此,能够使防水罩6完全覆盖在套筒c的顶部和周围。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央控制模块13包括单片机、信息接收模块、信息发送模块和信号放大模块。

具体使用过程,在主道与辅道之间设置该装置时(如图7所示),通过安装法兰1.1将装置安装在并线交叉口前方3至5米处,根据主道与辅道之间的夹角设置主悬臂4与副悬臂5的安装角度,当主道与辅道平行并列设置时,主悬臂4与副悬臂5之间的夹角为180°,能够使各悬臂与车道中心线空间垂直设置,将感应线圈11分别设在交叉口的后方20米处且埋设于主道和辅道地面以下,将扬声器12设置在并线交叉口后方15米处且架设在主道与辅道之间的绿化带内;工作时,当主道和辅道上的车辆行驶到感应线圈11的位置时,测速仪9启动并对行驶的车辆进行测速,主悬臂4上的测速仪9和副悬臂5上的测速仪9分别将信息传送至中央控制模块13,并且通过单片机将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中央控制模块13控制警示灯10,使行驶速度较高车辆所在车道上警示灯10绿色LED亮起,行驶速度较低车辆所在车道上警示灯10黄色LED亮起,同时扬声器12发出警告声,由于低速行驶的车辆便于制动,从而提醒低速行驶的车辆减速慢行,因此,能够起到警告提示的作用,进而能够给预要并线的车辆更多观察路况的时间,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人行道与机动车道设置该装置时(如图8所示),通过安装法兰1.1将装置安装在人行道与右转车道交汇处的右侧1至3米处,当人行道与机动车道垂直设置时,将主悬臂4与副悬臂5的之间的夹角调节为90°,使主悬臂4与人行道空间垂直设置,副悬臂5与机动车道空间垂直设置,将感应线圈11埋设在人行道的入口3米处,并且将感应线圈11埋设在右转机动车道上且距离前方路口20米处,将扬声器12设置在人行道的出口处;工作时,当人行道和右转机动车道同时允许通行时,由于直行车道上的机动车停止后会阻碍行人和右转车辆驾驶员的视线,当行人和右转机动车跨越感应线圈11时,主悬臂4上的测速仪9对人行道上的非机动车或行人进行测速,副悬臂5上的测速仪9对右转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进行测速,主悬臂4上的测速仪9和副悬臂5上的测速仪9分别将信息传送至中央控制模块13,并通过单片机将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中央控制模块13控制警示灯10,当右转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人行道上行人或非机动车的行进速度时,人行道上的警示灯10黄色LED亮起,同时扬声器12发出警告声,右转车道上警示灯10绿色LED亮起,从而能够提醒行人或非机动车在过人行道时注意观察右转车辆;当右转车辆的行驶速度小于非机动车的行进速度时,人行道上的警示灯10绿色LED亮起,右转车道上警示灯10黄色LED亮起,同时扬声器12发出警告声,从而提醒低速行使的右转机动车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因此,能够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