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杆护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8770阅读:7377来源:国知局
电杆护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线路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杆护墩。



背景技术:

目前,配电线路电杆很多都在公路或居民区的巷子里,很容易发生被车辆刮碰的事故,配电线路电杆损坏几率大增,影响安全、可靠供电。为防止路边电杆被车辆误撞,用以保护电杆,减少断电、断线事故及生命财产损失,通常在电杆底部制作水泥护墩来保护电杆。传统的水泥护墩机械强度较低,须制作较大体积才可达到防护要求;同时其易破损,破损后对电杆保护强度骤降,不易修复,失去保护电杆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杆护墩,其有效地提升了机械强度,在较小体积的情况下也可达到防护要求,同时其牢固可靠,不易被撞毁破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杆护墩,包括相向设置的第一护墩主体和第二护墩主体,所述第一护墩主体凹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护墩主体凹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相向设置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对接配合形成与电杆的外周形状相匹配的空腔,所述第一护墩主体和所述第二护墩主体均包括混凝土层和埋设于所述混凝土层内的钢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筋包括沿所述电杆的外周周向布置的多根主筋和垂直于所述主筋布置的多根箍筋,所述主筋与所述箍筋绑扎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横跨于所述第一护墩主体和所述第二护墩主体之间,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一护墩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护墩主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护墩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护墩主体之间均通过镀锌螺栓紧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层还预埋有与所述镀锌螺栓相配合的螺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墩主体和第二护墩主体之间的连接缝内填塞有水泥砂浆填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墩主体的外周设有第一吊装孔,所述第二护墩主体的外周设有第二吊装孔,所述第一吊装孔和所述第二吊装孔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墩主体和所述第二护墩主体的底端均埋设于地下,所述第一护墩主体和所述第二护墩主体位于地面上方的一侧均设有防撞警示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撞警示层位为荧光反射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墩主体和所述第二护墩主体均呈半圆形锥台状。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杆护墩,其由相向设置的第一护墩主体和第二护墩主体对接而成。第一护墩主体和第二护墩主体可为预制件,其取代以往在电杆根部原地砌水泥墩的传统方法,既省时又省力并且可以循环利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相应地,也降低了制作成本。同时其采用混凝土内加钢筋的结构,提高护墩的密度,增强护墩的机械强度,使得护墩牢固可靠,不易被撞毁破损。此外,与传统技术相比,在达到同样防护强度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可缩小护墩的尺寸,使得护墩占地面积减小,用以避免体积较大的护墩影响市容。

所述钢筋由纵横交错布置的主筋和箍筋构成,用以增强钢筋的机械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护墩主体和第二护墩主体通过连接板连接,其连接结构简单,使得整个护墩拆装简便。

所述第一护墩和第二护墩通过镀锌螺栓与连接板连接,采用镀锌螺栓既可满足耐腐蚀要求,又可达到降低制作成本的效果,并且其持久耐用。

所述第一护墩主体的外周设有第一吊装孔,所述第二护墩主体的外周设有第二吊装孔,第一吊装孔和第二吊装孔方便在护墩安装过程中机械吊装设备吊装。

所述第一护墩主体和所述第二护墩主体露出地面的部分均设有防撞警示层,用以为过往车辆提供警示,减少车辆误撞的情况。

所述防撞警示层为荧光反射涂层,其具有较好的耐腐蚀特性,粘附性强,不易出现裂痕和剥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杆护墩的俯向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杆护墩的侧向视图;

图3为图1的A-A向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护墩主体,11、第一容纳槽,12第一吊装孔,20、第二护墩主体,21、第二容纳槽,22、第二吊装孔,22、防撞警示层,30、连接板,40、镀锌螺栓,50、螺母,60、地面,100、混凝土层,200、钢筋,210、主筋,220、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杆护墩,包括相向设置的第一护墩主体10和第二护墩主体20。所述第一护墩主体10凹设有第一容纳槽11,所述第二护墩主体20凹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槽11相向设置的第二容纳槽21。所述第一容纳槽11和所述第二容纳槽21对接配合形成与电杆的外周形状相匹配的空腔。所述第一护墩主体10和所述第二护墩主体20均包括混凝土层100和埋设于所述混凝土层100内的钢筋200。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杆护墩由相向设置的第一护墩主体10和第二护墩主体20对接而成,第一护墩主体10和第二护墩主体20可为预制件。其取代以往在电杆根部原地砌水泥墩的传统方法,既省时又省力并且可以循环利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施工提供便利,相应地,也降低了制作成本。同时其采用混凝土层100内加钢筋200的结构,提高护墩的密度,增强护墩的机械强度,使得护墩牢固可靠,不易被撞毁破损。此外,与传统技术相比,在达到同样防护强度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可缩小护墩的尺寸,使得护墩占地面积减小,用以避免体积较大的护墩影响市容。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所述钢筋200包括沿所述电杆的外周周向布置的多根主筋210和垂直于所述主筋210布置的多根箍筋220。所述主筋210与所述箍筋220绑扎固定。因而本实用新型所述钢筋200由主筋210和箍筋220纵横交错布置构成,可增强其机械强度。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护墩主体10和所述第二护墩主体20均呈半圆形锥台状,其内的箍筋220的环向周长由上往下逐渐增加。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若干个连接板30。所述连接板30横跨于所述第一护墩主体10和所述第二护墩主体20之间的连接缝,且所述连接板30一端与所述第一护墩主体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护墩主体20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30与所述第一护墩主体10之间以及所述连接板30与所述第二护墩主体20之间均通过镀锌螺栓40紧固。采用镀锌螺栓40既可满足耐腐蚀要求,又可降低制作成本。相应地,第一护墩主体10和第二护墩主体20内的混凝土层100里则预埋有与所述镀锌螺栓40相配合的螺母50。优选地,若干个所述连接板30均匀分布于该护墩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护墩主体10和第二护墩主体20之间的接缝处填塞有水泥砂浆填料,用以加固第一护墩主体10与第二护墩主体20之间的连接,延长护墩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墩主体10和所述第二护墩主体20的底端均埋设于地下,并且所述第一护墩主体10和所述第二护墩主体20位于地面60上方的一侧均设有防撞警示层22,用以为过往车辆提供警示,减少车辆误撞的情况。所述防撞警示层22为荧光反射涂层,其具有较好的耐腐蚀特性,粘附性强,不易出现裂痕和剥落,使用寿命长。所述荧光反射涂层可由反光漆制作而成的、红白相间的条纹。

此外,为方便预制品运输与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护墩主体10的外周设有第一吊装孔12,所述第二护墩主体20的外周设有第二吊装孔22,所述第一吊装孔12和所述第二吊装孔22相对设置。第一吊装孔12和第二吊装孔22可方便机械吊装设备吊装护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杆护墩,其由两个高强度混凝土预制品对接而成,可实现备件储存;其响应速度快,随时调配使用。同时其也是一种标准制品,结算采用单一标准施工定额,杜绝了项目审计风险。本实用新型达到了施工便利的效果;由于其减少了施工所需人力,并且该新型电杆护墩还可以重复利用,达到了降低制作成本的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牢固可靠,护墩主体不易破损,同时其上的防撞警示层22也持久耐用。最后,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防撞护墩建成后占地面60积大幅减少,最大程度减少对道路的影响,同时美化市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数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