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水砖及其铺设结构。
背景技术:
在小区门庭的入口会设置特殊的坡道结构,一半是台阶,另一半是光滑的坡道,其中光滑的坡道主要是用来供人们运东西使用或作为残疾人士的轮椅专用坡道。现有技术中,该种坡道结构中的光滑坡道几乎没有任何都防滑措施,在下雨天坡道上积水,容易发生打滑现象,尤其对于残疾人士使用轮椅的安全性造成威胁,且雨水还可能从光滑坡道流淌到台阶上造成积水,容易使人滑倒。
申请号为CN201521128572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水砖,包括砖体,砖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块,砖体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有贯穿其侧壁的蓄水槽。该透水砖通过在砖体的侧壁上设置凸块,使相邻的砖体拼接位置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使雨水从间隙中流入地表,但由于在铺设透水砖时需要在相邻透水砖之间填充砂浆,因此相邻砖体之间产生的间隙十分狭小,若雨水比较急,则其排水能力十分有限,雨水并不能及时向下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砖,能够满足门庭坡道的防水要求,通过及时排水使门庭坡道在雨天不易发生打滑现象,由此提高雨天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透水砖,包括砖体,砖体内部设有排水腔,砖体表面设有若干V型导水槽,V型导水槽内设有若干排水孔,排水孔与排水腔连通,砖体底部设有若干渗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或者坡道表面有积水时,透水砖的砖体表面的V型导水槽可使流入槽内的雨水集中流淌,而不会在坡道表面漫开,雨水流淌到排水孔处再流入排水腔内,雨水沿着V型导水槽流淌,能更更快地从透水砖表面流进排水腔内;排水腔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储存一定量的水,减少雨水很急时来不及排走最终还是从排水孔溢出砖体的情况;砖体底部的渗水孔使雨水可以进入排水腔后再通过渗水孔排出透水砖,使得透水砖在大雨时能够持续保持透水能力。
优选的,若干V型导水槽呈相互平行且包围的方式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个V型导水槽呈平行包围设置能够在砖体表面尽可能多地设置,使更多的雨水能够流进V型导水槽内,尽快流入排水腔内排出;此外,若干V型排水槽增大了透水砖表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在雨天起到一定的防滑效果。
优选的,排水腔内设有吸水腔,且吸水腔位于砖体的顶部下方,吸水腔内填充有高吸水树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吸水树脂具有吸收比自身重几百到几千倍水的高吸水功能,在排水腔内部设置吸水腔后,当雨水从透水砖表面的排水孔往下流时,吸水腔内的高吸水树脂能够吸收掉很多的雨水,能够在雨下得很急时快速吸收大量雨水,增强透水砖的透水能力,减少雨水来不及排走溢出透水砖表面的现象。
优选的,吸水腔内设有若干排水通道,排水通道与部分排水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吸水腔内填充的高吸水树脂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但是其能力也总是有限的,因此通过排水通道可进一步提高透水砖的透水能力,从透水砖表面渗下的雨水一部分被高吸水树脂吸收,实现透水砖表面的快速透水,另一部分雨水从排水孔直接流入排水通道内,实现透水砖的持续排水、大量排水作用。
优选的,砖体的一侧面的上部设有拼接块,下部设有拼接槽,且砖体的四个侧面都设有拼接块和拼接槽相邻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透水砖砖体的四周设置拼接块和拼接槽,这样在铺设透水砖时就可以通过拼接结构将相邻透水砖更加紧固地连接,防止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相邻透水砖分离、翘起的现象,延长透水砖铺设的路面的服役周期。
优选的,拼接块和拼接槽在砖体的每侧分别设置一对,且靠近V型导水槽尖端的两个拼接槽和拼接块分别对称设置在V型导水槽尖端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砖的每侧设置上下两个拼接槽和拼接块,一方面能够提高透水砖铺设后相邻透水砖的连接紧密性;另一方面,每侧分别设置一对拼接槽和拼接块能够增加透水砖的铺设方式,比如如果拼接槽或拼接槽各只有一个且设置在中间位置,则此种透水砖就不能交错铺设,而本条所述的拼接槽和拼接块的设置方式既能够正对铺设,又能交错铺设,铺设方式更为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砖铺设结构,能够在透水砖自身具备的排水功能的基础上,通过铺设结构进一步增强透水砖铺设路面的排水能力,减少积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透水砖铺设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铺设的碎石层、砂垫层以及土路床,碎石层上方铺设有上述任意一项方案所述的透水砖。
优选的,透水砖位于相邻两排位置交错设置,下排透水砖的V型导水槽位于上排两个V型导水槽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下两排透水砖的V型导水槽交错设置,这样当雨水滴落到上排V型导水槽两侧的透水砖表面时,虽然该处没有V型导水槽和排水孔可以排水,但是当这部分雨水流淌到下排透水砖时,其正好能够流进下排透水砖的V型导水槽所在的区域内,从而使滴落到透水砖表面任意一处的雨水最后都能流进V型导水槽实现排水。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透水砖及其铺设结构,具有优良的排水性能,即使在大雨时,也能快速及时地将雨水排进地下,防止雨水排走后又溢出路面;另一方面,又能保证持续长久的排水能力,可排大量雨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4中透水砖铺设示意图。
附图标记:1、砖体;2、排水腔;3、V型导水槽;4、排水孔;5、渗水孔;6、吸水腔;7、排水通道;8、拼接块;9、拼接槽;10、碎石层;11、砂垫层;12、土路床;13、透水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透水砖,包括陶瓷透水砖砖体1,砖体1内部为中空的排水腔2。砖体1顶部设有若干V型导水槽3,且V型导水槽3以相互平行并包围的方式设置。V型导水槽3内设有若干排水孔4,排水孔4与排水腔2连通。砖体1底部设有渗水孔5,渗水孔5与排水腔2连通。
当下雨时,雨水落在透水砖表面,大部分雨水都会落在V型导水槽3所在的区域内,这部分雨水或者直接落入V型导水槽3内,或者先流淌一段距离再流入V型导水槽3内;在V型导水槽3内流淌的雨水经过V型导水槽3内的排水孔4时,一部分从排水孔4流进排水腔2内,剩余部分继续向下或者流进下方的排水孔4内;进入排水腔2内的雨水最后通过砖体1底部的渗水孔5排出砖体1外,从而实现透水砖表面的透水、排水。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透水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排水腔2内设有吸水腔6,且吸水腔6位于砖体1顶部的下方,吸水腔6内填充有高吸水树脂。吸水腔6内还设有若干排水通道7,排水通道7与其中部分排水孔4连通。
雨水从砖体1表面的排水孔4往下流时,其中一部分雨水流进吸水腔6内,被高吸水树脂吸收,还有部分雨水直接从排水孔4流入排水通道7内,再从排水通道7流进排水腔2,最后从排水腔2底部的渗水孔5渗到砖体1外实现排水。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透水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砖体1位于V型导水槽3左侧的侧面设有拼接槽9和拼接块8各一对,且拼接槽9设置在上方,拼接块8设置在下方;与该侧面相对的侧面的上方设有拼接块8,下方设有拼接槽9;V型导水槽3正前方的侧面的上方设有拼接块8,下方设有拼接槽9;最后一个侧面的上方设有拼接槽9,下方设有拼接块8。另外,靠近V型导水槽3设置的拼接槽9和拼接块8分别对称设置在V型导水槽尖端的两侧。
在用透水砖铺设路面时,相邻透水砖的拼接槽9和拼接块8互相嵌套在一起。
实施例4
如图4~5所示,一种透水砖铺设结构,包括土路床12,土路床12上方设有砂垫层11,砂垫层11上设有碎石层10,碎石层10上铺设有实施例1~3中的任意一个透水砖层13,且下排透水砖与上排透水砖交错铺设,且下排透水砖的两边分别位于上排两块透水砖的V型导水槽3的V型底部,其铺设工艺采用现有技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