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涵内模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7572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涵内模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箱涵内模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道路工程中常有设计流水箱涵,其类型大小不一,形状却大同小异。现有技术中,道路工程中的箱涵内模支撑装置大部分采用可拆卸式脚手架支撑结构支撑木模板来进行箱涵的施工。现有的脚手架内模支撑装置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装卸过程繁琐,容易延误工期,且脚手架钢管在经过多次装卸支撑后容易变形,钢管弯曲,扁平现象严重;第二、脚手架支撑结构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管,钢管众多会导致支撑点不在一个平面上,箱涵顶板底面会出现隆起现象;第三、由于钢管众多,钢管之间空间狭小,工人无法进入内部检查脚手架松动情况,如若松动情况严重,极有可能造成砼浇筑时顶板爆模的严重危害事故。总之,现有的脚手架内模支撑装置工作效率低,材料浪费大,且有不稳定性安全隐患,浇筑混凝土还需要多次加固,不便于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涵内模支撑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程,而且模板可多次重复利用,安全性高,更加灵活便于检查,基本可避免爆模、箱涵顶板底面隆起等常见工程质量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箱涵内模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和由底座支撑的顶模,底座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水平设置的平柱和倾斜设置的斜撑,立柱、平柱和斜撑均采用型钢制成且相互固定连接,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可上下翻转的滚轮;顶模包括平模和斜模,平模水平设置且通过可调高度的颈托连接在底座上,斜模转动连接在平模的两侧,斜模上连接有一螺杆,螺杆一端球接在斜模上,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其中,所述平模包括水平设置的上模板和均匀间隔固定连接在上模板下的模枕,上模板和模枕均采用型钢制成。其中,所述颈托包括上部的与模枕配合托部和固定在托部下方的连接杆,托部卡接模枕,连接杆穿过底座与固定件配合固定在底座上部。其中,所述颈托为一固定在底座上的液压装置,液压装置包括可伸缩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端部连接有承托模枕的托部。其中,所述滚轮通过一翻转机构上下翻转,翻转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下部的电机,电机的转轴上垂直连接有一轮叉,滚轮与轮叉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箱涵内模支撑装置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程,而且模板可多次重复利用,安全性高,更加灵活便于检查,可避免爆模、箱涵顶板底面隆起等常见工程质量问题。2、本实用新型的底座采用工字钢固定连接作为骨架,钢结构的骨架支撑能力大大提高,解决了原有的脚手架的钢管容易弯曲和扁平问题,底座的立柱和平柱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增加底座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使得顶模的各支撑点均处在同一平面上,有效避免了原有的脚手架由于钢管众多、钢管之间连接扣件的松动等等情况而导致的支撑点不在同一平面上,箱涵顶模底面出现隆起的现象;再者,底座采用型钢且固定连接有效的提高了整个底座的支撑能力和稳定性,立柱和平柱布置时可适度的加大其间距及减少其用量,有效的节省了原材料的使用成本,同时增大了底座的内部空间,便于工人的进出。3、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上设置可上下翻转的滚轮,可以实现整个装置的整体移动,这样就避免了在同一箱涵施工中反复安装和拆装底座支撑结构,既能节省施工时间和人力支出,同时,又避免了底座反复拆装带来的支撑点不在同一平面上、容易导致底座变形弯曲等问题,有效地保障了箱涵施工高度的精确性。4、本实用新型的可调高度的颈托和螺杆,不仅能够精确调整顶模的高度和位置,又便于的顶模的拆装。5、本实用新型的滚轮设置的翻转机构,不仅能够实现滚轮的上下翻转,而且可以通过多个转轴的转动的力,通过滚轮作为转动支点,从而可以直接抬高整个支撑装置,就省去了常规作业中使用千斤顶等外部设备来抬高支撑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钢筋笼以及基础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颈托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斜模与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立柱、12-平柱、121-纵向平柱、122-横向平柱、13-斜撑、2-顶模、21-平模、211-上模板、212-模枕、22-斜模、3-滚轮、31-翻转机构、311-电机、312-转轴、313-轮叉、4-颈托、41-托部、42-连接杆、43-固定件、5-活页、6-螺杆、7-基础、8-钢筋笼。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箱涵内模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和由底座1支撑的顶模2;所述底座1包括立柱11、平柱12和斜撑13;所述立柱11竖直设置;所述平柱12水平设置,包括纵向平柱121和横向平柱122;所述立柱11通过纵向平柱121和横向平柱12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立柱11、纵向平柱121和横向平柱122均采用型钢制成,具体的是采用工字钢,立柱11、纵向平柱121和横向平柱122相互焊接作为底座1的骨架;所述斜撑13倾斜设置且与立柱11、纵向平柱121和横向平柱12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撑13采用小型号的工字钢焊接在立柱11、纵向平柱121和横向平柱122上,进一步提高了底座1的结构稳定性。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可上下翻转的滚轮3;完成上一段箱涵施工后,采用液压装置顶起整个支撑装置,翻下滚轮3,即可推动支撑装置到下一段的施工现场,滚轮3的设置,使得整个底座1无需拆装就可进行下一段箱涵的施工,省时省力。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滚轮3通过一翻转机构31来实现滚轮3的上下翻转,所述翻转机构31包括固定在底座1下部的电机311,电机的转轴312上垂直连接有一轮叉313,滚轮3与轮叉313连接;通过电机311的转轴312的旋转,不仅能够实现滚轮3的上下翻转,而且可以通过多个转轴312的转动的力,通过滚轮3作为转动支点,从而可以直接抬高整个支撑装置,就省去了常规作业中使用千斤顶等外部设备来抬高支撑装置。所述顶模2包括中间水平设置的平模21和设置在平模21两侧的斜模22;所述平模21包括水平设置的上模板211和均匀间隔固定连接在上模板211下的长条状的模枕212,所述上模板211和模枕212均采用型钢制成,所述平模21通过可调高度的颈托4连接在底座1上;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颈托4包括上部的与模枕212配合的托部41和固定在托部41下方的连接杆42,所述托部41卡接模枕212,所述连接杆42穿过底座1与固定件43配合连接在底座1上部。可替代的,所述可调高度的颈托4可采用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液压装置包括可伸缩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端部连接有承托模枕212的托部。所述斜模22转动连接在平模21的两侧,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斜模22通过活页5铰接在平模21的两侧;所述斜模22上连接有一螺杆6,螺杆6一端球接在斜模22上,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座1上。箱涵施工时,将上述支撑装置布置在施工现场,确保滚轮3上翻,使得底座1的底部直接支撑在基础7上,确认支撑的稳定性,铺设顶模2,然后向上调节颈托4使得平模21到达设计高度后将颈托4固定在底座1上,向外调节螺杆6使得斜模22到达设计位置后将螺杆6固定在底座1上然后进行顶板钢筋笼8的铺设和混凝土的浇筑,此段箱涵施工完成后,向下调节颈托4使得平模21脱模,并且向内调节螺杆6使得斜模22脱模即可拆除模板,进行下一段箱涵施工时,启动电机311,翻下滚轮3,将底座1移动至下一段箱涵的施工现场后即可进行下一段箱涵的施工,在整个箱涵的施工过程中,均无需拆除和安装底座1,省时省力。以一个箱涵断面为3×3㎡,长度52m的箱涵施工项目为例,采用长度为6m、断面3×3㎡的上述箱涵内模支撑装置(下简称本支撑装置)进行顶模施工,与现有的长度为6m、断面3×3㎡的脚手架支撑装置施工比较:1、经济效益:施工装置工人人数安装用时拆卸用时总拆卸次数总人工费用脚手架支撑装置3人2天3天9次27000元本支撑装置3人1天1天1次6000元具体如下:可节省的人工费用:一个6m长,断面3×3㎡的脚手架支撑装置安装需要2天,拆卸需要3天,工人3人,1次装卸所需人工费用W1:W1=3×5×200=3000元完成整个52m箱涵需9次装卸,所需人工总费用W1’:W1’=3000×9=27000元同样断面长度的本支撑装置因其钢材用量远小于钢管用量,3人安装采用机械配合仅1天就可完成,箱涵完全施工完成后再行1次拆卸,整个箱涵完成仅需1次安装1次拆卸,所需人工费W2:W2=3×1×200×2=1200元,机械费用按300元/小时计8小时费用为2400元,安装一次拆卸一次本支撑装置所需总费用W2’:W2’=1200+2400×2=6000元完成箱涵,本支撑装置可省费用W:W=W1’—W2’=21000元注:人工费用按每人每天200元计。2、工期效益:施工装置工期天数脚手架支撑装置25天本支撑装置4天具体如下:道路工程中箱涵施工为避免因地质原因出现沉降不均匀现象,多采用从中间向两边对称施工,因此按照原工艺施工本箱涵内模支撑结构安装拆卸需要5次,工期为5×5=25天,按照本支撑结构安装拆卸需2次,工期为2×2=4天,工期节省21天。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