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落架结构及带有该结构的桥梁落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20288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落架结构及带有该结构的桥梁落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梁落架结构及带有该结构的桥梁落架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落架是桥梁施工的一个步骤,如图1所示,桥梁主体通过贝雷梁1支撑,图中箭头方向为桥梁主体长度的走向。贝雷梁1下方均匀排列有若干支撑贝雷梁1的分配梁3,分配梁3通过钢管柱4支撑固定。

其中,分配梁3与贝雷梁1之间设有若干落架用的砂筒2。

如图2所示,砂筒2包括相互嵌合的上钢盆21和下钢盆23。上钢盆21内填充混凝土22,下钢盆23内填充有细砂24。

落架时,将下钢盆23侧壁上的放砂螺栓孔25打开,由于桥梁主体的重力作用,使得细砂24被压动从放砂螺栓孔25流出。导致上钢盆21逐渐嵌入下钢盆23内,实现桥梁落架。

实际施工中,砂筒2必然要做成和钢管柱4匹相匹配的规格,而不同的桥梁体系中,钢管柱4的尺寸不同,导致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制造符合的砂筒,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落架结构,可适应不同尺寸的钢管柱,降低砂筒的使用成本。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桥梁落架结构,包括贝雷梁和通过钢管柱支撑的分配梁,贝雷梁与分配梁之间支撑有改进砂筒,改进砂筒包括平行设置的两块竹胶板,两竹胶板之间放置有至少一个砂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架时只需割破砂袋,砂子流出即可落架。砂袋和竹胶板的使用成本低,并且多个改进砂筒的组合可适应不同尺寸的钢管柱。砂袋割破后不用收取,并且割破砂袋的操作相较于将放砂螺栓孔打开更加方便。

并且,采用原有的砂筒2落架时,下钢盆的侧壁高度较小时,细砂不易流出导致落架困难。采用本方案的改进砂筒进行落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砂袋上的开口割的足够大,使细砂更易流出。

进一步设置:改进砂筒沿分配梁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进砂筒对贝雷梁提供均匀的支撑力,以方便在割破砂袋进行落架时,桥梁的落架过程更加平稳。

进一步设置:分配梁与贝雷梁之间至少有一层改进砂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桥梁的落架高度,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一层改进砂筒来满足,特殊情况下可对改进砂筒进行叠放,以适应特殊的落架高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桥梁落架结构的桥梁落架方法,

第一步:工人攀爬到上述任意方案中的改进砂筒处,将砂袋割破;

第二步:砂袋中的细砂沿砂袋上割破的开口流出;

第三步:检查各砂袋中细砂的流失情况,若有较多细砂残留,则在该砂袋上将破口扩大使细砂流出;

第四步:在细砂流出的过程中,贝雷梁逐渐向分配梁靠近,直到完成落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通过割破砂袋放砂落架来替代原有的打开下钢盆放砂落架,可根据实际工况调整砂袋数量。

进一步设置:工人从桥梁体上用吊挂工具下放到分配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中的吊挂工具可以选为威亚或吊架等工程用载人吊挂装置。

进一步设置:工人数量按照每排钢管柱的数量分配,每排钢管柱均对应一条分配梁,沿贝雷梁长度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逐步将每条分配梁上对应的砂袋割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照这样的顺序去逐步将砂袋割破,防止有砂袋被遗落。

进一步设置:工人数量按照每排钢管柱的数量分配,每排钢管柱均对应一条分配梁,沿贝雷梁长度方向的中间向两端逐步将每条分配梁上对应的砂袋割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有砂袋被遗落。

进一步设置:工人数量按照钢管柱的数量分配,同时将各个分配梁上的砂袋同时割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人数的投入,加快了桥梁落架的时间,每个人可以更好的观察细砂流出的情况,方便及时控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砂袋的使用成本低,放置方便,并且在其内部装满细砂,在桥梁的压力下两层竹胶板直接被压平。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表示现有桥梁落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表示砂筒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表示改进砂筒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贝雷梁;2、砂筒;21、上钢盆;22、混凝土;23、下钢盆;24、细砂;25、放砂螺栓孔;3、分配梁;4、钢管柱;5、改进砂筒;51、竹胶板;52、砂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桥梁落架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贝雷梁1、改进砂筒5、分配梁3和钢管柱4。改进砂筒5包括平行设置的两块竹胶板51,两竹胶板51之间放置有砂袋52。改进砂筒5分布的范围对应贝雷梁1在分配梁3上投影的范围,钢管柱4均匀分布在分配梁3下方对分配梁3提供支撑,每根钢管柱4对应至少一个砂袋52。

砂袋52在贝雷梁1的压力作用下被压实。割破砂袋52时,其内部的细砂24受压力被压出。随着细砂24逐渐流出,砂袋52的体积逐渐变小,贝雷梁1压动竹胶板51靠近分配梁3缓慢下降,最终完成落架。

落架完成后,竹胶板51和破碎的砂袋52直接遗留在贝雷梁1与分配梁3之间即可。砂袋52和竹胶板51的制造成本低廉,直接购买即可。因为本发明的改进砂筒5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进行现场拼装,无需预先制造。

实施例2:

一种桥梁落架方法,采用了实施例1中的改进砂筒5。

第一步:统计钢管柱4的数量,所有钢管柱4构成一个矩阵;

第二步:以钢管柱4构成矩阵的长或宽为基准,选取一条边,并且分配若干工人,每人对应这条边上的一根钢管柱4;

第三步:工人穿上吊挂装备,吊挂装备选为威亚,从贝雷梁1上下降到改进砂筒5所在的高度;

第四步:将分配梁3上的砂袋52沿矩阵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割破,细砂24流出,并且贝雷梁1随细砂24的流出而向分配梁3方向下降;

第五步:检查是否有细砂流出受阻的情况,若发现则对该处砂袋上割出的开口进一步扩大,使得所有砂袋52中细砂24最终尽可能的流尽;

第六步:待贝雷梁1的下降稳定后,即完成落架。

实施例3:

一种桥梁落架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第四步:将分配梁3上的砂袋52沿矩阵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从两端向中间依次割破,细砂24流出,并且贝雷梁1随细砂24的流出而向分配梁3方向下降。

实施例4:

一种桥梁落架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第四步:将分配梁3上的砂袋52沿矩阵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从中间向两端依次割破,细砂24流出,并且贝雷梁1随细砂24的流出而向分配梁3方向下降。

实施例5:

一种桥梁落架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第二步:派遣与钢管柱4数量相同的工人,每人对应一个钢管柱4;

第四步:将每个钢管柱4对应的砂袋52割破。

实施例6:

一种桥梁落架方法,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第一步:统计砂袋52的数量;

第二步:按照砂袋52的数量均匀分配工人,每个工人至少分配一个砂袋52;

第三步:工人穿上吊挂装备,吊挂装备选为威亚,从贝雷梁1上下降到改进砂筒5所在的高度;

第四步:将分配梁3上的砂袋52割破,细砂24流出,并且贝雷梁1随细砂24的流出而向分配梁3方向下降;

第五步:检查是否有细砂流出受阻的情况,若发现则对该处砂袋上割出的开口进一步扩大,使得所有砂袋52中细砂24最终尽可能的流尽;

第六步:待贝雷梁1的下降稳定后,即完成落架。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