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透水功能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6065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透水功能的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有透水功能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透水铺装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铺装形式,通过采用大空隙结构层或排水渗透设施使雨水能够通过铺装结构就地下渗,从而达到消除地表径流、雨水还原地下等目的。透水铺装较一般铺装具有以下优势:

1)补充地下水源:透水铺装能够使雨水迅速的渗入地表,还原成地下水,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及时补充,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2)减少积水:透水铺装无表面积水和夜间反光,提高了车辆、行人的通行舒适性与安全性,雨天路面无积水,避免轮胎与路面的水膜的形成,缩短刹车距离提高行车安全性;

3)减少噪音:透水路面上大量的孔隙能够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音,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4)缓解热岛效应:透水铺装具有较大的孔隙并与土壤相通,能积蓄较多的热量和水分,有利于调节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热岛效应;

5)防止内涝:当集中降雨时,能够减轻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城市内涝,避免对公共水域的二次污染。

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等,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透水铺装。

透水砖铺装和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主要适用于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以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如建筑与小区道路、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等,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还可用于机动车道。透水铺装适用区域广、施工方便,可补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的峰值流量削减和雨水净化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城市大量的水泥硬化或地砖地面,中间的空隙结构不利于排水渗透,因此导致地表径流、雨水难以还原为地下水。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有透水功能的排水系统,系统包括多层结构设计,同时设置有万孔管排水,同时设置有大容量排水沟,实现了雨水的快速渗透和收集排放,避免了地表径流和地面积水。

为实现上述需求,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有透水功能的排水系统,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面层、基层、垫层和素土层,所述素土层和垫层之间设置有土工布,所述垫层中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为万孔管,所述土工布和面层之间设置有渗水沟,所述基层为透水混凝土层,所述垫层为级配砂石;所述垫层中每隔1-3m设置有万孔管;

所述面层边缘设置有固定片;

所述渗水沟为由透水混凝土浇筑的凹槽,通过膨胀螺栓和固定片固定,所述面层铺设在固定片上方。

更进一步地,一种有透水功能的排水系统,所述面层为透水材料面层,为透水烧结砖、砂岩或透水混凝土中的一种。

更进一步地,一种有透水功能的排水系统,所述面层为不透水材料面层,为不同组合方式拼接组合;

所述不透水材料面层为花岗石面砖,花岗石面砖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空隙的间距为 8-20mm,所述空隙下方设置有渗水沟,所述渗水沟通过管道与排水管相连通。

在实际应用中,铺装面层可采用透水材料(如透水烧结砖、砂岩、透水混凝土等)以及不透水花岗石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各种铺装图案,然后采用透水混凝土为基层,级配砂石为垫层。同时为避免单一靠土壤透水排水容易导致垫层积水的问题,在碎石垫层每隔2m设置R30PVC万孔管,万孔管直接接大容量排水沟,保证垫层不积水。除此之外,为增加结构稳定性以及过滤作用,在砂石垫层与土路基之间增加土工布。如此,既能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又能实现透水的目的。

除了透水铺装材料的应用,还可以通过用缝隙式明沟盖板排水的模式来实现不透水铺装材料的透水:根据不同场地的排水要求,在排水需求较小的地块内设置缝隙10mm容量较小的渗水沟,在排水需求较大的地块边界设置缝隙15mm容量较大的渗水沟。然后通过缝隙将水排到排水沟中,再通过基层的透水混凝土使雨水向地下渗透,超过透水混凝土渗水能力的过多的雨水,如果是小容量的渗水沟,则是通过每隔2m的万孔管收集最后汇入市政雨水井,如果是大容量的排水沟,则通过排水管排到市政雨水井,达到减缓雨水量的目的,而10~15mm的缝隙在人行走过程中几乎是可以忽略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系统包括多层结构设计,同时设置有万孔管排水,同时设置有大容量排水沟,实现了雨水的快速渗透和收集排放,避免了地表径流和地面积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排水管和渗水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大容量渗水沟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面层1、基层2、垫层3、素土层4、土工布5、排水管6、渗水沟7、固定片8、膨胀螺栓9、花岗石面砖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有透水功能的排水系统,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面层1、基层2、垫层3和素土层4,所述素土层4和垫层3之间设置有土工布5,所述垫层3中设置有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 为万孔管,所述土工布5和面层1之间设置有渗水沟7,所述基层2为透水混凝土层,所述垫层3为级配砂石;所述垫层3中每隔2m设置有万孔管;

所述面层1边缘设置有固定片8;

所述渗水沟7为由透水混凝土浇筑的凹槽,通过膨胀螺栓9和固定片8固定,所述面层1铺设在固定片8上方。

所述面层1为不透水材料面层,为不同组合方式拼接组合;

所述不透水材料面层为花岗石面砖10,花岗石面砖10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空隙的间距为15mm,所述空隙下方设置有渗水沟7,所述渗水沟7通过管道与排水管6相连通。

不透水花岗石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各种铺装图案,然后采用透水混凝土为基层,级配砂石为垫层。同时为避免单一靠土壤透水排水容易导致垫层积水的问题,在碎石垫层每隔2m设置R30PVC万孔管,万孔管直接接大容量排水沟,保证垫层不积水。除此之外,为增加结构稳定性以及过滤作用,在砂石垫层与土路基之间增加土工布。如此,既能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又能实现透水的目的。

除了透水铺装材料的应用,还可以通过用缝隙式明沟盖板排水的模式来实现不透水铺装材料的透水:根据不同场地的排水要求,在排水需求较小的地块内设置缝隙10mm容量较小的渗水沟,在排水需求较大的地块边界设置缝隙15mm容量较大的渗水沟。然后通过缝隙将水排到排水沟中,再通过基层的透水混凝土使雨水向地下渗透,超过透水混凝土渗水能力的过多的雨水,如果是小容量的渗水沟,则是通过每隔2m的万孔管收集最后汇入市政雨水井,如果是大容量的排水沟,则通过排水管排到市政雨水井,达到减缓雨水量的目的,如图3所示,而10~15mm的缝隙在人行走过程中几乎是可以忽略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系统包括多层结构设计,同时设置有万孔管排水,同时设置有大容量排水沟,实现了雨水的快速渗透和收集排放,避免了地表径流和地面积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