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透水铺装路面维护的透水铺装带及透水铺装路面。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关于城市出现内涝灾害的报道漏见不鲜,其原因就在于传统城市排水方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海绵城市的理念逐渐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其作为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排水系统在下雨时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能力,并在需要时可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全面推广“海绵城市”建设,并对其中很大一部分市政道路进行了透水铺装,例如有些道路是利用构成道路整体的透水材料(例如由粗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多孔轻质混凝土)进行透水,有些道路则是利用铺装地板砖之间缝隙进行透水。但是上述这些道路都很容易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采用透水材料铺装的道路,因其第二通孔隙易被粉尘或杂质堵塞,将会造成透水率下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道路逐渐丧失透水功能;(2)对于利用缝隙透水的道路,其缝隙同样易被粉尘或杂质堵塞,导致失去透水功能;(3)采用透水材料或缝隙透水的方式极不方便进行维护,一旦失去透水功能,将无法修复,除非在破除后进行整体更换,但破除施工又会造成城市交通拥堵、噪音、粉尘等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地板砖铺装路面在透水失效时维护不便和在破除更换时易引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透水铺装路面维护的透水铺装带及透水铺装路面。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便于透水铺装路面维护的透水铺装带,包括左侧面板、右侧面板和底面板,其中,在所述底面板上开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左侧面板和所述右侧面板相互平行设置或者分别从上至下相向倾斜设置,所述底面板的左、右侧边沿分别连接所述左侧面板和所述右侧面板的底端边沿,从而围成一个具有填充空间的带状外框结构。
优化的,所述第一通孔为下侧口径大于上侧口径的通孔。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第一通孔的下侧口径与上侧口径的比例系数介于1.5~2.5之间。
优化的,在所述左侧面板或所述右侧面板上开有若干个横向设置或从内至外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二通孔。进一步优化的,当所述第二通孔为从内至外向下倾斜设置时,所述第二通孔向下倾斜的倾斜角度介于30~60度之间。
进一步优化的,当所述第二通孔为从内至外向下倾斜设置时,所述第二通孔为外侧口径大于内侧口径的通孔。详细优化的,所述第二通孔的外侧口径与内侧口径的比例系数介于1.5~2.5之间。
优化的,当所述左侧面板和所述右侧面分别从上至下相向倾斜设置时,它们相向倾斜的倾斜角度分别大于0度且小于10度。
优化的,所述左侧面板、所述右侧面板或所述底面板由耐蚀合金或耐腐蚀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便于透水铺装路面维护的透水铺装路面,包括呈平铺状态的若干片地板砖,在相邻两地板砖之间的缝隙中嵌有开口朝上且如前述所述的便于透水铺装路面维护的透水铺装带,并在填充空间中填充有透水材料体。
综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于透水铺装路面维护的透水铺装带及透水铺装路面,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该透水铺装带为一个具有填充空间的带状外框结构,使得其可嵌在铺装路面的相邻两地板砖之间的缝隙中,并通过在填充空间中填充透水材料体,实现铺装路面的透水功能,当该透水材料体出现透水失效情况时,只需将成型的透水材料体从填充空间中取出,然后重新填充透水材料体或将经高压冲洗的透水材料体重新填入,即可完成透水铺装路面的维护,快速、方便且成本低廉;(2)在维护时无需对铺装路面进行破除施工,可避免因破除大面积施工所造成的交通堵塞、噪音、粉尘等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3)通过将第一通孔和/或第二通孔设计为口径内小外大的通孔结构,不但可以在透水过程中防止出现孔内堵塞情况,还易于通孔成型制造;(4)所述透水铺装带还具有易线性变形、可灵活应用、使用寿命长和结构简单等优点,利于实际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透水铺装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第一种透水铺装带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第一种透水铺装带的第一种透水铺装路面在未填充透水材料体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第一种透水铺装带的第二种透水铺装路面在未填充透水材料体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第二种透水铺装带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左侧面板 2、右侧面板 3、底面板 401、第一通孔 401、第二通孔 5、填充空间 6、地板砖 7、透水材料体 8、路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透水铺装路面维护的透水铺装带及透水铺装路面。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透水铺装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第一种透水铺装带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第一种透水铺装带的第一种透水铺装路面在未填充透水材料体时的平面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第一种透水铺装带的第二种透水铺装路面在未填充透水材料体时的平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便于透水铺装路面维护的透水铺装带,包括左侧面板1、右侧面板2和底面板3,其中,在所述底面板3上开有若干个第一通孔401;所述左侧面板1和所述右侧面板2相互平行设置或者分别从上至下相向倾斜设置,所述底面板3的左、右侧边沿分别连接所述左侧面板1和所述右侧面板2的底端边沿,从而围成一个具有填充空间5的带状外框结构。
如图1~2所示,所述填充空间5用于填充透水材料体7,所述透水材料体7可以但不限于由粗骨料(即粒径大于5mm的骨料)与水泥等粘接剂混合灌注而成,从而配合形成一条可嵌在相邻两地板砖之间缝隙中的且可至上而下进行透水的带状体。所述左侧面板1、所述右侧面板2或所述底面板3可以但不限于由耐蚀合金(例如不锈钢等合金材质)或耐腐蚀塑料(例如聚丙烯塑料或聚四氟乙烯塑料等耐酸/碱腐蚀的塑料材质)等耐腐蚀的材质制成。此外,所述透水铺装带可以但不限于为呈直线状、曲线状或折线状等线性的带式结构,以便适应不同线性的地板砖间歇。
如图3~4所示的应用第一种透水铺装带的两种透水铺装路面在未填充透水材料体时的平面示意图。该透水铺装路面包括呈平铺状态的若干片地板砖6,并在相邻两地板砖之间的缝隙中嵌有开口朝上且如前述所述的便于透水铺装路面维护的透水铺装带,并在填充空间5中填充有透水材料体7。所述地板砖6不限于为方形板体或正六边形板体等规则形状的板体,还可以为不规则形状的板体。由此通过前述铺装应用,不但可实现铺装路面的透水功能,还可以在透水材料体7出现透水失效情况时,只需将成型的透水材料体7从所述填充空间5中取出,然后重新填充透水材料体7或将经高压冲洗的透水材料体7重新填入,即可完成透水铺装路面的维护,快速、方便且成本低廉。同时由于在维护时无需对铺装路面进行破除施工,可避免因破除大面积施工所造成的交通堵塞、噪音、粉尘等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此外,所述透水铺装带还具有易线性变形、可灵活应用、使用寿命长和结构简单等优点,利于实际推广和应用。
优化的,所述第一通孔401为下侧口径大于上侧口径的通孔。如图2所示,由于透水方向为至上而下,通过前述设置,可以在透水过程中防止出现孔内堵塞情况,确保高效的透水特性。此外,还可以在通过模型浇灌方式成型所述底面板3时,方便去除处于所述第一通孔401中的模具,进而方便透水铺装带的生产制造。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第一通孔401的下侧口径与上侧口径的比例系数介于1.5~2.5之间。作为举例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通孔401的上侧口径设为L3,其值设为3mm,所述第一通孔402的外侧口径设为L4,其值设为6mm,由此所述第一通孔401的下侧口径与上侧口径的比例系数为2。
优化的,在所述左侧面板1或所述右侧面板2上开有若干个横向设置或从内至外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二通孔402。如图1和2所示,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通孔402,还可以在左或右侧进行透水,进一步提高透水效率。作为举例的,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左侧面板1和所述右侧面板2中分别开有从内至外向下倾斜设置的第二通孔402。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第二通孔402向下倾斜的倾斜角度介于30~60度之间。作为举例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通孔402向下倾斜的倾斜角度α为:α=45°。
进一步优化的,当所述第二通孔402为从内至外向下倾斜设置时,所述第二通孔402为外侧口径大于内侧口径的通孔。如图2所示,由于透水方向为从内至外,通过前述设置,同样可以在透水过程中防止出现孔内堵塞情况,确保高效的透水特性。此外,还可以在通过模型浇灌方式成型所述左、右侧面板时,方便去除处于所述第二通孔402中的模具,进而方便透水铺装带的生产制造。详细优化的,所述第二通孔402的外侧口径与内侧口径的比例系数介于1.5~2.5之间。作为举例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通孔402的内侧口径设为L1,其值设为3mm,所述第二通孔402的外侧口径设为L2,其值设为6mm,由此所述第二通孔402的外侧口径与内侧口径的比例系数为2。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便于透水铺装路面维护的透水铺装带及透水铺装路面,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该透水铺装带为一个具有填充空间的带状外框结构,使得其可嵌在铺装路面的相邻两地板砖之间的缝隙中,并通过在填充空间中填充透水材料体,实现铺装路面的透水功能,当该透水材料体出现透水失效情况时,只需将成型的透水材料体从填充空间中取出,然后重新填充透水材料体或将经高压冲洗的透水材料体重新填入,即可完成透水铺装路面的维护,快速、方便且成本低廉;(2)在维护时无需对铺装路面进行破除施工,可避免因破除大面积施工所造成的交通堵塞、噪音、粉尘等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3)通过将第一通孔和/或第二通孔设计为口径内小外大的通孔结构,不但可以在透水过程中防止出现孔内堵塞情况,还易于通孔成型制造;(4)所述透水铺装带还具有易线性变形、可灵活应用、使用寿命长和结构简单等优点,利于实际推广和应用。实施例二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第二种透水铺装带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一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其提供的透水铺装带与实施例一所描述的透水铺装带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左侧面板1和所述右侧面板2分别从上至下相向倾斜设置。如图5所示,通过前述设置,可以使经包围成型的填充空间5为横截面呈倒梯形的空槽结构,进一步方便将将成型的透水材料体7从所述填充空间5中取出。此外,还可以在两侧地板砖6对左、右侧面板产生挤压作用时,使左、右侧面板具有弹片特性,从而可稳固透水铺装带的嵌入安装状态(因处于被夹持状态),并使面板上端边沿与对应侧地板砖6相抵,密封两者之间的顶部缝隙,使雨水全部经过透水材料体7。进一步优化的,所述左侧面板1和所述右侧面板2相向倾斜的倾斜角度分别大于0度且小于10度。作为举例的,如图5所示,前述相向倾斜的倾斜角度θ为:θ=5°。
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透水铺装带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可以使经包围成型的填充空间为横截面呈倒梯形的空槽结构,进一步方便将将成型的透水材料体从所述填充空间中取出,节省维护时间;(2)可进一步稳固透水铺装带的嵌入安装状态,并使面板上端边沿与对应侧地板砖相抵,密封两者之间的顶部缝隙,使雨水全部经过透水材料体。
如上所述,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设计出不同形式的便于透水铺装路面维护的透水铺装带及透水铺装路面并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整合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