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橡胶伸缩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8594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橡胶伸缩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硬化橡胶的桥梁伸缩缝。



背景技术:

桥梁伸缩缝指的是为满足桥面变形的要求,通常在两梁端之间、梁端与桥台之间或桥梁的铰接位置上设置伸缩缝,目前常见的伸缩缝有对接式、钢制支承式、组合剪切式(板式)、模数支承式以及弹性装置。伸缩缝堵塞作为影响伸缩缝使用寿命的一大常见病害指的是由于沙石、垃圾等杂物在伸缩缝位置的不断积累,降低甚至消除了伸缩缝的自由涨缩性能,当桥梁所处的环境温度升高时,桥梁的主梁不能产生一定的位移伸缩,从而失去效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桥梁橡胶伸缩缝,该桥梁橡胶伸缩缝能够满足位移所需伸缩量,且使用寿命有所延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桥梁橡胶伸缩缝,包括:

主梁,主梁沿伸缩缝隙对称布置,其顶部具有上翼缘;

第一支撑平台,第一支撑平台至少部分埋入混凝土体内,且连有贯穿筋;

硬化橡胶,硬化橡胶左右两侧被限制于相邻的两个混凝土体之间,上下两侧被限制于主梁的上翼缘和第一支撑平台之间;

和连接杆,连接杆连接所述主梁和所述硬化橡胶。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一端埋入硬化橡胶,另一端与主梁固接。硬化橡胶指具

有各向异性的硬化橡胶,包括但不限于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类橡胶制品;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填充纤维填料、定向软化诱导等方法使橡胶的各向异性达到使用要求。

优选的,连接杆深入硬化橡胶的一端具有向垂直方向延伸的触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平台远离伸缩缝隙的一端开设通孔,所述贯穿筋通过所述通孔沿竖直方向埋入混凝土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平台沿伸缩缝隙左右对称设置,且相对的两个第一支撑平台之间在橡胶收缩到最小时距离大于0。

优选的,所述硬化橡胶上端与上翼缘的底面相接,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相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在桥梁延伸方向上等间距设有若干个。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支撑平台,及位于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之间的深层硬化橡胶,所述第二支撑平台自伸缩缝隙左边的混凝土体延伸至伸缩缝隙右边的混凝土体。

优选的,所述深层硬化橡胶内部横穿有至少一条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硬化橡胶在与桥面平行方向刚度较小可自由变形,从而提供位移伸缩量,满足伸缩缝的功能需求,而在竖直方向刚度较大基本不变形,车辆荷载通过硬化橡胶传递到第一支撑平台。硬化橡胶上端(即顶面)与上翼缘的底面相接,这样硬化橡胶顶面与主梁顶面的高度差可调,本实用新型中上翼缘较薄,硬化橡胶顶面与主梁顶面的高度差小,不易发生砂石垃圾的积累。硬化橡胶顶面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水平,易于养护清理表面。构造简单,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桥梁橡胶伸缩缝侧面剖视图;

图2是图1中伸缩缝的俯视图(局部);

图3是图1中伸缩缝的仰视图(局部);

图4是实施例2中桥梁橡胶伸缩缝侧面剖视图;其中:

1. 主梁,11. 上翼缘,12. 下翼缘,2.第一支撑平台,21. 通孔,3. 连接杆,31.触手,4. 贯穿筋,5. 混凝土体,6. 伸缩缝隙,7. 两个第一支撑平台之间的距离,8. 硬化橡胶,9. 深层硬化橡胶,91.加强筋,92. 第二支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桥梁橡胶伸缩缝,包括:

主梁1, 1沿伸缩缝隙6对称布置,其顶部具有上翼缘11,下部还具有

下翼缘12;

第一支撑平台2,第一支撑平台2至少部分埋入混凝土体5内,且连有贯穿

筋4;具体的,第一支撑平台2远离伸缩缝隙6的一端开设通孔21,如图2和图3所示,该通孔21在本实施例中为圆孔。贯穿筋4通过通孔21沿竖直方向埋入混凝土体5。贯穿筋4能进一步保证伸缩缝与桥梁主体(其包括混凝土体5)的连接性能。

硬化橡胶8,硬化橡胶8左右两侧被限制于相邻的两个混凝土体5之间,上

下两侧被限制于主梁1的上翼缘11和第一支撑平台2之间;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结构为:硬化橡胶8上端与上翼缘11的底面相接,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2相接。

该桥梁伸缩缝还包括连接杆3,连接杆3一端埋入硬化橡胶8,另一端与主

梁1固接。本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上,连接杆3包括上下设置的两行,连接杆3具体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调解。且为了增强竖直方向的强度,连接杆深入硬化橡胶的一端具有向垂直方向延伸的触手31。

硬化橡胶8指具有各向异性的硬化橡胶,包括但不限于环氧树脂、酚醛树脂、

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类橡胶制品;包括但不限于采用填充纤维填料、定向软化诱导等方法使橡胶的各向异性达到使用要求。

第一支撑平台2沿伸缩缝隙左右对称设置,且相对的两个第一支撑平台2之间距离7大于0。如图1和图3所示,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平台2不用连通在一起。

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平台2在桥梁延伸方向上等间距设有若干个。

实施例2

如图4(未示出伸缩缝隙两侧的混凝土体5),实施例2的桥梁橡胶伸缩缝除了具有实施例1中所有技术特征外,为了进一步增强伸缩缝强度,避免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差,还设有:第二支撑平台92,及位于第一支撑平台2和第二支撑平台92之间的深层硬化橡胶9,第二支撑平台92自伸缩缝隙6左边的混凝土体延伸至伸缩缝隙6右边的混凝土体。深层硬化橡胶9内部横穿有若干条加强筋91,加强筋也是伸缩缝隙6左边的混凝土体,穿过深层硬化橡胶9后延伸至伸缩缝隙6右边的混凝土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