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安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挡车柱及便携式挡车柱。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居民住宅小区或政府机关等,通常采用设置挡车柱来合理的划分机动车行驶或停驻区域。
现有技术中,挡车柱通常为采用铁或钢材料所制成柱状结构,通过挡车柱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以实现合理的划分机动车行驶或停驻区域的作用。但由于铁或钢材料制成的挡车柱外表的棱角尖锐,且结构强度大。当机动车擦挂到挡车柱时,挡车柱会对机动车的造成较大的损坏,例如,面板凹陷、漆面损坏严重等。此外,当人员在行走过程中,若未留意而磕碰到挡车柱时,挡车柱也会对人员产生较严重的伤害,例如,淤青、破皮、出血等。
因此,如何在保证挡车柱的区域划分作用的同时,有效的减小碰撞挡车柱对机动车的损坏或人员的伤害是目前业界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挡车柱及便携式挡车柱,其能够有效的改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挡车柱,所述挡车柱包括:柱本体、缓冲保护环和底板组件。所述缓冲保护环的内环嵌套所述柱本体,所述缓冲保护环和所述柱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柱本体的一端和所述底板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组件用于将所述柱本体固定在地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保护环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缓冲保护环的内环均嵌套所述柱本体,所述至少两个所述缓冲保护环均位于所述柱本体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每个所述缓冲保护环均和所述柱本体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柱本体的侧壁设有多个凸块,每个所述缓冲保护环的内环均设有至少一圈凹槽,每圈所述凹槽均嵌套至少一个所述凸块,以使每个缓冲保护环均和所述柱本体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缓冲保护环均为塑料制成内部中空的环状结构。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缓冲保护环均为橡胶制成的环状结构。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缓冲保护环的外侧壁均涂覆有荧光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组件包括:面板和螺钉。所述面板和所述柱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面板设有通孔,所述螺钉通过螺纹啮合穿过所述面板的所述通孔,以将所述柱本体固定在地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螺钉为多个,所述面板设有和所述螺钉数量匹配的所述通孔,每个所述螺钉均通过螺纹啮合穿过所述面板上对应的所述通孔,以将所述柱本体固定在地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挡车柱还包括:至少两根钢筋,每根所述钢筋的一端和所述柱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每根所述钢筋的另一端均向远离所述柱本体一端的方向延伸。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挡车柱,所述便携式挡车柱包括:绳体和所述的挡车柱,所述挡车柱的柱本体设有连接环,所述绳体穿过所述连接环和所述挡车柱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柱本体的一端和底板组件固定连接,底板组件用于将柱本体固定在地面上,以实现挡车柱对机动车的行驶或停驻区域的划分作用。又通过将缓冲保护环的内环嵌套柱本体,且缓冲保护环与柱本体转动连接。故当机动车或人员碰撞到挡车柱时,缓冲保护环通过相对柱本体转动或产生形变来吸收碰撞产生能量,进而有效的避免了碰撞挡车柱对机动车的损坏或人员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挡车柱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挡车柱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挡车柱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挡车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挡车柱;110-柱本体;111-凸块;112-连接环;120-缓冲保护环;121-凹槽;130-底板组件;131-面板;132-通孔;133-螺钉;140-钢筋;200-便携式挡车柱;210-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底”、“上”、“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挡车柱100,该挡车柱100包括:柱本体110、缓冲保护环120、底板组件130和钢筋140。其中,缓冲保护环120的内环嵌套柱本体110,以与柱本体110实现转动连接。柱本体110的一端和所述底板组件130固定连接,底板组件130则用于将柱本体110固定在地面上。
请参阅图2,柱本体110为圆柱状结构。本实施例中,柱本体110的制成材料可以为强度较大的:铁质材料、不锈钢材料或塑料材料等。考虑到柱本体110的需要结构强度大、耐用性强和制造成本不高,优选的,柱本体110为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圆柱状结构,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为保证柱本体110结构强度的同时,有效控制制造成本同时,还减轻柱本体110的重量,优选的,柱本体110为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空心圆柱状结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柱本体110高度可以为400mm-800mm,柱本体110横截面的口径可以为150mm-300mm。此外,柱本体110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空心圆柱状结构,故柱本体110的每个面均为不锈钢板。柱本体110的每个面的不锈钢板的厚度均可以为5mm-15mm。当然,柱本体110的在实际实施时的高度、横截面口径和每个面的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上述方式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并不作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定。
柱本体110的外侧壁设有多个凸块111。每个凸块111均可以是和柱本体110的外侧壁一体成型的结构,即每个凸块111均为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可以理解到,每个凸块111均可以为柱本体110的外侧壁向外突出所形成,每个凸块111均也可以为通过焊接在柱本体110的外侧壁上,来实现和柱本体110的外侧壁的一体成型。柱本体110通过侧壁设有的多个凸块111来实现与缓冲保护环120的转动连接。为使转动连接后的缓冲保护环120相对柱本体110转动时的阻尼较小,每个凸块111的形状均为圆弧状。应当理解的是,每个凸块111的形状均为圆弧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实际实施中,凸块111的形状能够实现减小缓冲保护环120相对柱本体110转动时的阻尼效果即可,例如,凸块111的形状也可以为块状,但将其块状的边角进行圆滑处理。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柱本体110和缓冲保护环120的转动连接。当缓冲保护环120的数量为一个时,多个凸块111均位于柱本体110外侧壁上的同一水平面。当缓冲保护环1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多个凸块111分别位于柱本体110外侧壁上与缓冲保护环120的数量匹配的不同水平面,且每个水平面上均具有至少一个凸块111。例如,凸块111数量为四个,缓冲保护环120的数量为两个时。四个凸块111中的其中两个凸块111均位于柱本体110外侧壁上的同一水平面,以实现两个缓冲保护环120中的其中一个缓冲保护环120与柱本体110的转动连接。四个凸块111中的另外两个凸块111则均位于柱本体110外侧壁上另外的同一水平面,以实现两个缓冲保护环120中的另外一个缓冲保护环120与柱本体110的转动连接。
如图2所示,缓冲保护环120为圆环状结构。本实施例中,缓冲保护环120受到外力时产生形变,并在外力消失由形变的状态恢复至初始状态。作为一种方式,缓冲保护环120为软塑料制成内部中空的封闭式环状结构,即缓冲保护环120的内环和外环之间形成一个腔体。当缓冲保护环120受到外力的冲击时,软塑料首先吸收能量产生形变。由于腔体内的空气易被压缩的特点,在软塑料形变时腔体体积缩小,腔体内的空气被压缩,进而再次吸收外力冲击的能量。继而缓冲保护环120通过形变来实现缓冲保护的作用。当外力的冲击消失时,软塑料则由形便状态再次恢复。作为另一种方式,缓冲保护环120为橡胶制成的封闭式环状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缓冲保护环120为橡胶制成时,本实施例优选缓冲保护环120内部为实心结构,但并不限定,其可根据实际实施情况相应调整。也当缓冲保护环120受到外力的冲击时,橡胶材料所具备的良好形变效果使得缓冲保护环120也产生形变吸收外力冲击的能量。继而缓冲保护环120也通过形变来实现缓冲保护的作用。当外力的冲击消失时,橡胶材料则由形便状态再次恢复。
缓冲保护环120的内环均设有至少一圈凹槽121,且缓冲保护环120的内环的口径和柱本体110横截面的口径匹配,以便缓冲保护环120和柱本体110的转动连接。当缓冲保护环120内环的凹槽121数量大于一圈时,则需要在柱本体110设置更多的凸块111来匹配凹槽121的数量,进而在增加挡车柱100的制造成本同时,也不利于缓冲保护环120和柱本体110转动连接的具体实施。本实施例中,优选缓冲保护环120内环的凹槽121数量为一圈。也为便于缓冲保护环120和柱本体110的转动连接,缓冲保护环120内环的凹槽121的大小尺寸和凸块111的大小尺寸匹配,即缓冲保护环120内环的凹槽121套设对应的凸块111。当缓冲保护环120内环的凹槽121的套设对应的凸块111时,缓冲保护环120的内便环嵌套住柱本体110,缓冲保护环120以内环的圆心为轴心,相对于柱本体110转动,实现了缓冲保护环120和柱本体110转动连接。也当缓冲保护环120受到外力的冲击时,若外力的方向不指向缓冲保护环120内环的圆心,则外力的便分别分解为方向指向内环圆心的第一分力,以及方向与外环向切的第二分力。外力的第一分力做用到缓冲保护环120,使得缓冲保护环120产生形变,第一分力所产生的能量便被缓冲保护环120的形变吸收。外力的第二分力作用到缓冲保护环120,使得缓冲保护环120以内环的圆心为轴心,相对于柱本体110转动,进而第二分力的能量转化为缓冲保护环120转动的动能。因此,缓冲保护环120便通过转动和形变来实现缓冲保护作用。
此外,缓冲保护环120的外侧壁均涂覆有荧光材料,其中,荧光材料可以为由金属(锌、铬)硫化物或稀土氧化物与微量活性剂配合经煅烧而成。荧光材料能够有效提高挡车柱100在光线不足的早晚的辨识度。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缓冲保护环120为至少两个,将至少缓冲保护环120均和柱本体110转动连接,以提高挡车柱100的保护效果。本实施例以缓冲保护环120数量为两个进行说明,其实际实施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制,再次不做具体限定。具体的,两个缓冲保护环120中每个缓冲保护环120内环的一圈凹槽121均套设柱本体110上对应的至少一个凸块111,以使每个缓冲保护环120均和柱本体110转动连接,且两个缓冲保护环120均位于柱本体110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为有效的保证每个缓冲保护环120均起到缓冲保护作用,两个缓冲保护环120的其中一个缓冲保护环120在转动连接后,可位于靠近柱本体110的一端,而两个缓冲保护环120的另一个缓冲保护环120在转动连接后,可位于靠近柱本体110的另一端。另外,每个冲保护环均采用由塑料制成内部中空的封闭式环状结构,或均采用由橡胶制成的封闭式环状结构。每个缓冲保护环120的外侧壁均涂覆有荧光材料,以提高每个缓冲保护环120的辨识度。
请参阅图2和图3,底板组件130包括:面板131和螺钉133。
面板131为板状结构,面板131和柱本体1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面板131为与柱本体110的一端一体成型,即面板131为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板状结构。可以理解到,面板131可以为柱本体110的外侧壁一端向外突出所形成,面板131也可以为通过焊接在柱本体110的一端,来实现和柱本体110一端的一体成型。面板131与柱本体110一端固定连接后,面板131与柱本体110两端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为90°。面板13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多边形等。本实施例以面板131的形状为矩形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
面板131上设有通孔132,为保证底板组件130稳固的将柱本体110固定在地面上,面板131上所设有的通孔132为多个。本实施例以通孔132的数量为四个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四个通孔132分别位于面板131的四个顶角处,每个通孔132均设有内螺纹。
螺钉133的数量也为多个,通孔132的数量和螺钉133数量匹配,即螺钉133的数量为四个。每个螺钉133具有与通孔132的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当需要通过底板组件130将柱本体110固定在地面上时,将面板131和地面贴合,并将每个螺钉133均嵌入对应的通孔132,以使每个螺钉133均通过螺纹啮合,相对面板131转动。每个螺钉133均通过相对面板131转动穿过面板131,则均嵌入到地面中,底板组件130便将柱本体110固定在地面上。
请参阅图2,钢筋140为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条状结构,钢筋140一端和柱本体110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钢筋140一端和柱本体110的一端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成型。钢筋140的另一端向远离柱本体110一端的方向延伸。当底板组件130将柱本体110固定在地面上时,钢筋140也能够嵌入到地面中,以保证柱本体110固定在地面上的稳定性。作为一种方式,钢筋140的长度为200mm-400mm,但并不限定,其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长度进行相应的调制。
为保证柱本体110固定在地面上的稳定性,钢筋140的数量为至少两根。可以理解到,当钢筋140的数量过多时,会造成挡车柱100的重量过大,且制造成本过高,本实施例优选钢筋140的数量为两根。每根钢筋140的一端和柱本体110的一端固定连接,每根钢筋140的另一端均向远离柱本体110一端的方向延伸。当底板组件130将柱本体110固定在地面上时,两根钢筋140均嵌入到地面中,以更好的保证柱本体110固定在地面上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挡车柱200,该便携式挡车柱200包括:挡车柱100和绳体210。
挡车柱100的柱本体110上设有连接环112,绳体210能够穿过该连接环112。当便携式挡车柱200需要被搬运时,通过将绳体210穿过连接环112,并系上绳结,搬运人员通过提拉系上绳结的绳体210,便将便携式挡车柱200进行搬运。而当便携式挡车柱200无需搬运,并需要固定在地面上时,将系上绳结的绳体210的绳结解开,并将绳体210和连接环112分离,进而不影响便携式挡车柱200固定在地面上后的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挡车柱及便携式挡车柱。挡车柱包括:柱本体、缓冲保护环和底板组件,缓冲保护环的内环嵌套柱本体,缓冲保护环和柱本体转动连接,柱本体的一端和底板组件固定连接,底板组件用于将柱本体固定在地面上。
通过柱本体的一端和底板组件固定连接,底板组件用于将柱本体固定在地面上,以实现挡车柱对机动车的行驶或停驻区域的划分作用。又通过将缓冲保护环的内环嵌套柱本体,且缓冲保护环与柱本体转动连接。故当机动车或人员碰撞到挡车柱时,缓冲保护环通过相对柱本体转动或产生形变来吸收碰撞产生能量,进而有效的避免了碰撞挡车柱对机动车的损坏或人员的伤害。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