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及磁悬浮道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493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及磁悬浮道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浮道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低速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及采用该过渡连接装置的磁悬浮道岔系统。



背景技术:

中低速磁浮道岔作为中低速磁浮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磁浮线路精密换线设备。道岔转辙至侧线位后F轨拟合曲线的平缓性,将严重影响磁浮列车通过的速度、舒适度及磁浮列车的寿命。目前,中低速磁浮道岔主要采用多段梁转辙拟合曲线的方式,相邻两段梁(即图2中的第一梁1’和第二梁2’)间安装有角平分装置4’、连接梁5’和节道岔梁过渡轨3’(如图2所示)。在图1至图3的现有技术中,在2节道岔梁过渡轨之间设置每侧设有2个“Z”字形连杆机构6’连接第一梁1’和第二梁2’,该“Z”字形连杆机构6’对称布置在道岔梁纵向中心线两侧。角平分装置4’呈菱形,实现角平分功能,使用在道岔梁连接处,用以消除两段道岔梁过车时的转角冲击,使得列车过岔时平稳。但现有角平分装置4’结构复杂,“Z”字形连杆机构6’的安装座需现场配焊至两端梁上,空间狭小,安装不便,同时焊缝质量难以保证。此外节道岔梁过渡轨3’仅靠F轨搭接处支撑,强度低,影响列车通过的平稳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该装置结构更简单、安装维护更方便、更安全可靠,可改善列车通过时的平稳性。

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该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在第一梁与第二梁之间的过渡梁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梁两侧与所述第二梁两侧的铰接连接机构,所述过渡梁与第一梁的中部固定铰接,所述过渡梁与第二梁的中部形成直线活动铰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之间设置有拨叉铰,第一梁、第二梁和过渡梁采用三点定心道岔转辙技术,当道岔转至侧线位时,所述过渡梁与第一梁的铰接点A到第一梁与第二梁的铰接点B的距离AB等于所述过渡梁与第二梁铰接点C到第一梁与第二梁铰接点B的距离BC,实现角平分功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梁与过渡梁的一端通过铰轴铰耳结构连接,所述铰轴通过销钉固定在所述第一梁上,所述铰耳设在过渡梁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渡梁与第二梁通过铰轴滑块形成直线活动连接,所述滑块设在所述第二梁的滑槽内沿第二梁的轴线方向滑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梁两侧与所述第二梁两侧的铰接连接机构包括过渡轨以及连接过渡轨两端的压板机构,所述压板机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过渡轨的其中一端以及对应的第一梁的F轨或第二梁的F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渡轨与所述过渡梁为一体连接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渡梁为“回”字型结构。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上分别设有耐磨板用于承载所述过渡梁。过渡梁为“回”字型结构可提高整体的强度和刚度。设置的耐磨板可提高整体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磁悬浮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梁、若干从动梁、固定端垛梁和过渡连接装置,所述主动梁与从动梁之间、相邻的从动梁之间、从动梁与固定端垛梁之间均通过过渡连接装置连接,且所述过渡连接装置采用如上面所述的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

在实施中,所述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设置为满足该系统在换线时的角平分功能和侧线位轨缝要求。

在实施中,该系统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道岔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梁间过渡连接装置中的过渡轨和过渡梁采用一体连接结构,提高强度及刚度。

2)采用铰耳及滑块的方式代替连杆机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3)梁间过渡连接装置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梁的中心轴线上,另一端通过滑块铰接在第二梁的中心轴线上,铰轴滑块机构只起随动作用,不支撑梁间过渡连接装置。

4)梁间过渡连接装置的底部分别通过耐磨板支撑在左右的第一梁和第二梁这两侧梁上,并可在两侧梁上滑动,提高列车通过时的平稳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解决了现有角平分装置结构复杂、安装困难、焊接质量难以保证、列车通过平稳性差的缺点技术难题,同时保证了角平分功能和侧线位轨缝的要求,具有结构更简单、安装维护更方便、更安全可靠、可更好地改善列车通过时的平稳性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

图1是现有梁间过渡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梁间过渡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F轨搭接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的角平分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磁悬浮道岔系统在直线位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磁悬浮道岔系统在侧线位时的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

发明人在发明过程中注意到,现有角平分装置4’结构复杂,“Z”字形连杆机构6’的安装座需现场配焊至两端梁上,空间狭小,安装不便,同时焊缝质量难以保证。此外节道岔梁过渡轨3’仅靠F轨搭接处支撑,强度低,影响列车通过的平稳性,具体可参考图1至图3所示的现有梁间过渡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下面进行说明。

如图5和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该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主要包括:连接在第一梁1与第二梁2之间的过渡梁3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梁1的两侧与第二梁2的两侧的铰接连接机构。其中,过渡梁3与第一梁1的中部固定铰接,过渡梁3与第二梁2的中部形成直线活动铰接。

如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的角平分原理示意图。在该图中,为了一直满足角平分功能,在第一梁1和第二梁2之间设置有拨叉铰9。第一梁1、第二梁2和过渡梁3采用三点定心道岔转辙技术,其中的三点定心中的三点主要是指图4中的三个铰接点,图中用小圆圈表示。满足的角平分原理是指,当道岔转至侧线位时,过渡梁3与第一梁1的铰接点A到第一梁1与第二梁2的铰接点B的距离AB等于过渡梁3与第二梁2的铰接点C到第一梁与第二梁的铰接点B的距离BC,通过AB=BC,实现BA与AC的夹角等于BC与AC的夹角,满足角平分功能,从而消除过车时的转角冲击,使得列车过岔或换线时平稳。通过结构设置来实现角平分功能,从而取消现有复杂的角平分装置,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本实用新型的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的结构复杂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梁1与过渡梁3的一端(图6中显示为左端)通过铰轴铰耳结构6连接,铰轴通过销钉固定在第一梁1上,铰耳设在过渡梁3上。当第一梁1在驱动装置作用下转动或在主动梁11的带动下转动时,由于铰接点在第一梁1上,铰接点跟随第一梁1移动,具体可参考图4的示意图。通过铰轴铰耳结构6来替代现有的连杆机构,不仅安装更方便,不需要采用焊接等工艺,而且更容易维护、更安全可靠。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过渡梁3与第二梁2通过铰轴5和滑块4形成直线活动连接,滑块4设在第二梁2的滑槽内沿第二梁2的轴线方向滑动。在图4的示意图中,滑块4沿着第二梁2左右滑动。铰轴5和滑块4的机构只起随动作用,不起到支撑过渡梁3的作用。采用铰轴5和滑块4的机构来替代现有的连杆机构,更易维护,使用更安全可靠。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以上过渡梁3与第一梁1以及第二梁2之间具体的连接结构还可采用现有能实现以上功能的结构来替代,此处不再展开阐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连接第一梁1的两侧与第二梁2的两侧的铰接连接机构主要包括:过渡轨7以及连接过渡轨7两端的压板机构8。如图6所示,其中,设在左侧的压板机构8连接过渡轨7的左端与第一梁1的F轨,设在右端的压板机构8连接过渡轨7的右端与第二梁的F轨。为了满足转动需求,压板机构8可相对过渡轨7转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列车通过的平稳性,过渡轨7与过渡梁3为一体连接结构。过渡轨7与过渡梁3为一体连接或采用整体的结构可以很好地地提高整体的强度及刚度,使得列车通过时更平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过渡梁3为“回”字型结构,第一梁1和第二梁2上分别设有耐磨板10用于承载过渡梁3,如图7所示。即在第一梁1上位于铰轴铰耳结构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耐磨板10来承载过渡梁3。在第二梁2上位于铰轴5和滑块4结构的两侧分别设置耐磨板10来承载过渡梁3。过渡梁3可相对耐磨板10滑动。由于过渡轨7与过渡梁3为一体连接结构,实际上耐磨板10将本实用新型的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的重量转移到第一梁1和第二梁上,设置的耐磨板10可提高整体的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磁悬浮道岔系统。如图8和图9所示,该磁悬浮道岔系统主要包括主动梁11、若干从动梁、固定端垛梁12和过渡连接装置。在图8示出的实施例中,主动梁11与第一梁1之间、第一梁1与第二梁2之间、第二梁与固定端垛梁12之间均通过过渡连接装置连接,且该过渡连接装置采用上述的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该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主要包括:连接在第一梁1与第二梁2之间的过渡梁3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梁1的两侧与第二梁2的两侧的铰接连接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磁浮道岔梁间过渡连接装置设置为满足该系统在换线时的角平分功能和侧线位轨缝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适用于中低速磁悬浮道岔系统。

此外,在使用时,铰轴铰耳结构6安装在第一梁1的中心轴线上,并确定好铰轴铰耳结构6中心到与第一梁、第二梁2相连的拨叉铰9的中心的距离为L。第二梁2的中心轴线上设置有滑槽,滑块4设在该滑槽内。过渡梁3的两端铰耳的中心距离为2Lcosφ。当第一梁1绕某定心点转动(该定心点根据主动轴11的转动角度确定),通过拨叉铰9的作用,带动第二梁2绕另一定心点转动,第二梁2通过滑块4作用,带动过渡梁3绕铰轴铰耳结构6转动。同时,滑块4与第二梁2之间有相对滑动,过渡梁3在耐磨板10上滑动。当道岔梁转到侧线位时,如图9所示,过渡梁3与铰轴铰耳结构6的铰接中心A与第一梁1、第二梁2的中心交点B的距离AB,同过渡梁3与滑块4通过销轴5连接的中心C与第一梁1、第二梁2中心交点B的距离BC相等,即AB=BC实现角度平分,同时两侧轨缝距离大致相等,并满足设计要求。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或修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出的变更和/或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