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3936发布日期:2018-06-15 23:0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道路是人们出行的必经途径,现代生活对道路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增高,道路是否平整、是否具有较好的排水性都是评价道路好坏的必要标准。现有的道路排水通常是依靠坡度进行排水,例如:在人行道中间部分略高于靠近陆缘石的人行道侧边部分,雨水从中间往侧边流动,然后通过雨水口排出,但是这种排水方式不容易将水彻底的排除,导致路面积水、湿滑,容易造成滑到事故发生。现有的人行道通常都在表面铺设有增强美观程度的地砖,但是在人行道长时间的使用当中,地砖会逐渐的松动,地砖松动后一方面是容易将行人绊倒,另一方面是下雨天容易在松动的地砖下面积水,行人踏上积水的地砖后,容易将积水溅起,将衣裳弄脏,进而增大了行人在下雨天行走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结构,其能够快速地将表面的水排到下层,并且进入下层的水,不会在下层积留,保证即使有地砖松动也不会将地砖下的水溅起,进而提高了行人在雨天行走的舒适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道路结构,其包括依次层叠的路面层、吸水层和第一基层,路面层由多个地砖铺设而成,相邻的地砖之间形成排水间隙,第一基层设置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沿第一基层的厚度方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第一基层设置有凹陷部,凹陷部设置于第一水管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凹陷部、排水间隙和第一水管的轴线重叠。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道路结构还包括第二基层,第二基层设置于第一基层远离吸水层的一侧,第二基层设置有第二水管,第二水管沿第二基层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二水管连通第一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第二水管从第二基层的顶部延伸至第二基层的侧边。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道路结构还包括第三基层,第三基层设置于第二基层远离第一基层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第三基层的端面设置有钢架,且钢架从第三基层延伸至第一基层。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钢架与第二基层的端面之间形成排水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钢架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抵住第一基层。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地砖的形状包括四边形或六边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道路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够快速地将表面的水排到下层,并且进入下层的水,不会在下层积留,保证即使有地砖松动也不会将地砖下的水溅起,进而提高了行人在雨天行走的舒适程度;且该道路结构具有较强的强度,不容易受到损伤,能够相应的降低道路维护的成本和难度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道路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路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道路结构;100-路面层;200-吸水层;300-第一基层;110-地砖;120-排水间隙;310-第一水管;320-凹陷部;400-第二基层;410-第二水管;500-第三基层;600-钢架;420-排水腔;610-支撑板;620-翼缘;430-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道路结构10,其包括路面层100、吸水层200和第一基层300,且可以按照路面层100、吸水层200、第一基层300的顺序从上到下依次层叠,即路面层100是用于给行人、非机动车等行驶用的,吸水层200应当具有相应的吸收水分的作用,第一基层300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撑力,以给路面层100提供相应的支撑力。

详细地,路面层100可以是由多个地砖110铺设而成的,且相邻的地砖110之间可以形成排水间隙120,进而可以将路面层100表面多余的水通过排水层往路面层100的下方排放。

进一步地,上述地砖110可以选用透水砖,透水砖具有一定的透水性能,进而可以提高路面层100的排水能力。在其它实施例中,路面层100所使用的地砖110还可以是普通砖,或者根据需要铺设盲道砖等。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排水的效果,可以将地砖110设置成中部厚、边缘薄的,使得落在地砖110上的水,能够更加快速地流入排水间隙120。

再进一步地,上述地砖110的形状可以是四边形或者六边形的,具体地,可以是正六边形、正四边形等,以能够更好的形成平面铺设为宜,本实施例中的地砖110的形状是正六边形的(如图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排水间隙120中可以填充具有排水功能的填充材料,例如:沙土或河沙与碎石的混合物等,在排水间隙120中填充具有排水功能的填充材料,一方面可以防止行人的鞋跟(例如:高跟鞋鞋跟)陷入排水间隙120,避免造成摔伤等,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良好的排水效果。

上述吸水层200可以是具有吸水能力的毡垫、硅胶等材料铺设而成的,需要说明的是,吸水层200处理要具有较强的吸水效果之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韧性和支撑强度,一方面能够支撑吸水层200上面的路面层100,使行人和车辆等的行驶更加便利,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吸水层200的受损率,进而减少道路的维护频率和成本等。

前述第一基层300设置有第一水管310,且第一水管310沿着第一基层300的厚度方向设置,且第一水管310靠近吸水层200的一端可以抵住吸水层200,进而可以使吸水层200中多余的水流入第一水管310,避免吸水层200中积累过多的水分,有利于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道路维护的频率、成本等,而且还可以避免行人踩踏或车辆碾压松动的地砖110后,脏水飞溅。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厚度方向可以是指从路面层100到第一基层300的方向。

进一步地,第一基层300设置有凹陷部320,且该凹陷部320设置于第一水管310的上方,可以由第一水管310连通,凹陷部320的设置可以更加方便吸水层200中的水流入第一水管310。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基层300设置凹陷部320后,相应地,可以在吸水层200设置凸起430部,且该凸起430部可以与上述的凹陷部320配合,并也是由具有吸水能力、支撑强度的材料制成;凸起430部的设置一方面增强了吸水层200给路面层100的支撑强度,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排水的能力,使积水可以快速的流入第一水管310。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排水间隙120和凹陷部320、第一水管310的轴线是大致重叠的,可以进一步提高排水间隙120流下的水能够快速地被排入第一水管310。

该道路结构10还包括第二基层400,第二基层400设置于第一基层300远离吸水层200的一侧,且在第二基层400中还设置有第二水管410,且第二水管410沿着第二基层400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二水管410与第一水管310连通,即积水可以通过第一水管310流入第二水管41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基层400的厚度方向可以是指从第二基层400靠近第一基层300到远离第一基层300的厚度方向。

进一步地,第二水管410的一端设置于第二基层400的顶部,且连通第一水管310,第二水管410远离第一水管310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基层400的侧壁,且能够穿通第二基层400的侧壁,进而可以使第二水管410中的水流出第二基层40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水管310和第二水管41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粘接的等。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水管310和第二水管410形成的水管组件可以设置多个,且多个水管组件沿该道路结构10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提高排水的效果。

该道路结构10还包括第三基层500,且第三基层500设置于第二基层400远离第一基层300的一侧。请参照图1和图3,在第三基层500的端面可以设置钢架600,且钢架600可以沿第三基层500的厚度方向设置,上述第三基层500的厚度方向可以是指从第三基层500靠近第二基层400到远离第二基层400的方向。

进一步地,上述钢架600可以延伸至上述的第一基层300,进而给第一基层300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在钢架600和第二基层400的端面(侧壁)之间形成排水腔420,进而可以使第二基层400中的第二水管410中的积水可以被排放于排水腔420中,再进一步地流入第三基层500。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上述钢架600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610,支撑板610的两侧均伸出钢架600顶端的侧边,即形成相应的翼缘620,且该支撑板610可以抵住上述第一基层300,进而可以提高钢架600对第一基层300的支撑作用,且可以降低这种道路结构10对第一基层300材质的要求。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可以不在钢架600设置支撑板610抵住第一基层300,而是在第二基层400的侧壁的上方设置相应的凸起430,使钢架600可以抵住第二基层400侧壁的凸起430,第一基层300的部分附在第二基层400的凸起430上,即利用钢架600支撑第二基层400的凸起430将第一基层300抵住。

上述钢架600的主体结构可以是由多根钢条焊接而成钢条网,并在四周也焊接上钢制的框架,并可以在要抵住第一基层300的一端焊接支撑板610。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该道路结构10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排水的作用和具有足够的强度,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和材质设置整个道路结构10:

可以先设置在最底层、作为基础的第三基层500,且第三基层500可以选用体积较大的碎石或者直接使用处理过的建筑残渣的可再利用的材料,第三基层500的铺设可以具有一定的紧密性,以确保给上层的各个结构层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且第三基层500还是应该保留一定的间隙,以确保上层的积水可以顺利的疏通;在设置第三基层500时,可以将钢架600设置在第三基层500两侧的端面,且为沿第三基层500的厚度方向设置,并伸出第三基层500。在第三基层500的上方铺设第二基层400,且在铺设第二基层400时,可以在第二基层400的端面和钢架600之间留出排水腔420,还可以在铺设第二基层400时,将第二水管410设置进去,如果第二水管410和第一水管310是一体成型的,进而还同时将第一水管310设置完成,如果第二水管410和第一水管310是粘接的等,则可以在设置了第二水管410后将第一水管310粘接上去,第二基层400可以选用水泥、沥青等较为质硬的材料铺设,以便给上层的层状结构提供更强的支撑。第二基层400铺设完成后,即可在上面铺设第一基层300,第一基层300可以选用结构较为稀松、强度较大的材料,一方面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不容易受损,另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排水、透水的效果。在铺设完成的第一基层300表面铺设相应的吸水层200,在吸水层200的表面铺上地砖110即可,铺设地砖110的胶可以选用具有透水功能的透水胶,一方面使地砖110被粘黏牢固,另一方面不会降低排水的效果。

道路结构10的工作原理是:路面层100的积水可以通过排水间隙120进入吸水层200,少量的水可以留在吸水层200,水量较大时,吸水层200的水可以顺着第一水管310和第二水管410排往排水腔420,再从排水腔420被排放于第三基层500,进而起到排水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道路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够快速地将表面的水排到下层,并且进入下层的水,不会在下层积留,保证即使有地砖松动也不会将地砖下的水溅起,进而提高了行人在雨天行走的舒适程度;且该道路结构具有较强的强度,不容易受到损伤,能够相应的降低道路维护的成本和难度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