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检票闸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4959发布日期:2018-06-08 20:51阅读:829来源:国知局
自助检票闸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场无人值守或自助验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助验票闸机设备,通过双门互锁装置实现机场单人/次自助验票登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飞机航线的不断优化以及机票价格的折扣等,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了乘坐飞机出行,因此机场工作人员的验票和引导登机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传统的检票方式是机场地勤员工人工检票,这种检票方式将逐渐被机场自助检票类闸机取代。比如德国KABA的机场自助检票闸机HSB-M03,该款闸机可以帮助机场工作人员完成大部分乘客的自助检票工作,但通过机场的实地应用,本申请发明人发现此种自助检票闸机存在着一定的设计缺陷:

该闸机不能有效地隔离验票区域和待检区域。如图1所示的,闸机101 通过主机箱106内的主机控制整机,两侧设有玻璃导向件107,闸机内侧设有传感器103,闸机门翼102后方设有外侧传感器104,外侧传感器104与传感器103一起配合使用以检测人员通行情况;从图中可知该闸机101不能有效地物理隔离正在检票的旅客和等待检票的旅客,这将给机场自助检票工作带来很大麻烦。

当第一名乘客进入闸机101的自助检票通道并用条形码阅读器105验票之后,HBS-M03的闸机门翼102将直接打开,没有有效地物理隔离验票区域和待检区域,此时如果第二名乘客紧跟着第一个人也进入到闸机101,在检票闸机的门还未关闭的情况下,第二个人将能顺利的穿过闸机门翼102。由于只有当第二个人经过闸机时遮挡了外侧传感器104,闸机才能判别有人尾随进入,并发出报警,但此时尾随的人员(第二名乘客)已经穿过了闸机通道。机场员工听到报警提示音后,只能人工干预,确认并带回前两个人重新人工检票才能正常放行。这必将增加机场检票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自助检票闸机的通行速度。

正常情况下授权人的通行设备通行状态如下表;

那么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有:

1、当进入A状态时候是单次单人进入的,则闸机正常按着上表所示 A-B-C-D-E的状态依次完成;

2、当进入A状态的时候是两人或三人,该闸机并不报警,当第一个人正常刷卡并通过闸机,尚未到达E状态时,此时该闸机门翼还没有关闭,此时第二个人就可能误以为门是开着的并迅速通过闸机,由于第二个人没有刷卡,又遮挡了外侧传感器104,则该检票闸机检测到有人尾随进入,闸机进入报警状态;此时条形码阅读器105的扫描功能也将关闭,这也将导致后面的人无法自助读取登机牌,这种情况下只有工作人员人工干预才能解决,这势必增加机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该闸机的通行效率。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由于机场自助检票闸机不能很好的区分验票区和待检区造成的人员尾随闯入和漏检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助检票闸机设备,以在保证通行效率的情况下,实现单人次验票通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自助检票闸机设备,包括闸机,还包括与闸机通过通道连通的导杠装置,导杠装置设置在闸机之前;导杠装置包括门翼,以及门翼前方设置的第一检测模块;还包括门翼后方的所述通道内设置的第二检测模块;门翼通过驱动电机进行开合,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以及驱动电机电路连接控制器;控制器与所述闸机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自助检票闸机设备中,所述导杠装置包括两道侧玻璃隔板,该两道侧玻璃隔板的一端连接至闸机刷卡立柱处,另一端通过导杠立柱固定;两道侧玻璃隔板形成所述通道。

进一步的,上述自助检票闸机设备中,所述通道内远离闸机的一端设有所述门翼,门翼为相对设置的一对,且分别通过两门翼立柱固定;两门翼立柱分别固定在两道玻璃隔板内壁上和/或固定于地面和/或固定于导杠装置底部设置的地台。

进一步的,上述自助检票闸机设备中,门翼前方设置的第一检测模块为第一传感器模块,门翼后方设置的第二检测模块为第二传感器模块。

进一步的,上述自助检票闸机设备中,所述第一传感器模块由多个光耦传感器组成,第一传感器模块设置在侧玻璃隔板内壁的下部,通过低位支架固定;第二传感器模块包括若干光耦传感器以及漫反射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模块设置在侧玻璃隔板内壁上部,通过高位支架固定。

进一步的,上述自助检票闸机设备中,侧玻璃隔板内壁上的所述高位支架自闸机处越过门翼立柱至导杠立柱。

进一步的,上述自助检票闸机设备中,导杠立柱上设有电路连接控制器的通道状态指示模块。

进一步的,上述自助检票闸机设备中,所述通道状态指示模块为指示灯、电子显示屏或电子指示牌。

进一步的,上述自助检票闸机设备中,还包括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报警模块。

进一步的,上述自助检票闸机设备中,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为视频摄像头模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闸机的基础上加装导杠装置,通过控制器与闸机主机通信连接,能够形成双门互锁设备;导杠装置在闸机前物理隔离出验票区与待检区,通过两区域中的传感器模块监测识别,实现单人单次至闸机验票,设备自动控制,旅客验票自助,通行效率高,即能够在保证高速通行的前提下,实现单人次验票通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机场自助检票闸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助检票闸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自助检票闸机设备的侧视图;

图4a是图2中所示导杠装置一侧隔板上传感器分布示意图;

图4b是导杠装置另一侧隔板上传感器分布示意图

图中:

101-闸机;102-闸机门翼;103-传感器;104-外侧传感器;105-条形码阅读器;106-主机箱;107-玻璃导向件;108-电机;109-显示屏;

200-导杠装置;201-门翼;202-高位支架;203-低位支架;204-电机;205- 导杠立柱;206-侧玻璃隔板;207-地台;208-指示模块;209-闸机;210-闸机门翼;211-扫描器;212-传感器;213-门翼立柱;214-刷卡立柱;

SR1~SR14-光耦传感器发射端;ST1~ST14-光耦传感器接收端;E1-漫反射传感器发射端;E2-漫反射传感器接收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需说明,文中出现的“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第一传感器模块”、“第二传感器模块”等中的“第一”、“第二”是为了便于区分模块,但对模块结构本身不造成限定作用。

如图2-3,一种自助检票闸机设备,包括闸机209,以及与闸机209通道连通的导杠装置200,导杠装置200设置在闸机209之前,即人员进入闸机 209之前要先经过导杠装置200,下文中的关于部件设置位置的“前方”、“后方”方位也按照人员验票时的需经过的顺序而定;其中导杠装置200包括门翼201,以及门翼201前方设置的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门翼201前方是否有人;还包括门翼201后方设置的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门翼201后方是否为单人;门翼201通过驱动电机204进行开合,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以及驱动电机204电路连接控制器(图中未显示)。本实用新型中,导杠装置200的门翼201能够隔离出候检区(位于门翼201前方)和验票区 (位于门翼201与闸机209之间),则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检测模块采集的信号判断候检区有人、同时控制器接收到第二检测模块采集的信号判断验票区无人时,控制门翼201放行候检区的人员进入验票区,继而通过闸机209验票,以此增强自助验票的人员独立性,在自助登机验票过程中保证每次只有一人验证登机牌信息,通过闸机209。

具体的,所述导杠装置200包括两道侧隔板,隔板为玻璃隔板,该两道侧玻璃隔板206形成通道至所述闸机209,即两道侧玻璃隔板206的一端连接至闸机209处,另一端通过固定在地面或地台207;本实施例中地台207 为地面上设置的平台用于承载导杠装置200;所述通道内远离闸机209的一端设有所述门翼201,门翼201为一对,且分别通过两门翼立柱213固定,两门翼立柱213相对应地分别靠在两道侧玻璃隔板206内壁上,门翼立柱213 可以直接连接在侧玻璃隔板206上和/或固定在下方的地面或地台207上。

本实施例中,门翼201前方设置的第一检测模块为第一传感器模块,优选的该传感器模块为由多个光耦传感器并排设置组成,第一传感器模块设置在侧玻璃隔板206内壁的下部,通过低位支架203固定;门翼201后方设置的第二检测模块为第二传感器模块,优选的该传感器模块包括由若干并排设置的光耦传感器212以及靠近闸机209的漫反射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模块设置在侧玻璃隔板206内壁上部,通过高位支架202固定,优选的该高位支架 202自闸机的刷卡立柱214处越过门翼立柱213至导杠立柱205,高位支架 202上固定的传感器主要检测门翼201后方的验票区,同时可以辅助第一传感器模块检测门翼201前方的候检区。本实施例中刷卡立柱214为闸机入口端设有刷卡装置(用于读取身份证、射频卡等电子卡的读卡器)的立柱,属于闸机的一部分,其中刷卡装置通信连接闸机主机,通过读取的卡/证件信息,判断是否令闸机门翼放行。

其中“高位支架202”和“低位支架203”均为用于固定传感器的支架结构,“高位”和“低位”是根据支架的设置高度相对而言的,较高的为“高位”,较低的为“低位”,此处对其形状、材料不做唯一限定,如金属槽型壳体等。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是,两道侧玻璃隔板的高位支架202 上设有11对光耦传感器(ST1~ST11,ST1~ST11)和一对漫反射传感器(E1, E2),11对光耦传感器即两组,一组11只光耦传感器,两组分别设置在两道侧玻璃隔板206内壁上的高位支架202内,实际光耦布局时充分考虑光耦发射和接收角度的相互影响,安装方式如图4a、4b中所示的光耦传感器发射端(SR1~SR11)与光耦传感器接收端(ST1~ST11)交替设置,漫反射传感器设置在高位支架202上靠近闸机刷卡立柱214的一端,两道侧玻璃隔板的低位支架203上设有3对光耦传感器(SR12~SR14,ST12~ST14),也是两组,一组3只光耦传感器,两组分别设置在两道侧玻璃隔板206内壁上的低位支架203内,安装方式如图4a、4b中所示的光耦传感器发射端(SR12~SR1) 与光耦传感器接收端(ST12~ST14)交替设置,以保证通行的高效性、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中,给出另一实施方式为,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也可以采用视频摄像头进行验票区以及待检区的旅客监控,通过视频影像采集,判断区域内人数。

导杠立柱205上设有电路连接控制器的通道状态指示模块208来显示通行图标以指示是否可以通行,该指示模块可以为指示灯、电子指示屏或指示牌。

所述闸机209为验票闸机,优选为翼闸检票闸机(如德国KABA的HSB-M03),或者也可以是三辊闸机等其他适合的验票闸机,本申请不作唯一限定。导杠装置200的所述控制器与闸机209的主机通讯互联以实现协同联动工作,形成闸机209与导杠装置200的双门互锁设备,通过控制器和主机内设置的通行逻辑和程序,实现通道互锁功能。

本实用新型设备中,还包括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报警模块(图中未显示),报警模块包括扬声器用以发出示警声或警示语音;该报警模块可以在导杠装置200内单独设置,也可以为与闸机209内的报警模块共用。

本实用新型给出的实施例中设置高、低位支架装置内的传感器,可以兼顾不同身高、老人和孩子等情况,也能防止有人翻越玻璃隔板206或匍匐进入导杆装置内的情况发生。

为了兼顾不同身高人员携带各种拉杆箱进入闸机209的情况,给出的具体实施例为,闸机门翼210和导杠通道门翼201之间的距离为2150mm左右(或在2000mm-2200mm)之间。导杠通道门翼高250mm,宽240mm,门翼201下边缘距离地台575mm,这样门翼较为小巧实用,既能起到隔离的作用,又能保证通行的高效性;自助检票闸机设备全长3725mm,宽1880mm,高1550mm(含地台,地台高30mm)。

具体工作时,该设备采用两种模式:常开模式和常关模式;

常开模式:正常情况下,门翼201是打开状态,传感器监测到人员穿过门翼201后,门翼201关闭;

常关模式:正常情况下,门翼201是关闭状态,传感器监测到门翼201 前有人且通道内无人时,门翼201打开,传感器监测到人员穿过门翼201后,门翼201关闭。

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常关模式;

(1)一个人正常通行;当该乘客到达候检区时,低位支架203上的传感器以及位于候检区高位支架202上的传感器中的任一检测到候检区有人,控制器控制电机驱动门翼201打开;门翼201后方设置的靠近门翼201的传感器SR4、SR5依次检测到该乘客经过,可以判断出该乘客经过门翼201并进入通道,则控制器令门翼201关闭;乘客在验票区域中至闸机上的扫描器211 处扫码验证机票,闸机门翼210打开;单人通行完成。

(2)第一个人停留在验票区,第二个人进入候检区时;此时门翼201保持关闭,阻止第二个人进入该通道;直至第一个人完成验票并通过闸机209 后,导杠装置200的门翼201打开,允许第二个人进入检票通道;其中对候检区的监测以及验票区的监测通过第一检测模块以及第二检测模块完成。

(3)当第一个人进入验票区,第二个人和/或第三个人以大于150mm间距尾随进入验票区时;第二检测模块监测到通道内人数大于1,则闸机209 禁止验票,导杠装置200的门翼201不关保持打开,报警响起,直至尾随人员退出验票区,门翼201关闭,闸机209正常验票,验票区剩余的一人进行验票,通道闸机209。

(4)当乘客手提电脑包/手提袋、携带拉杆箱/双肩背包经过导杠通道时;充分考虑了传感器遮挡顺序和数量的差异,传感器基本不会发生误判,设备按单人进入,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自助检票闸机设备,尤其适用于机场登机检票场合,但不限于此,可以用于其他需单人验票通行场所。

本实用新型设备能够实施双门互锁功能,具有有效隔离作用:

a.该设备设置前后两道互锁门翼,旅客可全程自助使用,工作人员只需在设备发生故障或旅客未能正确验证登机牌时参与协助;

b.该设备导杠装置门翼前设有感应区域(即候检区),旅客触发感应(传感器监测到有人)时门翼打开,单人次旅客进入导杠装置通道后门翼关闭,形成前后互锁的封闭空间;旅客在闸机上完成自主扫描登机牌或刷身份证,通过验证后,闸机门翼打开,放行旅客;闸机完全关闭后,开始下一个旅客通行服务;如果导杠装置门翼打开后,多位(2个以上,包括2个)旅客进入通道,则导杠装置门翼保持打开,闸机的登机牌扫描读头、身份证阅读器关闭使用,直至通道内只有一人,导杠装置门翼关闭,闸机的登机牌扫描读头、身份证阅读器恢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设备具有有效安全作用:

c.通道依靠多区域传感器实现对通行旅客位置的精确监控,验证有效登机牌信息后非接触门翼自动放行,当传感器监测到授权通行旅客位于门翼摆动范围内门翼保持继续开启。

d.驱动系统采用低能动驱动电机,驱动力矩不超过5Nm,最大动力不超过1.6J;满足DIN 18650(德国电动人行门产品、安全标准,高于欧洲标准) 指标要求。

e.该设备通行控制,位于从公共领域到非公共领域交叉区域的自动系统 (安检之前),协助工作人员使用登记卡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少的错误率完成登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