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碰撞型道路防撞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5637发布日期:2018-06-05 22:16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碰撞型道路防撞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护栏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柔性碰撞型道路防撞护栏。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代,便捷的交通工具已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以汽车最为普遍,其数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它不仅给交通事业的路桥建设增加了压力,且对人民生命、财产及交通设施造成了威胁和破坏,交通事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危害。现代社会,交通事故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已占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非自然死亡人数的首位,而其造成的财产损失也很严重。

通常,为了避免超速行驶或故障所引起的大型交通事故,在道路的沿边或中央分离线装上护栏或中央分离栏,而传统的护栏是以钉在支撑栏上的方法来在地面上固定纵向凹凸形状的铁板,这可承受轻微的冲击,然而车辆快速前进撞击时,铁板护栏无法承受强烈冲击,被冲撞损坏,致使车辆颠覆、滚到护栏外,甚至使其从悬崖上掉落,造成车辆破损、人命伤亡等重大事故。

为了能改善道路护栏的防护作用,经过长期的探索,发明了以旋转筒或旋转体替代铁板的形式,大大降低了车辆冲击破坏性。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2116999U)公开了一种间隔接地式带旋转体的交通护栏,包括立柱,套设于立柱上的弹性旋转体,分别设置于弹性旋转体的上方和下方的上横栏和下横栏,套设在立柱上并设置在下横栏和弹性旋转体之间的旋转承接件,立柱包括交替设置的长立柱和短立柱,长立柱向下延伸至下横栏下方形成安装落地部,短立柱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栏和下横栏相连接。

再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2027173A)公开了一种道路冲击吸收设施,设置于道路中央线或道路边,在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吸收分散其所产生的冲击,包括:支柱,在道路的中央线或道路边,按一定间隔埋设固定并呈柱体形状;旋转支撑管,通过支柱内置并可进行旋转;多个缓冲辊部件,形成结合口以可旋转地设置于旋转支撑管的外周面,内/外部呈一体型弹性橡胶材料的圆筒形状,而在其外部设置高亮度反光带;安全导轨,在缓冲辊部件上按一定间距被设置多个,在各支柱的上/下部,各成一体水平设置;第一旋转拦截板,其中央设置有结合孔,并设置于设置有缓冲辊部件的旋转支撑管的外周面上/下端部,在结合孔的内周面一部分形成第二固定槽并在其一面形成多个向上突出的放射状第一突出部,以在旋转支撑管的一面形成第一固定槽,从而通过第一固定销进行固定;第二旋转拦截板,其中央设置有上述结合孔,并分别设置在支柱的上/下端部上,从而使第二旋转拦截板设置于分别设置在旋转支撑管上/下端部的第一旋转拦截板的下部,在结合孔的内周面一部分形成第四固定槽,以在支柱的一面形成第三固定槽,从而通过第二固定销进行固定,而在其一面形成多个向上突出的放射状第一突出部,以与第一旋转拦截板中形成第一突出部的一面相吻合。

虽然,采用上述两种或现有其它弹性旋转体或缓冲辊部件形式的防护栏结构,在收到车辆冲撞时,自身可以旋转,引导车辆返回车道,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车辆碰撞的破坏和损伤,但是弹性旋转体或缓冲辊部件本身刚性很大,车辆碰撞接近刚性碰撞,对其本身以及通过其传递到护栏其它部分的冲击力较大,护栏经过多次碰撞即会松动或损坏,寿命相对较短。而且,上述护栏的安装需要道路两侧无障碍物,而对于高架桥等桥梁道路,由于安全防护要求较高,路的两侧一般都是采用水泥石墩进行防护,以防车辆冲出桥面高空坠落或落入水中,上述护栏或现有其它护栏,在保留石墩基础上安装并不太合适。

另外,目前市场上的弹性旋转体或缓冲辊部件一般表面都较为光滑,一方面对冲击吸收效果欠佳,另一方面车辆冲击时接触性相对较差,对车辆导向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碰撞型道路防撞护栏,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防撞护栏受到多次碰撞容易损坏,寿命相对较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旋转筒的安装形式,使刚性结构转变成柔性结构,不仅能降低车辆碰撞伤害,提高防护效果,还具有很好的冲击吸收性,可较好的降低护栏受到的冲击损伤,延长使用寿命;该护栏尤其适用于桥梁两侧的防护。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碰撞型道路防撞护栏,包括底座、上支座、支撑件、旋转轴和安装在旋转轴上的旋转筒;所述旋转轴的下端通过带座轴承安装在底座上,其上端连接支撑件的一端;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通过弹性元件连接上支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支座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石墩的上表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支座具有支板,支撑件的一端具有压板,弹性元件位于支板和压板之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板上开设导向孔,压板上设有导柱;所述弹性元件为碟形弹簧,多个碟形弹簧叠加套在导柱上后,导柱端部插入导向孔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板连接带内孔的连接块,压板位于连接块的内孔中,并被连接块上的端板限位;所述支板、连接块和端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的压板连接中间件的一端,中间件的另一端连接套管,套管套在旋转轴的上端。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筒的外表面上设有凸起。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筒的外表面中间具有环槽,环槽内设置反光带或涂覆荧光材料;所述环槽上下两侧的旋转筒外表面上的凸起沿圆周方向和轴向均匀分布。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轴上靠下端位置设置有定位板;所述旋转筒沿轴线开设轴孔,旋转筒通过轴孔安装在旋转轴上,并被定位板限位;所述轴孔的两端具有直径较大的衬套孔,其中安装有衬套,旋转轴穿过衬套,衬套的内径小于轴孔的最小直径;所述旋转轴上旋转筒的上下两侧均套有回旋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孔的内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沿轴向的圆环槽。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柔性碰撞型道路防撞护栏,突破现有护栏的刚性连接结构,采用柔性安装方式,即固定旋转轴上端的支撑件通过弹性元件安装到上支座上,并将旋转轴下端通过带座轴承安装到底座上,在受到车辆碰撞时,不仅旋转筒本身可以降低部分冲击力,而且压缩弹性元件可起来较好的缓冲作用,冲击吸收性好,进一步降低冲击力,大大减小碰撞对旋转筒或其它部件造成的损伤,延长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柔性碰撞型道路防撞护栏,尤其适用于桥梁道路的防护,只需将上支座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到桥梁石墩上即可,从而在不改变现有桥梁的石墩保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缓冲防护护栏,可有效防止车辆飞出桥梁,大大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减少伤亡;车辆不直接冲击石墩,降低破坏的同时,也避免了石墩被撞破损,旋转筒被撞坏后更换维修也相对方便。

(3)本实用新型柔性碰撞型道路防撞护栏,弹性元件采用多个碟形弹簧套在压板的导柱上,保证碟形弹簧之间正向受压,而导柱插入支板的导向孔中,对导柱受压移动导向,且压板被限制在连接块的内孔中,限制其它方向的自由度,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柔性碰撞型道路防撞护栏,有别于现有旋转筒光滑的表面,其外表面上设置凸起,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碰撞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可增大与车体的摩擦力,使其在冲击力下快速旋转,对车辆进行导向,牵引车返回车道,降低碰撞伤害。

(5)本实用新型柔性碰撞型道路防撞护栏,旋转筒外壁上环槽中安装反光带或涂覆荧光材料,在黑暗环境中,受到车辆灯光照射时具有很好的反光作用,对于黑暗环境中行驶具有很好的警示性。

(6)本实用新型柔性碰撞型道路防撞护栏,旋转筒的轴孔内壁上圆环槽的设计一方面节省了旋转筒的生产材料,另一方面通过多个圆环槽使得旋转筒在生产过程中受热均匀,在设定时间内,旋转筒可以发泡完全,发泡速度块,减少电能消耗,有利于节约能源;而且,此种结构也有助于增强旋转筒减震吸震效果,降低旋转筒被撞时的开裂倾向。

(7)本实用新型柔性碰撞型道路防撞护栏,旋转筒通过衬套支撑在旋转轴上转动,上下两端的衬套设置,保证支撑稳定的情况,减小旋转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撞护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撞护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撞护栏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撞护栏中旋转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上支座;201、支板;202、导向孔;3、支撑件;301、套管;302、中间件;303、压板;304、导柱;4、旋转轴;401、定位板;5、旋转筒;501、凸起;502、轴孔;503、衬套孔;504、圆环槽;6、顶盖;7、石墩;8、衬套;9、回旋圈;10、连接块;11、端板;12、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的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进行更充分地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方案。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案使得公开全面而完整,并充分地向本领域技术人员传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申请全文中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相同的元件。

应当理解,当提及元件被“连接”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时,所述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联接至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提及元件被“直接连接”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任何中间元件。用于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它用语应当以同样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对“直接在......之间”、“邻近”对“直接相邻”等)。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当理解,诸如那些在通常使用的词典中所限定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当以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方式来解释,除非本文清楚地如此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柔性碰撞型道路防撞护栏,主要沿道路两侧或中央分离线进行安装,起到防护作用,尤其适用于在桥梁两侧沿石墩7的内侧安装,本实施例的护栏就是以安装在桥梁两侧为例,它主要包括底座1、上支座2、支撑件3、旋转轴4和安装在旋转轴4上的旋转筒5。其中,底座1沿桥梁两边的石墩7内侧地面布置,考虑到安装的需要,底座1采用工字钢,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到地面上;旋转轴4的下端具有端轴,该转轴通过带座轴承安装到底座1上,此处带座轴承采用带方形座外球面轴承,从而旋转轴4的上端可进行摆动。

结合图3和图4所述,旋转轴4的上端连接支撑件3的一端,支撑件3的另一端通过弹性元件12连接上支座2,上支座2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石墩7的上表面。如图5所示,支撑件3从一端到另一端包括套管301、中间件302和压板303;其中,套管301套在旋转轴4的上端,对旋转轴4进行支撑;中间件302作为套管301和压板303中间的连接元件,以匹配石墩7顶部和底部的宽度差;压板303上设置有导柱304。上支座2具有支板201,其上开设导向孔202,且支板201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带内孔的连接块10和压在连接块10表面的端板11;弹性元件12位于支板201和压板303之间,且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2为碟形弹簧,多个碟形弹簧叠加套在导柱304上后,导柱304端部插入导向孔202中,压板303位于连接块10的内孔中,并端板11限位。弹性元件12除了碟形弹簧,也可采用弹簧、压簧等其它弹性部件。弹性元件12此种安装结构,可保证碟形弹簧之间正向受压,而导柱304插入支板201的导向孔202中,对导柱304受压移动导向,且压板303被限制在连接块10的内孔中,限制其它方向的自由度,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另外,旋转轴4除了下端的端轴外,其余为中空的圆管,减轻重量,其顶部通过顶盖6封堵,既美观,也避免水或灰尘落入。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防撞护栏突破现有护栏的刚性连接结构,采用柔性安装方式,即固定旋转轴4上端的支撑件3通过弹性元件12安装到上支座2上,并将旋转轴4下端通过带座轴承安装到底座1上,在受到车辆碰撞时,不仅旋转筒5本身可以降低部分冲击力,而且压缩弹性元件12可起来较好的缓冲作用,冲击吸收性好,进一步降低冲击力,大大减小碰撞对旋转筒5或其它部件造成的损伤,延长使用寿命。该护栏尤其适用于桥梁道路的防护,在不改变现有桥梁的石墩7保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缓冲防护护栏,可有效防止车辆飞出桥梁,大大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减少伤亡;车辆不直接冲击石墩7,降低破坏的同时,也避免了石墩7被撞破损,旋转筒5被撞坏后更换维修也相对方便。

实施例2

结合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柔性碰撞型道路防撞护栏,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旋转筒5安装到旋转轴4上的结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旋转轴4靠近下端位置设置定位板401;旋转筒5沿轴线开设轴孔502,旋转筒5通过轴孔502安装在旋转轴4上,且轴孔502的两端具有直径较大的衬套孔503,其中安装有衬套8,旋转轴4穿过衬套8,衬套8的内径小于轴孔502的最小直径,旋转轴4上旋转筒5的上下两侧均套有回旋圈9,在保证支撑稳定的情况,减小旋转阻力,下面的一个回旋圈9支撑在旋转轴4的定位板401上。另外,目前旋转筒5主要由EVA发泡制作而成,在发泡制作过程中,将EVA及其他辅料加入到模具中,然后加热使得EVA发泡,得到旋转体的粗产品,但是这样的一体结构在实际发泡过程,受热不易均匀,导致其无法发泡到位,造成其表面不均匀;因此,本实施例在轴孔502的内壁上沿轴向设有一个或多个圆环槽504;此设计,一方面节省了旋转筒5的生产材料,另一方面通过多个圆环槽504使得旋转筒5在生产过程中受热均匀,在设定时间内,旋转筒5可以发泡完全,发泡速度块,减少电能消耗,有利于节约能源;而且,此种结构也有助于增强旋转筒5减震吸震效果,降低旋转筒5被撞时的开裂倾向。

旋转筒5的外表面中间具有环槽,环槽内设置反光带或涂覆荧光材料,在黑暗环境中,受到车辆灯光照射时具有很好的反光作用,对于黑暗环境中行驶具有很好的警示性。此外,有别于目前旋转筒5表面光滑的设计,本实施例在环槽上下两侧的旋转筒5外表面上沿圆周方向和轴向均布分布有半球形的凸起501,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碰撞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可增大与车体的摩擦力,使其在冲击力下快速旋转,对车辆进行导向,牵引车返回车道,降低碰撞伤害。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