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可调节的轨道式混凝土面层纹理施工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4241发布日期:2018-09-14 20:33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道面的面层纹理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度可调节的轨道式混凝土面层纹理施工工具。



背景技术:

国内的民航场道工程包括跑道以及停机坪都要求进行纹理施工,通常要求纹理深度不小于0.6mm,良好的纹理施工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摩阻特性,对飞机在道面潮湿和积水状态下运行的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

目前,国内施工主要采取毛刷拉毛的方法来达到纹理施工的效果,即在混凝土塑性状态下以铝合金作为靠尺,使用塑料或者尼龙丝制成的毛刷拉毛。但这种施工方法因受混凝土表面浮桨的特性以及毛刷的形变影响,过早施工容易造纹理畸形、起刺,过晚的施工容易造成无法拉毛,或者拉毛过浅,而且施工的时间由经验判断,不容易把控。由于靠毛刷的自重压力决定纹理深度,人工施工过程中轻重不容易控制,在一块板中纹理有深有浅,不利于排水,甚至造成积水;而且,拉毛对于施工者具有一定的经验要求,必须是长期从事拉毛工作的工人才能够拉出较好的纹理,尤其是在纹理深度方面,是通过使用毛刷不同的角度拉毛形成不同的深度,极大地增加了施工难度,限制了施工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其次,由于毛刷拉毛是使用两条尼龙丝棒拉出沟槽,凸起的条纹容易发生变形影响,影响其美观程度;再者,毛刷也需要定期更换,造成成本浪费以及延长了施工时间;综上所述,传统采用毛刷拉毛施工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极大限制了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降低了施工效率,并且施工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容易对道面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功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深度可调节的轨道式混凝土面层纹理施工工具。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深度可调节的轨道式混凝土面层纹理施工工具,包括滑动轨道架和可调节深度的纹理滑行器,所述可调节深度的纹理滑行器位于所述滑动轨道架上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轨道架包括两条平行的纵向滑行轨道和横向封堵,所述纵向滑行轨道的底部设有轨道支撑脚,所述纵向滑行轨道的上部设有呈倒T型的滑行限位槽,所述横向封堵焊接在所述纵向滑行轨道的两端,所述可调节深度的纹理滑行器包括下部滑行钢片组、上部深度调节钢片组和受拉框架,所述上部深度调节钢片组位于所述受拉框架的内部上方,所述上部深度调节钢片组位于所述下部滑行钢片组的上方,所述下部滑行钢片组位于所述受拉框架的内部下方。

所述受拉框架由两个竖直的支撑钢板和水平的受拉钢板组成龙门框架结构,所述支撑钢板的底部均设有限位滑行模块,所述限位滑行模块为T型滑动模块并与所述纵向滑行轨道上的所述倒T型的滑行限位槽相适配,所述受拉钢板上表面的中心两侧同轴焊接有受拉圆环,所述受拉圆环中贯穿有水平的铰接钢杆,所述铰接钢杆的两端焊接有球形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受拉圆环相对较远的两侧设置,所述铰接钢杆的中部位置垂直焊接有手持拉杆。

所述下部滑行钢片组包括固定连接钢板,所述固定连接钢板水平设置在所述受拉框架的所述支撑钢板上,所述固定连接钢板上表面的两端对称设有竖直向上的调节螺杆,位于两个所述调节螺杆之间的所述固定连接钢板上贯穿有竖直向下的下部钢片组,所述下部钢片组由若干等间距设置的下部钢片组成,相邻所述下部钢片之间的所述固定连接钢板上设有通孔,所述下部钢片的底部与所述纵向滑行轨道的底部处于同一水高度。

所述上部深度调节钢片组包括移动连接钢板,所述移动连接钢板平行设置在所述固定连接钢板的上方,所述移动连接钢板的两端对称设有调节螺杆预留穿孔,所述调节螺杆预留穿孔套置在所述调节螺杆上,每个所述调节螺杆上由上到下套有螺母,所述移动连接钢板位于所述螺母之间,位于两个所述调节螺杆预留穿孔之间的所述移动连接钢板上竖直向下设有上部钢片组,所述上部钢片组由若干等间距设置的上部钢片组成,所述上部钢片组的钢片长度大于所述下部钢片组的钢片长度,所述上部钢片组的钢片穿过所述固定连接钢板上的所述通孔竖直向下设置。

所述横向封堵采用H型钢。

所述手持拉杆上设有防滑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快捷,通过设置带有倒T型的滑行限位槽和轨道支撑脚的纵向滑行轨道以及可调节深度的纹理滑行器,使没有经验的施工人员也能够快速、熟练使用进行纹理施工,解除了纹理施工对工人技术的要求,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传统施工装置相比,通过设置上部深度调节钢片组与下部滑行钢片组配合使用,避免了传统施工依靠调整毛刷角度改变深度的施工方法,保证了纹理深度的统一,极大的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进而提高了混凝土面层的结构功能和使用寿命,同时解决了不同性能混凝土带来的施工问题,适用于各种配比的混凝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下部滑行钢片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部深度调节钢片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纵向滑行轨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横向封堵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的深度可调节的纹理施工滑行装置示意图;

图中:1-滑动轨道架;11-纵向滑行轨道;12-横向封堵;2-可调节深度的纹理滑行器;21-下部滑行钢片组;211-下部钢片组;212-固定连接钢板;213-调节螺杆;22-上部深度调节钢片组;221-上部钢片组;222-移动连接钢板;223-调节螺杆预留穿孔;23-限位滑行模块;24-手持拉杆;25-受拉框架;26-铰接钢杆;3-受拉圆环;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深度可调节的轨道式混凝土面层纹理施工工具,包括滑动轨道架1和可调节深度的纹理滑行器2,所述可调节深度的纹理滑行器2位于所述滑动轨道架1上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轨道架1包括两条平行的纵向滑行轨道11和横向封堵12,所述纵向滑行轨道11的底部设有轨道支撑脚,所述纵向滑行轨道11的上部设有呈倒T型的滑行限位槽,所述横向封堵12焊接在所述纵向滑行轨道11的两端,所述可调节深度的纹理滑行器2包括下部滑行钢片组21、上部深度调节钢片组22和受拉框架25,所述上部深度调节钢片组22位于所述受拉框架25的内部上方,所述上部深度调节钢片组22位于所述下部滑行钢片组21的上方,所述下部滑行钢片组21位于所述受拉框架25的内部下方。

所述受拉框架25由两个竖直的支撑钢板和水平的受拉钢板组成龙门框架结构,所述支撑钢板的底部均设有限位滑行模块23,所述限位滑行模块23为T型滑动模块并与所述纵向滑行轨道11上的所述倒T型的滑行限位槽相适配,所述受拉钢板上表面的中心两侧同轴焊接有受拉圆环3,所述受拉圆环3中贯穿有水平的铰接钢杆26,所述铰接钢杆26的两端焊接有球形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受拉圆环3相对较远的两侧设置,所述铰接钢杆26的中部位置垂直焊接有手持拉杆24。

所述下部滑行钢片组21包括固定连接钢板212,所述固定连接钢板212水平设置在所述受拉框架25的所述支撑钢板上,所述固定连接钢板212上表面的两端对称设有竖直向上的调节螺杆213,位于两个所述调节螺杆213之间的所述固定连接钢板212上贯穿有竖直向下的下部钢片组211,所述下部钢片组211由若干等间距设置的下部钢片组成,相邻所述下部钢片之间的所述固定连接钢板212上设有通孔,所述下部钢片的底部与所述纵向滑行轨道11的底部处于同一水高度。

所述上部深度调节钢片组22包括移动连接钢板222,所述移动连接钢板222平行设置在所述固定连接钢板212的上方,所述移动连接钢板222的两端对称设有调节螺杆预留穿孔223,所述调节螺杆预留穿孔223套置在所述调节螺杆213上,每个所述调节螺杆213上由上到下套有螺母,所述移动连接钢板222位于所述螺母之间,位于两个所述调节螺杆预留穿孔223之间的所述移动连接钢板222上竖直向下设有上部钢片组221,所述上部钢片组221由若干等间距设置的上部钢片组成,所述上部钢片组221的钢片长度大于所述下部钢片组211的钢片长度,所述上部钢片组221的钢片穿过所述固定连接钢板212上的所述通孔竖直向下设置。

所述横向封堵12采用H型钢。

所述手持拉杆24上设有防滑层。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下部滑行钢片组21的底部与纵向滑行轨道11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使得纹理深度均统一,不会因为混凝土面层硬度、提浆厚度、突起石子等问题影响纹理深度,上部深度调节钢片组22通过调节螺杆213上的螺母进行高度调节和固定,调节出设定的纹理深度,将本实用新型垂直于模板前进方向并放置在待施工的模板上,拉动手持拉杆24,可调节深度的纹理滑行器2沿纵向滑行轨道11滑行,有效的挤压浆液成型为纹理,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生产质量,进而提高了混凝土面层的结构功能和使用寿命,施工过程中,上部深度调节钢片组22进行纹理凹槽的施工,下部滑行钢片组21能够有效的将凸起的纹理重新进行再次的抹面,有效的将纹理塑造出来,防止拉毛后出现毛刺或者滑肩现象,影响表观质量,通过设置带有倒T型的滑行限位槽和轨道支撑脚的纵向滑行轨道11以及可调节深度的纹理滑行器2,使没有经验的施工人员也能够快速、熟练使用进行纹理施工,解除了纹理施工对工人技术的要求,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传统施工装置相比,通过设置上部深度调节钢片组22与下部滑行钢片组21配合使用,避免了传统施工依靠调整毛刷角度改变深度的施工方法,同时解决了不同性能混凝土带来的施工问题,适用于各种配比的混凝土,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快捷。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