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3803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上升,城市道路拥堵问题尤其严重,为了提高汽车通行量,城市中的高架桥的建设量也随之增多。通常情况下,城市主干道一般采用高架桥的方式,即桥下为辅路,而高架桥作为主路实现车辆快速通行,高架桥通常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桥面以实现双向行车,并且,部分高架桥的下方还配置成停车场。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位于高架桥上行驶的车辆非常多,在出现交通事故时,高架桥上将会产生严重的汽车拥堵,而此时,桥下的辅路可能处于通行非常通畅的状态,这样,便会严重的浪费城市交通资源。如何设计一种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资源利用率的防拥堵技术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实现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资源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包括高架桥,所述高架桥包括两条并排布置的桥面,还包括车辆转运模组,所述车辆转运模组包括两个循环移动模块、搬运装置和若干车厢,所述循环移动模块包括支撑架、两条环形输送带和用于驱动两条所述环形输送带同步运行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架两侧的四角部分别设置有油缸,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可转动的导向轮,所述环形输送带通过对应的所述导向轮竖向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环形输送带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悬挂所述车厢的吊挂部,所述搬运装置设置在两个所述循环移动模块之间并位于两个所述桥面之间形成的间隔区域中,所述搬运装置用于搬运所述循环移动模块上的所述车厢,所述桥面贯穿过对应的所述循环移动模块中的两个所述环形输送带。

进一步的,所述桥面的底部沿所述桥面延伸方向设置有导轨,所述车厢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导向轮,所述导轨还设置有齿条,所述车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齿条啮合配合的齿轮;所述车厢中设置有两个可转动的动力辊,两个所述动力辊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车辆动力轮的空间,其中一所述动力辊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包括顶板和设置在所述顶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的下边缘设置有内翻边结构,其中一所述侧板上开设有缺口结构,所述缺口结构中设置有辅助导轨组件,所述辅助导轨组件包括支撑板、锁止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板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缺口结构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转动,所述锁止机构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用于锁止所述支撑板与对应的所述内翻边结构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铰接在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侧板之间;或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电磁铁,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铁配合的永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机构为电磁锁,所述电磁锁嵌入在所述缺口结构一侧的所述内翻边结构中;或者,所述锁止机构为电动插销,所述电动插销嵌入在所述缺口结构一侧的所述内翻边结构中。

进一步的,所述搬运装置包括伸缩机械臂、升降机和旋转平台,所述伸缩机械臂水平安装在所述升降机上,所述升降机设置在所述旋转平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吊挂部为设置在两条所述环形输送带上的吊杆,所述车厢的顶部设置有挂钩,所述车厢通过所述挂钩挂在所述吊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吊挂部为设置在所述环形输送带上可转动的吊钩,所述车厢的顶部设置有吊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通过桥面上环绕设置环形输送带,环形输送带能够携带车厢绕着桥面移动,这样,在桥面发生交通拥堵时,可以通过环形输送带将车厢移动至桥面上,车辆可以驶入到车厢中通过环形输送带移动到桥面下的辅路或移动到另一侧的桥面上行驶,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并充分利用城市的交通资源,尤其对于有特殊情况的驾驶人员而言,可以快速的脱离出交通拥堵的环境,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人性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实施例的俯视布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实施例中单个桥面与循环移动模块的组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实施例中车辆转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实施例中桥面与循环移动模块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实施例中桥面与循环移动模块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实施例中滑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图6中A-A向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实施例中滑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图8中B-B向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实施例中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包括高架桥,所述高架桥包括两条并排布置的桥面100,桥面100在城市建设中其底部可以设置成辅路或停车场,本实施例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还包括车辆转运模组,所述车辆转运模组包括两个循环移动模块300、搬运装置200和若干车厢3,所述循环移动模块300包括支撑架1、两条环形输送带2和用于驱动两条所述环形输送带2同步运行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架1两侧的四角部分别设置有油缸11,所述油缸11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可转动的导向轮12,所述环形输送带2通过对应的所述导向轮12竖向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上,所述环形输送带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悬挂所述车厢3的吊挂部(未标记),所述搬运装置200设置在两个所述循环移动模块300之间并位于两个所述桥面100之间形成的间隔区域101中,所述搬运装置200用于搬运所述循环移动模块300上的所述车厢300,所述桥面100贯穿过对应的所述循环移动模块300中的两个所述环形输送带2。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桥面100穿过对应的环形输送带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桥面100发生交通拥堵时,通过环形输送带2携带车厢3移动至桥面100的上方,然后,油缸11带动导向轮12向下移动,使得车厢3落到桥面100上,桥面100上的车辆便可以驶入到车厢3中,然后,油缸11在带动导向轮12向上移动使得车厢3脱离桥面,环形输送带2继续转动使得车厢3移动到该桥面100的下方,此时,可以根据车厢3中驾驶员的需要进行下一步操作,例如:情况一、该桥面100下方的辅路处于畅通状态,并且,驾驶员还需要继续沿着该桥面100行驶方向前行时,则环形输送带2携带车厢3移动到该桥面100下方后,油缸11带动导向轮12向下移动使得车厢3落到辅路上,车辆驶出车厢3便可以在辅路上继续前行;情况二、如果车厢3中驾驶员需要掉头行驶时,则环形输送带2携带车厢3移动到靠近搬运装置200的一侧,搬运装置200将该车厢3从前一循环移动模块300搬运到后一循环移动模块300上,这样,车厢3便可以在另一桥面100对应的环形输送带2上移动,可以根据需要车厢3可以移动至另一桥面100上或另一桥面100下方的辅路上。其中,车辆驶入到车厢3中,均需要进行定位固定,定位固定的方式可以采用缆绳或定位块等方式,本实施例不做限制。而第一驱动机构可以采用电机等方式驱动导向轮12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桥面100的底部沿所述桥面延伸方向设置有导轨102,所述车厢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轨102滑动配合的导向轮32,所述导轨102还设置有齿条103,所述车厢3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齿条103啮合配合的齿轮33;所述车厢3中设置有两个可转动的动力辊31,两个所述动力辊31之间形成用于放置车辆动力轮的空间,其中一所述动力辊31与所述齿轮33传动连接。具体的,在两个桥面100及其对应的辅路均处于拥堵状态时,对于特殊情况的车辆(例如:救护车或运送病人的车辆)对时间的要求非常紧迫,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环形输送带2携带车厢3移动到桥面100上,使得该车辆进入到车厢3中,然后,该车厢3通过环形输送带2移动到靠近搬运装置200的一侧,搬运装置200将车厢3搬运到桥面100下方设置的导轨102上,此时,车厢3上方的齿轮33与导轨102上的齿条103啮合,车厢3中的车辆定位固定后,车辆启动,车辆的动力轮将驱动动力辊31转动,这样,便可以通过动力辊31驱动齿轮33转动,齿轮33与齿条103配合便可以使得车厢3沿着导轨102移动,从而不受桥上下交通状况的限制,实现在特殊情况下对交通顺畅通行的要求。而由于车厢3的运行直接通过车厢3中车辆的动力来驱动,可以有效的简化车厢3的整体结构和运行成本,而动力辊31与齿轮33的传动方式可以采用齿轮组或传动带等方式,本实施例不做限制。优选的,为了提高车厢3在导轨102上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导轨102包括顶板1021和设置在所述顶板1021两侧的侧板1022,所述侧板1022的下边缘设置有内翻边结构1023,其中一所述侧板1022上开设有缺口结构1024,所述缺口结构1024中设置有辅助导轨组件104,所述辅助导轨组件104包括支撑板1041、锁止机构1043和第二驱动机构1042,所述支撑板1041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缺口结构1024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042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1041转动,所述锁止机构1043设置在所述侧板1022上用于锁止所述支撑板1041与对应的所述内翻边结构1023齐平。具体的,在将车厢3安装到导轨102或从导轨102上拆卸时,则通过开关支撑板1041来实现,以安装车厢3为例,搬运装置200将车厢3移动到导轨102处,锁止机构1043解锁后,支撑板1041利用自身重力或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向下旋转打开,这样,搬运装置200将车厢3提升使得车厢3的导向轮32经过缺口结构1024转入到导轨102形成的倒U型空间中,然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板1041向上翻转并通过锁止机构1043锁止支撑板1041,使得支撑板1041与内翻边结构1023齐平,这样,导向轮32便可以在初始状态通过对应的内翻边结构1023和支撑板1041支撑住,车厢3中的车辆启动后,导向轮32便可以沿着内翻边结构1023移动。其中,第二驱动机构1042可以为气缸,所述气缸铰接在所述支撑板1041和所述侧板1022之间;或者,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042为电磁铁,所述支撑板1041上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铁配合的永磁铁。另外,锁止机构1043可以为电磁锁,所述电磁锁嵌入在所述缺口结构1024一侧的所述内翻边结构1023中,电磁锁的锁舌用于插入到支撑板1041开设的定位槽中实现对支撑板1041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或者,所述锁止机构1043为电动插销,所述电动插销嵌入在所述缺口结构1024一侧的所述内翻边结构1023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搬运装置200包括伸缩机械臂202、升降机201和旋转平台204,所述伸缩机械臂水平安装在所述升降机上,所述升降机设置在所述旋转平台上。具体的,通过升降机201带动伸缩机械臂202升降到特定的高度位置,伸缩机械臂202伸出通过夹具203夹取车厢3,然后,伸缩机械臂202回缩并可以通过升降机201带动该车厢3移动到设定位置进行放置车厢3。而针对车厢3的悬挂方式有多种,例如:所述吊挂部为设置在两条所述环形输送带2上的吊杆21,所述车厢3的顶部设置有挂钩(未图示),所述车厢3通过所述挂钩挂在所述吊杆21上。或者,吊挂部为设置在所述环形输送带2上可转动的吊钩,所述车厢3的顶部设置有吊杆。具体的,车厢3采用悬挂的方式安装在环形输送带2的吊挂部上,同时,车厢3还可以方便的从吊挂部上脱离出,以便于搬运装置200进行搬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城市高架桥防拥堵方法,采用上述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具体方法包括:辅路切换模式、换向切换模式和紧急切换模式;

所述辅路切换模式下,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环形输送带移动,环形输送带携带车厢移动至桥面上方,油缸带动导向轮向下移动使得车厢落到桥面上,桥面上的车辆驶入到车厢中,油缸再带动导向轮向上移动使得车厢上升离开桥面,第一驱动机构再次驱动环形输送带移动使得车厢移动至环形输送带的下部位置,最后,油缸带动导向轮向下移动使得车厢落到辅路路面上,车辆从车厢中驶出;

所述换向切换模式下,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环形输送带移动,环形输送带携带车厢移动至桥面上方,油缸带动导向轮向下移动使得车厢落到桥面上,桥面上的车辆驶入到车厢中,油缸再带动导向轮向上移动使得车厢上升离开桥面,第一驱动机构再次驱动环形输送带移动使得车厢移动至环形输送带靠近搬运装置的一侧,搬运装置将车厢搬运至另一桥面配合的环形输送带上;

所述紧急切换模式下,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环形输送带移动,环形输送带携带车厢移动至桥面上方,油缸带动导向轮向下移动使得车厢落到桥面上,桥面上的车辆驶入到车厢中,油缸再带动导向轮向上移动使得车厢上升离开桥面,第一驱动机构再次驱动环形输送带移动使得车厢移动至环形输送带靠近搬运装置的一侧,搬运装置将车厢搬运至导轨上,车厢中车辆的动力轮转动驱动动力辊转动,动力辊驱动齿轮转动,使得车厢在导轨上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换向切换模式具体为:搬运装置将车厢搬运至另一桥面配合的环形输送带上后,另一桥面配合的环形输送带携带车厢移动至该桥面下方的辅路上并通过对应的油缸带动导向轮向下移动使得车厢落到该辅路上、或者另一桥面配合的环形输送带携带车厢移动至该桥面的上方并通过对应的油缸带动导向轮向下移动使得车厢落到该桥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城市高架桥防拥堵系统,通过桥面上环绕设置环形输送带,环形输送带能够携带车厢绕着桥面移动,这样,在桥面发生交通拥堵时,可以通过环形输送带将车厢移动至桥面上,车辆可以驶入到车厢中通过环形输送带移动到桥面下的辅路或移动到另一侧的桥面上行驶,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并充分利用城市的交通资源,尤其对于有特殊情况的驾驶人员而言,可以快速的脱离出交通拥堵的环境,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人性化设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