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路桩,尤其涉及了道路施工路桩。
背景技术:
目前,在道路施工中所采用的路桩,一般为钢质的柱体结构,这种结构的路桩存在以下缺陷:1、路桩的柱体为钢质材料,当车辆撞击时,一方面容易对车辆和人员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还容易使路桩被损坏,2、现有的施工路桩大部分固定于地下,对固定处的底面硬度有一定要求,此外在受到其他东西碰撞时为硬接触,不具备缓冲能力,3、路桩外侧没有荧光层,夜晚驾驶员不容易发现路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现有的路桩在使用的时候容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道路施工路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道路施工路桩,包括路桩本体和路桩搁置板,路桩本体包括设置于底部的半球形连接座和与连接座连接的警示柱,连接座放置于路桩搁置板上,连接座内部为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高密度的填充物,警示柱为中空的透明圆柱体,其下部侧表面设有反光条,其中部侧表面设有荧光层,其上部侧表面设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外壳,警示柱内部设有三块圆形的隔板,三块隔板将三种颜色的外壳对应的内部空间隔离,三块隔板上均设有一个LED灯,隔板上路桩本体的内部侧壁设有充电电池,充电电池与LED灯连接。
作为优选,路桩搁置板内镶嵌有磁钢,连接座采用钢铁制成,其与路桩搁置板上的磁钢相互吸引。
作为优选,连接座上设有环形的凸台,凸台的中部设有螺纹槽,警示柱的底部伸入到螺纹槽中与其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警示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警示柱下方设置的连接座中装满填充物,使得其形成一个“不倒翁”结构,方便移动,同时可以起到防撞的作用;警示柱上的三种不同颜色的灯配合警示柱外表面的荧光层和反光条共同起到警示作用;警示柱和连接座通过螺纹连接,安装拆卸简单;路桩本体和路桩搁置板相互吸引,保证路桩位置在一定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路桩搁置板、2—连接座、3—警示柱、4—反光条、5—荧光层、6—外壳、7—隔板、8—LED灯、9—充电电池、10—凸台、11—磁钢、12—填充物、1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道路施工路桩,如图1所示,包括路桩本体和路桩搁置板1,路桩本体包括设置于底部的半球形连接座2和与连接座2连接的警示柱3,连接座2放置于路桩搁置板1上,连接座2内部为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高密度的填充物12,警示柱3为中空的透明圆柱体,其下部侧表面设有反光条4,其中部侧表面设有荧光层5,其上部侧表面设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外壳6,警示柱3内部设有三块圆形的隔板7,三块隔板7将三种颜色的外壳6对应的内部空间隔离,三块隔板7上均设有一个LED灯8,隔板7上路桩本体的内部侧壁设有充电电池9,充电电池9与LED灯8连接。警示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13。
路桩搁置板1内镶嵌有磁钢11,连接座2采用钢铁制成,其与路桩搁置板1上的磁钢11相互吸引。
连接座2上设有环形的凸台10,凸台10的中部设有螺纹槽,警示柱3的底部伸入到螺纹槽中与其螺纹连接。
总之,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