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桥防撞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7867发布日期:2018-08-31 21:1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路桥防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道路的左右两侧需要设置防护栏,以对车辆行驶起到保护作用,避免脱离车道而坠入道旁或桥下,提高安全性,但是常规的防护栏无法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为方便行走,一般路桥护栏高度较低。车辆行驶中,在突发情况下,经常发生与防护栏的撞击,在失控状态下或是驾驶员错误操作的情况下,车辆容易撞击护栏后大角度改变行驶方向,而撞击道路中正常行驶车辆,或反复撞击护栏,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有时撞击可能还导致车辆翻转跌落路旁,给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路桥防撞保护装置。利用车轮下陷悬空防止车辆持续移动乱撞,利用负压箱打开后上下的压强差,避免车辆翻转,起到保护作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路桥防撞保护装置,包括道路左右两侧分别均匀设置的保护机构;

所述的右侧的保护机构包括与道路侧边固定连接的安装箱;安装箱内底部固定安装有负压箱;负压箱上端设置有连通管;安装箱上端右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安装箱的前后两侧壁通过滑槽水平滑动连接;支撑板的下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柱;支柱下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密封板与连通管的上端面水平滑动密封配合;当负压箱内处于负压状态时,密封板与连通管上端口密封配合;支撑板的左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翻转板;翻转板上端面与道路路面齐平;翻转板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安装箱前后两侧壁接触,安装箱的左侧壁上端支撑翻转板的左端;支撑板的上端左侧均匀固定有至少两个支撑柱;支撑板上方设置有防护横板;防护横板的右端与支撑柱侧面中部固定连接;

道路左右两侧的保护机构左右对称安装。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路桥防撞保护装置的防护横板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路桥防撞保护装置的支撑板上开有上下贯穿的通孔;通孔内密封固定有指示膜。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路桥防撞保护装置的支撑柱与支撑板通过加强筋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路桥防撞保护装置的安装箱内右侧壁开有限位槽;密封板与限位槽插接配合。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当车辆撞击并使支撑柱移动时,安装箱上端打开,利用车轮下陷悬空防止车辆持续移动乱撞,利用负压箱打开后上下的压强差,避免车辆翻转,起到保护作用;

支撑柱受到撞击时带动支撑板和翻转板水平移动一段距离,翻转板失去安装箱左侧壁的支撑后向下翻转,车轮跟随翻转板下陷,进入到安装箱上内部,则移动空间受限,避免发生撞击后车辆失控等原因而持续移动乱撞;

支撑板水平移动时,通过支柱连接带动密封板水平移动,因此支撑板的水平移动是在克服了密封板与连接管之间的摩擦力的前提下(该摩擦力也是防护横板常态定位的保证),撞击力量提供动力,负压箱常态下处于较强的负压状态,密封板打开后,使车辆的上下空间形成短时较大的负压差,上方高压将对车辆起到气流下压的作用,避免车辆翻转的趋势,同时能够进一步保证车轮陷入安装箱内部;同时车辆撞击在能够发生短距离移动的障碍物(防护横板、支撑柱)上,自身撞击后能够存在水平移动空间,也可降低翻车的可能性,支撑板水平移动距离受限,避免车辆脱离道路;

2、当车辆撞击的防护横板向外侧移动后,则与前后两侧的保护机构的防护横板发生错位,该错位形成一个限位空间,可限制车辆的前后移动空间,可起到保护作用,在防护横板的端部安装缓冲垫可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3、设置指示膜可提示内部的负压箱是否发生泄漏,便于常规巡检,负压箱泄漏后,虽然安装箱并不一定要处于密封状态,但通孔位置仍受到压强作用,在压强作用下,指示膜严重下陷甚至破裂,能够直观的从外部进行观测;

4、支柱和密封板在安装箱内部的水平移动空间受限,同时也是对支撑板移动的限位,通过密封板与限位槽进行配合,能够实现全方位更稳定的限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保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保护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安装箱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箱;2、负压箱;3、连通管;4、支撑板;5、滑槽;6、支柱;7、密封板;8、翻转板;9、支撑柱;10、防护横板;11、缓冲垫;12、通孔;13、指示膜;14、加强筋;15、限位槽;16、道路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路桥防撞保护装置,包括道路左右两侧分别均匀设置的保护机构;所述的右侧的保护机构包括与道路侧边固定连接的安装箱1;安装箱1内底部固定安装有负压箱2;负压箱2上端设置有连通管3;安装箱1上端右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安装箱1的前后两侧壁通过滑槽5水平滑动连接;支撑板4的下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柱6;支柱6下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7;密封板7与连通管3的上端面水平滑动密封配合;当负压箱2内处于负压状态时,密封板7与连通管3上端口密封配合;支撑板4的左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翻转板8;翻转板8上端面与道路路面齐平;翻转板8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安装箱1前后两侧壁接触,安装箱1的左侧壁上端支撑翻转板8的左端;支撑板4的上端左侧均匀固定有至少两个支撑柱9;支撑板4上方设置有防护横板10;防护横板10的右端与支撑柱9侧面中部固定连接;道路左右两侧的保护机构左右对称安装;防护横板10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垫11;支撑板4上开有上下贯穿的通孔12;通孔12内密封固定有指示膜13;支撑柱9与支撑板4通过加强筋14固定连接;安装箱1内右侧壁开有限位槽15;密封板7与限位槽15插接配合。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在使用时,保护机构均匀设置在道路的两侧,可与道路一体制作或是通过常规固定安装手段,将安装箱1与道路的侧边固定连接,左右两侧分别均匀设置保护机构且左右对称安装,为常规必要的安装形式,同一侧的保护机构紧密相连。在常态下,翻转板8受安装箱1侧壁的支撑,翻转板8可承受重量而行车。密封板7将连通管3端口密封,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将负压箱2抽取成比较大的负压状态,负压箱2的抽气密封结构为常规结构。

如图2、3所示,当车辆撞击到防护横板10时,较大的冲力力将推动防护横板10向外侧移动,此时将推动支撑板4水平移动,翻转板8跟随移动,脱离安装箱1侧壁的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翻转,随即车轮下陷,进入到安装箱1内上部,处于悬空状态,安装箱1将限制陷入车轮的移动,即可避免车辆的失控移动。

在车辆撞击时,支撑板4带动翻转板8移动翻转的同时,支撑板4带动密封板7水平移动,使密封板7逐渐快速脱离与连通管3的密封配合,负压箱2打开(此时翻转板8已经打开),车辆下方短时低压,依靠上方的相对高压,产生向连通管3处聚集的气流,对车辆产生下压力,避免车辆翻转,或是将翻转趋势下的车辆压回路面,即可避免车辆翻转出路,提高保护安全性。

与传统的固定护栏相比,本发明存在一定距离内的良好的可移动性,发生撞击时可起到缓冲作用,同时移动后,可与前后两侧为发生移动的保护机构形成限位空间,即前侧未发生外侧移动的防护横板10也能够阻碍车辆的前移,多方位限制车辆的移动。同时,由于车辆撞击后,撞击点可发生水平移动,避免了撞击点成为翻转原点的定点,能够降低车辆撞击翻转的可能性。

如图5所示,支撑板4与安装箱1前后侧壁通过滑槽5滑动连接为常规的连接结构,设置滑槽5可限制支撑板4的上下自由度,且起到支撑作用,但不影响密封板7与连通管3的密封对接。

本发明中,可通过利用路桥底面以下的可扩张空间,来增加负压箱2的容量,提高负压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